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讀書|畢飛宇解讀《晚熟的人》:老莫言之外跑出一個新莫言

2020-12-10 紅星新聞

『編者註:此文為著名作家、茅盾文學獎得主畢飛宇在莫言《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的速記稿,由人民文學出版社授權紅星新聞發布。』

莫言《晚熟的人》新書分享會現場(左一為畢飛宇,右二為莫言)

老實說,《晚熟的人》裡面好多人物我印象深,因為時間關係,在《鬥士》裡面的武功這個人物,我的印象非常深。中篇《火把與口哨》裡面的三嬸,也許還得再加上三叔,這兩個人是一體的,但比較下來,三嬸完整度更高。當然我不能一口氣把三個人都說一下,我嘗試著告訴你我為什麼喜歡短篇裡面的武功。

武功到底是什麼人?這個短篇小說有一句話特別有意思,「似乎他是一個笑到最後的勝利者,一個睚眥必報的兇殘的弱者」。按照中國人對小說的理解,弱者和勝利者,或者說一個壞人跟勝利者,或者說一個壞人跟弱者,這幾個要素不同時並存,這樣一個人,莫言在這個短篇小說裡面概括出這樣一個人,或者和他同時代的這樣一個人,我願意說這個人物是中國當代文學史的一個重要貢獻。

這個小說寫得非常棒,這個人寫得也非常棒。你可以看到他和王魁打架,王魁很像《水滸》裡的牛二,他激怒別人,讓別人來殺自己。牛二跟這個人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又有不一樣的地方,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武功這個人對人性把握更準,他知道對方是善良的,是做不出來的,最後我一定是贏家。最後弱者贏了,那個長了一身肌肉的、欺負人的人,他最後崩潰了。

我覺得這個小說最好的部分是第四節,這時候作者說「我」8歲,那時候武功19歲。你得交代這個人第二空間的一些東西,他的成長背景裡面的一些東西,他跟另外一個叫黃耗子的打架的地方,這段寫得真是好——

我第一次看武功跟人打架,是讀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八歲,武功——按照父親的算法,應該是十九歲。那時候冬天很冷,夏天很熱。那時候夏天的中午,村子裡的男人,不論老少,都泡到河裡。河裡的水也是熱的。只有河邊的幾株大柳樹下的水是涼的。大家都擠在這一片涼水裡。突然,武功跳了起來,破口大罵那個外號黃耗子的小個青年。然後那個黃耗子就衝上去打他。武功個子高,黃耗子個子矮,在水裡打,兩個人不分勝負。黃耗子跳上岸,武功也跳上岸。兩個人就在岸上打。都光著屁股。他們的身體都發育了,看上去很醜陋。在岸上,黃耗子明顯佔了上風。他將武功打翻在地,然後,將一泡焦黃的尿撒在他的身上。我記得武功從高高的河堤上猛地跳到了河裡,砸起了一片浪花。好久,他從水裡露出頭,罵道:『黃耗子,這輩子我跟你沒完!』」

就是這樣一種人,他從小就給自己人生的理想或者說給自己定性了:我來到世界上不是生活的,我來到世界上也不是為了繁衍生命的,更不是享受幸福的,我來到世界上只有一個目的,跟別人沒完。尤其在水裡面,水很熱,樹蔭下有涼快的地方,所有人擠在一塊,沒有任何理由就去打,結果沒打贏。這個地方我特別喜歡。

我的一篇小文章裡有個小片斷——文章是十多年前寫的。我記得我說,莫言有兩個心臟、四個胃、八個腎。說的就是敬澤老師講碾壓式的覆蓋,他那種生命的能量給你的感覺:有那麼多的臟器在裡面提供能量。

像在《紅唇綠嘴》跟《火把與口哨》裡面,那是標準的莫言,很濃烈,這個是油畫版的。莫言以前寫小說不用線條,就是大色塊往上堆。如今,對於他的完全靠線條的文字,我為什麼會特別喜歡?(因為)在老莫言之外跑出一個新莫言。

我又想起一個題外話:莫言小說裡面人的名字特別好玩。他這個小說裡面的名字,我這次真注意到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他往往在本名之外又有一個名字,這兩個名字出現的時候,你能體會莫言式的那種幽默。

編輯 李學莉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千言萬言何若莫言直播首秀 「晚熟」的莫言自稱優良品種
    說到「晚熟」,莫言解釋:「這是一個很豐富的概念。從文學多角度,藝術的角度,一個作家,一個藝術家,過早地成熟了,定性了,創作之路也就走到了終點。但我們都在希望自己的作品不斷變化,不斷超越自我,這是難度很大的。從這個方面來講,我們希望自己晚熟,使自己藝術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更長久。」
  • 潘凱雄丨拉開距離說「晚熟」 ——看莫言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
    僅此三點,絕對就足以稱其為當下中國文學圖書市場上的一個典型案例。 ——比如從話語流行角度。《晚熟的人》中的「晚熟」二字迅速成為一個可以從諸如人生、處世、反諷、自嘲……等各個角度進行解讀的社會流行語,一時間「晚熟」成為人們交流時的一種談資。
  • 什麼是《晚熟的人》?5問莫言新作,其直播首秀化身「知心爺爺」
    昨晚,莫言做了自己的直播首秀,與央視主持人王寧、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家畢飛宇舉行了一場線上文學對談,與讀者分享這部作品。究竟分享了哪些乾貨?藝綻君幫你做了筆記。1什麼是《晚熟的人》?《晚熟的人》如同莫言的獲獎後記,他將自己寫進小說,用幽默的筆調,毫不避諱地向讀者敞開了獲諾獎後的生活裡外。全書一共十二個故事,讀者可以隨著故事中的「莫言」,見證一次「衣錦還鄉」之旅,也見證百態人情,萬象世間。
  • 晚熟的莫言,人生全是戲!
    「做一個晚熟的人。「01「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獲獎後的首部作品。」頂著這道無形的壓力,莫言終於出書了。此時距離他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已經過去整整8年。此後讀到的《象棋的故事》《人鼠之間》《羊脂球》等,讓我更加堅信,唯有短篇小說才是考量一個作家真正實力的標準。《晚熟的人》裡的幾個短篇,談不上頂尖,絕對也是上乘了。
  • 回歸故土,他用左鐮寫作|莫言《晚熟的人》
    探討這些作品,不只是認識莫言新的寫作成果,也是理解莫言與當代文學有意味的關係。莫言新作《晚熟的人》2020年8月,獲諾貝爾文學獎8年後的莫言攜中短篇小說集《晚熟的人》再度於公眾視野中亮相,對「諾獎魔咒」的質疑作出了無聲的回答。
  • 薦書|莫言新書《晚熟的人》:「講故事的人」回來了
    「講故事的人」回來了,大家普遍認為,莫言依然是讀者熟悉的那個莫言,但同時又帶給我們陌生全新的閱讀體驗。莫言《晚熟的人》人民文學出版社 2020年8月莫言曾說:「我是一個講故事的人。」像福克納書中的約克納帕塔法一樣已然成了文學地標的高密東北鄉,也不過是莫言用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構築的文學幻境。
  • 莫言發出首個抖音短視頻,「晚熟」會不會成為流行詞?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孫雯作家莫言也玩抖音?這是真的。9月3日,莫言以短視頻創作者@莫言的身份,通過抖音短視頻與讀者分享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晚熟的人》。除了分享新書,莫言還發起「尋找晚熟的人」話題,希望徵集更多的「晚熟」故事。抖音話題一經上線,瀏覽量於當天突破3100萬次,莫言本人抖音視頻點讚超35萬,12小時《晚熟的人》銷量已經突破1.5萬冊,衝上當日抖音話題熱榜。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丨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作家不希望自己過早地定型,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晚熟,使自己的藝術生命、自己的藝術創作能力保持得長久一些。我想這對學術而言也是如此,在此祝在座的各位作家、批評家和學者,以及同學們,都可以做一個晚熟的人,至少在今天,在這樣一個現場,我們都是晚熟的人。
  • 得諾貝爾獎卻被罵了整整8年,莫言的作品為啥不被認可?
    一些人就說莫言作品裡面有醜化中國人的形象,不夠真實,是為了拿獎而寫作。或許莫言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個諾貝爾獎,本該是讓人自豪而振奮的消息最後變成了眾矢之的對象,莫言自己也說在八年裡面看到了太多的醜相,爭風吃醋,倒打一耙,嫉妒誣陷各種各樣的人都有,甚至比作品裡面描寫的還要真實。
  • 本土、現實、小說的回歸 | 莫言近作研討會實錄(下)
    莫言老師憑藉《晚熟的人》,也應該進入「短篇小說文體家」的隊伍裡。他的作品有非常遼闊的時間和空間的跨度。蒙太奇式的對接在一部集子裡面大規模出現,我覺得這對莫老師來說應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想可能這種寫作的自由,跟他這段時間對於鄉村的理解有很大關係。他在演講中說,很希望能夠在鄉村中發現新人和新事。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是飽經風霜歷練而晚熟的人,唯此方可堪當大任
    因為年輕成名雖是好事,但也容易敗事,曇花一現,太多年輕人在盛名之下,缺乏了該有的定力,甚至失去了寶貴的自知之明,慢慢的這份被迫早熟撐起來的名,就成了炙熱的火焰,極容易把自己灼傷,所以出名要趁早,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因為有一種人在莫言的筆下被稱為「晚熟的人」。什麼是晚熟?
  • 從今天起,做個「晚熟的人」|雪櫻天使讀書會第十二期精彩回顧
    12月13日,迎來雪櫻天使讀書會第十二期,主講人與大家分享諾獎獲得者、著名作家莫言的最新力作《晚熟的人》。按照慣例,首先介紹了莫言的創作心路和代表作品,這部作品,是莫言回到故鄉,追述往事,與此前作品不同的是,他從幕後來到臺前,既是作者,也是小說中的人物。
  • 解讀中外名家人文經典:徐濤老師《拾典讀書》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來源標題:解讀中外名家人文經典:徐濤老師《拾典讀書》酷我音樂獨家首發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在人心日益浮躁的今天,靜下心來讀一讀書,不僅能充實內心,還能增長知識開闊視野,豐盈人生和歲月。
  • 莫言獲諾獎後的第一部作品,果然沒有讓人失望
    原來她一直在找的就是狼窩,莫言跟了上去。在狼窩的角落裡,有兩隻小鞋子和一些衣服的碎片,三嬸大哭道:我的兒子啊......然後她揮起斧頭,對準母狼狠狠地劈了一斧,母狼一聲哀鳴,閉上了眼睛,兩行淚從它的眼窩裡流出來,2隻剛出生的小狼仔嚶嚶鳴叫。三嬸說:長大了也要吃人的。
  • 楊振寧,莫言和屠呦呦,3個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華人,現狀如何?
    能夠獲得諾貝爾獎,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楊振寧除了獲得諾貝爾獎之外,還獲得具有劃時代意義的3個獎項。距離2012年已經8年了,2020年8月份,莫言發表了獲得諾貝爾獎後的首部小說集——《晚熟的人》。書中講述了莫言的一些親身經歷,獲得諾貝爾獎後經歷的一些人情世故。為什麼叫《晚熟的人》?莫言說過:「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比如社會條件的限制,家庭的限制等等,導致一個人有很多才華被壓抑了,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
  • 莫言突圍記
    □ 趙瑜莫言對那些早年無法評價的家鄉人,經過了這麼多年的觀察,終於有了結論,這一次,莫言用文火將他們都燉在了《晚熟的人》這本小說集裡。《晚熟的人》是小說集中的同名小說,莫言成名之後,家鄉總有利用他的名氣賺錢的人,莫言寫了一個非常幼稚的髮小的故事。
  • 晚熟的人:他們靈魂純潔無暇,卻一直不受人待見
    前言最近網上有一股熱潮,都在討論莫言先生的新書《晚熟的人》,莫言自己坦然,他就是一個晚熟的人,卻一直不受身邊人待見。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你都有這樣的感受,有些人年紀輕輕,思想閱歷都很豐富,而且識人一針見血,他們往往少年得志。
  • 2020深圳讀書月「年度十大好書」正式揭曉
    《我的二本學生》《晚熟的人》《暫坐》《森林沉默》《凜冬將至:電視劇筆記》《範用存牘》《朱䴉的遺言》《陀思妥耶夫斯基:非凡的年代,1865 – 1871》《證言》《馬可瓦爾多》十本品質文學好書上榜,其中《晚熟的人》成為 " 年度推薦 " 大眾最喜愛的一本圖書。
  • 晚熟-中國儒家智慧(溫、良、恭、儉、讓)
    莫言在《晚熟的人》中說:善良的人都晚熟,而且是被獵人催熟的,後來雖然開竅了,但仍然善良和赤誠,不斷地尋找同類,最後成為最孤獨的一個。當我看到這句話,我的心和靈魂都被擊中了。作為一個30多歲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次被人嘲笑和批評幼稚,多少次努力也無法讓自己變得和他們一樣「成熟」,困擾始終在我心裡,原因卻總無法找到。莫言,這位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人,卻在不經意間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這首簡短的語句中將我的人生刻畫的如此真實,仿佛我們倆認識一樣。看起來我們的同類還是很多的,孤獨也不會是最終的歸宿,缺少的是勇於相信別人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