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閱讀?
想想一部誕生於1868年的由女性作家所寫的作品(專門講一個小中產家庭中4個女孩家庭生活瑣事和她們各自事業與人生選擇的作品),為什麼會在2020年出現,並熱播?
或許,有些東西變了,有些東西一直一直沒變……
這個,作品開頭講得很清楚,男性把持新聞媒體及出版的出版商要求,任何小說作品中的女性「必須結婚,要麼死亡」,不能單身和孤獨終老。
SO~結尾處的「喬」(家庭中的二姐,也就是女作家本人),她最後結婚了,開了一個男女混合學校,小說才能出版。
而原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終身未婚)且在56歲時候因為一直積極參與社會救助活動導致的汞中毒而去世。
如下,我用最發自內心感動我的「三幕場景及劇情分析」來寫我的「特色影評」——我也搞不懂這個世界一堆人翻出來很古老的作品,大張旗鼓的費了比我還要「精力過剩」的人力物力財力弄東西,影評還是簡單的吧,但我並不想「畫蛇添足,我想要全面的添油加醋」……
當然了看完整部作品,前思後想最令我感動的第一幕是,喬對她媽媽訴說自己的人生追求及痛苦的時候(那個時候她也拒絕了富家子弟勞利的求婚表白,比較後悔,但也不全是後悔,也是她寫《小婦人》這部作品的時機)。
而縱觀當今世界2020年,在我研究的全球女性問題中,即使2線以下城市的家庭看起來都比較幸福美滿,但我知道全世界的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以及人類文明的「城鎮化」最前沿戰線,兩性的單身問題,或者是婚姻的脆弱已經席捲全世界所有的發達國家及發達地區。
出名的離婚率40-50%,全球出軌率40%平均值左右,這還不包含同性戀問題,美國的單身人數佔人口的50%-60%(要知道美國也是老齡化國家,不那麼年輕了,年輕的反而是中國和後非洲)。
鄰國日本,且亞裔文化前沿(雖然我們是亞裔文化中心),30-50歲居住在城市裡的女性男性處女,處男率高達30-40%(日本官方報告)。
另外,這張圖我反覆使用。
日本除了是亞裔文化的前沿,還是集合了歐美文化元素的全球「城市化」最激進的國家,42%的日本人口居住在東京,高達4000萬人口,全球之最,城市化問題也最多。
至於國內北上廣深的女性問題,說實話整體上人們還做夢「乘風破浪」,或者是精明的商家和政客正在用讓女性「乘風破浪」的幻覺策略,讓女性們買買買的實現她們假象般的女性獨立,像割韭菜一樣,笑到最後的還是少數男人和整個世界完全利好男性的世界經濟系統和權利系統……
說實話,我看到的下一個時代,如果所有女性不覺醒幫助女性,以及一部分非既得利益者男性覺醒幫助女性。(人類的男權早就早就完全,徹底的過剩了,更高級的男性主義也是女性主義,那些心懷理想追求仕途和商道孜孜不倦的男性們,請你們靜下來,動動腦子研究一下便知道該做什麼了……)
這裡的言外之意是,像日本問題中的「終身不婚的男性女性」比例不斷的擴大,擴張,其中有一部分是很多女性自己的女性主義覺醒問題,另外一部分是男性的女性主義覺醒——而,如果男女都能做好這些,那麼有可能未來的人類更激進的城市化,全球城市化,超級城市化(哪怕把地球變成超級地球城,而非地球村),那麼我們有望看到「全新的兩性家庭,全新的兩性倫理關係,全新的愛情」,即宏觀,又微觀,而不再是所有人低頭腳踏實地,極少數人仰望星空……
當然了,這是在日本的兩性關係還在瘋狂惡化,女性的從政及在金融行業的從業比例不足1/10,無法讓經濟系統更好的給女性貸款,幫助她們創業的2020年……
我個人的想法是,危機的盡頭,或是全新的轉機,而當下時機能最好把握轉機的有時候未必是大勢已去的危機國,有可能是「後發國家」,但或許不是——因為機遇就是這樣的,需要有人付出,而不是人人既得利益者,甚至做女性主義的既得利益者。
另外,很遺憾的要說,經過了2年多的研究發現很多一線城市的女性們,大多並不懂得女性主義,我知道她們很多很忙,但同時也被自己的性別發展越來越卡主了。
至於女性主義是什麼?那是所有女性必然要通過的宏觀「峽谷」,作為男性我可以幸運的說,我們祖祖輩輩的男性早就通過了「宏觀峽谷」,我們某種意義上是「既得利益者」,並且「精力完全過剩」,而有眼光的會幫助你們,無眼光的會繼續浪費生命和揮霍人生……(我說的這不是財富和權利,這是一種宏觀世界的情感平衡,以及未來新家庭的兩性關係變遷的大規律……或許我們都並不富有,但我們所處的作業系統運作機制不同,且都不完美,而我們存在也都能修改和完善……)
很抱歉,囉嗦了這麼多,本來「影評」是主角的,但我實在對作品中所訴說的那一幕,女主角以「我太孤獨了」,讓我感受到2020年,人類多少多少的現代城市裡,現代教育,現代女性知識分子的「吶喊」和「孤立無援」。
當然這也源於我們男性的覺醒,好不到那裡去所導致的,是人類整體上兩性生命體的悲哀。
第二幕個人感動之處的劇情:
喬在替有錢的姑媽打工(讀書做家務)的時候問有錢姑媽。(因為有錢姑媽一直讓她嫁個好人家,有錢人家,還要學會牢牢掌握金錢)。
有錢姑媽只回答了:對
喬又問:而女人賺錢的方法少得可憐。
(這裡的鏡頭和臺詞處理不對)
有錢姑媽只回答了:不對
然後~有錢姑媽的犀利社會學經濟學總結。
至於我為什麼對這一幕很感動,因為我是創業者和常年金融行業摸爬滾打,並看到了這個世界「女性貨幣」沒有獨立這個人類經濟系統漏洞,並以此奮鬥的人。
因為我是男性,所以我從男人賺錢的角度訴說:
這個世界,男人賺錢的方法很多很多,製造毒品,包括黑社會打架,僱傭殺手,還有賭博,地下賭博或田間撲克麻將。(雖然「非法」但也可以賺錢)。
那麼從「合法」的角度上看。
菸草行業是「國企中最賺錢」的企業,早就遠超石油石化了,而且是穩賺不賠。
酒業裡面的「超級科技股」,【貴州茅臺】,市值2萬億人民幣,A股之王。
當然了這兩個超級產業,國內來看太太發達,海外略微文明點。
但海外發達國家的問題是「全民合法投機賭博和全民不幹活」問題。
華爾街的資金80%不進入實體企業,從400年前誕生交易所,或者「鬱金香泡沫」開始,上市公司就成了賭馬,全球最大的超級賭場,已經綁架了無數知識分子,通過合法賭博賺錢,問題是你若要離開這個系統還很難賺到錢。
——大量大量的男人,知識分子男人,幹不了實事,但為了養家餬口還脫離不了這個系統。
當然了,很多人覺得科技公司好,但科技公司最賺錢的,海量販賣人類物質需求的「電子商務」公司,把人們一個個變成物質恐龍不說,還讓物質商品壽命越來越短,越來越追求時尚和鼓勵消費者換新商品(同學們有沒有發現,現代商品質量越來越差了,雖然很電商很廉價有時候,但本質上並沒有深層次創新,換了種賣東西的組合方式,【降低質量,增加新鮮感,同時價格便宜】~能量依然守恆,你買東西瞎興奮什麼?)。
至於科技公司的另外「白/粉行業」,遊戲業和現代影視業,新聞業,我只能說《為了虛度光陰而虛度光陰》的工作和服務。
傳統行業很好嗎?傳統行業更惡臭。
人類文明都進入到超級城市文明的時代了,無數人還在山卡卡裡面建造別墅,開工廠,種地等等。
工廠老闆和營銷人員們,包括拍馬屁的經濟學家和政客,口口聲聲的「實業興邦,實業致富」。
而所謂的「實業」,98%都和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以及肉慾及七情六慾相關,食品行業,房地產行業包括旅遊業都逆天了,把人類都想像成一隻,一日N餐,人人生活在大別墅裡,且人人還搭乘各種交通工具,全球性「作弊減肥」的超級恐龍,以及恐龍社會……
胃就那麼大,吃不下飯,我們就在儀式感上以及「兩性愛情的荷爾蒙消費」上下功夫。
另外,西藥,西醫很發達,據統計全球的95%西藥藥片的藥效,相當於「糖丸」。
在我看來,唯一有點價值的「實業」對兩性社會發展而言,就是「保險套」產業了,呵呵,成功阻止了「酒足飯飽思淫慾」後面的「淫慾安全」。
還有各式各樣的性學家,看來是要讓「性和本能」無所不能,且洗白成了XX正確。
另外還有,女性的衛生巾,化妝品領域裡面,據統計一個化妝品產品的成功,80%靠包裝和營銷以及文案,外觀的專業性,還有瓶子們是否漂亮,20%才是功效和使用效果。
想一想,在女性的消費品之中,有多少的男人們,挖空心思的讓女性消費,女性們給男性創造了多少有利可圖的工作機會。
並且女性們,為什麼那麼容易上當受騙?
我過去的一些男性朋友,特別有點創業精神的,我們走在街上隨便的電梯樓裡的廣告,新聞上的宣傳,以及面對一些精美的包裝,他們很容易的就識別出「騙子」和「傳xiao」的評價,甚至對套路進行深度分析和猜測……
但為什么女性就容易相信一些東西呢?特別年輕女性。
有時候我感覺,整個世界的營銷界和政界都在以欺騙女性的營銷及XX正確為主體,包括科技公司(實質上科技公司的營銷「分享和社交」成功學更有欺騙性),當然了那也會欺騙男性,那些愣頭青以及把持不住荷爾蒙,隨便的對本不該屬於你的物質欲望和情慾低頭……
是的,眼花繚亂的世界背後,是一株巨大的食人花。
人類的欲望及本能並非所有的都是錯誤的,因為具有生命特徵的就是有欲望的,但並非所有的欲望都有意義的。
波伏娃說:女性的成長文化鼓勵她們滑想極樂世界,當發現的時候為時已晚。而以我的觀察,一個女性要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識別男性世界所創造的萬物商品的價值以及合理的價格,避免受騙。
另外,就是瘋狂鼓勵女性媽媽們,如何如何的在小孩子身上「瘋狂投資」,可能由於我是男性的緣故吧,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成長沒有給家裡帶來太多負擔,雖然這個世界誘惑很多,且很多成年人都抵禦不了,但很奇怪我有種感覺就是,孩子們生來就是抵禦各種誘惑,並推陳出新的。
那是操控萬物的基因本身選擇「死亡」,像蛇脫蛇皮一樣,誕生新生,從而最大化促進它的計劃實施的策略。
相反的,現代教育,特別是針對孩子們的瘋狂投入型教育,一方面反而在阻礙孩子們的成長,使得TA們變成「看起來有才華的機器人」,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家庭女性」的不作為,需要孩子們不成熟的綁架,以寄託自己閒置的個人希望和夢想……(雖然她可能清楚的知道,那是平庸的,但大部分受腐朽的倫理道德綁架人,主動的,被動的希望她們那樣做……)
並且,很多年輕女性還夢想住上大房子,當然了很多成熟女性們也擁有了大房子。
關於《女性和房子》之間的關係,我覺得是一種惡性循環的審美關係,包括惡性循環的夢想關係。
我個人非常能理解,絕大多數女性,哪怕到現代,終其一生生活在離自己「房子」方圓50-100公裡以內轉圈。
我也知道,傳統的倫理道德,包括父權制社會陋習,不斷的像一個黑洞一樣,這個黑洞就是在「房子裡」,將女性的所有欲望夢想和追求不斷的吸進去這個黑洞。
宅是天生的也是後天二次被賦予的,長此以往,雖然現代知識女性在城市裡有諸多諸多的國際留學,出差以及搬家,換一個城市居住的機會,但長期來看任然被房子所困,而更主要的是她們只是極少數而已。
我們來做一個關於房子的思想實驗:
假設北上廣深,東京倫敦紐約等全世界所有的一線城市,或只是首都,都變成了一搜「宇宙飛船」的城市建設。比如:北京號宇宙飛船。
那麼請問,居住在這裡的人,房地產商會怎樣?每個人對「房子」的「科學想像」與「科學追求」,應該怎樣?
(這是,航天員睡覺的地方,以節約空間)
目前的真實科技基本上都是集體化的
更準確的說
每一個航天員的家
僅限於一個「睡袋」。
這裡的意思是:宏觀世界是所有微觀世界的總和,當微觀世界不合時宜的浪費空間,那麼「北京號太空飛船」,其公共設施空間中,肯定必然躺著一個明朝時候的「故宮」,佔據著寶貴的位置。
當然了,我也見過現代社會優秀的一些女性,敢於選擇和自己年齡小的男性結婚生兒育女等等,在略微的交流中我感覺她們後勁不足,不是重新撿起自己的優秀,而是過早的寄希望於自己老公的成長。
當然了,更前方也有麥當娜,蕭亞軒們(男性小情人很多女性經濟獨立者開路),男性也有萊昂納多,小李子們,包括柯林頓們更久遠,更恆古的敗壞,以及成傑思汗到處燒殺搶劫強姦和繁衍後代,是亞洲繁衍後代的超級吉尼斯紀錄保持著……
小結:綜上所述,雖然有點悶,有點長。但從對《小婦人》第二幕的合理化政治學經濟學包括社會學解釋上,我引入了【男性賺錢方式很多,但男性賺錢方式多的「意義,有意義也沒多少」】來回答。
這可能是我作為男性的女性主義者,視角的好處,因為我太了解男性系統了。
當然,末尾處又引入了《女性和房子》之間實質上很悠久關係的解析,我個人不成熟的建議是,現代及未來的知識女性,多去大城市裡發展自己,同時不要帶著到大城市裡一定要買別墅,住特別大房子的錯誤思想。
因為一個人的夢想,除了房子,還有其他很多很多可能,像航天員一樣有時候飛上太空,看到真正的宇宙之美,自己的個人空間僅僅一個「睡袋」足矣,當然了你的別墅可能變成了火箭本身……
我自己希望,已經實現中短期富裕的女性(因為父權制社會下沒有長期富裕的女性,無數女性富豪,且不說差男性富豪距離很遠以外,其遺產大量的還是留給了男性後代的惡性循環……)
我希望她們能開拓出來其他的非房子類,個人的夢想追求及詩和遠方,與此同時她們還能以拉動女性就業的方式,或是投資其他女性創業的方式,實現全球性女性價值良性循環,不斷的推陳出新。
關於「女性貨幣獨立」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它只不過是這個「良性循環的女性覺醒系統」裡面,最錦上添花的東西,貨幣獨立,會錦上添花出來「女性世界經濟系統考核獨立」,還會衍生出來下一代的「女性科技國」,而下下個時代的人類文明,哪怕地球會有200億人口、1000億人口,但或只會有兩個世界組織,女性組織和男性組織,維護宏觀上的兩性地球家園的AA制繁榮。
第三幕:結局和修改後的喬丈夫。
<結局>
但在被修改前和這個男人幾次相遇和不愉快。
第一次是喬一個人去紐約追夢,剛好自己寫的第一篇東西被出版社收下了(經過了多家出版社及出版商的拒絕),她很興奮去了劇院,看完劇被拉入舞會和他挑了一會舞,但以跳舞和異性身體對身體的吸引來看,TA們看起來有點般配。
(群體性的大眾舞,自由且隨機性組合,跟著歡躍的氛圍,陌生人間的那種熱情舞蹈環境)
第二幕:跳完舞后,各自回家,他發現自己和喬住在同一棟租住的公寓裡,他注意到喬是作家,經常在窗臺寫作,他送了本《莎士比亞》作品給喬(放在門口)。
然後,沒過多久他見到喬以後,以非常真誠的口吻想看喬的作品,並計劃評論。結果看完作品以後,他直接了當的對喬說,他不喜歡喬的充滿「殺戮和戰鬥」的作品。
(但注意:當時的喬經常給出版商投稿,而且自己的作品被出版,出版商的引導及男性讀者被證明是喜歡的,從賺錢及商業化角度喬還是有點自信了的。)
但是男主角所謂的「真誠評價」,直接潛臺詞希望喬創造出另外的作品,又不是出版商也不能給錢,還以好朋友及評論家的身份,自己又不寫作。
這就好像,糟糕的老闆讓一個「文案」,做出來一個不知道是那種審美的文案一樣。(問題是老闆還給文案發錢,但男主角只能拿好感裝逼吧……裝逼會忽悠愣頭青的,但對於有想法的作家……)
反正那一段你自己看,男主角悶悶不樂還一本真經,外行人還點評起來頭頭是道,非常氣人(根本不是建設性意見,是赤裸裸打擊)。
當然了,這是《小婦人》作品被修改結局以後,硬撮合兩個人在一起的橋段,男主角在意外拜訪喬的家庭飯局上,喬父親問道他接下來有什麼計劃。
答案:去西部和移民較為寬鬆的地方(沒啥事業心)
至於加尼福尼亞大學教授,聽起來有點高大上但在1868年。美國西部和加尼福尼亞十分落後(如上紅線是1860年美國的鐵路建設)。
當然了,這是最新的美國人口分布圖2019
美國西部還是很落後,的確加尼福尼亞州好點
有矽谷和洛杉磯,但和美國主流經濟脫節
意思是:1860年去西部,而且兩手空空的話
很可能大概率毀掉一生
如果是富人去西部大開發,則會賺不少錢
但風險也不低……
這裡的意思是:
喬怎麼會嫁給一個,一方面裝逼的自大狂,天天亂評論她的寫作,另外一方面兩手空空不說,還沒有上進心,去西部送死,還不如她姐姐嫁給的老公……。
問題是,完全沒看出來兩個人有什麼愛情火花,或者《雨傘定情》那一幕太假了,假的和男出版商隨便定稿給錢一樣……
《今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