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6月,袁世凱臨死前大喊的「楊度誤我」究竟是何許人也?

2020-12-17 詩珊涵義

袁世凱於1916年6月6日死於尿毒症。在生命的最後,他喊道:「楊度錯了我!「楊度錯我了!」袁世凱口中的楊度到底是誰?你還幹了什麼?

談起楊度,他也是一個非常具有傳奇色彩的民國人物。1875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的一個封建官府家庭,祖父為總兵。父親在10歲時去世了,他被繼承了大伯父,並跟隨著他的祖父生活。一八九二年,十七歲的楊度考中秀才,接著是舉人。這表明他是個非常聰明的人。會試期間,他結識了梁啓超、袁世凱和徐世昌。因為考不上狀元,楊度便跟隨名儒王闓運繼續學習,和老師關係很好。他一心想考個好名號,對帝王的法術很感興趣。

然而隨著國內形勢的變化,楊度的思想也在變,開始接受新學,曾到梁啓超開辦的時政學堂讀書,與蔡鍔等人是同班同學,經常一起討論國事。戊戌變法時期,他雖然接受了維新思想,反對帝國主義,但骨子裡還保留著封建思想。一九○二年,楊度不顧勸阻,偷偷到日本留學。他的思想在期間變化很大。由於某種原因,很快就回到了中國。

一九○三年,楊度應邀赴京城參加科舉考試,得狀元。在日本留學期間,他因批評清政府而被開除,並被通緝。他躲開清軍的追捕,逃到了老家。風過後,他再次到日本留學,遇見了梁啓超。他們倆成了長久的朋友。楊度對孫中山的革命思想持反對態度,主張君主立憲,堅持走救國之路。道異不相干,他與梁啓超因政見不同而分離。碰巧的是,他的主張和袁世凱的主張是一致的,所以兩人越來越接近。袁世凱自以為有才,自以為「帝師」。武昌起義爆發後,楊度徹底站到袁世凱一邊,成為袁世凱的幕僚。

在1912年,楊度被邀請為民國政府工作,但遭到拒絕。由於反對共和革命,與袁世凱共同籌備復闢運動。所以他被全國唾棄,家鄉的人罵為「漢奸」。他主張君主立憲制,袁世凱也相信這一點。但洪憲帝制最終還是失敗了,所以袁世凱臨死前會說「楊度錯我了」。楊度在袁世凱死後,潛入空門修佛,一面反省過去,一面反思未來,逐漸認同民主共和的主張。

一九二二年,他成為民國政府的一員。但是民選政府內部也有腐敗現象,高層之間的爭權使他失望。與我們黨的一些同志接觸,接觸到社會主義,通過孫中山認識李大釗。在李大釗被捕的時候,他曾不顧生命危險想方設法營救。一九二八年,楊度當差,杜月笙為我們黨提供了不少情報。工人和農民的革命運動,使他看到了中國的未來,並決定放棄暗殺。

一九二九年秋,楊度加入我黨,成為一名秘密黨員,與周總理有密切的關係,晚年對我黨有很大貢獻。一九三一年九月,楊度在上海租界去世,葬於萬國公墓。

相關焦點

  • 袁世凱幫兇忽悠其搞君主立憲,被全國反對,死前大喊:楊度誤我!
    1916年6月6日,中華民國大總統在舉國聲討聲中去世,這位年僅57歲的皇帝僅僅上位83天便帶著遺憾與不甘離開了。似乎袁世凱的死是因為自己的黃粱夢破給氣死的,其實背後的真相沒有那麼簡單,據說他的死與一個人有關,這個人就是他臨死前大喊的楊度。
  • 袁世凱臨終大喊:「楊度誤我,楊度誤我」,楊度是誰?
    1916年6月6日,「悔恨交加」的袁世凱虛弱地躺在病床上,等待著死神的降臨。去世前,他突然疾聲大呼到,「楊度誤我,楊度誤我啊」,帶著不甘與絕望,註定會被載入史冊的一代梟雄離開了人世。1915年,一塊袁世凱親筆題寫「曠代逸才」的牌匾,被送進了楊度的府中。袁世凱此舉有兩重含義,一是獎勵楊度近日為「復闢帝制」的一系列操作,二是給其他持觀望態度的人指明未來方向。然而,袁世凱不知道的是,楊度此舉只因認定了,他就是那個「非常之人」。
  • 袁世凱臨死前說:「他害了我」,為何不說出是誰?令人唏噓不已
    在這過渡時期,袁世凱是很難繞開的,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逼退溥儀退位,袁世凱是有功勞的。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成為第一任民國大總統,他已經是當時國家的元首了。然而在1915年12月袁世凱卻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袁世凱稱帝之後,遭到各方反對,由此引發了護國運動。
  • 一己之力顛覆洪憲帝國,袁世凱死不瞑目,此人才是無雙國士
    一己之力顛覆洪憲帝國,袁世凱死不瞑目,此人才是無雙國士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布自稱皇帝,此舉遭到各方反對轟轟烈烈的護國運動爆發,內外交困的狀況下袁世凱憂憤成疾很快就因為尿毒症不治身亡。袁世凱的皇帝夢僅僅維持83天,袁大頭也成了全世界的笑柄。
  • 楊度:「變色龍」的前世今生(國家命運·世道人心·連載96)
    1978年7月30日,曾長期在周恩來身邊做秘密工作的國家文物局局長王冶秋,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一篇題為《難忘的記憶》的文章,文中寫道:「親愛的周總理在逝世前幾個月,有一天,派秘書來告訴我:當年袁世凱稱帝時,『籌安會六君子』的第一名楊度,最後參加了【產共】黨,是周總理介紹並直接領導他的。
  • 袁世凱是怎麼當上皇帝的,又為何只當了83天皇帝後就死了?
    1912年2月15日,南京參議院正式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隨後,袁世凱派人在上海暗殺宋教仁,又向帝國主義借款,發動反革命內戰,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鎮壓了國民黨人發動的「二次革命」。1913年10月6日正式大總統選舉的當天,袁世凱收買了便衣軍警、地痞流氓數千人,包圍了國會,最後,議員們屈服於袁世凱的武力,將袁世凱捧上中華民國正式大總統的寶座!
  • 「關門皇帝」袁世凱為何至死都沒正式登基?
    可惜的是,袁世凱書讀得不夠多,蘇東坡在《水調歌頭·中秋》中也說,「高處不勝寒」,而他頭腦一時發熱,竟已忘卻了。在一番緊鑼密鼓的準備後,袁世凱揖讓再三,最終接受了國民的「擁戴」,真的要改制當皇帝了。正式登基的黃道吉日定在1916年1月1日,在此之前,袁世凱決定先舉行一次百官朝賀會,日子讓袁克定來挑。袁克定急不可耐,說:「就明天,12月13日就是個好日子!」
  • 僕人說:我看到一條五爪金龍,袁世凱死後鮮為人知的兩三事
    袁世凱醒後小僕就解釋道:「我剛才給您送茶,誰知我看到床上睡得不是您,而是一條五爪金龍,我害怕所以不小心就打碎了茶杯。」袁世凱聽後果然很高興,對小童不罰反賞。從坊間流傳的這個故事中看,袁世凱是很希望人們把他說成是「龍」的,因為只有是「龍」才能成為真龍天子。
  • 楊度:有著民國最牛朋友圈,「哥不是傳說,是傳奇」
    楊度,何許人也,這個看似極其普通的名字,卻是一位民國叱吒風雲的人物,下面我們簡單梳理一下他不平凡的人生,順便看看他的朋友圈都有哪些人。楊度,湖南湘潭縣人,生於1875年1月10日,卒於1931年9月17日,活了57歲。1892年,楊度考取秀才。1893年,順天府鄉試舉人。
  • 袁世凱已是大總統,權力極大,為何非要稱帝?
    首先,袁世凱心中的確尚存一絲稱帝之心。袁世凱生於1859年,因為科舉之路走不通,才在1881年奔赴山東登州投靠了淮軍吳長慶部。也正是因為此次投奔,才有了後來袁世凱隨吳部赴朝鮮,也才有了袁世凱在朝鮮十餘年的積累。
  • 袁世凱要當皇帝的那些日子,他的兒女們在幹什麼?
    至則楊度先生在焉。談次歷詆共和之缺點,隱露變更國體求我贊同之意。餘為陳內部及外交上之危險,語既格格不入,餘知禍將作,乃移家天津。」那個時候,日本方面還向袁世凱提出「二十一條」作為支持其稱帝的條約。面對如此苛刻的條件,袁世凱一度產生了拒絕條約、停止帝制的想法。
  • 從中國嘉德2020拍賣的《致楊度工筆草蟲冊》看齊白石和楊度的關係
    「虎公」即楊度(1874-1932),湖南湘潭人,原名承瓚,號晢子。光緒二十三年舉人,曾留學日本。任袁世凱政府學部副大臣,與汪精衛組織國事共濟會。楊度與齊白石為湘潭同鄉,同為清末大儒王湘綺之徒。楊度任學部副大臣時,感到齊白石久居鄉間,不能盡展其才藝,邀齊白石來京,並資助齊遍覽北京名勝古蹟,遨遊全國名山大川,以曠眼界。對齊白石以後的繪畫技藝有很大的幫助。
  • 袁世凱稱帝時,封哪三個人為王?其中一位是孔聖人後代
    1915年12月,首任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宣布恢復帝制,自稱皇帝,改國號為"帝國"。正式登基的黃道吉日定在1916年1月1日。 孔令貽是孔聖人的後人,其第76代嫡孫,1877年襲衍聖公。 1915年楊度、孫毓筠、嚴復、劉師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為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組織「籌安會」,孔令貽為「名譽理事」。 袁世凱稱帝後,為獎孔令貽的推戴之功,以政事堂的名義封孔令貽襲為衍聖公,加郡王銜。
  • 袁世凱想當皇帝時,除了「籌安六君子」,還有誰出力最大?
    那麼在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過程中,都有哪些人,出力最多呢?眾所周知,當時以楊度為首的「籌安六君子」,是袁世凱手下的得力幹將。他們主要負責輿論的導向,運用自己的筆桿子來為其搖旗吶喊,推波助瀾!而除了他們之外,還有一波人,也對袁世凱的復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楊度為了推動帝制輿論,寫了一篇文章,把袁世凱描繪成當代救世主
    上一節說到袁世凱將稱帝提上了日程,梁啓超站出來反對了。在了解梁啓超為什麼反對袁世凱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梁啓超的簡歷。辛亥革命之後一度入袁世凱政府,擔任司法總長;之後對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等嚴詞抨擊,並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導新文化運動,支持五四運動。看到沒有,仔細一分析他的簡歷,發現此人是個矛盾性的人物,他接近光緒搞維新,最後由於動了皇族的奶酪,被慈禧一棍子打了,逃到了日本,推行詩歌革命,對詩歌新名詞和白話文等進行猛烈的抨擊,還一個勁的推動君主立憲。
  • 做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凱到底是怎麼死的?
    像這樣的胃口,如果不是被槍斃和刺殺,應該不會說死就死了吧? 可是,袁世凱稱帝失敗後,的確是突然的死亡了。 他生於1859年,死於1916年。只活了57歲,不算老啊。當時的天下人有些突然。願周圍的人也感到非常驚奇,產生謎團,且一直未解,於是流傳百年,成為了歷史謎團。
  • 民間故事:有人送給袁世凱一把玉壺,結果卻是一把尿壺
    文:林華玉袁世凱一直想做皇帝,在大清滅亡之後的1915年,經過手下謀臣的一陣策劃,他如願以償的坐上了皇帝寶座,並把國號改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這天,袁世凱正在後花園涼亭內喝茶,忽然他的謀臣楊度前來求見,袁世凱讓他進來後,楊度說:「明公好心情呀!」楊度是袁世凱最重要的謀臣,兩個人親如兄弟,無話不談,一見他來,袁世凱忙說:「皙子(楊度的字)快坐,與我一起品茶!」
  • 袁世凱是如何從小站練兵到北洋軍閥首領,當時擁有多少兵力
    袁世凱兩度參加鄉試,都名落孫山,他又羞又憤,把自己所作的詩文付之一炬,說:「大丈夫當效命疆場,安內攘外,焉能齷齪久困筆硯間,自誤光陰耶!」於是,1881年5月,袁世凱到山東登州,投靠袁保慶的結拜兄弟淮軍統領吳長慶。開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在1882年朝鮮「壬午」和「甲申」事件中,26歲的袁世凱被李鴻章保薦任駐朝鮮總理交涉通商大臣。
  • 袁世凱臨死時,兒子問他誰來接班,袁悄聲說2字,後人無不嘆服
    袁世凱將死之時,他的兒子問他誰來接班,袁低聲說了兩句,後人無不驚嘆。在清朝末年,袁世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清朝的宰相。他手握大權,深受信任。不過,他是個聰明人,他很快就發現自己夾在革命黨人和清廷之間,居然有如此巨大的能量。
  • 書生襟抱本無垠:時代浪潮中的楊度與梁啓超
    1928年1月、2月間,梁啓超再到協和檢查身體,在醫院住了三個星期,醫生治療專注重補血。6月間,梁啓超擺脫了清華研究院的事,住在天津租界,天天讀書玩耍,不管外邊天崩地坍。尿血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只是「偶然隔十天稍稍有點紅」。 9月10日,梁啓超開始撰寫《辛稼軒年譜》。9月24日,編至辛稼軒五十二歲,入夜痔瘡復發,次日午後才起來,仍側坐執筆。26日不能再坐,27日便入協和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