第二次世界大戰進行到中期,即自轉折階段開始,基本分成了三大塊:第一是歐洲板塊,主要是德國的Adolf Hitler在橫行,主戰場在德蘇之間;第二是中國板塊,當然是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第三就是美日爭霸,即太平洋戰爭。太平洋戰爭開始的最明顯標誌就是日軍偷襲珍珠港。自此,日軍在太平洋、東南亞地區很是耀武揚威了一陣,似乎意味自己距世界霸主不遠了。
但是不久,日本就被美國搞了一下。美國還以顏色,也搞了一次偷襲,即著名的「杜立特空襲」。儘管這次空襲遠遠沒有達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打擊效果,但卻有很大的影響和象徵意義。因為,日軍偷襲珍珠港是在海洋中的一個小島上搞的,屬偷偷地幹活,有點偷雞摸狗的感覺;而美軍的襲擊則是明目張胆地把事情搞到了日本的首都東京。相對來說,日本人好像把美國的胳膊打斷一條,儘管使之鮮血淋漓、元氣大傷,但美國人卻把日本人的心臟來了一刀,儘管沒有傷太很,但把日本人嚇得夠嗆。這讓狂妄的日本人很沒面子。
所以日本人徹底惱怒了,他們要再次還以顏色,決定打掉美國人的另一條胳膊,如此,失去雙臂的美國人就徹底玩完了。
當日本戰爭狂魔、超級賭徒,偷襲珍珠港的操盤手山本五十六得知自家老窩遭襲之後,怒曰:「巴嘎,老美這廝一日不除,我大日本帝國一日不得安寧也!」,遂策劃了另一場戰役。此戰,日本人勢在必得,須一戰解決美利堅,自此天下可定矣。此戰乃太平洋戰爭中最著名一戰,也是世界戰爭史上最經典戰爭之一,即赫赫有名的中途島大海戰。然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信誓旦旦的日本人卻敗了。中途島大戰日本失敗有多慘?他們竟損失了4艘航空母艦,而且令主帥山本五十六超級鬱悶,自閉了3天。欲知詳情如何,且看本期分解。
(一)中途島的戰略意義和戰爭背景
其實中途島很小,是個面積只有4.7平方公裡的彈丸之地,但它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不偏不向,此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都是2800海裡,處在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本來是大海中的一塊大石頭,距美國和日本邊界一樣遠,憑啥你美國佔了?這本身就令日本人很不爽。
中途島離美國重大軍事基地珍珠港1135海裡,本身也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前哨。對於美國來說簡直就像一扇大門,若丟失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大本營珍珠港也將大大失去安全性。所以美國人自是對之嚴加防範,決不可失之。
但是,你越是看得重的東西,我越是想要,日本人就是這麼任性。日本人攻打中途島,一是想為東京遭空襲報一箭之仇,更重要的是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殘餘勢力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為達到該目的,日本海軍幾乎傾巢而出,向中途島氣勢洶洶、席捲而來。
(二)日美雙方軍力對比
此戰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他們一共動用了約200艘艦艇,包括8艘航空母艦、11艘戰列艦、22艘巡洋艦、65艘驅逐艦、21艘潛艇;有各類戰機600餘架。其中8艘航母中有4艘重型航母,即蒼龍號,飛龍號,赤城號和加賀號,本來日本有6艘重型航母,可惜在一個月前同美國進行的珊瑚海大戰中被重創了兩艘,即瑞鶴號和翔鶴號,這兩艘航母都在家修理。不過這已經非常牛了。因為相比之下,美國的軍力則寒磣了不少。
此次美國僅勉強集中了76艘艦艇, 400架飛機,但其中有三分之一還是屬於北太平洋的兵力,根本沒有作戰經驗。美軍當然也出動了他們全部的航空母艦,但只有3艘,即曾經執行空襲東京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以及在珊瑚海大戰中重傷過的約克城號,他們的萊剋星頓號重型航母在珊瑚海大戰中被日軍擊沉了。
日軍主帥兼第一戰列艦戰隊司令官是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航空母艦部隊司令官及第一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官是南雲忠一海軍中將(此人也是偷襲珍珠港的直接指揮者),他具體指揮赤城號、加賀號航母及其艦載機146架;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官是山口多聞海軍少將,此人具體指揮蒼龍號、飛龍號航母及其艦載機126架。
美軍方面的主帥是太平洋艦隊及太平洋戰區總司令,美軍十大五星上將之一的尼切斯特·尼米茲將軍;航母特混艦隊總指揮是弗蘭克·弗萊徹海軍少將(此人也是珊瑚海大戰的指揮);其中約克城號航空母的指揮官為巴克馬斯特上校;企業號航母指揮官為喬治.默裏海軍上校;大黃蜂號航母指揮官為馬克·米切爾海軍上校。
日美雙方的指揮官自然都是兩國的超級海軍名將。雙方磨刀霍霍,準備決一雌雄。
(三)疑兵之計與伏兵之計
當然此戰的攻方是日軍了。美軍則屬防守。不過美國可不是被動防守,它就像世界盃足球賽中的義大利隊,善於玩防守反擊,往往在你全線壓上之時,瞅準空擋,反戈一擊,一劍封喉;而日軍則像世界盃賽場上的荷蘭隊或者阿根廷隊,往往充滿激情,全場瘋狂進攻,壓著對方窮追猛打,不攻破對方大門誓不罷休。這場戰役也是矛和盾的終極對決,究竟鹿死誰手?
山本五十六當然不是一個大蠢貨,此君可能研究過孫子兵法,用了疑兵之計。首先,他對遠離阿拉斯加、由美國控制的阿留申群島進行了象徵性的牽制性進攻,希望以此分散美國海軍對中途島的注意力。但美國也不是傻子,他們設法截獲了日本高級指揮官之間的通信,發現了山本的計劃。因此,美國海軍艦隊總司令尼米茲上將決定對阿留申群島不採取任何行動,你愛來不來;反而將3艘航空母艦及8艘巡洋艦直接派往中途島。
當時美國的企業號和大黃蜂號航母還在西南太平洋,他們被尼米茲將軍急令召回,又強行派出了在珠港進行重大維修的約克城號(事實證明,此舉十分英明,日本人當時沒有派出他們同時受重傷的兩艘航母),提前暗中埋伏在中途島東北方向。可以說美軍給日軍下了個套:來吧,小子。看來美國人也研究過孫子兵法。
(四)日軍的第一波攻擊
1942年6月4日凌晨6時,日軍的110架戰機,從4艘航空母艦上同時起飛,在友永丈市海軍大尉的率領下,發起了空襲中途島的第一波攻擊。結果日軍以損失6架戰機的很小的代價就完成了任務,中途島損失慘重,其機場和油庫均遭不小的損毀,並有16架美國戰機被擊落。
7時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波攻擊機群準備返航,並向南雲中將發出了需要進行第二次攻擊的電報。
7時06分,美軍斯普魯恩斯少將所率領的第16特混編隊,大黃蜂號及企業號上空,由戰鬥機、魚雷機、俯衝轟炸機所組成的117架戰機起飛,奔向200海裡外的南雲艦隊。
7時10分,第一批10架美軍魚雷轟炸機排成單行,撲向日航空母艦。但在日軍戰鬥機的截殺和日艦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被擊落了7架。美軍戰機的此次攻擊,使南雲中將相信中途島的防禦力量還很強,於是決定把原來準備用於對付美軍艦隊的飛機改為對中途島進行第二次轟炸。此時他還沒有發現美軍在中途島附近埋伏的艦隊。
7時15分,南雲下令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將在甲板上已經裝好魚雷的飛機送下機庫,卸下魚雷換裝成對敵攻擊的高爆炸彈。
7時30分,日軍偵察機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中途島附近約240海裡的海面上,出現了美軍的5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南雲忠一的參謀長建議繼續向中途島發動第二波攻擊,回頭再來對付這10艘敵艦。然而,幾分鐘後,日軍偵察機又發來了一封電文,但語言模稜兩可:「10艘敵艦後面似乎還跟著一艘航空母艦……」
不會吧?南雲忠一對這封電文也產生了疑問,但他還是心中有一絲隱憂。不急,再等等。
但不久,不願見到的情景還是出現了。8時15分,南雲終於接到了偵察機傳來的報告:美軍艦隊裡確實有航母存在!此時的南雲忠一處在進退維谷之間,打還是不打?不打吧,你等著被人揍呀?打吧,不在計劃之內。南雲忠一是猶豫不決。
此時。第二航空母艦戰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向南雲忠一提議,應立即讓戰機起飛攻擊附近的美國艦隊!但南雲忠一沒有同意。因為此時第二批執行攻擊的飛機還沒有完成換裝魚雷的步驟;再說,如果馬上發動進攻,也沒有戰鬥機護航。而完成第一攻擊波的機群正在返航,並且已經飛抵日本艦隊的上空。如果讓第一波攻擊的機群立馬調轉方向,繼續進行對敵艦的攻擊的話,那麼勢必會造成他們因缺油而掉進大海裡餵魚。
因此,南雲忠一思慮再三,決定把攻擊美軍艦隊的行動推遲進行,先收回第一波襲擊中途島的機群。但此舉會耽誤一個小時的時間,美軍會利用這段時間發起對南雲忠一艦隊的攻擊。不過南雲似乎很自信,此君曾經指揮他的無敵之師成功地襲擊過珍珠港,所以他憑主觀判定美軍不會在這個時候對之發動攻勢。
(五)戰局轉折
正是南雲忠一的這一個決定讓戰局發生了轉變。日軍從優勢開始轉化為劣勢。
6月4日8時37分,日軍返航的飛機開始相繼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艦的甲板上。
三分鐘之後,8時40分,15海裡以外的弗萊徹少將率領的第17特混編隊的約克城號航空母艦上,起飛了35架戰機。
9時18分,南雲命令艦隊以30節的航速向東北航行,向美軍特混艦隊靠近,準備全力進攻美軍特混艦隊。
9時25分,一隊由大黃蜂號起飛的15架「復仇者」式魚雷轟炸機發現了南雲艦隊。不幸的是,他們的燃油即將耗盡,而且沒有戰鬥機護航,在自殺式攻擊中,被日軍零式戰鬥機和高射炮火全部擊落,30名飛行員除喬治·H·蓋伊生還外全部遇難。
9時30分,從企業號、約克城號航母起飛的28架美軍戰機陸續尾隨而來,向日軍蒼龍號和飛龍號航母展開攻擊。然而在攻擊中遭到重創,損失了20架魚雷轟炸機。指揮官林賽在這次戰鬥中陣亡。
10時整,日軍蒼龍號的十三式偵察機按利根4號機報告的錯誤方位,沒能找到美國航母。
10時10分,美軍約克城號航母第3俯衝轟炸機中隊,開始攻擊日軍飛龍號航母。他們擊落日軍5架零式戰鬥機,但己方也有10架飛機被擊落,射向日軍飛龍號航母的5條魚雷也無一命中。
10時20分,由於美軍的攻擊,日軍航母甲板上開始執行給護航的零式戰鬥機加油加彈的操作。而此時,南雲艦隊的上空出現了34架由麥克拉斯基少校率領的,從企業號航母上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
此戰終於出現了拐點。本來這34架飛機在預定的海域沒有發現目標,他們搜索了一個小時,什麼也沒有發現,就在燃料已經不多準備返航時,卻意外地發現了一艘日軍的驅逐艦,即「嵐」號驅逐艦。美軍飛行員認為或許這艘驅逐艦能幫他們找到日軍的航母。於是他們就尾隨著這艘驅逐艦。果然不久就發現了由四艘航母組成的南雲艦隊。
於是34架無畏式轟炸機便立即對赤誠號和加賀號航母進行攻擊。
接著,從美軍約克城號航母起飛的18架無畏式戰機也接踵而來,他們則對蒼龍號航母展開攻擊。
而此時,日軍航母的甲板上到處是魚雷、炸彈以及剛加好油的飛機;另一方面,用來保護航母的戰機正在四處追殺美軍的魚雷轟炸機,都不再跟前,正是美軍攻擊的最佳時機。日軍航母上都是堆積的易燃易爆物品,只要出現一點火星,後果就不堪設想。
輪到美軍大發橫財了。10時24分,在第一架換班的防空日本戰鬥機飛離甲板時之時,企業號的34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分成2個中隊開始攻擊赤城號和加賀號航母。在麥克拉斯基少校和百思特上尉指揮下,完成了這場戰役中堪稱完美的轟炸:在投下的三枚1000磅炸彈中,第二枚炸彈砸穿了赤城號航母飛行甲板,並引爆了彈藥,赤誠號立馬沉海。等於一發炸彈就擊沉了這艘航母。
隨後趕來的17架從約克城號航母起飛的「無畏」式俯衝轟炸機,也對蒼龍號航空母艦進行轟炸。日軍的3艘航空母艦剎那間變成了三團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飛機以及燃料和彈藥引起大爆炸,一時間硝煙瀰漫,烈焰騰空,短短的5分鐘,日本三艘航空母艦便被徹底炸毀。
此時日軍就剩下飛龍號航母獨撐危局了。此時的飛龍號司令官山口多聞怒不可遏,他接替南雲忠一的指揮權,毫不猶豫地向美軍航母艦隊發起了攻擊。
(六)大結局
18架由「九九」式俯衝轟炸機和6架零式戰鬥機,從飛龍號航空母艦起飛。途中,他們發現了一批正在返航的美軍轟炸機,便悄悄尾隨。如此,日機也成功的找到了美軍的約克城號航母,並立即開炮。3顆炸彈命中約克城號。約克城號航母雖然遭到破壞,但是在美軍船員的極力搶修下,恢復了航行功能。
13時40分,10架日軍「九七」式魚雷攻擊機和6架「零」式戰鬥機,又從飛龍號飛來,對受傷的約克城號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約克城號這次就沒那麼幸運,被兩枚魚雷擊中,左舷附近掀開兩個大洞,並把艦舵給軋住了。弗萊徹少將被迫轉移到巡洋艦,將指揮權移交給斯普魯恩斯少將。
14時45分,美軍偵察機終於發現了日軍飛龍號航空母艦,斯普魯恩斯立即命令企業號、大黃蜂號航空母艦的30架「無畏」式俯衝轟炸機起飛,去攻擊飛龍號。
15時,美軍約克城號航母的艦長巴克馬斯特被迫下令棄艦。然而,約克城號並沒有沉沒,於是美軍又回到艦上,試圖由拖船將之拖向珍珠港。
16時45分,美軍企業號航空母艦的俯衝轟炸機,成功地攻擊了日軍僅餘的飛龍號。飛龍號當即命中4彈,船上一片火海。19時13分,遭到重創後的蒼龍號與加賀號在海上飄蕩夠了,先後沉沒。
22時50分,看看要全面敗亡了,南雲忠一向山本五十六報告說:「敵人還有航母4艘,我方航母全滅。」其實美軍此時只有兩艘航母健在了,約克城號已被打廢。
第二天凌晨,即1942年6月5日2時55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將,否決了首席參謀黑島大佐提出的,集中全部艦隻在白天轟炸並登陸中途島挽回敗局的方案,認賭服輸,下令取消對中途島的佔領行動。並表示「戰爭的所有責任由我一個人來擔當,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請罪。」此刻他十分鬱悶,把自己關進會客室,一連自閉三天,拒絕見任何人。
不過日本人也是十分頑強,發揚了剖腹自殺的武士道精神,於下午5時,基本成了廢鐵的赤城號航空母艦被日軍自家的舞風號、萩風號、野分號和嵐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廢鐵也不給美國人留。硬氣。
5時10分,基本成廢鐵的飛龍號航空母艦也被日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擊沉。日本人更加硬氣的表現出來了: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山口多聞和艦長加來止男在可以逃生的情況下,沒有逃走,而是選擇了與艦船共沉海底!也算是兩條漢子!
日軍大勢已去,但頑強的日本人還是堅持到了最後。1942年6月7日13時,日軍伊-168號潛艇發現了重傷的基本成廢鐵的美國約克城號航母,廢鐵也不留給美國人,於是立即發射了4條魚雷,其中2條命中約克城號,1條命中護航的哈曼號驅逐艦,哈曼號驅逐艦隨即沉沒;約克城號航母像風摧的楊柳,浪打的荷花,隨波蕩漾一會,最終沉入了海底。日本人也算是挽回了一點面子。
到此中途島大戰畫上了一個完美的「。」
(七)中途島海戰的意義和巨大影響
中途島戰役中,美軍只損失一艘航空母艦、1艘驅逐艦和147架飛機,陣亡307人,其中包括172名飛行員;而日本則卻損毀了4艘大型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332架飛機,陣亡3057人,包括110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此戰也是日本海軍350年以來的第一次決定性的失敗。
日軍失敗的原因很多,比如驕傲輕敵,指揮上的失誤等。但美國著名海軍歷史學家塞繆爾·E·莫裡森把美國的勝利稱之為「情報的勝利」。美軍提前發覺日本海軍的計劃,是日本海軍失利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日軍自此僅剩大型航空母艦2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此戰預示了日本侵略者亡無日矣,二戰終將結束,全球人民的和平日子就要到了……
(文/戈盾)
參考資料:《中途島戰役》《二戰戰史》《世界經典戰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