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聖人孔夫子曾經說過」食色性也「,喜歡美色和喜歡美食一樣是人正常的生理需求。可是,有這樣一個群體,由於身體殘疾,很難找到異性伴侶,甚至連自慰的能力都沒有,可是他(她)們卻有著和正常人一樣的生理需求。對於他們的生理需求,該如何滿足呢?
基於這樣的一種社會現實,有一個叫做」手天使「的公益組織應運而生。這個組織由臺灣一個患有小兒麻痺症的殘疾人發起,他成家了,可以享受到愉悅的兩性生活,可是他知道很多殘疾人都很難做到。所以,他成立這個組織的初衷就是讓那些殘疾人士能夠獲得兩性的愉悅。但是,由於志願者有限,服務能力有限,該組織不僅對於想要獲得服務的申請人資格,包括身體、心理條件進行嚴格審核,並且規定一個人一生只能免費獲得三次被服務的機會。
該組織成立之後,引發了公眾的熱烈討論,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大愛,理應得到支持和推廣,相反,也有人認為這樣的組織太過邪門,不符合公序良俗,甚至有傷風化。
萬物平等,殘疾人應當具有享受」性「的權利。
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述」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萬物都是平等的。對於殘疾人來講,由於先天或者後天的因素,他們不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有些殘疾人甚至被家庭視為累贅,在大家看來,這些人能夠滿足他們的溫飽,活下去已經不錯了,怎麼能夠再有其他的非分之想呢?
可是,很多人忽視了一點,就是他們也是人,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有正常的生理需求,他們有對那方面的想法,並不是邪惡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手天使的出現還真是的大善。
可是,很多事情都是」雙刃劍「,有其積極的一面,也就有其消極的一面 。
」欲望「是一個無底洞,一旦打開就會像潘多拉魔盒一樣不可收拾。
古聖人老子儘管承認,欲望是人的天性,我們不應當壓制人的天性,一切都應當順應自然而為。可是,老子也告誡我們,人一定要節制自己的欲望,正如《道德經》所說「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人有耳鼻口眼,有五色五味的欲望,這是人類的天性。但是,無論是道家,疑惑是佛、儒兩家,對待欲望的態度幾乎都是相同的:不可以縱慾,縱慾的結果很嚴重。
所以,對於殘疾人來說,接受了手天使的服務之後,很可能會被推向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他們沒有嘗試過美好的東西,也就不會想,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那是什麼滋味。可是一旦讓他們食髓知味,那就會不能自拔。
所以,對於殘疾人的關愛,方式有很多,不能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在這個世上,豐富的精神上的滿足與愛的情感體驗能代替人的身體的任何一種需求。
比如,那些寺廟裡的高僧大德,還有那些修道有成的道士們,他們都一生不近女色,不也一樣活得很充實很有意義嗎?並且,他們相比較普通人少了很多的煩惱,多了很多的福報。
結語:
所以,對於」手天使「這樣的公益組織來說,我們姑且不去說他們的是否真的公益,是否是另有企圖。我們所擔心的是,即便是他(她)們真的能為殘疾人士解決生理的需求,可是是否又會把殘疾人士推向另一個欲望的崩潰邊緣呢?並且,筆者認為,這種做法恰恰是對殘疾人士的不尊重,是對他們人格的侮辱,作為一個殘疾人,承認自己和常人的不同,難道不是一種值得稱讚的勇氣嗎?對欲望保持克制,不也是一種修養和人格的修煉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