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櫻桃樹之戀 百姓生活甜如初戀丨興仁市大山鎮上務...

2020-12-04 天眼新聞

我叫付先發,2017年3月,來到興仁市大山鎮上務村擔任第一書記。

駐村伊始,為了摸清實情、了解民心,我沿著泥濘小道登門拜訪,與農戶拉家常、交朋友、做知己,聽群眾說真話、實話、甚至是氣話。  上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35戶,貧困發生率高達27.55%,交通設施落後。但是,上務村四處充滿了生機。三月份,村裡的櫻桃花迎著春風陸續綻放,奈何交通不便,小道坎坷,我琢磨著為村裡做些什麼。

付先發與村民交流剪枝細節

4月,與果農騎車經過坑窪不平的山路來到櫻桃基地採收,摘回的果實都在路上因顛簸而變色,看著手中的果實,心裡很不是滋味,村民們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輪衝鋒,一輪收穫」。為改善交通條件,將上務村的櫻桃運出去。我忙上忙下請示匯報、爭取項目資金;忙前忙後邀請專家、實地勘探規劃;忙裡忙外發動群眾、協調佔地事宜。硬化村組(產業)道路50多千米,串戶路全覆蓋,庭院硬化3000餘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480盞,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9戶269人,4G網絡覆蓋全村家家戶戶。

村民在採摘櫻桃

「櫻桃收入13000元,養牛收入5000元,今年基地道路全通了,明年大家就可以開車來摘櫻桃……」村民何明進說,一邊掰著手指算起今年收入帳,「這多半功勞都要記給付書記!」  了解到櫻桃基地生長季缺水,我們在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後,把蓄水池也修建好了,讓採摘的櫻桃能快速運出去,遊客進來採摘更便捷。

上務村

「趁熱打鐵正當時」。經我提議、村支兩委附議、領銜群眾商議,上務村成立了村級合作社,發展櫻桃種植2000餘畝,核桃種植500餘畝、五星枇杷800餘畝;中藥材(重樓)20畝、連翹種植900餘畝。   如今的上務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內交通發達,產業路成了農民的致富路、小康路。下一步,我們將把櫻桃、枇杷等精品水果等產業發展好,把它們打造成興仁大山片區的一張名片。

上務村枇杷基地

【人物小傳】  付先發,男,1980年,大專學歷,2001年在興仁百德鎮參加工作。2012年10月到興仁扶貧辦工作,現在是扶貧辦貧困監測中心副主任,2017年3月到興仁大山鎮上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段源興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恰如桂花吐清香丨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
    我叫李江,是興仁市大山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一走進大山鎮政府院壩,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桂花樹。每到秋季,星星點點的金黃小花擠滿枝頭,盈盈香氣,飛舞跳躍,飄進了家家戶戶,沁人心脾。屈指一數,我已被這花香薰陶8個年頭了。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路上一個也不能落下丨興仁市統計局鄉鎮管理...
    這是大山鎮老裡旗村村民宋錄秀對我說的話。我叫盧俊安,是興仁市統計局幹部,2016年4月派駐大山鎮老裡旗村任主任助理、支部書記,由此開啟了我的扶貧徵程。說起我的扶貧道路,真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而最讓我忘不掉的就是宋錄秀一家。
  •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村民信賴的「耳期人」丨興仁市大山鎮耳期村...
    2017年9月,我被組織選派到大山鎮耳期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五人小組」組長。駐村三年來,我在扶貧工作中與村民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從一名扶貧幹部變成了耳期村民信賴的「耳期人」。剛到耳期村,村「兩委」班子工作主動性不強,辦公設施差,村基礎設施落後,產業空白等狀況擺在我面前。我沉下身子,做到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我車子的後備箱裡,始終放著一個能讓我一個月不回家都有換洗衣服的收納箱。每次返回縣城開會或帶領村「兩委」幹部辦事,我都是「三過家門而不入」,又匆忙趕回村裡,全面參與到耳期村脫貧攻堅工作中來。
  • 「我的脫貧故事」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丨城南街道李關村老屋基一組...
    我叫郭丹丹,現在是興仁市大山鎮大山中學的一名特崗教師,每每同事們在一起討論扶貧工作的時候,我就會不由自主地想到我和我家的脫貧故事。  我是家中的老大,有一個妹妹和一個弟弟,一家五口人,父母是農民。迫於生活壓力,在我六歲那年,爸爸便到外省打工,媽媽則在家照顧我們和爺爺奶奶。  那時候,爸爸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回家一次,甚至有時為了多領到一點工資,過年也沒有回來。就這樣幾年下來,通過爸爸的辛苦努力,我們家新修了一層120平方左右的平房。
  • 「我的扶貧故事」因為接地氣 我與群眾「打成一片」丨興仁市屯腳鎮...
    我叫孫遠彬,今年45歲,2018年1月,受黔西南州林業局重託,來到興仁市屯腳鎮坪寨村開展工作。說我接地氣,這點我還是非常認同的,我記得我剛來時,鄉親們認為我是個麥子和稻穀都分不清的人,我就對父老相親說;「我家上面三代都是農民,鄉親們不要把我看得很特殊。」
  • 「我的扶貧故事」協力齊攻堅,扶貧路上越戰越勇丨興仁市下山鎮民族...
    在這個4口之家,有慈祥的母親、辛勤的男主人、賢惠的妻子和懂事的兒子,過著貧困但和睦的生活。  我叫羅鑫,是興仁市檢察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8年初,我接到赴下山鎮民族村脫貧攻堅駐村幫扶的任務,有幸成為駐村輪戰隊的一員,並認領了自己包保的貧困戶。今天分享我和包保貧困戶張祥勝的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一個不能少」丨興仁市鳳凰中學校長周維
    崔應海是我包保的貧困戶,家住興仁市巴鈴鎮小寨村,由於患有間歇性精神疾病,不能正常與人交往,沒有收入,兩個孩子在讀大學,致使家庭貧困,我們也因此結緣。回想起2016年秋天,我第一次走訪崔應海家,在村幹部幫助下,我們穿過雜草叢林,在半山腰的一個土洞裡找到他「家」,看到他們的生活狀況,我心裡酸酸的,有說不出的滋味。
  • 「我的扶貧故事」真心實幹助脫貧丨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趙...
    我叫趙福友,是興仁市巴鈴鎮大普村第一書記,也是興仁市民族職業技術學校副校長。2015年8月,我來到大普村,五年多的脫貧攻堅工作,最讓我放心不下的就是大普村白水衝組劉明倫家,劉明倫老人現在70多歲了,由於二兒子因為意外事故去世了,三個孫子只能跟著爺爺一塊兒生活。  2018年,我幫助他家爭取到了危房改造項目,他的住房給解決了。
  • 「我的扶貧故事」他們是真正精神富足的人|興仁市人民檢察院陳嬌
    在我的扶貧記憶中,我不過是按照黨的扶貧政策來開展幫扶工作,而我的貧困戶卻用自己的不懈奮鬥讓我看到了自強不息、勇戰貧困的時代精神。黃顯超家老兩口便是其中的代表,兩位老人帶給我太多正能量和感觸,他們雖然文化不高,但我打心底覺得他們是真正精神富足的人。
  • 「我的扶貧故事」想群眾所慮 急群眾所難丨興仁市魯礎營回族鄉堵汆...
    我叫夏頂創,是興仁市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員。2015年5月,我被選派到魯礎營回族鄉堵汆村擔任第一書記,至今已有五年半時間了。入村後,我通過向村支兩委打聽、走訪群眾等形式,了解村情民意。在了解董建家的基本情況後,我結合他家發展需求和實際情況,為他制定了詳細的養殖計劃。通過申請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滾動發展資金)、特惠貸等項目,共為董建籌集發展資金9萬元,並安排他多次參與養殖培訓,有了啟動資金和技術,董建對發展養殖信心十足。通過這幾年的努力,他已經成為養殖生豬200多頭的養殖大戶,不僅自己富了起來,還帶動身邊村民發展,成為堵汆村的致富帶頭人。
  • 「我的扶貧故事」不負使命挑重擔丨興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
    我叫龔詹倫,是興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家莊鎮黨委書記。在脫貧攻堅最關鍵的時刻,2017年8月29日,受組織的安排,我再次踏上了興仁縣西北重鎮——潘家莊,這是我第三次到潘家莊鎮工作。回首這一路走來,收穫了很多,同時,我也熱愛潘家莊這片滋養我的土地。
  • 「我的扶貧故事」村裡舊貌換新顏 群眾生活比蜜甜丨晴隆縣大廠鎮六...
    脫貧攻堅沒有旁觀者,作為一名基層幹部,能夠親自參加到這場歷史性的戰役中,是一生之幸運,是一生的榮幸。當接到與單位同事一起到晴隆縣大廠鎮六壩田村作為駐村幹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時,我的心是激動的,也是期待的。
  • 「我的脫貧故事」我在城裡有了一個家丨興仁市陸官街道鳳凰城社區...
    我叫周玉福,是興仁市陸官街道鳳凰城社區的新市民,搬遷前,我們全家住在波陽鎮普茶村波秧二組,現在住上了乾淨整潔的房子,享受著現代城市的方便、快捷,我真的就像大家常說的,睡著都會笑醒。屋漏偏逢連夜雨,在我二女兒不滿兩歲時,妻子離家出走了,對我這個風雨飄搖的家庭來說,無異於雪上加霜。我艱難地支撐著這個家,風裡雨裡蹣跚前行……說實話,那時感覺真累,內心無比煎熬,望著生我養我的波秧河,我感覺無助。正在這時,市裡和鎮、村幹部來到我家了解情況後,按照程序,我被評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困境中的我看到了希望之光。
  • 「你是我最愛的小侍女啊!」《三千鴉殺》「雲川夫婦」千年仙凡戀
    「傾我千年,護你周全!」我的皇帝陛下》洛菲菲、《最動聽的事》貝耳朵和《天雷一部之春花秋月》春花!傅九云:「我一直很認真,想要留住一個人在身邊,想她忘掉那些不該由她承擔的事情,我想她在我身邊笑,裝傻充愣也沒關係,可她總覺得我是在開玩笑!」
  • 「扶貧故事繪」讓甜桔柚成為百姓脫貧致富的搖錢樹——「甜桔柚之...
    「我今天主要和大家分享『慶元甜桔柚』的栽種、管理技巧……」3月5日,應慶元縣竹口鎮黃壇村以及黃壇村經濟合作社邀請,有「甜桔柚之父」之稱的朱志東,如數家珍,在歷時2個多小時的課堂裡,詳述「慶元甜桔柚」栽種、管理方法和銷售故事,引來陣陣掌聲。
  • 無法言說的百合戀,Aimer「戀如雨止」ED曲「Ref:rain」公開MV
    無法言說的百合戀,Aimer「戀如雨止」ED曲「Ref:rain」公開MV 動漫 178遊戲網 ▪ 2018-02-08 14:35:02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耐心細心服務鄉村百姓丨水城縣董地街道...
    組織上派我到扶貧一線開展工作,我就要對得起組織的培養和信任,不辜負一方百姓的期望,就要竭盡所能,做好群眾的精準扶貧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作為一名有著20多年黨齡的老黨員,我深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劉光龍:做群眾的「貼心人」||...
    翻開我34萬餘字的扶貧日誌,納秧村裡大大小小的事像放老電影一樣,在我腦海裡一一閃現。 2017年7月我33歲生日那天,黨組織「送」了我一個特殊的生日「禮物」——派遣我到貞豐縣小屯鎮納秧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那年,也正值納秧村脫貧摘帽出列的關鍵時期。
  • 「我的扶貧故事」讓扶貧政策飛入貧困百姓家|平塘縣塘邊鎮清水村...
    我家是三口之家,都是縣裡面下派網格員,爸爸在甲茶鎮,媽媽在大塘鎮,扶貧一年以來一家三口回家坐在一起吃飯的次數一隻手數的過來。  因為忙於脫貧攻堅,鮮少回家,有一次回家發現家裡面養的金魚都死了,但是和許多網格員一樣,我也有一本「幸福筆記本」,這個筆記本上記的都是群眾的心願,有的關於飲水、有的關於住房、有的關於交通、有的關於教育、有的關於醫療等。而我的任務就是幫助他們將這些心願一一實現。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讓村民生活甜起來冊亨縣巖架鎮納碰村村主任 龐幫雲納碰村一直以來都是種傳統農作物,一年下來,村民除去種子、肥料等成本,根本賺不了多少錢,農民收入普遍不高。我又瞄準了這個發展機遇,主動帶頭學習糯米蕉種植技術,入戶宣傳發動群眾種植,自己帶頭種植糯米蕉280畝。當年,全村共種植糯米蕉3000畝。看著越來越多的貧困戶通過種植甘蔗和糯米蕉脫貧增收,生活甜蜜起來,我心裡舒坦多了。這些脫貧的老鄉裡,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村民黃錦電、岑南玉兩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