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英國文學與同時期的中國文學之簡單對比

2020-12-19 Nico的外語課

孫子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兵法如此,學習亦可用。英語專業的朋友都要學習英美文學,因為只有更好地了解語言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才能真正掌握語言內涵。

不是英語專業的朋友也有必要了解一下英美歷史文化,增長知識,豐富儲備。而且在我的英國文學史學習過程中,我是把同時期的英國文學和中國文學放在一起進行簡要介紹和對比,這樣既能對英國文學史有更好地對比認知效果,也能對中國文學史加深了解。

本期我們主要了解英國上古文學時期,以及同時期的中國文學發展情況。

我們都知道大英帝國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曾經是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鼎盛時期,除了南極洲外的各大洲都有它的殖民地。但風水輪流轉,二戰後英國逐漸弱了下來。並且這不是英國第一次處於弱勢,很久以前,英國也有過被殖民、被徵服的慘痛歷史。

英倫三島的原住民是凱爾特人(Celts),自有歷史記載以來,英國遭受過三次外族入侵,第一次是古羅馬人(Romans)。第二次是盎格魯薩克森人入侵(Anglo-Saxons)。第三次是諾曼徵服(Norman Conquest),就是被法國人入侵。

我們主要關注這三次外族入侵給英國文學方面帶來的衝擊。第一次古羅馬人入侵,沒有給英國文學帶來什麼改變,不值一提,入侵了個寂寞(手動狗頭)。第二次盎格魯薩克森人入侵,給英國文學帶來了不少改變,我們將這一時期稱作上古英國文學時期(Old English Literature)。第三次諾曼徵服,給英國文學帶來了更大的文化衝擊,這一時期叫做中世紀英國文學時期(Medieval English Literature)。

今天我們來了解上古英國文學,上古英國文學時期始於450年,止於1066年。450年,北歐的一些日耳曼部落來到了英國,隨之而來的還有他們的盎格魯薩克森語言(Anglo-Saxon Language),也就是現代英語的原形。此外,他們還帶來了特別的詩歌傳統。當時的詩歌特點是既有粗獷豪勇的氣度(bold,strong),又有悲情哀婉的風格(mournful,elegiac)。總體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宗教詩和世俗詩。宗教詩(Religious poetry)基本是以《聖經》為基礎,內容、典故都是出自《聖經》。世俗詩(Secular poetry)大多是關於對環境的嚴酷和人類命運不幸的感知,往往是慘澹無望中又透著勇敢堅定的風格。

世俗詩的代表是《貝奧武夫》(Beowulf),它講述了國王貝奧武夫戰勝巨妖、復仇心切的母親和噴火巨龍的故事,貝奧武夫不僅是一位英雄,而且是人民的保護神。《貝奧武夫》是盎格魯薩克森的民族史詩(national epic),也是上古英國詩歌的典型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它是上古英國詩歌代表,但詩中的主人公和背景都是來自歐洲的斯堪狄那維亞(Scandinavia)半島,因為盎格魯薩克森人就是來自那裡的。

關於上古英國文學,我們需要了解的就是這麼多。大家可以在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思維導圖記憶重點。

接下來,我們來了解一下,同時期,中國正經歷著哪些朝代,中國的文壇又是何種風景。

上古英國文學時期始於450年,終於1066年。也就是始於中國的南北朝初期,南北朝是420年到589年。南北朝指的是南朝和北朝,其中南朝時期的文學風格偏向華麗纖巧,其代表文學形式是駢文,駢文講究辭藻、格律、用典,內容多脫離生活實際,抒發一些富貴閒愁,代表敘事長詩為《孔雀東南飛》。而北朝的文學風格則偏向豪放粗獷,代表敘事長詩為《木蘭詩》。此時期的其它文學成就有,劉勰的《文心雕龍》成為中國第一部系統文藝理論巨著。南朝梁武帝的長子蕭統組織文人編選的《昭明文選》是中國現存的最早一部詩文總集,這兩部巨著都對後來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南北朝後是隋朝(581-619),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開始了僅僅38年的治國路,由於隋朝時間較短,故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不大。主要是調和儒佛道思想,主張樸實文學,和反對南朝豔麗的文學思想。

618年,唐朝(618-907)開始了為期289年的大唐盛世。唐朝文學最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唐詩,自「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更是享譽古今中外。後世雖仍有傑出詩人,但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唐詩是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

唐之後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被稱作五代十國(907-960)。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之一,且持續時間短,故在文化上的發展不多,甚至在戰亂中破壞和丟失了大量文獻。但此時期卻為詞的發展打下了基礎,五代十國中的後蜀和南唐,詞人較多,水平也較高。其中南唐後主李煜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詞人。李煜前期的作品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在他亡國被俘後寫的詞則含義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有著深遠的影響。

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隨著趙匡胤稱帝而終結,繼而開啟了宋朝的統治。從960年到1279年,宋朝掌握統治權319年。上古英國文學是在1066年結束的,也就是宋朝初期。宋朝文學十分發達,在詩、詞、散文方面都有偉大成就。宋代文學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它處在中國文學從「雅」到「俗」的轉變期。

僅就我個人看來,450年到1066年這一時期,中國的文學發展要遠強於英國文學,此時的英國文學處於上古時期,唯一值得一提的代表作就是《貝奧武夫》,而中國在這600多年中,隨著朝代的更替,文學也不斷變化著,並且經歷了中國古典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唐朝和宋朝時期,開出了唐詩和宋詞兩朵燦爛奪目的花朵。

以上是上古英國文學時期簡介和其與同時期中國文學的簡要對比。下期我們繼續了解中古英國文學時期,及其與同時期的中國文學之對比。

相關焦點

  • 英國文學的獨特氣質: 「烏託邦文學」與「反面烏託邦文學」
    大西島上最尊貴的機構是「所羅門院」,亦即科學院,英國客人們在那裡得到的最高待遇是聆聽「所羅門院」派來的一位老科學家的演講。培根在書中預見了飛機、潛水艇、電話等將要出現的發明,表明了工業和科技立國的思想。19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詩人騷塞和柯勒律治早期曾共同策劃在美洲森林裡建立一個烏託邦式的「平等邦」。著名詩人雪萊的《麥布女王》用夢幻與胡言的形式,借主宰人類命運的麥布女王之口表達了自己的烏託邦理想。
  • 《世界文學發展史》中國上古文學之二:神話故事
    中國上古文學之二:神話故事 世界歷史上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的神話,他們的神話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民族對宇宙世界、自然乃至人自身的認識。因此,神話的內容是非常廣泛的,要想給出一個統一的分類比較困難。
  • 上古薦書丨瀛奎律髓匯評(古典文學叢書版)
    上古薦書丨瀛奎律髓匯評(古典文學叢書版) 2020-07-11 0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中國文學翻譯和研究名家西利爾·白之
    尤其是他對明清戲曲的研究,執西方漢學界之牛耳。  白之生於英國蘭開夏郡,並在英國完成了所有階段的學習,畢業後供職於母校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長達12年(1948—1960)之久。白之在英國為自己一生的漢學生涯打下了堅實基礎,歐洲漢學對白之有著十分深遠的學術影響。
  • 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之我見
    現代文學批判的先聲——王國維王國維(1877—1927),字伯隅、靜安,號觀堂、永觀,清末秀才。近代中國著名學者,在文學、美學、史學、哲學、古文字學、考古學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學術巨子,國學大師。王國維既集中國古典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大成,又開中國現代美學和文學理論之先河。
  • 《英國文學1》傑弗裡·喬叟、莎士比亞、約翰·彌爾頓
    英國文學英國文學或不列顛文學(British literature)是指英國的文學作品。歷史上,英國在不同時期包括了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北愛爾蘭、曼島和海峽群島等地,所以英國文學除英語作品之外,也涵蓋了多種語言的文學。
  • 中國文學批評史的本與根
    《四庫全書總目》是中國古代規模最為宏大、體制最為完善、編制最為出色的一部目錄書,其文獻學和思想文化史的價值自不待言(有學者把它與同時期十八世紀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相比較),其文學史和文學理論批評史的價值亦愈來愈引起學界關注。
  • 讀《文學回憶錄》看十九世紀歐洲文學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推薦一本書,叫《文學回憶錄》,本書基本上,把人類文學的歷程全部介紹到了,從最早期的希臘文學到二十世紀的文學,以及現代流行於世的主流文學流派,都有一一提到,我主要感興趣的方面是有唐詩,宋詞,文藝復興與莎士比亞,十九世紀英國文學,十九世紀法國文學,十九世紀俄國文學。
  • 英國翻譯家韓斌:中國當代文學多樣性、高質量讓我一直翻譯
    中國網4月8日訊 (記者 張露露)從虹影的《K》開始,英國翻譯家韓斌(Nicky Harman)已經從事翻譯近20年。她專注於中國當代文學翻譯,翻譯過的作者包括賈平凹、韓東、嚴歌苓等。她曾因翻譯賈平凹的短篇小說《倒流河》獲得2013年中國國際翻譯大賽一等獎。
  • 文學起源和發展——原始歌謠與上古神話
    原始歌謠如果考察人類文學的起源和發展,那麼可以發現最早的文學樣式就是「詩歌」。而「詩歌」最早是以歌謠的形式存在的,那麼「詩歌」或者說「文學」的起源是什麼?有一個經典的觀點認為,「詩歌」起源於勞動,著名的文學大家魯迅就支持這種觀點。
  •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
    巴洛克文學—考研筆記66學生李清文 編輯十七世紀歐洲主要的文學思潮有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英國的清教徒文學和巴洛克文學。其中巴洛克文學的藝術表現手法對十九世紀浪漫主義文學產生了直接作用,對唯美主義和表現主義等思潮都具有借鑑意義。名詞解釋:巴洛克文學#文學考研#複習的初階段,主要是收集歷年真題,研究如何解答。
  • 慢聊-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史
    我不僅成為第一代成功在中國臺灣出版作品的網絡作家,與李涼同在上硯出版社出版的《魔法騎士英雄傳說》也讓他躋身最早的網絡文學暢銷書作家之列。在這之前,中國是只有港臺武俠小說這個品類,而《魔法騎士英雄傳說》也成了玄幻類的開拓作品,其中的一些創作元素流行至今。值得注意的是,我的《魔法騎士英雄傳說》只是當時網絡作家作品玄幻化的一個縮影與興起。
  • 中國網絡文學海外「真香」
    誕生於中國文化,又與生俱來帶有跨文化傳播基因的中國網絡文學,正為世界帶來蓬勃而充滿活力的文化產品,推動著全球文化融合和交流。11月16日,在2020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上發布的《2020網絡文學出海發展白皮書》顯示,當前,中國網絡文學出海呈現出翻譯規模擴大、原創全球開花、IP協同出海三大趨勢。截至2019年,中國向海外輸出網絡文學作品達1萬多部,覆蓋40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
  • 網絡文學十六講之內容為王,在上遊好故事的網絡文學分得汩汩活泉
    在北京舉辦的第三屆2019中國「網絡文學+」大會上,會議相關方發布了權威數字。截止2019年初,中國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達到2442萬部,籤約作品已達129.1萬部。僅2018年一年,海外輸出的中國網絡文學作品數量已達11168部。中國網絡文學作品國內新增紙質圖書出版1193部,新增改編電影203部、電視劇239部、動漫569部、遊戲96款。
  • 《哈利波特》為什麼會成為英國奇幻文學的門面?
    前幾天小編看到這麼一種說法《哈利波特》和《指環王》系列,作為英國奇幻文學的門面之作,《指環王》是左邊那扇門板,《哈利波特》就是右邊那扇門板了,《冰與火之歌》則是門栓。相信每個哈迷或者即使不是哈迷只要了解過《哈利波特》的人都不會拒絕一份來自霍格沃茲的入學通知單。
  • 好的旅行文學,中國為什麼這麼少
    英國作家奈保爾以異域小說出名,但他的印度遊記同樣深入人心,他的小說素材也是在異鄉生活時獲得的。可以說,不管是約瑟夫·康拉德、格雷厄姆·格林,還是瑪格麗特·杜拉斯、多麗絲·萊辛,如果沒有異域和旅行,就沒有他們的文學道路。在中國歷史上,凡是遺留下旅行文學作品的朝代,也往往都是那些外向型的、更加具有胸襟的朝代。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
    本屆活動還首次邀請來自英國、義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的作者、譯者,以及韓國、泰國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共同參與了這場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行業盛會。最具海外影響力作品、作家獎項揭曉,《詭秘之主》刷新網絡文學出海新紀錄開幕式上,揭曉了一系列海外熱門作品獎項。 最受歡迎原創作品由《My Vampire System》《Hellbound With You》獲得,作者分別為英國作家JKSManga和菲律賓作家KazzenlX。
  • 從「麥旋風」解密中國文學走出去
    「中國的丹·布朗」「你不可不讀的世界上最成功的作家」的說法不脛而走,麥家在西方出版界著實颳起了一股「麥旋風」。 在國際上並不矚目的中國文學,此番緣何讓歐美著名出版集團主動上門,一下躍入西方文壇中心?《解密》的走紅,似乎可以解密中國文學走出去的玄機。
  • 首屆上海國際網絡文學周開幕 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
    本屆活動還首次邀請來自英國、義大利、波蘭、新加坡、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的作者、譯者,以及韓國、泰國網絡文學企業代表共同參與,堪稱一場聚焦網絡文學產業化、國際化和創新性的行業盛會。  從輸出到聯動 中國網絡文學出海促進世界文化交流  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出海正經歷從內容到模式、從區域到全球、從輸出到聯動的不斷升級。
  • 2020京東文學盛典麥家直播:文學是燈火,文學是呼吸
    「我總結的關鍵詞就是『燈火』和『呼吸』,這兩個關鍵詞我都是從這些作品堆裡找的,一個是《戰時燈火》的『燈火』,我覺得文學就是『燈火』。還有一個就是呼吸(《呼吸》),因為文學也是呼吸,文學是心靈的呼吸。」10月17日晚,2020京東文學盛典國際文學專場「國際之幻」直播活動中,著名作家麥家和盤託出自己的五部「心頭所好」後總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