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多利亞女王1歲喪父,21歲結婚,42歲喪夫。17年生了9個孩子。由於自身成長的環境,導致她有極強的控制欲。她超級愛自己的丈夫,所以把幾乎所有的愛都給了丈夫,剩餘的一點愛給了最小的公主。
丈夫去世後,維多利亞女王把控制欲發揮到了極致。因為心碎,三年過去了,五年過去了,十年過去了,孩子們還是不能在她面前表現開心,因為丈夫的去世,快樂成了孩子們的禁忌。
她認為這些孩子應該為「女王的孩子」感到榮幸,並且一再強調孩子的職責就是要對她負責。作為母親,她從不因自己對孩子的做法而感到自責。她要求孩子要絕對服從。
可即便最愛小公主,也不允許公主嫁人,一直拖到二十多歲,公主跟她冷戰了6個月,才爭取到嫁人的資格。更別提嫁到德國的長公主被要求當間諜,長子為反抗不務正業差點做不成國王,長得最好看的女兒嫁給了同性戀,最有才華的兒子被僕人虐待。
所以說,維多利亞女王是一個好妻子,好女王,但絕對不是一個好母親。她子女們的不幸,最重要的關鍵點是她丈夫去世。
01
1861年12月14日的那天,42歲的維多利亞女王走出臥室,尖叫了起來,因為她失去了最摯愛、最依賴的丈夫。
他們的婚姻算是皇室婚姻裡,最浪漫的愛情故事之一。她崇拜偶像般的愛慕丈夫。
她生了9個孩子,因為沒有太多精力,於是她完全依賴丈夫,把公務慢慢的移交給他處理,甚至在會餐的時候,她會用德語跟丈夫交流她應該說什麼。
總之,無論是管理事務還是生活中,她已經到了沒有他就寸步難行的地步。然而丈夫卻去世了,她失去了所有的依仗。
但是,丈夫去世後,她對孩子做的事情,令人有點可怖。
丈夫去世當晚,她就讓人把年齡最小的女兒帶到她的床上,就像抱著玩偶一般地緊緊抱著女兒,只有這樣才能入睡。
小女兒跟著母親完成了服喪期的各種禮節,被母親禁錮在那個充滿悲傷的房間裡。但是維多利亞女王並不是出於一個母親安撫孩子的動機,她只是用女兒來撫平受傷的心。
從某種意義上說,小女兒已經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因此也就奠定了她和小女兒之間不健康的相處模式。
一般來說,丈夫去世,身為母親要幫孩子渡過難關,但是維多利亞女王並沒有這種意識,相反地,她認為孩子應該來幫她,是個相當以自我為中心的女人。
維多利亞女王不喜歡孩子,她覺得他們「就像青蛙一樣」,她喜歡孕育的過程,但是卻討厭把孩子生下來的過程。她丈夫還曾批評女王總是斥責和數落孩子。
丈夫去世後,她很沒有安全感,對子女的控制欲就顯現出來了。因為她孩子比較多,這裡就說幾個最慘的。
02繼承人的愛德華
愛德華是她的長子,王位繼承人。算是遭受折磨最多的人。主要是維多利亞女王就把丈夫的死歸結到了這個兒子身上。
她丈夫去世的起因,是到劍橋跟兒子見面,兩人在外面散步的時候下雨,回到倫敦後,淋了雨的丈夫,19天後就去世了。
而父親為什麼一定要去找兒子談話呢?
因為年僅19歲的愛德華,跟一名女演員睡到了一起。女王和丈夫特別牴觸非婚性行為,為此非常生氣,認為這是很出格的做法。
事實上,女王從這個孩子小時候起就沒有喜歡過。她不喜歡兒子圓溜溜的大眼睛,討厭兒子看上去像是沒有下巴的下巴。但可笑的是,愛德華的長相是完全隨了維多利亞一家,連下巴都繼承於她。還說兒子不配擁有她父親的名字。
她沒想到這個兒子不但長相隨了她,連脾氣,性格也跟她很像,兒子越像她,好像她跟兒子更沒有辦法建立感情連接。
女王對孩子特別嚴苛,尤其是愛德華。
她從小就逼著兒子每天學習六個小時,每周學習六天,而且是獨自一人,犯錯就要挨打,但是這個兒子偏偏很難注意力集中,可以想像應該沒少挨打。
愛德華年齡再大一點,就開始反抗,他會朝老師扮鬼臉,用髒話罵人,甚至扔石頭,14歲就已經會抽菸,還會教弟弟抽菸。
不管怎麼說,丈夫去世是維多利亞女王跟兒子關係真正惡化的開始。她說,「我簡直無法跟這個男孩共處一室,連看他一眼都受不了。」
女王堅信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趕緊讓兒子結婚。於是,就給愛德華選了丹麥公主亞歷山德拉做老婆。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整個婚禮的準備階段女王從來沒有出現過也就罷了,但是兒子結婚那天,她穿的衣服竟然是喪服。一身黑的母親完全蓋過了兒子結婚的風頭,成了現場的焦點。整個婚禮充滿了陰冷之氣。
不管怎麼說,結婚之後的愛德華終於可以逃離這個家,不跟母親住在一起了。
但是,這依然不能擺脫女王的控制。
女王建立了一套監視體系。她會審查兒子共進晚餐的人員名單,拜訪兒子的人進了那些房間,兒子想出國也必須徵得她的允許。兒媳婦被禁止騎馬旅遊,因為這有可能妨礙受孕。如果兒媳婦有可能懷孕,必須馬上跟她報告。等等。
女王給長子之間,他們都不喜歡對方。女王越是要掌控兒子,愛德華的反抗越激烈。女王討厭抽菸,並在王宮內禁止抽菸。結婚之後,愛德華的住處就偏要允許抽菸,而且愛德華跟朋友說,你們抽的越多我越高興。女王希望兒子要像個國王的樣子,愛德華偏要在外面花天酒地、吃喝玩樂。愛德華在外面跟別的女人鬼混,是妓院的常客。
總之,你越是禁止我這樣做,我偏是要這樣做。也正是因為私生活混亂,愛德華還上了幾次法庭。公眾對這個繼承人相當不滿意。
02利奧波德王子
在他所有的兒子裡,維多利亞女王最不喜歡的就是這個小兒子利奧波德。從小就不喜歡這個孩子。女王經常給孩子畫素描,其他的孩子都是可愛的,唯有利奧波德的素描很詭異。如圖。
女王嫌棄這個兒子是全家最醜的人。說他「走起路來令人震驚,舉止令人絕望,談吐相當糟糕。是一個脆弱的孩子。」
為什麼脆弱?因為利奧波德患有血友病。如果擦傷或者磕到,很可能會因血流不止而亡。
其實呢,利奧波德非常像父親,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從智力上,都是幾個王子裡邊最聰明的,被譽為「學者型王子」。
按說,脆弱的孩子,父母應該會相對偏愛一點。但是並沒有,這個孩子說起來還真是可憐,走路需要拐杖,經常被折磨地下不了床,忍受很大的痛苦。父親去世的時候,他正在法國接受治療。回到家裡,因為母親心碎,家裡變成了一座監獄。
然而,女王卻把這個脆弱的兒子交給了一個虐待她兒子的人(情人約翰布朗的弟弟)來照顧。女王認為那人是照顧王子最合適的人選。無疑,這個兒子的苦難又加深了一層。
小王子曾寫在日記裡說,儘管他提出了要求,但是那人在晚上還是不會為他做任何事,在他雙腿腫得無法行走時,那人拒絕為他拿夜壺。王子是一個血友病患者,是不能輕易被別人碰的。但是那人卻很多次拿勺子敲他的頭。
就是這樣一個人照顧了王子九年時間。以至於王子極其討厭這個人,稱之為魔鬼,下流的傢伙,想把他大卸八塊。
他最親的姐姐路易絲,是他最依賴的人,兩人感情很好。但是他們關係越好,女王越嫉妒,越是要把這兩個人分開。女王甚至規定,王子不能去姐姐的臥室,兩個人不能見面。
等女王的孩子都長大出嫁之後,小兒子就被留在了身邊,女王不允許他有自己的生活,甚至成年後也不允許有性生活。
王子曾跟朋友寫信說「女王越來越專橫了,我已經厭倦了這種束縛,我期待有一天能掙脫牢籠,離開這裡。」
於是,他決定去牛津上大學。女王得知後非常憤怒。經過幾個月冷戰,最終女王給兒子設置了種種限制之後,是同意了他去牛津上學。總算有了幾年相對自由的生活。
後來,王子的病犯了,命懸一線之際,他希望姐姐路易絲能來照顧自己。但是,女王希望兒子需要母親,並且不允許已經出嫁的路易絲靠近弟弟,甚至連踏進倫敦都不行。
03路易絲公主
路易絲公主出生在1848年大革命的時候。女王就覺得這個孩子長大後一定會很狡詐叛逆。女王從小就告訴女兒是難纏、善於製造麻煩的人,更匪夷所思的是,女王還認為這個女兒是個精神病,從路易絲12歲的時候,女王宣稱女兒的心智只有6歲。
事實上,這個女兒是一個非常聰明的姑娘,也是女王所有孩子裡最漂亮的,但是又能如何,女王還是沒完沒了的批評她。
父親去世的時候,路易絲只有13歲。但是自從父親去世,家裡處處是黑色,衣服是黑色,窗簾是黑色,連空氣的氛圍都充滿死亡氣息。當然,更不準有任何娛樂活動,甚至沒有人敢在女王面前笑一下。
但是對一個正需要社交、需要漂亮衣服,需要被關注的孩子來說,母親的做法還是挺讓人無語的。
路易絲很有藝術天分,很喜歡藝術,她想從事雕刻之類的藝術工作,但是女王堅決反對。但是,路易絲是跟女王關係最不好的女兒,因為她性格很灑脫,也很容易動怒,是最敢挑戰母親權威的。
十幾歲的時候就跟人生了一個私生子,後來又跟她的雕塑老師關係曖昧。在她22歲的時候,女王決定把這個愛惹麻煩的女兒嫁出去。但是女王卻沒有讓女兒嫁給王子,而是把女兒許配給了一個地位並不顯赫的貴族成員。這在300年來是頭一遭。
但是這對女王來說只不過是一個政治舉措而已,女王曾寫道,「這是我最受歡迎的一個舉措。」
但是,路易絲嫁過去之後並不會幸福。因為,她的丈夫是個同性戀。
結婚後,路易絲發現了這個事實,給女王寫信要求離婚。但是女王覺得這對王室來說是一樁醜聞,所以沒有同意。
維多利亞女王家的話題真的非常多,今天這篇文算是給大家開一個不同的視角,認識下女王的另一面。歡迎大家留言一起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