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降了!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中央最新定調也來了
摘要
【降了!深圳樓市大逆轉:30%購房者沒了資格 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3年落戶+社保,令大約30%的購房者失去了資格,市場帶訪和成交明顯下滑,更關鍵的是,房價上漲的預期被扭轉,樓市運行的邏輯被改變,不少炒房客被新政堵在了門外,拿著房票的人有底氣了,樓市進入了買方市場,從狂熱走向平靜。(21世紀經濟報導)
導讀:深圳多個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市場供求關係有了重大改變,房價還會上漲的預期被扭轉了,樓市開始進入買方市場。
此外,24日晚間消息,連續多地加碼樓市調控後,中央定調房地產,「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被再度提及。
從3月的魔幻上漲到7月的重拳調控,深圳樓市今年的鬧劇有了一個階段性的終結。
新政的效果立竿見影,一夜之間,不少人的購房資格沒了,還有不少人首付比例和稅費提高了。買房計劃突然被打亂,購房需求驟減,中介和新房銷售籤下的單子也變少了。新房、二手房市場都沒了前幾日的狂熱氛圍。
3年落戶+社保,令大約30%的購房者失去了資格,市場帶訪和成交明顯下滑,更關鍵的是,房價上漲的預期被扭轉,樓市運行的邏輯被改變,不少炒房客被新政堵在了門外,拿著房票的人有底氣了,樓市進入了買方市場,從狂熱走向平靜。
但此次新政,並不能讓深圳一勞永逸。嚴厲的調控,短期內能夠遏制房價上漲的預期,但只有從根源入手,解決深圳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穩樓市」才有可能實現。
新政來「降溫」,有業主當天降價60萬
「一覺醒來沒了買房資格」,新政對市場最大的打擊,是買房人突然變少了。
新房市場上,華強城、華潤城四期、沙井海岸城、中海寰宇時代等幾個網紅盤,都在緊急盤點之前到訪或掃街的客戶,看看還有多少有購房名額。
吳靜是一名炒房客,為了「打新」,她加了好幾個購房群,和兩個朋友同時關注著好幾個網紅盤。原本計劃目標是遠洋天著,新政出來以後,兩個朋友沒名額了,自己首付也不夠了。
根據新政,熱點樓盤搖號要「優先滿足無房居民和個稅或者社保年限長的」,這也意味著,不少剛需客手裡拿的都是優質房票,上車機會大大提高。
剛需買房人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新政出臺當天,華潤城四期討論群裡有買房人表示:「昨天已經被潤四勸退怕陪跑,今天突然又覺得很有機會。」語氣裡是藏不住的欣喜。
不少有資格的買房人表示,也準備去新盤碰碰運氣,畢竟手裡拿著房票的人不多了,買到網紅盤也不是沒有可能。
據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7月13日-7月19日深圳新房住宅共成交873套,環比下降8.0%,看起來降得不太多,是因為之前積累的成交釋放;深圳中原董事總經理鄭叔倫表示,新房市場觀望情緒濃厚,預計短時間內交易量會明顯下降。
人們不再熱衷於「打新」,二手房更是「涼涼」,中介們都沒生意了。房產中介小趙說,「平時周末可以籤個兩三單,現在就只是問的多。」他認為,二手房在未來幾個月成交量會明顯下滑,生意會越來越不好做。
之前牛氣沖天的二手房業主放低了姿態。中原地產中介小張告訴記者,新政落地前,客戶看中房子後,不少業主會臨時反價,漲20萬、50萬都很常見,還有小區業主集體漲價的。但現在,很多二手房業主主動下調了房源報價。
比如南山區諾德假日花園,已經有業主在新政當天,把掛牌價從960萬降到900萬;寶安區蘋果園的業主原本報價760萬,新政第二天降到739萬。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指出,高價盤跳水一定會有。比如,前期加槓桿買房的投資客,帳面浮盈還比較可觀,對後市悲觀,想趁著高價出貨。深圳房價去年以來到現在,均價漲了1萬元,光漲幅就是長沙的房價水平。降價幾十萬上百萬表面看損失挺大,其實是「擠水分」。
在這種氛圍下,二手房市場成交慘澹,網籤量呈「斷崖式」下滑。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數據顯示,新政發布一周(7月13日至19日),深圳二手房網籤量為5143套,環比大跌48.7%。
深圳多個業內人士認為,短期內市場供求關係有了重大改變,房價還會上漲的預期被扭轉了,樓市開始進入買方市場。
並非一勞永逸
靴子重重落地,給市場帶來的動蕩不小。所有人都在關心,深圳樓市何去何從?房價還會繼續堅挺嗎?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這次政策有力打擊了投資需求,預計部分投資客很可能開始離場,若政策在收費、購房資格、信用貸等方面嚴格執行,深圳有望開始進入調整周期。
過去深圳樓市領先北京、上海的行情將告一段落。預計深圳未來半年,投資比例將暴跌,房價將開始一輪明顯的下調,跌幅在5%以上。
李宇嘉預測,深圳樓市交易下半年將明顯降溫,房價也會有所下跌,特別是今年上半年交易的房子,價格可能下降。此次政策的調整周期最短1個月,最長8個月;深圳樓市的總交易量,最多會降70%,最少也只能達到20%。
不過他指出,深圳樓市此輪調控將更多在短期內影響樓市,長期依然要看基本盤。
穩字當頭始終是樓市的主基調,對於深圳,監管層也一再強調,深圳既要調控,也要穩樓市,這就要考驗深圳的智慧了。調控是短期之舉,未來樓市若明顯下行,不排除政策再相向而動。
但不管調控多麼嚴厲和頻繁,最終決定樓市走向的是供求關係。為了實現「穩樓市」,深圳政府今年還從根源入手,解決住房供應不足的問題。
2020年上半年,深圳共出讓了13宗涉宅用地,出讓面積49.4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約25.7%。今年深圳計劃供應居住用地293.2公頃,較去年計劃的150公頃增加了近一倍。
為解決土地稀缺的問題,深圳的城市舊改也被寄予厚望。截至2020年7月19日,已列入城市更新計劃項目891個,已通過城市更新專規批覆項目509個。
7月20日,深圳出臺了《深圳經濟特區城市更新條例(徵求意見稿)》,其中規定,當已籤訂搬遷安置協議的合法產權比例不低於95%且符合房屋徵收相關規定的,市、區政府可以對未籤約部分房屋實施個別徵收。
這意味著「釘子戶」可由政府實施個別徵收,舊改效率有望大大提高。
易居中國總裁丁祖昱認為,後續政策的實施效果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但短期內一定是立竿見影的,會對市場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在深圳「虛高」的房價上澆一些冷水,讓市場冷靜一下,這對深圳未來的發展不是一件壞事,可能更利於未來的發展。
此外,政府也應該進一步思考,如何增加供應量,引導合理市場預期,讓整體市場平衡穩定。這個政策出臺不代表之後就一勞永逸了,未來政府還有很多的事情需要一起配合。
深圳業內人士鄧志旺認為,長遠來看,深圳還是需要解決供給不足問題,比如加快都市圈建設、疏導需求和規劃調整、增加住宅用地供應。
中央再定調「房住不炒」
據新華社24日晚間消息,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主持召開房地產工作座談會。韓正在會議上指出,要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堅持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從各地實際出發,採取差異化調控措施,及時科學精準調控,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韓正強調,要堅持問題導向,高度重視當前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時刻繃緊房地產調控這根弦,堅定不移推進落實好長效機制。要全面落實城市政府主體責任,發現問題要快速反應和處置,及時採取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穩住存量、嚴控增量,防止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要加強市場監測,對市場異動及時提示、指導和預警,精準分析市場形勢。要抓緊建立住宅用地市場監測指標體系,定期公開各地土地儲備和已出讓土地建設進展情況,接受社會監督。要發揮財稅政策作用,有效調節住房需求。要持續整治房地產市場亂象,依法有效查處違法違規行為。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因地制宜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和棚戶區改造,著力解決城市新市民和年輕人住房問題。
其中,從2019年7月,中央首次提出「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以來,這一基調就被認為是中央層面對房地產調控政策力度最嚴厲、態度最鮮明的措辭之一。在這一時間點上再度被著重提及,被認為釋放了重要的政策信號。
對此,有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沒有提及這一基調,在市場解讀時,被認為是更多將調控主動權放到地方。而此次會議再度強調,則與上半年部分地區樓市較為火熱,「學區房」、「萬人搖號」等現象出現有關,下半年樓市整體調控基調將會偏緊,上半年多地放鬆調控「一日遊」的狀況不太可能會繼續出現。
那麼,哪些城市最可能收緊調控?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住房大數據項目組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反映中國重要城市綜合房價的緯房核心指數上升至108.18點,環比上漲了0.55%,比近半年最低點的2月上漲了3.8%。
24個核心城市房價繼續上升,上半年,深圳房價累計上漲11.35%,上海累計上漲4.72%,北京累計上漲2.81%,廣州累計上漲0.23%。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注意到,參加此次會議的,除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人員以外,還有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杭州、瀋陽、成都、寧波、長沙等10個城市人民政府負責人。
實際上,7月以來,杭州、東莞、寧波、鄭州、深圳、南京等前期房價有所上漲的城市,紛紛出臺房地產調控收緊政策,其中深圳發布「715新政」,提出了「3年落戶+3年社保」等多項調控升級措施,力度堪稱史上最嚴。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這些城市大部分屬於今年上半年房價上漲較快的城市,此類城市參加座談會,目的很清晰,即高層希望了解此類城市房價過熱的原因,同時也希望後續通過管控此類城市,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