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付先發,2017年3月,來到興仁市大山鎮上務村擔任第一書記。
駐村伊始,為了摸清實情、了解民心,我沿著泥濘小道登門拜訪,與農戶拉家常、交朋友、做知己,聽群眾說真話、實話、甚至是氣話。 上務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235戶,貧困發生率高達27.55%,交通設施落後。但是,上務村四處充滿了生機。三月份,村裡的櫻桃花迎著春風陸續綻放,奈何交通不便,小道坎坷,我琢磨著為村裡做些什麼。
付先發與村民交流剪枝細節
4月,與果農騎車經過坑窪不平的山路來到櫻桃基地採收,摘回的果實都在路上因顛簸而變色,看著手中的果實,心裡很不是滋味,村民們的心情可想而知…… 「一輪衝鋒,一輪收穫」。為改善交通條件,將上務村的櫻桃運出去。我忙上忙下請示匯報、爭取項目資金;忙前忙後邀請專家、實地勘探規劃;忙裡忙外發動群眾、協調佔地事宜。硬化村組(產業)道路50多千米,串戶路全覆蓋,庭院硬化3000餘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480盞,完成易地扶貧搬遷59戶269人,4G網絡覆蓋全村家家戶戶。
村民在採摘櫻桃
「櫻桃收入13000元,養牛收入5000元,今年基地道路全通了,明年大家就可以開車來摘櫻桃……」村民何明進說,一邊掰著手指算起今年收入帳,「這多半功勞都要記給付書記!」 了解到櫻桃基地生長季缺水,我們在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後,把蓄水池也修建好了,讓採摘的櫻桃能快速運出去,遊客進來採摘更便捷。
上務村
「趁熱打鐵正當時」。經我提議、村支兩委附議、領銜群眾商議,上務村成立了村級合作社,發展櫻桃種植2000餘畝,核桃種植500餘畝、五星枇杷800餘畝;中藥材(重樓)20畝、連翹種植900餘畝。 如今的上務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村內交通發達,產業路成了農民的致富路、小康路。下一步,我們將把櫻桃、枇杷等精品水果等產業發展好,把它們打造成興仁大山片區的一張名片。
上務村枇杷基地
【人物小傳】 付先發,男,1980年,大專學歷,2001年在興仁百德鎮參加工作。2012年10月到興仁扶貧辦工作,現在是扶貧辦貧困監測中心副主任,2017年3月到興仁大山鎮上務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段源興整理編輯 孫文竹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