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潛艇服役,水下憋氣一個月,能耐背後是大隱患

2020-12-22 騰訊網

今天,日本海上自衛隊新潛艇"凰龍"號舉行了服役儀式,由於恰逢日本疫情時期,因此在服役的典禮上,全部軍官士兵都佩戴了口罩。不得不說,這也是特殊時期特殊"造型"的產物,或許也將是最特別的一個服役典禮吧。

凰龍號是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的第11艘,我們不妨先回顧一下日本海自從戰後以來建造過的潛艇,日本海自從二戰以後的潛艇發展之路,可以基本分成以下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就是租借和自研相結合,恢復水下作戰能力,這一階段的代表就是從美國租借的"小鯊魚"級常規潛艇,日本命名為"黑潮"號。(日本命名艦艇的慣例很有意思,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詳細了解一下,黑潮是意思其實在我國指的是日本暖流,也是北太平洋最為強勁的一個暖流,日本豐富的漁業資源也緣由此洋流),除了租借的黑潮號,日本還自研了第一代的"親潮"級,這兩級潛艇成為了日本海自恢復水下力量和鍛鍊反潛能力的起步。第二階段是日本海自開始小步快跑,連續研製了"早潮"級、"夏潮"級、"大潮"號、"朝潮"級,這幾個型號是日本採用傳統鯨魚艏、逐步探索最先進潛艇技術的開始,幾型潛艇均沒有建造太多,這正是像我軍在90年代-2005年之前驅護艦"小步快跑"的節奏。第三階段就是日本大規模建造快速升級換代的開始,在鎖定了美國"大青花魚"採用的拉長水滴線形以後,日本海自從1960年代末開始,批量建造了"渦潮"級、"夕潮"級、"春潮"級。這一階段的日本海自潛艇,在技術上可以說大幅領先於其他國家,尤其是東亞地區,我國那時候還在使用R級,少量建造了035型。可見當時在水下戰力的對比上,我軍有多麼下風。要知道,在春潮級都快建造完的時候,我軍的039型第一艘才開始試驗。第四階段是以親潮級開始的,一直持續到現在依然在生產的蒼龍級,這個階段日本海自逐步開始向AIP潛艇轉變,雖然是亞洲第三個採用AIP技術的國家,但是前兩個都是外購的不值一提。日本自親潮級開始就拋棄了拉長水滴型,轉而採用了更時髦的雪茄菸型,蒼龍級潛艇除了艇型的變化,還採用了X型尾舵,更是連名字都改成了二戰時期航母的名字,可見日本對於這款潛艇有多麼重視。

蒼龍級是日本海自的第一款AIP潛艇,所謂AIP,就是指不依賴空氣推進的意思,這個名字讀著很拗口,卻長久以來都沒有正確的不拗口的漢語標準翻譯,所以也就這麼一直沿用了下來。筆者在此由衷的呼籲一下,是否可以有一個標準漢語翻譯問世呢?扯的有些遠,蒼龍級常規潛艇由於採用了AIP動力,因此其水下戰力較此前的親潮級、春潮級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最長可以兩星期在水下活動,這樣的能力在世界各國的AIP潛艇圈兒裡也算是數一數二的。這樣的水下能力,有賴於日本在電池製造技術上的高度自主研發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於AIP潛艇在研發之初,基本上都還採用的是傳統的鉛酸電池,因此幾十年下來沿用下來,一直都還在使用這種電池。鉛酸電池是什麼樣的?恐怕現在的年輕人並不了解,在我們小時候,經常會遇到電池放在手電筒裡很久,導致電池"流湯"的現象,這樣的電池就是鉛酸電池,其內部主要由鉛和其氧化物組成,電解液主要成分為硫酸等。鉛酸電池自發明以後就應用廣泛,我們最熟悉的電動車和汽車的蓄電池,其電池普遍為鉛酸電池。鉛酸電池生產相對容易,原材料也很好生產,但也有重大問題,那就是容易汙染環境,其電解液有高腐蝕能力,在自然環境中無法降解。還有就是其重量很大,平常我們在騎電瓶車時,其電池拿下來扛上樓往往是個體力活,原因就在於此。最後就是鉛酸電池非常容易"虧電",這往往是因為蓄電池硫化或電極板被強電流(往往是啟動電流)拉傷導致,這樣的損傷往往是物理損傷無法修復,所以我們經常會有電池越來越不禁用的現象。而這些鉛酸電池固有的缺點,在任何一型潛艇上都存在,並不因為其採用了斯特林發動機就改善了這樣的缺點。所以此次蒼龍級第11艘"凰龍"號的服役才讓人們對其特別的高看一眼。

這是為何呢?凰龍號與以往的潛艇不同的是,其採用了我們手機常用的鋰電池技術,1970年埃克森的M.S.惠丁漢姆採用硫化鈦作為正極材料,金屬鋰作為負極材料,製成首個鋰電池。此後,鋰電池技術方興未艾,其技術路線分成了鋰金屬電池和鋰離子電池,鋰金屬電池不可充電,但在1996年第五代鋰金屬電池研發成功後,鋰金屬電池也可以充電了。這就為大規模的工業化生產奠定了基礎。現在的鋰電池技術,可以說已經成了新工業革命中各國角逐的一個焦點,我們平常使用的手機、充電寶等等,都是採用鋰電池技術製造的。鋰電池相比較傳統的鉛酸電池,其可充電次數大大增加,充放電效率提高。例如我們所熟知的特斯拉汽車,其採用了7000多節18650電池,電壓可達400V,半個小時就可以充電80%,這是鉛酸電池根本無法達到的標準。而這樣的技術應用於軍事上,想必很多人都懂得這意味著什麼。

凰龍號的高性能,正是由於採用了鋰電池作為主要的電力來源,因此顯得格外突出。首先是儲備同樣的電能,由於鋰電池體積小重量輕,所以其可以儲備更多的電能,這也是凰龍號為何能在水下待一個月之久的原因。其次是鋰電池作為主要動力來源,其噪音更小,使得凰龍號的靜音性能接近了核潛艇。不過,高性能的代價自然是高昂的造價。據稱,日本海自這艘最新入役的3300噸級凰龍號大型常規潛艇,其造價就達到了5.8億美元。5.8億美元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先來說說水面艦艇,我國一艘056輕型護衛艦的建造成本,僅7億元人民幣,約合1億美元,我國054A飛彈護衛艦的建造成本,約是056的兩倍左右,約2億美元,我軍055大型驅逐艦的建造成本約為70億人民幣,約合10億美元,而美國的伯克級驅逐艦,其建造成本就高達40億美元一艘。這是水面艦艇的造價,我們再來看看潛艇的造價,我國出口泰國的S26T型常規潛艇,其單價為3.5億美元左右,這個外售價格是包含了整套人員培訓,後期潛艇回廠維護,儲備的彈藥和廠家的利潤,法國的鮋魚級潛艇單價約為6億美元,德國的214型潛艇約4億美元,而這些都是外銷價格,其生產國自用的肯定不會這樣貴。所以這艘凰龍號潛艇的造價如果說全球第二,還真的沒有其他潛艇敢稱第一。

這樣的價格自然是有原因的,主要部分還是鋰電池的造價問題,相比於鋰電池的昂貴造價,鉛酸電池性價比顯然更好,其使用起來也更穩定、成本低、維護得當壽命還是很久的,並且報廢時賣廢品也可以回收電池1/3的成本,這是鋰電池無法具備的優勢。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都知道鋰電池容易鼓包,這是由於鋰電池需要保護電路配合,元件的增加導致故障率的增加,也導致穩定性降低,簡單的說就是一旦遭受碰撞,極易引起短路和火災,此前某航空公司的波音787就是因為鋰電池被碰撞導致起火,而生產廠家恰恰就是為凰龍號提供鋰電池的廠家,正是因為這個缺陷,所以這也是其他國家雖然有鋰電池生產技術,卻沒有在潛艇這樣一個危險的地方採用鋰電池的重要原因。而日本敢第一個吃螃蟹,或許也與其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在這方面技術比較擅長,和急於提高水下戰力的心態有關吧。

凰龍號其他的改動,相對於蒼龍級潛艇前10艘來說並不大,都採用了4臺V4-275R MKII型斯特林發動機、柴油機為兩臺12V25/25SB型,艇艏上二下四布置了六個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日本自研的89式魚雷、捕鯨叉潛射飛彈和水雷等。聲吶系統繼續沿用自親潮級開始裝備的ZQQ-6型改進型聲吶,由潛艇艏部的圓柱形聲吶、艇艏上部的偵察聲吶、艇體側面的舷側測距聲吶基陣和尾部的拖曳陣聲吶組成,對海搜索雷達依然是ZPS-6系列,光學潛望鏡和光電桅杆也是繼續沿用此前成熟的裝備。

當然,凰龍號的服役,對日本海自來說可謂是"跨代"的一型潛艇,對於我軍來說,則是又多了一個可怕的敵人。雖然我軍已經裝備了不少核潛艇,且常規潛艇的數量和質量也正在迎頭趕上,但如何能夠有效的打擊敵軍這類"靜默"的潛艇,如何能夠從反潛巡邏機、反潛直升機、水面驅護艦、核潛艇、常規潛艇等各類平臺上都有效的搜索和進行反潛,或許是我們應當好好研究的課題。

相關焦點

  • 日本新一代潛艇下水,取名大鯨!又是舊日本戰艦名,曾改裝成航母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據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最新型潛艇——大鯨級(Taigei Class)常規動力攻擊潛艇於14日亮相,這是繼日本親潮級潛艇和蒼龍級潛艇後的一型新型潛艇。首艦「大鯨」號將於2022年3月服役,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潛艇艦隊的第22艘潛艇。
  • 1942年太平洋的水下戰爭,日本海軍的野望,日本潛艇部隊封鎖行動
    那麼以小搏大,又不能等敵人自亂陣腳,那就只能寄希望於亂拳打死老師傅了。 因此浩瀚的太平洋也就成了日本人的大賭場,當然日本人的籌碼是國運,用日本自身作為代價去博弈。這種思維也是非常的奇怪,但是考慮到日本人鑽牛角尖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性格,似乎也就能夠理解了。
  • 蒼龍潛艇有多強?日本想賣潛艇,美媒幫著做廣告
    (蒼龍級潛艇)不過日本倒還沒有氣急敗壞,美國媒體卻率先站出來為他們做主了。根據美國《國家利益》網站的最新報導,軍事專家凱萊布·拉森把蒼龍級潛艇一頓狂吹。之所以會在這個時間節點吹"蒼龍"級這種國際軍火市場的棄兒,與新冠疫情下日本自衛隊緊張的財政狀況不無關係。
  • 日本這款潛艇幫了美國一個大忙?
    沒錯,這種能夠搭載飛機的潛艇確實曾短暫地出現在世界上,由於其奇特的性能,因此也被稱為「水下航母」。近日,《國家利益》雜誌發布一篇文章就仔細闡述了這一奇怪的「水下巨獸」。在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三周後,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兼珍珠港襲擊事件發起者山本恭六郎上將突然腦洞大開,提出一個奇怪的想法——發展一種可搭載飛機的水下航母。
  • 一年退役一艘潛艇,日本製造只是樣子貨?
    雖然20世紀到21世紀之間,日本失落了整整20年,但日本製造卻在質量上站穩了腳步。不過有這樣一個消息:日本海上自衛隊一年退役一艘潛艇,而這似乎在宣告著標榜質量的日本製造就是樣子貨?在軍隊的武器裝備裡,有兩種武器需要非常高的質量標準!
  • 日本最近下水的大鯨級潛艇性能究竟怎樣,在世界上算什麼水準?
    目前,日本海上自衛隊的潛艇艦隊一共由19艘潛艇構成,但根據日本在2010年制定的計劃,未來的日本海自需要維持22艘潛艇的編制,這意味著需要增加潛艇數量,而周邊各國新銳核潛艇以及反潛武器的升級,也使得日本發展新一級潛艇的需求更加強烈。在這樣的背景下,日本剛剛下水的最新一級潛艇無疑非常值得關注。
  • 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日本的老師造的
    【話說軍世】說到潛水航母,日本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伊-400型潛艇是繞不開的,這種續航力可以繞地球航行一圈半的常規潛艇,擁有放飛3架飛機的能力,被稱為稱「水下航母」,也就潛水航母,不過最早的水下航母並不是伊-400,而是由日本的老師英國建造的。
  • 二戰前最大潛艇:裝備重巡洋艦艦炮的「水下武庫艦」
    1、超越時代的「大塊頭」潛艇絮庫夫號潛艇全長110米,寬9米,水下排水量達到4373噸,直到1944年服役的日本伊400級潛艇,才搶走了這個「最大潛艇」的名號,而在現代常規動力潛艇中,德國212型水下排水量1830噸,基洛級改進型水下排水量3126噸,絮庫夫號依舊是個「大塊頭」,對比同時代的主力潛艇
  • 我國潛艇面臨新威脅:日本研製P-1反潛機,美軍部署P-8A巡邏機!
    01美日反潛能力的延伸,將威脅我們的水下安全【每點新防務(1031期)·2月28日】:2019年10月29日,美國與日本聯合舉行了除了驅逐艦所搭載的反潛直升機外,新服役的2艘「出雲」級直升機航母也具備搭載9架反潛直升機的能力,再加上日本與美國大量裝備的P-3C反潛巡邏機,以及日本自行研製的P-1反潛巡邏機和美國新裝備的P-8A反潛巡邏機後,其具備的水面、水下、深海探測能力,可以說已經嚴重威脅到了我國海軍潛艇的正常戰備與訓練行動,甚至有可能導致我國在戰時失去「二次反擊」能力!
  • 日本潛艇只服役15年就秘密封存,作隱形海軍,戰時能迅速擴軍?
    大家經常聽到這樣的傳說,日本潛艇只服役15年就秘密封存了。很多人都說過日本潛艇服役時間很短,只有15年就退役,然後大搞退役潛艇封存,戰艦潛艇服役期很短就退役並封存起來,搞所謂隱形軍力裝備。如果戰爭爆發時,日本會迅速解封這些封存戰艦和潛艇,隨時投入戰爭。
  • 海軍某潛艇部隊:邁向水下「新長徵」
    2018年6月11日,習主席視察他所在的海軍某潛艇部隊,在聲納聽音訓練室現場出題抽考,蔣金良的回答準確無誤,習主席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讚。蔣金良的「水下戰位」也不尋常——由於常年關注水下目標識別,他睡覺有時出現幻聽,耳朵鑽心地疼。
  • 日本第11艘蒼龍級潛艇服役 首次配備鋰離子電池
    參考消息網3月6日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6日報導,日本海上自衛隊已接收最新一艘蒼龍級常規潛艇「凰龍」號(JS Ouryu)。這是日本海自列裝的第11艘蒼龍級潛艇。俄媒援引日本海自的介紹稱,「凰龍」號是首艘配備新式鋰離子電池的蒼龍級潛艇,這可以讓它在水下潛航時間大幅延長。日本海自宣傳稱,蒼龍級潛艇在水下降噪航行方面接近核潛艇,其特點是「靜音」。
  • 日本唯一出口的潛艇,造就該國擁有當時亞洲第二的潛艇部隊
    設計、建造都按照日本潛艇標準執行,不過,有一點需要提出的是,指揮塔下方設有保險設施,緊急時刻可快速上浮。該級潛艇水上排水量374.5噸,水下排水量430噸,艇長51米。採用2臺8缸1100馬力柴油發動機和1臺540馬力的水下航行用電動機。最大航速14.5節,經濟航速10節,航程4770海裡,最大潛深60米。
  • 二戰德國U型潛艇成「水下車諾比」
    二戰德國海軍IXD2型U艇藝術圖,U-864就屬於該型U艇。(圖片來源於網絡)    英國《泰晤士報》網站10月12日發表了題為《有毒U型潛艇將被埋在海床上》的報導。    挪威計劃將一艘二戰納粹德國潛艇的殘骸埋到沙礫下面以阻止船上的水銀洩漏入海。    1945年初,這艘U型潛艇啟程前往日本,但在卑爾根附近遭到一艘英國潛艇的魚雷襲擊。據說,這是第一次有潛艇擊沉同在水下的另一艘潛艇。
  •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究竟比「蒼龍」強在哪兒?
    日本最新潛艇「大鯨」號於2020年10月14日亮相,它是繼日本「蒼龍」級之後的「大鯨」級常規潛艇的第一艘。日本防衛相岸信夫、海上幕僚長山村浩等約150人出席了新潛艇下水儀式,岸信夫宣布了新潛艇被命名為「大鯨」號。「大鯨」號的亮相,標誌著日本新一代潛艇正在登上歷史舞臺,日本潛艇將進入「大鯨」級時代。究竟「大鯨」級有哪些新技術亮點使其能稱其為日本新一代潛艇?
  • 日本偷偷造航母,還沒服役就被美國潛艇擊沉
    信濃號航空母艦是二戰時日本航空母艦,是當時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空母艦,在服役後的第一次正式出航中被美軍潛艇魚雷擊中,創造了世界上艦船史最短命的航空母艦記錄,滿排水量7萬噸,「信濃」號原本是以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建造,太平洋爆發後,日本海軍將已完成50%進度的大和級戰列艦三號艦,改裝成航空母艦,並且重新命名為「信濃」號,原本預計於1945年2月竣工,但日本海軍嚴令
  • 溫斯萊特《阿凡達》續集水下憋氣破紀錄
    1905電影網訊 近日,凱特·溫斯萊特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電影《阿凡達》續集中有不少水下拍攝戲份,而她最長的憋氣時間達到7分鐘14秒,她稱這一舉動「很瘋狂」。更值得注意的是,溫斯萊特的這一成績刷新了電影拍攝的水下憋氣紀錄,此前最高紀錄為湯姆·克魯斯拍《碟中諜5》時的憋氣6分半鐘。溫斯萊特在得知自己打破紀錄的消息後表示,之前都不知道這一成績已經被大眾知曉,直到近兩個星期突然有人來對她說「天啊,7分14秒?」
  • 繼局座的海帶纏潛艇後,日本「發現」一個新方法,潛艇想動動不了
    一場突如其來的颱風,打破了日本防衛省的諸多計劃,現在颱風離去一切歸於平靜後,日本海上自衛隊便馬不停蹄地展開了訓練和部署。繼局座的海帶纏潛艇後,日本又發現了一個新方法可以讓潛艇不動,日方一艘親潮級常規潛艇在出海時遇到了麻煩。
  • 日本「蒼龍」潛艇細節特寫,工藝比美軍最強核艇還要變態
    畫面中這艘潛艇,是網友最新拍攝的日本海上自衛隊「蒼龍級」常規潛艇;這款常規潛艇被軍事專家認為是當今世界潛艇領域的代表作品,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圖!從「蒼龍級」的圍殼和艇體局部細節能看到,無論是艇體表面還是消聲瓦排列,都非常平整,尤其是圍殼與艇體填角位置,工藝是相當了得。
  • 可以永遠水下作戰的科幻武器:1954年1月21日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
    可以永遠在水下作戰的科幻武器:1954年1月21日核潛艇鸚鵡螺號下水1954年1月21日:世界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在康乃狄克州新倫敦縣下水。鸚鵡螺號潛艇的名氣很大。它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所著小說《海底兩萬裡》中的著名潛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