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季晚稻人工栽插成本高,拋秧栽培如何獲高產?做好9個技術要點

2020-12-17 雲眾地農服

進入7月,江西早稻臨近收割了,收割後又要安排栽插雙季晚稻。夏季炎熱,人工插秧成本高,而且也請不到人,即使請到人栽插,一個人一天栽六七分田,工資200元左右,還要吃喝,因此,雙季晚稻一般選擇拋秧、機插、直播等輕簡化栽培。上個月下旬寫過雙季晚稻直播,受雙季稻季節影響,晚稻直播受限比較大,而且雜草比較難防,所以很多農戶選擇拋秧。

成熟期的雙季早稻

1、品種選擇

選用適合當地栽培的優質晚稻(審定或引種)品種,生育期在115天左右,如泰優398、野香優航1573、桂野豐,具有抗性較好、米質優的品種。

2、秧田整理

用於晚稻育秧的秧田宜選擇離大田較近、土壤肥力較好和排灌方便的地塊,播種前將田面整平,並施用複合肥。採用塑盤育秧,每畝大田秧盤434孔75片-80片或353孔90片-100片,根據秧齡大小、育秧習慣選擇。按照秧田大小、秧盤擺放樣式合理作畦,秧床要整平,利於放置秧盤,畦面間開寬30-40釐米,深20釐米的行溝。

雙季晚稻育秧

3、適期播種

結合早稻成熟期、適宜秧齡及晚稻安全齊穗期確定播種期,一般6月下旬播種,通常是6月22-25日,秧齡控制在25天以內。雜交稻每畝大田用種量在2-2.5斤,常規稻大田用種量為5-6斤,合理播種至秧盤孔內,常規稻落谷3-4粒,雜交稻1-2粒。

4、加強苗期管理培育壯秧

播種後至出苗時保持盤泥溼潤,1葉期晴天宜灌跑馬水,1葉1心噴施15%多效唑80克/畝(促壯苗、防倒伏),2葉期晴天灌平畦水,雨天注意排水,3葉期後保持溼潤。拋秧前3-5天噴施1%尿素和0.2%磷酸二氫鉀作送嫁肥,晴天噴後需用清水洗苗防肥害,可結合送嫁藥一起進行,送嫁藥可選用吡蚜酮(加寧南黴素)、阿維菌素(阿維·氯蟲)、三環唑等,預防稻飛蝨、二化螟、稻瘟病、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

雙季晚稻育秧

5、適齡早拋,合理密植

早稻收割後適時整地,將稻茬、稻草、雜草翻到底層,控制耕田水層,避免殘茬、雜草漂浮影響拋秧。因晚稻育秧溫度較高,秧齡15-20天(3葉1心-4葉1心)即可拋栽,提倡點拋,每畝大田拋足2 -2.2萬蔸。拋秧應避免午間高溫曬苗傷根,一般下午拋秧較好,晚間露水有利於秧苗活棵。

6、科學施肥

水稻施肥應根據田塊土壤肥力條件、水稻品種及目標產量而定,一般中等肥力田塊每畝大田施氮(N)13-14kg,磷(P2O5)5-6kg,鉀(K2O)12-13kg。一般生育期在115天左右的優質晚稻品種,可基施50-60斤45%複合肥作底肥,拋栽後5-7天結合封閉除草劑(苄·乙、苯噻醯·苄·乙等)施用20-30斤45%複合肥或20斤複合肥加10斤尿素作分櫱肥,在倒2葉抽出期(約抽穗前15-18天)施用20斤氯化鉀作穗肥。優質稻一般宜少用尿素,上述施肥量僅供參考,需因地、因施肥習慣調整。

7、合理灌溉

薄水拋栽,遇大雨天要排水防漂苗,淺水返青、分櫱,當大田苗數目標的80%-90%時(大概拋秧後20-25天)曬田,足水孕穗揚花,乾濕灌漿,收割前7天斷水。

8、病蟲草害防治

秧田期注意防治稻薊馬、稻飛蝨、二化螟;分櫱期注意防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蝨;孕穗期注意防治紋枯病、稻縱卷葉螟、稻飛蝨、二化螟;破口抽穗初期注意防治二化螟、稻飛蝨、稻曲病、稻瘟病。科學使用高效、低毒藥劑,注意輪換用藥,具體用藥參考當地病蟲情報或選用農技人員給出的配方。

9、適時收穫

當稻穗全部失綠,稻穀成熟度達90%-95%,含水量在18%-21%時,搶晴收割,宜在葉面無露水或水珠時進行機收。收割後及時晾曬,將水分控制在安全水分(≤13.5%)內,根據稻穀價格行情適時出售。

相關焦點

  • ...三農信息 關於做好洪澇災害後早稻搶收搶烘,強化中、晚稻技術...
    對受淹嚴重、經科學評估認為不可恢復的中、晚稻(秧)田,可選用特早熟或早熟早稻品種在7月15-20日前翻秋直播;對於部分7月20日前難以退水的地區,可結合品種特性抓緊時間異地育秧(充分考慮可行性和經濟成本),並在8月10日前栽插。若錯過補種時期,可因地制宜改種旱糧、油菜等秋冬作物。二是重點推廣應用「三控」抗倒綠色節本增效技術。
  • 分享經驗,分析連作晚稻的主要栽培技術,促進晚稻的生長
    導語:根據連作晚稻對品種特性的要求,各類品種的主要特性和合理利用,掌握連作晚稻的主要栽培技術連作晚稻,在栽培當中,我們需要注意什麼呢?連作晚稻對品種特性的要求什麼呢?各類品種的主要特性是什麼呢?我們有應該如何進行合理利用呢?
  • 現代農業蔬菜栽培技術,掌握以下要點方法,保障蔬菜優質高產
    進入21世紀,溫室栽培技術不斷發展,在我國呈現機械化、產業化、技術創新化發展趨勢。同時,溫室大棚是當前我國現代農業蔬菜栽培的主要種植方式,隨著蔬菜栽培技術的不斷改良,反季節蔬菜越來越常見,受到社會廣泛認可。如何更好地使農業蔬菜栽培技術向科學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是在當前形勢下加強蔬菜栽培技術研究的重要內容。
  • 深入分析雜交水稻的特性,根據其具有的特性,合理進行栽培
    一、雜交晚稻與早稻品種怎樣搭配?雜交晚稻生育期一般較長,(早熟組合115-120天,中熟組合120-125天,遲熟組合125-130天左右),從這個特點出發,在作物布局上,必須瞻前顧後,統籌安排,上季為下季,季季為全年。根據已有的經驗,早稻的早、中、遲熟品種要合理搭配,雜交晚稻要發展多組合,與早稻配套。
  • 小麥特晚播超高產栽培技術要點,這些方法掌握住,豐收不用愁
    為確保特晚播小麥高產超高產,介紹了特晚播小麥的概念及特晚播小麥高產栽培的基本理念,同時提出了小麥特晚播超高產栽培技術要點。1 特晚播小麥的概念出苗後至越冬日有效積溫低於50 ℃的小麥,或在越冬後出苗的小麥,或在冬前出苗、但最高葉齡為1葉1心的小麥,這幾類晚播小麥均可被定義為特晚播小麥。
  • 春天怎麼種西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下面小編就為廣大農友支招高產:春天怎麼種西瓜,西瓜高產栽培技術為大家奉上。 西瓜高產栽培技術: 01 選擇抗病、高產、優質的良種: 中大果型西瓜可選擇西農
  • 中稻、晚稻生產態勢又如何?
    8月19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全國早稻生產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早稻總產量546億斤,比2019年增加20.6億斤,增長3.9%,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夏糧豐收和早稻增產,奠定了全年糧食穩定生產的基礎,為進一步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提供了堅實保障。
  • 廣東早稻獲總產量增幅6.2% 晚稻已插到田1438.2萬畝
    六七月,我省遭遇旱情,對晚稻栽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部署要求科學抗旱、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各地採取強力措施,抓住8月以來幾輪降雨的有利時機,搶辦田、搶插秧、搶進度,力保晚稻生產面積穩定不減少。根據農情調度,截至8月20日,晚稻已栽插到田1438.2萬畝,超過去年晚稻播種面積。當前,我省晚稻基本栽插完畢,全面轉入田間管理階段。
  • 洋姜高產栽培技術,畝產1500公斤,是如何做到的?
    洋姜(花)那麼在眾多植物種植中,洋姜是如何種植?怎麼才能種出高產的洋姜呢?我現將種植洋姜的技術方法和大家分享一下,以及一些須知事項,希望幫到大家。一、洋姜種植的高產栽培技術1、洋姜對環境條件的需要洋姜喜溫涼、乾爽的環境氣候,且較耐旱和耐旱性,通常種後或存放塊莖在1-5℃時可萌動,溫度在9℃左右時可出苗。因洋姜較耐寒,也易在西北周邊地區地下越冬,洋姜幼苗可短時間耐2℃左右的低溫,因此被稱為多年生植物。
  • 袁隆平領銜雜交水稻雙季畝產1500多公斤
    新華社發   11月2日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的袁隆平領銜的雜交水稻雙季測產達到了畝產1530.76公斤,其中早稻619.06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晚稻品種「叄優一號」911.7公斤,超過了1500公斤的預期目標。比數字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這次測產充分展示了第三代雜交水稻更加契合實際生產的特點,從而有利於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 新疆滴灌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1 技術概述 1.1 技術基本情況 2018年起,由國家小麥產業技術體系烏魯木齊試驗站馬兆亭、雷鈞傑二位同志組成新疆冬小麥高產優質高效栽培技術攻關團隊,對新疆滴灌冬小麥進行超高產技術攻關,通過3年的努力,不斷突破新疆滴灌冬小麥超高產紀錄。
  • 秋收近尾聲 晚稻獲豐收
    聚在一旁的稻農,個個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這裡有近700畝晚稻在收割,畝產達800公斤,比去年高200公斤。」稻農趙師傅難掩興奮。他每天早上五點起幹活,澆水施肥,風雨無阻,重複著在外人的眼裡單一枯燥的動作,但這份收穫的喜悅遠勝過無數個辛勤勞作的日夜。
  • 廣東早稻喜獲豐收 晚稻生產穩步推進
    目前廣東正抓住8月以來幾輪降雨的有利時機,搶辦田、搶插秧、搶進度,力保晚稻生產面積穩定不減少。截至8月20日,廣東晚稻已栽插到田1438.2萬畝,超過去年晚稻播種面積。與此同時,廣東全面推廣早稻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模式,突出在新增早稻種植地區推廣,推廣「優質稻+全程機械化」「水稻+養魚(鴨、蝦)」等高效綠色模式,利用無人機直播水稻和統防統治等技術節本增效。另外還成立了廣東早稻生產技術專家組,開展巡迴指導,進行現場和網上直播培訓。晚稻基本栽插完畢早稻喜獲豐收,晚稻能否順利接棒?
  • 「返青快,成熟早,產量高」——衡陽縣早稻機拋秧現場會見聞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陳鴻飛通訊員 唐春暉 廖思思4月12日上午,衡陽縣早稻機拋秧現場會在西渡鎮梅花村劉老屋組舉行。農機手駕駛拋秧機在田裡來回穿梭拋秧作業。他們把一盤盤軟盤秧苗放入拋秧機輸送帶,一株株秧苗均勻地拋插在田裡。△衡陽縣2020年早稻機拋秧現場會記者看到,不到半小時,在一塊面積約3畝的稻田,秧苗就均勻拋插完成。「機拋秧返青快,成熟早,產量高。」
  • 徐錦堂:注重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
    他強調,抓緊常用野生中草藥的人工栽培研究是當務之急。徐錦堂介紹了黃連、天麻、豬苓的藥用價值、分布區域及他所研究出的三種栽培技術。徐錦堂表示,黃連具有瀉火、清熱、燥溼、解毒的作用,像黃連素就是我們家中的常備藥。近幾年,我國藥學家發現黃連還具有很好的降脂降糖功效。
  • 雲霄縣紅心番石榴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雲霄縣紅心番石榴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張茂盛等番石榴又名芭樂、喇 叭番石榴等,屬熱帶、亞熱帶果樹,樹 體生長快,周年結果,果實肉質細嫩、清脆香甜、營養豐富。現將該公司紅心番石榴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供讀者參考。一、品種選擇選擇適宜當地栽植的番石榴品種,如紅寶石芭樂、西瓜紅芭樂。選用無病、無根結線蟲、直徑在1.5釐米以上的芽接苗木。
  • 廣東早稻豐收 總產量增幅6.2% 晚稻栽插超去年播種面積
    六七月,我省遭遇旱情,對晚稻栽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部署要求科學抗旱、確保糧食生產穩定。各地採取強力措施,抓住8月以來幾輪降雨的有利時機,搶辦田、搶插秧、搶進度,力保晚稻生產面積穩定不減少。根據農情調度,截至8月20日,晚稻已栽插到田1438.2萬畝,超過去年晚稻播種面積。當前,我省晚稻基本栽插完畢,全面轉入田間管理階段。
  • 兩系雜交稻代表品種兩優培九,比汕優63高產,米質優適應性廣
    畝產一般能達1300-1400斤,要比汕優63高產,特別是在高肥條件下精細栽培,比汕優63有更大的增產潛力,高產田塊甚至可達1600斤。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強,抗稻瘟病能力一般(江蘇地區為抗稻瘟病),中抗白葉枯病,整體抗性較好。
  • 科學網—洪災之後農田如何「重生」
    據農業農村部工作組實地調研和專家分析,部分地區早稻灌漿不足、收穫受阻,持續陰雨寡照造成中稻生育進程偏慢,強降雨也影響雙季晚稻適期栽插。 蔬菜和果樹種植也受到不利影響。一些地方桃子、葡萄等果園受淹,果實裂果甚至落果,短期供應量減少。持續強降雨還造成局部蔬菜大棚損毀,農田被衝毀。 農作物如何災後「求生」、如何保障糧食安全,已成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