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成龍,是興仁市潘家莊鎮雞場坪村黨支部書記,在村裡已經幹了18年了,平時辦事我講究公平、公正,老百姓都喜歡叫我老「牯」支書。在本地方言中,「牯」是一個貶義詞,形容一個人很犟、固執、不聽人勸。但在雞場坪的村民看來,這個「牯」卻是褒義詞。
2006年,我們村裡彭禮祥和他侄女土地糾紛,一鬧就是很多年。親戚朋友調解不成功,潘家莊政府、司法部門多次調解,還是以失敗告終。可能是剛開始對我們村裡面不是很信任,這件事他們一直都沒有找過我,兩家人也因為土地這件事一直鬧得不愉快。直到2013年,彭禮祥找到了我,希望我來調解,當時我和主任兩個人到他家以後,按照公平公正思路,重新對土地做了分配,幾個小時下來,彭禮祥和他侄女也接受了調解方案,歷時7年土地糾紛,終於畫了一個句號。在以後調解中,彭禮祥經常說,「這件事要老『牯』才能解決。」
李成龍(左)在工作
「老『牯』,其實我覺得你一點也不『牯』,你是一心想著我們百姓能過好。你看,我家現在住的房子,有客廳有廚房,到處是亮堂堂的,再也不用大白天還點燈了,我兩個兒子再也不用跟著我東奔西走了。」
「以前家裡沒房子,我都不知道過的是什麼日子,常常為了找下一個安身處,兩三個月不敢花錢,大過年家家都是吃魚吃肉,我們只能望著桌上的一盤折耳根和一碗白菜湯默默流淚。你看,我昨天才去買的豬肉,香得很!」
這是在走訪易地扶貧搬遷戶時,村民趙興才對我說的話。
雞場坪村是潘家莊鎮兩個貧困村之一,全村村民1182戶,有建檔立卡貧困戶248戶1069人。
李成龍在辦公室辦公
「我丈夫去世後,我整天渾渾噩噩地過日子,如果不是老『牯』,哪個會在意我?是他介紹我去藍莓基地打工,比起零工輕鬆多了,而且工資高,一年可以有一兩萬的收入。去年,我發了工資想請他吃飯,他還拒絕了我,說工資是我自己辛苦掙來的。於是,我就買了些水果去他家,他怎麼也不要,沒幾天我家裡還多了一袋水果,他是真的『牯』。」村民陳家義笑著說。
2014年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村裡的家家戶戶我都去過了。白天見不著人,我就晚上去,晚上還遇不到,我就改天去。最終,全村1182戶村民及248戶貧困戶的基本情況我記得滾瓜爛熟,大家都稱呼我為「活電腦」「活地圖」。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雞場坪村1069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李成龍在清理小廣告
回望工作的這十幾年,「共產黨員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共產黨員就像釘子一樣,組織把你安排在任何崗位上都必須永不生鏽,閃閃發光。」但在這個平凡的崗位上,作為支部帶頭人、群眾的幹部、家裡的頂梁柱,還是一個普通黨員,我將繼續保持公平、公正、公開的辦事作風,做關心群眾的那一顆「閃閃發光」的心。
【人物小傳】
李成龍,男,今年51歲,大專學歷,2002在興仁市潘家莊鎮雞場坪村工作,2013年當選雞場坪村黨支部書記至今。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段源興 整理
編輯徐濤
編審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