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朝廷的晚期都是一段精彩而又沉重的事實,而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固然有著一絲封建王朝的黃昏之感,大清覆滅之後,除了洪憲帝跟一些自立為王的土皇帝,「皇帝」一詞再也沒有出現在中國這片大陸上。
而中國最後一位皇帝溥儀,便是有著一份獨一無二的經歷,從清朝皇帝到中國公民,這等戲劇性而又跌宕的經歷,在皇帝中實屬獨一份,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之時,便帶了不少名貴的物品出逃,其中還有著一副樣式別致的「麻將」,結果這副麻將最後還落到了日本人手裡,一度還成為了日本的「鎮館之寶」。
那麼這副麻將究竟有著什麼特別之處呢?
麻將跟撲克算得上是如今最為常見的一個棋牌遊戲,畢竟在電腦還沒有流行的時間裡,麻將跟撲克幾乎佔據了大人們的大部分業餘時間,撲克據說是14世紀從埃及傳到了歐洲,但麻將卻是發源於中國的明朝時代,在一些民國時期的電視劇中,都有不少打麻將的橋段。
可見麻將的存在,足以稱得上是娛樂史上的一段縮影。
畢竟在民國時期,那時候沒有遊戲,也沒有電視劇,打麻將便是成為了人的娛樂方式,而溥儀也不例外,他的麻將並不是一副普通的麻將,還有著一個拗口的名字叫做「五彩螺鈿牌」。
而且在清宮的時候,打麻將也有著階級森明的傳統,比如說宮女就沒資格跟溥儀同坐一張桌打麻將。
而溥儀這套麻將最為特別的一點就是,每一張牌上都有著《水滸傳》上的108好漢,而且都是工匠們一刀一刀雕刻上去的,妥妥的手工作業,並不是現在機械化工業的產物,更是體現了滿滿的工匠精神。
這種好比,為什麼用筆畫的畫,永遠比電腦畫的畫要貴,雖然都是畫,但前者就是能夠比後者更能凸顯匠人精神。
但可惜的是,一副如此具有收藏意義的麻將,最後還是落到了日本人的手裡,但值得慶幸的是,這個日本人是一位商人,一直以來都很迷戀中國的傳統文化,因此這副麻將落入他手裡之時,自然也是對其愛不釋手,為了讓更多的人看到這幅麻將,他還特意修建了一個博物館,還把這副麻將放在了博物館的最中心的位置。
更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位日本人在自己遺囑中還提到,自己去世後,將這副麻將還給中國,最終在2013年7月16日,它回到了中國,如今就收藏在中國的博物館之中,有興趣的小夥伴完全可以去看看。
我們不難看出,傳統文化其實還有有著很多有意思的存在,只要大家加強自己的注意力,很多時候還是能夠發掘出很多有意思的東西。
而這副「五彩螺鈿牌」就跟溥儀的命運一樣,在歷史的長河中飄搖,最終落到了歷史凝固的記憶之中,其實在歷史中,人也好,事物也罷,很難真正改變歷史的進程,有時候我們也會感嘆,時間真的是一種很殘酷的東西,跟記憶有關的東西,都會在它的腐蝕下慢慢變淡,直到無人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