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人生》20年:是數字時代的玩偶屋,也是後文化時代的烏託邦

2020-12-15 界面新聞

《模擬人生》中的遊戲角色 圖片來源:Electronic Arts

我第一次玩《模擬人生》是在一個通宵派對上。那是在我朋友漢娜的家裡,午夜時分,我們三個11歲的孩子蜷縮在老舊笨重的電腦顯示器前,凝視著屏幕裡的小房子,裡面住著一群小人兒,在遊戲世界的日常工作中忙得不可開交。我們輪流送他們去上班,更換房間壁紙,命令他們把髒盤子放進洗碗機。我們貪婪地翻閱著遊戲的家具目錄,給他們買了一臺電視機、一個漂亮的沙發、一個攪拌機。最讓人興奮的是,我們發現可以讓《模擬人生》中的角色「接吻」(我們很失望地發現他們並不能進一步深入——這要在《模擬人生2》才能實現)。

許多人都玩過《模擬人生》。這款遊戲如今已經發展到第四代,包括各種資料片和衍生副產品,在全球範圍內的銷量超過2億,能與之匹敵的或許只有俄羅斯方塊了。《模擬人生》的遊戲製作人威爾·萊特(Will Wright)很早就意識到這款遊戲吸引了大量女性玩家。在過去,「大量女性玩家」指的是大約5%的用戶群,而在《模擬人生》中,女性真正佔到了大多數。我有一個朋友的母親非常沉迷於《模擬人生》,以至於會幾個星期都忘記打掃房間。

《模擬人生》的遊戲製作人威爾·萊特。《模擬人生》最初是用來模擬建築的,但後來遊戲開發人員發現其實操作遊戲人物更加有趣 圖片來源:Ryan Anson / AFP / Getty Images

頗為窘迫的是,我與小夥伴曾經將精心設計的《哈利·波特》和《吸血鬼獵人巴菲》同人劇情塞進了《模擬人生2》裡面。我的一位大學同學曾經模仿《老友記》的演員陣容,並用這些遊戲角色演繹了比原作最後一季更加完美的劇情。我個人對《模擬人生》系列遊戲非常痴迷,以至於當2009年《模擬人生3》問世時,我不得不遠離遊戲,以防止學位考試不及格。在後來的一次課堂上,一位講師看到我在筆記本電腦上打開了《模擬人生》,他與我分享了《模擬人生》裡一個非常常見的惡趣味:刪除泳池的梯子,把遊戲中的角色溺死在水池裡。

電子遊戲的部分吸引力在於其控制力——不僅僅是控制角色的動作,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內在的系統和規則,並讓它們服從你的意志。《模擬人生》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它提供了一種控制生活本身的幻想,包括所有在現實世界中難以預測的東西——房屋裝修、職業、家庭和人際關係。《模擬人生》的遊戲規則本質上是說,如果你努力工作,做你應該做的每件事——找工作、買房子、通過晉升掙更多的錢、買更多的東西——幸福就會隨之而來。這是一種誘人的資本主義幻想——即使事情進展不順利,你也可以輸入作弊碼「motherlode」,讓自己大賺一筆。

在《模擬人生》問世的20年裡,它分散了我們對家庭作業和家務(包括虛擬家庭作業和家務)的注意力。在這20年中,《模擬人生》系列不斷發展壯大,其底層的人工智慧代碼也變得越來越複雜。最初的角色只是簡單的機器人,後來他們有了對食物、廁所和金錢的基本需求,甚至還發展出了個性、抱負和弱點。他們甚至還擁有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意志:從《模擬人生2》開始,你可以按下一個按鈕,接下就可以什麼都不用管,模擬角色會根據自己的想法來發展,自己決定諸如要和誰約會,要花多長時間泡澡等各種選擇。

玩偶屋和真人秀的結合——《模擬人生》可以模擬室友、家庭和愛人之間的人際關係 圖片來源:EA Games

《模擬人生》中我最喜歡的便是讓遊戲中的角色自由發展,有時這種發展會非常的不可思議,甚至把人嚇一跳。當我還是個青少年時,我在《模擬人生》中模擬了自己的家庭,看看究竟會發生什麼,結果相當真實——爸爸衝我那邋遢的弟弟大喊大叫,讓他從沙發上下來,我在廚房裡和媽媽吵架,之後瘋狂寫日記直到深夜——我開始懷疑我們的生活是不是一場別人的電子遊戲。

《模擬人生》能模擬的東西越來越多,可以慶祝生日,可以訂婚,可以舉辦新年派對,也可以擁有寵物,建造房子,甚至接觸美人魚。你能想到《模擬人生》的粉絲都在做什麼嗎?龐大的《模擬人生》社區包羅萬象,有人會在遊戲中建造完美的豪宅,也有人在YouTube上通過《模擬人生》導演生活肥皂劇——甚至包括各種各樣露骨的情節。

2018年發行的《模擬人生手機版》讓玩家可以隨時進入遊戲,與其他玩家一起創造故事 圖片來源:Electronic Arts

《模擬人生》不僅是數字時代的玩偶屋。在很多方面,《模擬人生》也是一個後文化時代,由愛和金錢驅動,沒有種族偏見,沒有性別和薪酬差距的烏託邦。《模擬人生》的同性婚姻要比現實世界早好些年。隨著《模擬人生》中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智能化,玩家不僅可以在其中體驗時尚和家居裝飾,還能見識人性與動機。從自身的性別身份,到複雜的家庭動態,甚至還可以把所有的希臘諸神放在一間房子裡舉辦派對——玩家可以用《模擬人生》探索一切他們想到的東西。

有時我會想,《模擬人生》如果更加接近現實生活——背負沉重的助學貸款,沒有夢想的家,只有昂貴租金的小公寓,傾心的愛人永遠不會愛你,工作多年卻得不到應有的晉升——會怎樣?但是這種現實版《模擬人生》玩起來肯定會很鬱悶,因為現在的《模擬人生》讓生活中的日常考驗、勞動和儀式變得有趣,變得充滿了可能性,這難道不是一款電子遊戲應有的價值嗎?

本文作者Keza MacDonald是《衛報》遊戲編輯。

(翻譯:張海寧)

相關焦點

  • 《模擬人生》20年:同人創作、渣女故事與性別烏託邦
    從2000年發行至今,《模擬人生》已經有20年歷史了。這款由Maxis Software製作開發、美國藝電公司(EA)2000年發行的模擬經營類遊戲,在20年間相繼推出了2代、3代、4代,以及超過70部資料片,一度成為全球銷量最高的系列電子遊戲。從一開始,這個遊戲就與現實非常相像。
  • 圓桌|藝術院校如何回應數字時代:不只是「技術烏託邦」
    藝術院校:新一代數字文化生產者的試驗場艾倫·沃克(Allan Walker,英國索爾福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藝術院校必須成為新一代數字文化生產者的試驗場,致力於社會參與的實踐和環境的可持續性,並應支持那些使用數字過程創作藝術的人,和那些對數字過程本身進行藝術創作的人。
  • 深圳關停模擬電視信號 全面進入數位電視時代
    來源:深圳新聞網圖集 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廣東省省市縣地模擬電視節目信號停播方案》的安排,8月3日,深圳市廣播電視傳輸中心關停無線模擬電視信號,標誌著模擬電視時代正式成為一代深圳人的回憶,深圳全面步入數位電視時代
  • 深圳關停無線模擬電視信號 全面進入數位電視時代
    原標題:深圳關停模擬電視信號,全面進入數位電視時代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5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馬璇)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下發《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要求和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廣東省省市縣地模擬電視節目信號停播方案
  • 模擬電視即將落幕 數位電視全面走向智能時代
    2020年正逐漸進入尾聲,伴隨幾代人成長的模擬電視也即將落幕,據廣電總局下達的《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全國各地的地面模擬信號將於12月31日前關閉,這也意味著老舊的「大屁股彩電」和「雪花電視機」將永久的退出舞臺,隨之取代的則是時下盛行的數位電視機。
  • 數字時代後,膠片留下了什麼?
    這天,在北京東直門的當代MOMA百老匯電影中心,有三部北野武導演的電影放映——1989年的《小心惡警》、1993年的《奏鳴曲》和1998年的《花火》。 在影廳的放映信息表上,這三部電影的名字都被打上了星號「*」,海報下面的備註上標識著「*場膠片放映」。放映開始後的百老匯電影中心三層有一種別樣的寧靜,這種安靜是獻給熒幕的,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閃爍變化的聲畫上。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英國2020年的黑膠唱片銷售額達到1億英鎊,是1990年以來的最好成績。數位音樂盛行的當下,黑膠唱片是否真的迎來了「文藝復興」?同時,當黑膠作為一門生意,它又該如何在情懷與商業間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文化,也是生意在世界範圍內,黑膠唱片幾乎流行了整個20世紀。但在中國,黑膠唱片並沒有形成大規模普及的局面。
  • 深圳全面步入數位電視時代
    深圳特區報訊(記者 馬璇)根據《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關於按規劃關停地面模擬電視有關工作安排的通知》和《廣東省省市縣地面模擬電視節目信號停播方案》安排,8月3日,深圳市廣播電視傳輸中心關停無線模擬電視信號,標誌著深圳全面步入數位電視時代。
  • 孫曉星:數字時代,肉身正在集體隱入世界的黃昏
    也有人選擇棄絕表面的「現實」,跳出「真相、後真相、前真相」的糾葛撕扯,試圖描述更高的「真實」。賽博空間成了求真過程中的替代性空間,屏幕作為現實的鏡像,暫時成了彼岸的入境之處——從互利網的起源、數字人類的遷徙、現實世界的終結到「真實」的降臨,孫曉星想講述的,是這個數字時代的史詩。
  • 金觀濤:中國文化的烏託邦精神|雙體實驗室
    這樣,就產生了儒家文化獨特的烏託邦理念——大同社會之理想。儒家經典《禮運篇》中只用了107個字來描繪這個理想社會,使得近代可以對大同做出不同的解釋。熊十力認為,在大世界中,儒家提倡破除私心。牟宗三則將其定義為「肯定民主、肯定道德價值、肯定德化人生」。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將其等同於取消私有制的共產主義或原始共產主義。
  • 數位技術時代的電影生態
    電影藝術大師卓別林就把電影看成是「偉大的啞巴」,他也是一位默片大師,用誇張的肢體動作和雜耍式的表演,開創了默片電影的敘事語言和表演體系。20世紀20年代,電影錄音技術的進步,使得電影能夠「開口說話」。聲音的出現對當時的電影制度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讓很多演員不適應這種藉助對白、對話和音效來完成的表演方式,很多早期有聲電影表現的都是音樂家、歌唱家的故事,「聲音」成為一個突出賣點。
  • 索·恩新書 | 《馬克斯·韋伯:跨越時代的人生》
    此外,假如人們作為青少年成長的那個社會自我定義為民族國家以及自認為是基督教文化,而且20年之後,這個民族國家所面對的各種社會力量對它無所顧忌,基督教文化也僅成了一種微弱的回憶,這時便產生了人們感覺自己是兩個世界市民的又一種可能。或者,我們以某種私人的日常生活為例:某人結婚成家的那一刻,不是這樁婚姻建立了一個新的家庭,而是婚姻把業已存在的家庭繼續傳承下去。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5G賦能 科技造夢 無錫開拓數字文化產業...
    隨著5G時代的來臨,數字文化產業迎來廣闊發展空間。無錫以數字影視為龍頭,以數位技術為依託,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優化服務保障等一系列舉措,加快促進影視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逐步走出了一條專業化、國際化、數位化的現代影視產業發展之路。
  • 盛趣遊戲CEO謝斐:後疫情時代,數字產業的「自我修養」
    數字經濟新業態快速補位,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國經濟抗衝擊的韌性。面對後疫情時代,她表示盛趣遊戲始終牢記企業責任,堅持精品創造,並積極探索5G雲遊戲等新基建項目,抓住數字經濟大發展帶來的機遇。她認為「後疫情」時代,企業面臨數字經濟大發展的機遇,當務之急應始終保持創作精品和新品的能力,積極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帶來的發展機遇。她強調,網路遊戲企業作為數字文化產業中的生力軍,應堅定文化自信,用實際行動踐行社會責任和擔當。以下是謝斐演講全文: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業界同仁、媒體朋友們:下午好!
  • ...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專家學者聚焦「數字經濟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
    本屆論壇期間,將舉辦多場平行論壇,其中,平行論壇——「守正創新 2020中國文化經濟發展論壇」在12月4日下午舉行。在圓桌對話環節,來自文化領域的專家學者與企業家圍繞「數字經濟時代文化創意產業的新發展趨勢」的主題展開討論。本場對話的主持人由上海交通大學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史佔中擔任。
  • 數字時代之殤!我們找不回當年看動畫的感覺的原因
    我們在前幾次討論到這個話題的時候,提到了不少的因素,例如動畫片製作方式的不同導致的觀感上的不同,又好比,數字時代製作動畫的時候用到的色域和模擬時代的不同,這些不同最終導致了看如今的動畫,即便畫風是復古的,色彩是復古的,但也找不到當時的感覺。這一次,我們還會從兩個與眾不同的角度,來談談如今的動畫嗎,找不回過去看動畫的感覺的因素。
  • 牛津大學教授:讓文化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重啟鍵
    愛奇藝訂閱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3%。新技術能使我們在後疫情時代站穩腳跟嗎?如果可以,那麼在哪些技術領域的投資能幫助我們實現經濟復甦,並獲得抵禦未來衝擊的社會修復能力?  在經濟修復中,如果說有哪一個領域可以令疫情後「新常態」的輪廓日漸清晰的話,那應當是文化和創意產業。一方面,新冠病毒是對人類文化的一種空前打擊。
  • 範周:數字時代藝術發展的十大趨勢
    從農業時代、工業時代,再到數字時代,藝術形態經歷了從傳統藝術到大眾藝術再到數字藝術的更迭,當今,數位技術正全方位影響著藝術管理的發展趨勢,包括協同化人機合作管理模式、智能交互式藝術傳播、大數據創新藝術管理手段,以及藝術與科技融合的新人才培養等方面。11月22日,範周教授在大連藝術學院發表名為「數字時代藝術管理的新趨勢」主旨演講,現將發言內容整理成文,以饗讀者。
  • 文化小康的大瀝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落地生根
    2020年,大瀝鎮鹽步社區以「老龍禮俗文化精神」為核心,通過建設老龍廣場、老龍禮俗傳習所,活化一批舊建築,收集村史,重現「鹽步八景」等方式弘揚老龍文化,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打造家美、景美、人美的和諧農村社區,點綴佛山的「百裡芳華」。
  • 《帝國時代》20年:你可曾記得大明湖畔的伐木工?
    20年間,《帝國時代》一共出過三代作品和多款資料片,雖然它沒有暴雪的遊戲那麼追求平衡性,但如同《紅色警戒》一般,它也是全世界許多玩家心中的經典之作。2000年後勝出,以及建造奇觀並保護2000年者勝出三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