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奠基人,一生都是傳奇的西域高僧: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2021-01-12 舒放的後花園

漢傳佛教奠基人,一生都是傳奇的西域高僧:三藏法師鳩摩羅什

文/舒放

鳩摩羅什,漢傳佛教四大翻譯家之首,作為千年以來的「傳奇人物」,這位西域高僧的諸多事跡都被後人津津樂道。然而,我們看似對他很熟悉,但並不一定真正了解。為什麼會這樣說?就是因為他的傳奇光芒,尤其是看似「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經歷掩蓋了無數細節。

今天我們就透過耀眼光芒,還原一個真實的鳩摩羅什。

關于姓名

鳩摩羅什,有的書上會簡稱羅什。這樣的簡稱讓人以為他姓鳩摩、名羅什。就和《天龍八部》裡那個開始很壞,後來幡然醒悟,終成一代高僧的鳩摩智。而實際上,鳩摩羅是他的姓,什是他的名。證據自然有很多,比如鳩摩羅就是古天竺的一個姓氏。不過我們可以不那麼複雜,簡簡單單地來:鳩摩羅什的父親叫鳩摩羅琰(炎)。

關於身世

鳩摩羅什出身於天竺相國之家,按照當時的傳統,他原本可以繼承相位——不過,這條路從他父親開始就掐斷了。鳩摩羅琰是天竺國老宰相達多的長子,結果他沒有繼承相位,而是到了龜茲國當了國師,又娶了長公主(國王的妹妹)為妻。作為不按常理出牌未繼承相位的鳩摩羅琰,等有了長子鳩摩羅什之後,卻想兒子能按常理出牌,繼承他的國師之位。

鳩摩羅什可以說是沒有辜負父親對「國師」一職的期望,儘管所呈現的來的,和父親預想的大相庭徑。他在龜茲、後涼、後秦三度出任國師。還有一點,鳩摩羅琰可能不曾想到:鳩摩羅什也娶了龜茲國的公主為妻。說是破戒也好,說是愛情也罷,這是鳩摩羅什的第一位妻子。不錯,他還有一位妻子,是抵達長安之後。

關於「國籍」

凡由鳩摩羅什所翻譯的佛經封面上,他的姓名之前都會標註以【姚秦】,自然這是鳩摩羅什的國籍了。說起來沒錯,而且鳩摩羅什最後也圓寂於姚秦的國都長安,在以中原王朝為正統的史家眼裡,以長安為首都的姚秦自然是最為正統。不過鳩摩羅什所處的年代,是一個亂世,各種短命王朝(割據政權)更迭,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他近七十年的生涯當中,只有最後的十二年是在長安度過的。

有一個人對鳩摩羅什的一生至關重要。這個人叫呂光。呂光原是前秦(苻秦)的一員大將,受皇帝苻堅之命攻焉耆,他順帶著把龜茲也滅了,並將鳩摩羅什劫至涼州。為什麼要劫持鳩摩羅什,後面會提到。涼州就是現在武威市,那時候叫姑臧,呂光是腦後長反骨的人,但頭腦並不只凸顯那塊骨頭,他很有謀略。呂光一直將鳩摩羅什當作手裡的一張牌,憑這張牌他一直在涼州磨蹭,不肯前往長安。

後來,姚萇殺了苻堅,開始了後秦(也就是姚秦)時代。呂光這下沒有了顧慮,就建立自己的政權「大涼」,史稱後涼。涼(西涼,南涼,北涼、前涼、後涼)是讓我們這些後人頭疼欲裂的國號之一,差不多和慕容復一心想復國的「大燕」有一拼。沒有了前秦,自然也不用送鳩摩羅什前往長安,就這樣鳩摩羅什在涼州達十七年。

沒有前秦還有後秦——秦二世姚興(不是那個大秦的胡亥)攻伐後涼,大涼國破,姚興親迎鳩摩羅什入長安——鳩摩羅什一生最輝煌的時刻開始了。

他是人間至尊寶

熟悉藏傳佛教的人,都知道藏語裡有「仁波切」一詞,多用於稱呼活佛。乃至很多人以為這是活佛一詞所對應的藏語,其實不然。仁波切是「珍寶」之意,可以用來稱呼人,且不局限於活佛,也可以稱呼物。從翻譯角度而言,「至尊寶」最為貼切。不過這個稱呼似乎專屬《大話西遊》了。鳩摩羅什是名副其實的至尊寶。

當時的西域,小國林立,而且和現在不同,那時候西域是梵境佛國。為大乘佛教興旺之地。鳩摩羅什是整個西域諸國公認的大乘佛學領袖,每次講法,各國國王俯身,他踩著國王的後背登臺,而國王莫不以此為榮幸。這是中原王朝要搶他的原因,也是呂光當他是手中一張王牌的原因。

漢傳佛教奠基人、八大宗派之祖

鳩摩羅什被迎請至長安後,後秦皇帝姚興建草堂寺供養,草堂寺遂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國立佛經譯場。也是我國佛教三大譯場中存在時間最長和規模最大的譯場。

鳩摩羅什在草堂寺率眾翻譯佛經標誌著佛教中國化的開始。由此,漢傳佛教因不同因緣和方便起見而形成八宗。所以鳩摩羅什是漢傳佛教奠基人,八大宗派實際上的共同始祖。

八宗之一的「三論宗」,奉《中論》、《百論》、《十二門論》三部論典創宗,這三部經典正是鳩摩羅什所翻譯,所以他被三論宗尊為創派始祖。草堂寺也被尊為三論宗祖庭之一(另一祖庭為南京棲霞寺)。

漢語非母語的漢語言學家

鳩摩羅什通曉經藏、律藏、論藏,故被尊為三藏法師。從出身而言,鳩摩羅什是天竺相門之後,龜茲公主之子,梵文或龜茲文是他的母語,事實上他也確是精通梵文。而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卻是佛經漢譯,是舉世公認的大翻譯家。在這個身份之下掩蓋了另外一個被我們忽略的身份——漢語言學家。這和現代的漢學家不同。想來有點匪夷所思,他對漢語的掌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舌舍利之謎

在草堂寺翻譯佛經、傳法十二年後,鳩摩羅什完成了此生的使命。在即將圓寂時,鳩摩羅什對眾弟子們說:若平生所傳佛法無誤,我的身體焚化後,口舌不爛。

果然,一代佛學巨匠鳩摩羅什的肉身荼毗後,舌頭化成舍利,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三藏法師舌舍利子。草堂寺有鳩摩羅什的舍利塔,而他的舌舍利,其弟子遵其遺囑,供奉在他度過十七年之久的涼州,即現在武威市鳩摩羅什寺內的舌舍利塔內。

鳩摩羅什為什麼要讓弟子將舌舍利移至涼州?這個謎可能無解,也可能原本就不是一個謎。

何謂不負如來不負卿?

一代高僧,西域大乘佛教領袖前後兩次娶妻並育有二子,尤其第二次是在長安時,奉旨率眾翻譯佛經,所從者眾,所以座下弟子居然想爭相模仿。鳩摩羅什在他們面前顯露神通,將一把針吞下:你們能做到,大可以娶妻,否則還望執守戒律。

戒與不戒,或如金庸先生在《笑傲江湖》裡所述的「不可不戒」,這其中的尺度和玄奧絕非凡夫我輩可以勘破。一千四百年後,那位年輕的雪域之王徘徊在雪地,吟唱著「曾慮多情毀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時,肯定不曾想到在兩百多年後,一位叫曾緘的詩人會將他的這種心緒延展成一句「不負如來不負卿」;並從此被人們認為是他的原作。

也許他更不會想到,這句充滿古典漢語美感的句子會飛越一千六百多年的時空,成為前輩同修鳩摩羅什被人津津樂道的「皆大歡喜」。

世上安得雙全法?答案已經不重要了。

#佛教文化#

相關焦點

  • 離紅塵最近的高僧——「千古一僧」鳩摩羅什
    而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一位得道高僧——鳩摩羅什,曾二次破戒卻被人們稱為「千古一僧」,這又是怎麼回事呢?其父棄天竺宰相之位週遊各地傳播學說,在龜茲遇王妹後與其結合生鳩摩羅什。鳩摩羅什少年時期就在西域及中原各地有了名聲,不僅每天能背誦三萬六千偈頌,並且文筆瀟灑俊美,字如其人。有人說他如果沒有破戒,將會成為第二個佛陀,前秦與後秦曾經發生的兩次大戰都與他有關,兩個政權爭相奉迎他為大師宣揚佛法。
  • 唐僧為什麼叫「唐三藏」,三藏是對高僧的尊稱
    唐僧是古典文學名著《西遊記》的主人公,唐僧的人物原型是唐代高僧玄奘。玄奘是洛陽人,少年出家。玄奘在研究佛法的過程中,發現已有的漢譯經文有些地方要麼語焉不詳,要麼會和其他經文在內容上有衝突。他決定前往西域取經,去佛教的發源地學習。玄奘獨自一人歷盡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
  • 甘肅的鳩摩羅什寺建造者是西域天竺混血,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
    很多人都要問了,鳩摩羅什到底是什麼人物?鳩摩羅什,東晉時後秦的高僧,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佛經翻譯家,博通大乘小乘。後秦弘始三年(401年)入長安,後與弟子譯成《妙法蓮華經》《佛說阿彌陀經》《中論》《百論》等。所譯經論影響巨大,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七:玄奘大師
    玄奘大師是唐朝最為著名的三藏法師,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也是唯識宗的創始者。玄奘大師於公元600年出生在今洛陽偃師陳河村的玄奘寺。玄奘的父母早逝,他於13歲時出家,之後遍訪佛教名師。因感各派學說分歧,難得定論,決心去天竺國(今印度的古稱)求經。公元627年玄奘請求唐太宗允許他西行求法,但沒有得到唐太宗批准。
  • 佛教常說的三藏,你知道是哪三藏嗎?
    如來從安天大會回靈山之後,給靈山上各位菩薩、羅漢們講道,其中提到,這靈山有修行妙法,共有三藏,希望有一大神通菩薩去中土,尋個取經人來,於是觀世音菩薩主動請纓,要求去中土尋那取經人。如來講罷,對眾言曰:「我觀四大部洲,眾生善惡,各方不一。
  • 鳩摩羅什來中國共翻譯出多少部佛經經典?影響力到底有多大?
    鳩摩羅什前343年出生於西域,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後秦高僧,中國漢傳佛教四大佛經翻譯家之一。又譯鳩摩羅什婆、鳩摩羅耆婆,意譯童壽。鳩摩羅什天生具有慧根,據說鳩摩羅什無師自通學會了梵文,五歲日頌千偈,七歲出家,九歲便能登壇講經,名聞西域,是名副其實的神童。
  • 佛教文化之翻譯匠師鳩摩羅什
    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國文明因為佛教而展開了深度的交流,佛教漸漸也成為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分部。這些離不開譯經大師們的不懈努力。說起翻譯經文,有個名字很常見,叫鳩摩羅什。鳩摩羅什的譯本數量極大,像《金剛經》、《法華經》、《維摩詰經》等等。很多都是大乘的經典中的經典。
  • 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被稱做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和玄奘為什麼都稱做三藏法師?翻譯佛經的人中,除了赫赫有名的玄奘法師,在他之前還有一位鳩摩羅什法師。鳩摩羅什翻譯經書,並不是像現在的學者那樣,憑藉自己的理解來翻譯,而是當時的譯經院有很多的人。當翻譯佛經的時候,鳩摩羅什每講一句,都要由其他參加翻譯的人討論再討論,逐字逐句斟酌考量,有時候為了一個字或者一句話,往往會討論數天直至好幾個月,力求達到最精準的表達。唐代玄奘法師的譯經院裡,據記載有三千人之多。
  • 《高僧傳》鳩摩羅什:不惜重兵攻城搶奪的人才,兩次被迫結婚
    在很多佛經上都能看到「鳩摩羅什譯」,他一生翻譯了很多重要的經典。鳩摩羅什是晉代高僧,當時相繼兩個王朝為得到他而發兵攻城,兩次被逼娶妻為鳩摩羅什是天竺人,鳩摩羅什家族世代為國相,父親鳩摩羅炎,聰慧有大節。當鳩摩羅炎要繼承國相時,卻毅然出家了。
  • 為什麼鳩摩羅什自稱是臭泥中的蓮花,不願成為「佛陀第二」?
    鳩摩羅什,中國佛教八宗之祖,三藏法師第一人,被視為東土最接近佛陀的佛門聖者。民間傳言,他是佛陀上首大弟子、「智慧第一」舍利弗尊者轉世。跟舍利弗尊者一樣,在其年少之時,就已是名揚西域三十國的佛法大師。不過,佛教有一則著名的公案,弘始七年(405年),後秦君主姚興在長安專門為61歲的鳩摩羅什開闢「逍遙園」,在其中修建了著名的草堂寺。逍遙園不僅用來作為鳩摩羅什的譯經講法之地,同時也是他逍遙快活之地。
  • 「養成系」唐三藏:精通經、律、論的玄奘是如何變身「三藏法師」的?
    (2)「三藏」之意「玄奘」和「三藏」早已在玄奘生活的時代便已經產生關聯,諸如在《大唐西域記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大唐故三藏玄奘法師性狀》等,已經將玄奘和三藏並列,當然在這些眾多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出此時「三藏」之名並非是對玄奘的一種專用稱呼
  • 玄奘法師:人生的意義,便是為了眾生而艱難前行
    他便是唐代高僧「三藏法師」玄奘(公元602年-664年)。或許你會奇怪,為何玄奘會被尊稱為「三藏法師」呢?這是因為,玄奘大師精通經、律、論三藏,所以才得了這樣的尊稱。而他作為法相宗的創始人和佛經譯者,則與鳩摩羅什、真諦並稱為中國佛教三大翻譯家。
  • 佛教歷史丨後漢佛教:佛教流行於中國最早的一個階段
    其三,關於佛典的傳譯,《化胡經》說「寫經六十萬五千言」,《四十二章經序》及《理惑論》只說明帝遣使到月氏,寫取佛經四十二章,譯事及譯人都沒有說到。《冥祥記》也只說寫致經像。《出三藏記集.新集經論錄》才說「於月支國遇沙門攝摩騰,譯寫此經(《四十二章經》)」,未說到竺法蘭。《高僧傳》說有摩騰譯《四十二章經》,又說此經是竺法蘭所譯。
  • 中國古代史:東渡傳法,天竺高僧拘那羅陀
    古代中國有三個文化開放時期,首先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吸收外來佛教文化;其次是隋唐時期通過「絲綢之路」接受西域文明;再次是明清時期基督教東傳帶來的歐洲文明。古代的文化交流多在宗教領域,中國人學習佛教,由三國、魏、西晉時興起,魏都洛陽和吳國的都城建業(今南京)是佛教傳播中心。這一階段的譯經和對教義的宣傳、研究,為佛教後來發展打下了初步基礎。
  • 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二:曇無讖法師
    恰恰曇無讖請求再去西域尋求《涅槃經》,正合他意。蒙遜一邊贊助他準備出發,一邊暗中派刺客跟蹤他,結果曇無讖在去西域的路上被暗殺。當時是公元433年,曇無讖終年49歲。關於漢傳佛教人物系列之曇無讖法師就介紹到這裡了,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祝您六時吉祥、福泰安康。
  • 文明交流視角下鳩摩羅什的翻譯實踐-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今天介紹的是我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絲綢之路重要中西文明互鑑使者——鳩摩羅什,作為歷史上佛教融入中土文化、漢傳佛教中國化的重要人物,鳩摩羅什在古代史、古代翻譯史上都有一席之地。
  • 他是怎樣成為佛教信徒的?
    日堯居zr唐僧開啟我國佛教的先知,為了追求佛教經典歷經千百萬磨難,最終被傳為神話,那麼唐僧真實的出生地在哪裡?作為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他的出身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家庭呢?影視資料來到印度取經的唐僧就在唐僧去西域的路上取經回來,以後的幾百年當中,唐僧取經的歷史逐漸成為了傳奇,並且在我國的佛教界享有很高的聲譽。
  • 克孜爾石窟要雕刻一尊鳩摩羅什像,遇到多處難題,最後完美解決
    在多年的努力學習中,他既能嫻於梵語,又精通漢文,佛教的大乘與小乘真經也都被他深刻掌握。東晉太元八年,在後梁太祖呂光的邀請之下,鳩摩羅什到達了甘肅涼州,並於此地弘揚佛法。在中原地區傳教的日子裡,他與弟子翻譯了許多佛家經典著作,包括《大品波若經》、《法華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以及《金剛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