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公布「X3D」封裝技術:2.5D與3D封裝相結合

2020-12-22 IT之家

IT之家3月7日消息 根據AnandTech的報導,在AMD的財務分析日上,AMD 還透露了新型的封裝技術,稱為X3D封裝,將3D封裝和2.5D封裝相結合。

根據AMD的介紹,早在2015年AMD就將HBM顯存進行了2.5D封裝,之後AMD又推出了chiplets小核心的設計,在未來AMD將實現X3D封裝,將3D封裝和2.5D封裝相結合,提供10倍以上的帶寬密度。

根據AnandTech的介紹,AMD沒有透露太多細節,在官方的示意圖中可以看到有四個計算核心,還有四個堆疊封裝的晶片,這些堆疊封裝的晶片很有可能是HBM之類的高速內存。對於這項技術,AMD並沒有給出具體的發布時間,只是提到將在未來推出。

IT之家曾報導,在今年2月份,英特爾在官方新聞稿中公布了3D封裝「Lakefield」處理器的外觀,圖片中該晶片用放大鏡放大,只有指甲蓋大小。

英特爾表示,Foveros高級封裝技術允許英特爾把內存和I/O模塊封裝在一個晶片中,可以大大減小主板的尺寸。英特爾首款採用該設計的產品是「Lakefield」,這是一款採用英特爾混合技術的酷睿處理器。Lakefield的封裝體積只有12×12×1毫米。它的混合CPU架構結合了省電的「Tremont」核心和性能可擴展的10nm「Sunny Cove」核心。

對于越來越輕薄的筆記本來說,3D封裝的晶片可能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摺疊屏設備有望搭載這類的晶片。

相關焦點

  • 新型2.5D和3D封裝技術的挑戰
    半導體業界,幾家公司正在競相開發基於各種下一代互連技術的新型2.5D和3D封裝。   英特爾,臺積電和其他公司正在基於一種新興的互連方案(稱為銅-銅混合鍵合)探索未來的封裝。這項技術提供了一種在晶片級使用銅線連接來堆疊高級管芯的方法,從而實現了新型3D-IC,小晶片和存儲立方體。儘管在研發方面,銅的混合鍵合和競爭方案仍有希望,但它們也帶來了一些技術和成本挑戰。
  • 三維封裝技術創新發展(2020年版)
    Virtex-7 2000T FPGA產品將四個不同的28nm工藝的FPGA晶片,實現了在無源矽中介層上並排互聯,同時結合微凸點工藝以及TSV技術,構建了比其他同類型組件容量多出兩倍且相當於容量達2000萬門ASIC的可編程邏輯器件,實現了單顆28nm FPGA邏輯容量,超越了摩爾定律限制。
  • SiC器件和封裝技術現狀
    眾所周知,封裝技術是讓寬帶隙 (WBG) 器件發揮潛力的關鍵所在。碳化矽器件製造商一直在快速改善器件技術的性能表徵,如單位面積的導通電阻 (RdsA),同時同步降低電容以實現快速開關。新的分立封裝即將推出,它能讓用戶更好地利用寬帶隙快速開關性能。
  • 賽伍技術投資4.35億元擴產POE封裝膠膜項目
    6月4日,賽伍技術公布公告稱,根據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為進一步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公司擬對POE項目進行擴產。該項目總投資約4.35億元,包括購買原材料和設備,購置土地及土地上已建廠房,改造廠房及儲備流動資金;項目計劃建設期為6個月。
  • 柔性OLED屏幕的COF、COP封裝技術的區別
    但是,柔性OLED屏幕技術目前最普遍的問題就是使用壽命不長,導致柔性OLED屏幕壽命不長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有機薄膜對水氣和氧氣很敏感,容易因水氧發生老化變性,導致器件亮度和壽命出現明顯衰減
  • 【乾貨】全面屏的COG、COF、COP晶片封裝技術解析
    隨著通信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機屏幕為了適應市場需求也越做越大,邊框越來越窄,追求接近100%的屏佔比的全面屏手機成為了全世界主流的趨勢,但是要想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屏,關鍵在於智慧型手機屏幕所採用的封裝技術,目前智慧型手機屏幕的封裝技術主要以COG、COF和COP這三種為主。
  • IC封裝命名規則
    雖然COB 是最簡單的裸晶片貼裝技術,但它的封裝密度遠不如TAB 和倒片焊技術。 9、DFP(dual flat package) 雙側引腳扁平封裝。是SOP 的別稱(見SOP)。以前曾有此稱法,現在已基本上不用。
  • 【廣東氣派科技有限公司】CPC封裝技術
    新品亮點:CPC系列集成電路封裝形式,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滿足了晶片越來越小的趨勢和信號傳輸距離短等要求。當前集成電路的封裝市場的產品主要還是以有引線腳的表面貼裝(如SOP)為主,但現在的封裝外形都是國外在上個世紀80年代開發的標準形式,當時集成電路晶圓製造工藝水平還是2µm-5µm的水平,晶片比較大,所以封裝外形也比較大,國內廠家都是沿用原來國際標準,體積大,信號延遲,散熱差,而該自主研發的CPC封裝產品體積小,可以替代很多種類的封裝,信號傳輸時間短,寄生效應小,散熱好,通用性強,節省PCB的貼裝面積
  • BGA、TAB、零件、封裝及Bonding製程術語解析
    29、Flip Chip覆晶,扣晶晶片在板面上的反扣直接結合,早期稱為 Facedown Bonding,是以凸出式金屬接點(如Gold Bump或 Solder Bump)做連接工具。此種凸起狀接點可安置在晶片上,或承接的板面上,再用 C4焊接法完成互連。是一種晶片在板面直接封裝兼組裝之技術 (DCA或COB)。
  • AMD推出X3D晶片堆疊和Infinity架構
    AMD基於Zen的微架構可以將多個晶片連接成單個多晶片模塊(MCM),如Ryzen和EPYC處理器,但該公司並沒有止步於此:AMD在其2020年財務分析師日宣布,AMD的X3D晶片封裝技術將把其MCM帶入三維,並將帶寬密度提高10倍。
  • 半導體高端製造專題報告:半導體封裝基板行業深度研究
    相類似,3D 技術在降低噪聲和降低功耗方面的作用在於減少互連長度,從而減少相關寄生效應, 從而轉化為性能改進,並更大程度的降低成本。此外,採用 3D 技術在降低功耗的同時,可以使 3D 器件以更高的頻率運行,而 3D 器件的寄生效應、尺寸和噪聲的降低可實現更高的每秒轉換速率,從而提高整體系統性能。
  • 【專利解密】聖邦微電子改進電源模塊及封裝集成方法
    【嘉德點評】聖邦微電子的電源封裝集成專利,提供了一種新式電源模塊及其封裝集成方法,優化了電源模塊的布局和連線,並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連接點之間產生的寄生電容的問題,降低了多相電源的連接複雜度。
  • Model3 SiC模塊封裝背後的故事
    APC為ST開發了應用於特斯拉 Model 3 中 的功率SiC MOSFET模塊封裝。APC是Boschman於成立於2010年左右組建的一家公司,早期階段專注於封裝開發以及樣品設計業務。早在 2014 年,Boschman就成為首家向市場推出工業燒結壓機的供應商。結合成熟的的加壓燒結工藝,這使得其成為為 SiC MOSFET 開發一攬子方案的最佳選擇。
  • 上百種常見的IC封裝,都在這,史上最全
    近世紀,隨著集成電路的迅速發展,IC封裝技術也隨著提高,IC行業應用需求越來越大,集成度也越來越高,封裝大致發展歷程:TODIPPLCCQFPPGABGACSPMCM,技術指標一代比一代先進,晶片面積與封裝面積比例越來越接近1,電器性能以及可靠性也逐漸提高,體積更加小型化和薄型化。
  • 漢思HS700系列底部填充膠,用「芯」賦能CSP封裝技術
    強封永不止步,當下,CSP封裝技術因符合電子產品小型化的發展潮流和可能降低每個器件物料成本的優勢,而備受電子製造業關注,成為了極具市場競爭力的高密度封裝形式。CSP封裝有諸多優勢,尺寸小是其最大的特點,同時也更薄,其金屬基板到散熱體的最有效散熱路徑僅有0.2毫米,大大提高了內存晶片在長時間運行後的可靠性,線路阻抗顯著減小,晶片速度也隨之得到大幅度提高。
  • 處理器封裝沒有那麼簡單!
    在2.5D封裝技術上,知名的方案主要以臺積電的「InFO」(整合型扇出)和英特爾「EMIB」(嵌入式多晶片互連橋接)為主,前者能以較低成本的有機封裝來連結晶片,但在密度上不如EMIB。此外。目前符合這一標準的技術,主要以臺積電旗下的「SoIC」,以及英特爾主推的「Foveros」的3D封裝技術為主。
  • 推動智能製造是半導體封裝產業必要走的路
    對半導體製造產業來說,由於業內領導企業想得夠遠,加上產業協會居中協調,早早就訂立了SECS/GEM這類半導體設備專用的聯網通訊標準,因此工業物聯網對相關業者來說,不僅不是新概念,更已經與日常運作緊密結合。 然而,機臺互聯只是落實智能製造的第一步,各廠商在智能製造上的布局進展,在這條起跑線之後,就呈現天差地遠的局面。
  • 解析投資:國內封裝三巨頭:長電、通富、華天
    2015年,華天科技開展兩次資本運作,收購美國FCI及其子公司100%股權,提高晶圓級集成電路封裝及FC集成電路封裝的技術水平,並接著認購邁克光電51%的股權,完善在封裝領域的產業鏈。2018年,公司又宣布準備收購世界知名的馬來西亞半導體封測供應商友尼森(UNISEM)布局海外,打入高端客戶市場。
  • 甬矽電子:物聯網時代的新契機下,SiP封裝集成技術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甬矽電子:物聯網時代的新契機下,SiP封裝集成技術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 Nano Dimension和Piezoskin開發定製3D列印微機電系統封裝
    全球TMT2020年4月16日,印刷電子(PE)/增材製造電子(AME)提供商 Nano Dimension Ltd.宣布,其技術、DragonFly LDM 系統和材料已經投入使用開發一種用於微機電系統(MEMS)的帶有電墊的三維印刷密封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