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石:書法之線條,要像鐘錶之發條,不要像煮爛之麵條

2020-12-24 沐石陪您學書法

胡小石:書法之線條,要像鐘錶之發條,不要像煮爛之麵條。

鐘錶的發條大家見過吧?上緊的時候,一圈繞著一圈,力道緊繃。煮爛的麵條大家應該很熟悉吧?軟綿綿地,一攪就爛,沒有一絲筋道可言。

胡小石用鐘錶的發條和煮爛的麵條來形容書法的線條,說的就是線條的骨力和韌勁。

書法的線條落到紙面之後,是靜止的。那麼,什麼樣的線條才是好的呢?就像胡小石形容的那樣,要寫出鐘錶發條那般的韌勁。什麼樣的線條不可取呢?大家想想煮爛的麵條是什麼樣子,也就明白了。

其實,不光胡小石這麼說,自古就有類似的形容。「折釵股」大家都聽說過吧,是古人形容書法用筆的一個名詞。到底什麼是「折釵股」呢?《續書譜》中說的很明白:折釵股者,欲其曲折,圓而有力。這其中的意思,和胡小石的鐘表發條差不多,說白了,就是「圓勁」。

說了那麼多,怎麼才能寫出類似「折釵股」或者「鐘錶發條」那樣的線條效果呢?古人在這方面也有過論述。

王羲之就曾說過:「每作一點畫,皆懸管掉之,令其鋒開,自然勁健矣。」唐太宗李世民在《筆法訣》中也說:「勒不得臥其筆,筆鋒先行。」另外,褚遂良、顏真卿等人也有過諸如「印印泥」、「錐畫沙」、「屋漏痕」等等的形象比喻。上面所有這些,強調的都是線條的質量。

古人說得雖好,也比較形象生動,但是呢,多少有點含蓄,不是那麼輕易就能理解的。比如說顏真卿的「屋漏痕」吧,那種效果當然是好的,可是,怎麼才能實現呢?有沒有更加具體的可實施方案呢?顏真卿並沒有說的那麼明白。

是啊,怎麼才能實現上面說的那些效果呢?下面還是用我聽過的兩個比喻來嘗試給大家解釋一下。

1、在你寫字的時候,要有一種紙面上還有一層薄沙的感覺。要想把墨跡留在紙面上,筆鋒首先要有劃破上面那層薄沙的力量。另外,為了不把上面的那層薄沙弄散弄亂,下筆時還需要小心果斷,中鋒行筆必須有,多餘動作全省掉。

2、直線行筆也要有搖動筆管的意識,古人稱之為「振」。這個「振」是什麼意思呢?大家想一下咱們開車的時候,即使是直線前行,也要時不時地微調方向,為的是什麼?主要就是為了穩定住前行的方向。開車如此,其實書法用筆也是同樣。

比喻來比喻去,還不是那麼直接。有沒有切實可行的訓練方法呢?有。大家如果真的有興趣的話,可以先別管那麼多大道理,先嘗試寫一段篆書或者隸書再說。等你寫了一段時間後,再來思考上面的那些形容,就會有一個更深層次的感觸。

文章的最後,強調一點:學習書法,道理要明白,可是,光講道理,猶如紙上談兵,遠遠不夠。正所謂,實踐出真知,當你還有些困惑的時候,不妨先把那些大道理放在一邊,先練起來再說。

相關焦點

  • 《冒險島2》藍草鬧鐘王的鐘表發條屬性怎麼樣 藍草鬧鐘王的鐘表...
    導 讀 《冒險島2》藍草鬧鐘王的鐘表發條是卓越品質的披風。
  • 解密三星帝國:像一隻上了發條的鐘表
    但是,法蘭克福廳在創意學院的地位,就像克雷芒禮拜堂之於聖彼得大教堂,可謂精華中的精華。這裡不許拍照,人們在裡面會輕聲低語。實際上,它是嚴格按照德國一家酒店的一間普通會議室複製的。1993年,就是在那間會議室裡,李健熙召集手下管理人員,確定了三星的轉型計劃,使當時還只是一家二流電視機生產商的三星成為全球最大規模、最具實力的電子製造商。
  • 劉洪彪:臨帖要像,古人:形質次之。誰說的對?
    劉洪彪對書法的觀點自有他的主張,尤其是在學習前人的作品時,他強調"不管你臨摹古人誰的作品,必須有一個要求,那就是'臨帖要像'"。對於他所說的這個觀點,網友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像是指哪一個方面像?字形、神韻、法度等?現在我們來看看古人對"像"的論述,再將它們二者進行比較。
  • 17世紀中葉的簧輪槍,其發射原理與鐘錶很像,結構精巧,價格昂貴
    要想使用簧輪手槍,就要提前用特製的「鑰匙」把槍機中的彈簧上緊。此槍扣動扳機後,鋼輪會在彈簧的帶動下飛速旋轉與機頭所夾的一塊黃鐵礦摩擦產生火花,點燃火藥池中的引藥,然後引燃槍管中的發射藥。簧輪槍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槍機易損,而且不好修復。這是因為簧輪槍的槍機像鐘錶一樣結構精密,在經受撞擊、敲打的時候很容易發生故障,並且價格還很昂貴。
  • 學習硬筆書法為什麼要進行控筆訓練,練習畫基本線條?
    硬筆的控筆首先要掌握姿勢,怎樣才叫控?硬筆的控筆不像毛筆那麼靈活,相對比較簡單固定,即「三指控筆」(參考下面古乾書院書法老師的控筆示範圖)。其關鍵是大拇指、食指、中指以及手腕的相互協商配合。比如寫橫和捺的時候,大拇指用力往右發力,同時配合腕力;寫豎和撇的時候是食指與中指發力,同時配合腕力;寫鉤畫的時候是三指和手腕集中發力。
  • 中國書法的線條美
    線質是質量的高低,線力是線條的力感,線律是起伏的節奏,線態是線條的態勢、外形、方向等。這四個方面決定線條的美學內涵,決定了線條的品質。在一幅成功的書法作品中,這四個方面是缺一不可的,每個方面都必須達到完美的要求。用專業術語來說,即線條要具有立體感、力量感、節奏感、動勢感。
  • 書法之本末
    書法誕生於文字,自倉頡造字以來,書法與文字便有了緊密的關係,多少年來一直是統治階層特有的產物。它的地位從一開始就是被尊崇的。但書法一定是在寫好字的前提下產生的。寫字謂之於書,法則存乎於義理,得之於法度。古之書者志於義理而體勢存焉,法度森嚴而富廟堂氣象。書與法相得益彰謂之書法。
  • 權凌雲之書法:逸興遄飛,凌雲之志
    權凌雲的書法以草書見長。世人皆知,論起草書就不得不提唐代的張旭與懷素,而權凌雲的草書卻頗有幾分明末清初的書法大師王鐸的風採。王鐸之草書以其老辣純熟、筆力健壯而抒遣孤冷與矛盾的心理。權凌雲學王鐸的草書顯見之其書風成熟,狂草也漸入臻化之境。
  • 甲骨文書法:契之精而字之美 契之爽而形之妙
    我以為,學習與欣賞甲骨文書法,應著眼三點: 一是契之精而字之美。對於甲骨文書法,1937年郭沫若在其《殷契粹編》的自序中做了精闢的闡述:「卜辭契於龜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輩數千載後人神往。……足知存世契文,實一代法書,而書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鐘王顏柳也。」 我認為甲骨文書法有五美或五個特徵:其一,雄偉壯麗,鐫刻剛勁。
  • 高明柱:字體飛動繼古人之神韻、線條流暢開時代之新風
    高明柱:字體飛動繼古人之神韻、線條流暢開時代之新風 高明柱先生自幼酷愛傳統書法、古體詩詞,60年代,先生與很多知識青年一樣,投入到滾滾下鄉支農的洪流中,由於遠離城市,交通不便,碑帖難以見到,偶得毛主席詩詞手書,便精耕細研,愛不釋手
  • 中國書法的練習之篆書篇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書法五種字體的練習方法,以便於使那些想學書法的人,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這個書法之「門」如何走進。篆書是漢字之「祖」、書體之「源」。篆書屬於古文字,自隸書等今文字出現以後,篆書的實用性就降低了,但藝術性絲毫沒有受到影響,仍然是人們從事書法藝術的創造時重要的一種字體。象其他的如隸、楷、行、草等種種書體均是由篆書繁衍派生出來的。
  • 中國書法線條中「枯筆」、「飛白」的應用
    中國書法的審美,主要是筆法、章法、意境的欣賞,筆法的體現主要在漢字書寫的線條之中,中國書法的線條雖然只是用墨汁來書寫,但是依舊要有「濃、淡、幹、溼」等墨色的變化,現代有的人研習書法時說要善於應用「枯筆飛白」,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 時間壞了,像鐘錶年久失修
    他們(組詩節選) ■ 寇鈞劍 ▋ 衰老之前 在衰老之前,必須交出一個詞 交出黑暗最先裂開的部分 必須先於忍冬花枯萎 像剛剛封塵的星辰大海
  • 畫風很好,唯美,像風之旅人,又有點像宮崎駿筆下動畫的感覺
    網易你們真的真的真的真的別做了,遲早倒閉,國際上應該發條通告什麼遊戲都不要給你們代理。什麼遊戲到你們手裡都會砸。就說這麼多。情緒激動了。yysy,不是我惡意給差評,豬場從明日之後開始(之前我不知道有沒有)就一直陰兵借道,真噁心啊!豬場陰兵能不能去Si一Si啊?伺服器不行?玩家太多了?45W下載量你以為是14億人同時在線?是不是每次新遊開服都要搞這種么蛾子?
  • 為什麼寫書法要用繁體字,難道簡體字就不能體現書法之美嗎?
    簡繁之爭已經很久了,在書法方面其實沒必要爭論這個,原因是顯而易見的,簡體字只是為了社會的發展,便於使用而做的改變,很多字簡化之後都失去了原有的美感。書法創作多用繁體字甚至異體字(因為一幅作品要避免重字,掌握足夠多的異體字也是基本功),既有臨帖練習帶來的習慣,也有社會通行規範簡體字之後使用繁體字帶來的藝術感。在古代,繁體字是通用字,而簡體字是新中國建國之後才推廣的。
  • 達元之「我從書法中得到的磨練」,悟道了悟道了!
    「今日,一個愛觀察、愛思考、愛學習的大男孩模樣,就是此去經年,一個篤學、慎思、明辨、尚行儒雅之士的模樣」我們都有期待…… 我從書法中得到的磨練(黃達元,五年級) 在一年級的時候,媽媽希望我的字能夠寫得更工整美觀,所以給我報了一個書法班
  • 如何理解書法線條中圓、扁、方的問題?
    在書法中,說線條「圓」既是圓潤的意思,也指起、收筆的形狀。這種線條在書法藝術中是很常見的。筆蘸飽墨,藏鋒起筆,以中鋒行筆,筆畫的起收筆處楞角不很明顯,呈圓形。寫出來的線條就是圓潤的線條。也叫圓筆。扁的線條在書法中也是常態,扁的線條和方的線條很難區分。但「扁」和「方」這兩字在書法評論中卻被賦予了褒與貶的不同內涵。
  • 當代書法的源初之問
    研究方式的主客體思維模式漢字作為書法的載體,是書法創作的素材,書法與漢字的主客體之間,不是簡單的模仿關係。很多人學書法,不注重書法客體的作用,沒有把屬性交代清楚,常常忽略了書法藝術本質的規定性,忽略了書法藝術所依賴的客體,即漢字的作用。書法不同於繪畫,繪畫可以從一個客觀的自然之形到藝術的自然之形,再從其中抽取出形態意象,從而構成整個物、象、意三部曲過程。
  • 書法的精妙之處,用筆至關重要,也是書法的精髓所在
    說到中華文化,很多人會想到書法和繪畫。是的,書法是中華文化裡面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書法從某種方面來說其實就是使用毛筆去創造藝術以及表達情感的。我們國家的書法教育也是從小學時候就開始了,甚至有的孩子會更早接觸書法的教育。所以,從古至今誕生了很多優秀的,數不勝數的著名書法家。書法不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培養人的耐心。
  •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丹青中國】文字之美中國書法的「入門」 毛筆毛筆書法是我國的一大藝術國寶,傳承著五千年的中華文明,一手瀟灑的毛筆字也是大多數人所羨慕的,但是,毛筆書法的入門又不像鋼筆字那麼簡單,門檻比較高,很多人都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