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流淌,匯成光陰故事。歲月無聲,書寫動人篇章。佛山這座令人牽掛的城市,少不了讓人溫暖的人與難忘的故事。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天起,我們將開設「百姓風採·小康秀」專欄,一起聽身邊讓我們感動和銘記的百姓故事。
在佛山當廚師不容易。在高手如雲的順德,更是難上加難。孔慶聰,在世界美食之都掌勺30多年,2010年被評為順德名廚,到法國、義大利展示順德廚師技藝。現在,他一邊做名廚,一邊做老師,讓遠在涼山的貧困家庭脫了貧。
農村出身的他,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小康之路——做出人間美味,也品嘗人生苦辣酸甜。
等著你的故事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百姓宣講活動正在面向社會海選,大城工匠、順德名廚和帶貨主播……都已報名參加,想要像他們一樣分享你的小康故事?識別下方海報二維碼即可報名!
想出人頭地,就堅持做下去
時間回溯到1986年,孔慶聰剛中學畢業,留在家務農,做電器線路板安裝工作。他跟所有年輕人一樣,不知道未來的路在哪裡,但都夢想著能在大城市闖出一片天地。
改革開放,經濟飛速發展,為了促進發展當地的旅遊業,順德1987年成立了第一家現代化酒店「仙泉酒店」。
本著對吃的熱愛,1989年,孔慶聰進入到仙泉酒店工作,開啟他的廚藝生涯。
學藝不易,萬事開頭難。孔慶聰在剛入酒店工作時,什麼都不會,只能做雜工,刷碗、洗碟、切菜等。酒店紀律管理嚴格、後廚溫度高、工作時間長,這些都令他特別不適應。
在工作一段時間後,孔慶聰心裡便有了打退堂鼓的念頭。領班勸說:「繼續做吧,想要出人頭地就要堅持做下去。」
為了這一句出人頭地,孔慶聰便留了下來,沒曾想到一幹就是十年。
作為酒店雜徒,當時的孔慶聰根本沒機會鍛鍊廚藝,只能「偷師」。
他常幫師傅洗衣服、打掃衛生,好讓師傅能提點一兩句;常跟在師傅身邊,有需要幫忙時就趕忙上前搭把手,順道看看師傅的炒菜步驟,默默記於心。
後廚裡的砧板、菜刀、鍋勺等都規定了不能隨意動,有一次,孔慶聰看到負責砧板的師傅走開,按耐不住自己,到了他的位置上偷偷切配菜,但沒想到師傅很快就回來,大發怒火,指責孔慶聰說:「下次不準你過來我位置切菜,現在你切的配菜大小不一、長短不一」,一手就把孔慶聰切的菜倒掉。
這讓孔慶聰備受打擊,還心驚膽戰,擔心他會告訴廚師長,被扣工資。然而在當天傍晚時,砧板師傅找到孔慶聰,跟他說「想要學東西要從最基礎的開始,不要一步登天」,沒有再次責備,讓孔慶聰一洗沉鬱的心情,決定要好好學習廚藝。
時間不辜負有心人。孔慶聰從一名什麼都不會的廚房佬,成為了手下有幾百人的大廚,他的烹飪技藝得到質的提升。一份色香味俱全的菜餚,孔慶聰行雲流水幾分鐘就能完成,而這背後積攢著他幾十年的付出。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孔慶聰數十年如一日的做好工作,一有閒暇時間就研發新菜式,他認為「做一名廚師,就是要勇敢創新,嘗試」。
孔慶聰特製過一道粵川法秘制醪糟魚新派菜,名字聽著像是混搭,但嘗過的人皆表示好評,在這道菜中,他既保留了粵菜做魚的鮮,又加入川菜的辣,融入法菜的香料調味,三者相得益彰,別有一番風味。
粵川法秘制醪糟魚新派菜
「做食,有得食」是孔慶聰最初想做廚師的原因,而「廚師職業的挑戰性和創新性」深深吸引了他,讓他在廚師這條道路堅定走下去,走出屬於自己的小康之路。
一轉眼,便是三十多年的廚藝生涯,他練就一身過硬本領。
除了專注於後廚工作,孔慶聰積極參加各項比賽,屢屢獲得佳績。他參加了全國技能烹飪大賽、全國烹飪技能熱菜項目、順德廚藝新星技能等多項比賽,獲得金獎、銀獎等優秀成績。
他還陸續考取了高級營養師、廣東省中式烹調技師、中國烹飪名師等資格證,曾代表順德到加拿大、法國等地推廣順德美食文化。
彝族貧困姑娘學會順德菜
開飯店脫貧
2019年3月,孔慶聰有了新任務——走出順德,先後到涼山金陽縣、美姑縣、雷波縣、昭覺縣等地,上門手把手地教授當地彝族廚師廚藝。
3000多米的海拔讓他總是頭暈噁心,吃不香也睡不著,一周也洗不上一次澡。他回憶道,5月的涼山還在飄雪,他第一次穿著厚厚的軍大衣,教人做菜。
萬事開頭難。剛開班培訓時,30多個學員對順德菜從未聽聞。無辣不歡的川味菜,與注重鮮、喜好甜的順德菜大相逕庭。如何幫助當地人打開思路,接受新事物,成為這位「師傅」的第一道考題。
他決定先易後難,先從苦蕎土豆絲薄餅開始,借鑑薄餐的做法,改良涼山當地的苦蕎餅。通過「順德廚藝+涼山食材」的法子,他把順德「粗料精製」的精髓與當地生態食材融合起來,研發了七彩魚柳、高山野韭菜炒臘肉等30多個創新菜式。
曾有學員對孔慶聰新穎的苦蕎土豆絲薄餅抱有懷疑態度,認為當地延續幾百年的做法更佳。得不到孔慶聰的認同後,這位名叫俄底洛則的學員在課堂上氣憤離場。
事後,俄底洛則品嘗到改良的苦蕎土豆絲薄餅,便認識到錯誤,主動向孔慶聰道歉認錯。在隨後一個月的廚藝學習中,俄底洛則總是最認真的學員之一,她說自己要學會順德菜,並創業開一間餐廳。
如今,俄底洛則在丙底乙村開了一間索瑪彝苑餐廳,菜式融合粵菜和川菜的特色。生意是越做越旺,收入與以前打工相比,翻了好幾倍,實現了一人學廚,全家脫貧。
對此,孔慶聰倍感欣慰。他還計劃寫一本書,推出順德廚藝和涼山食材結合的創新菜譜,豐富當地菜餚,助力當地旅遊業發展,為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孔慶聰與涼山徒弟
傳承技藝,奮鬥走出小康路
跟「教會徒弟,餓壞師傅」的古舊想法不同,孔慶聰致力於順德粵菜技藝的傳承和發揚光大。早在2011年,他便分飾兩職,既是酒店大廚,也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的兼職老師,教授年輕後輩學習廚藝,至今已任教9年。
2018年時,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廚師學院公開招聘老師,孔慶聰順勢成為了一名全職教師,全心全意的投入到教學當中,他說「想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一身功夫傳授給他人,把順德美食文化傳承下去。」
孔慶聰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傳道授業。
在任教過程中,遇到無心向學的學生,孔慶聰會私底下找到他們進行開導,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耐心勸導。跟以前相比,現在廚師的培訓條件和教學環境都是他以前夢寐以求的,作為父母,他將心比心,總是忍不住提攜後進、培養廚界新人。
小康生活都是靠雙手奮鬥出來的。下廚看似很多人都會,但如果作為一門職業,就要推陳出新,開發新菜,才能不被淘汰。「創新、摸索、堅持」,是孔慶聰他的經驗總結,他將其分享給學生,期冀他們能學有所成,終有所得。
孔慶聰感恩改革開放的時代,國家繪製的發展藍圖,為他提供了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從酒店雜徒到學院老師,雖然薪資少了,但他的滿足感更強,能把自己多年廚藝和技術教會他人,帶領學生共同奔赴小康,改變命運,孔慶聰說,「這是我今生最愛的工作,能把順德飲食文化發揚光大」。
現今,孔慶聰已經年過半百,他的前半生,在後廚裡摸爬滾打,成就自己;他的後半生,在講臺上傳授廚藝,提攜後輩,愛吃的他,「撞」上廚藝這條道路,品嘗人生百味,扭轉命運,實現人生價值。
出品:佛山發布編輯部
策劃:李琳 陳潔儀
記者:陳思琪
視頻:劉勇斌 李文謙
原標題:《在世界美食之都當廚師,要多努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