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花10萬買盲盒 是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2020-12-14 手機鳳凰網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

推出十周年限量紀念版盲盒11天後,泡泡瑪特通過港交所聆訊,並預計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計劃募資2億到3億美元,市值將超過60億美元。

01 盲盒成為救命稻草

今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定格在1.42億元,當天新品Bunny冬日系列和十周年系列均一搶而空,成為玩具類目中首位「億元俱樂部」成員。去年雙11,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交易額為8212萬元,以295%的增速成為天貓雙11整個玩具類目中增長最快的品牌。

除了電商平臺,泡泡瑪特線下售賣渠道同樣「一娃難求」。「新品一上架經常會斷貨,尤其是爆款可以連續好幾個月補不上貨。」一位銷售人員告訴《IT時報》記者。

此次赴港上市是泡泡瑪特二度進軍資本市場。在發力盲盒前,長期虧損是泡泡瑪特的常態。據其財報顯示,2014年至2016年,泡泡瑪特的營收分別為1703.21萬元、4537.53萬元、8811.85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7.29萬元、-1598.04萬元、-2889.05萬元。

直到2017年,泡泡瑪特才轉變了業務重點,盲盒幾乎以一己之力帶動了營收。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分別實現營收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其中盲盒產品銷售產生的收益分別為9140萬元、3.59億元、13.59億元,佔總收益的57.8%、69.9%、80.7%。

企查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經過八輪融資,投資方包括啟賦資本、華強資本、黑蟻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最新一次的融資金額超1億美元,遠遠超過2017年前的數額,這似乎暗示著資本市場對盲盒產業的青睞。

02 瘋狂的開盒市場

「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盲盒的快感同樣如此,在拆封前誰也不能確定盒子裡藏的是哪一款,答案只有在打開的那一刻才揭曉。

「盲盒的不確定性會給消費者產生持續的期待,正是這種上癮的玩法造就了泡泡瑪特的致富密碼。」潮玩從業人員晨瀚認為。

2020年上半年,泡泡瑪特註冊會員的整體復購率為51%,這意味著,每2個購買泡泡瑪特盲盒的消費者中,至少有1個人會接著買下一個。2020年6月,泡泡瑪特的會員用戶達到了360萬。

集齊一個系列後,重度玩家的目標就是挖掘下一個系列,「新系列一套接一套地推出,遇到好看的就入手,根本停不下來。」3年內,琪琪花費了10萬元抽盲盒,每個月都會有3000元的保底定額開銷。如果按照平均59元的單價計算,琪琪一個月能收穫50次「快感」。

隱藏款是盲盒小心機的設計,被設定成盲盒愛好者永遠得不到的「白月光」。按照泡泡瑪特的套路,144個普通款中才會出現一個隱藏款。經驗豐富的老玩家在抽盲盒前,會挨個拿起紙盒,反覆地搖晃幾遍,有的還能依據聲響預測抽到指定的款式,比如冬日系列隱藏款的手感會比較重,搖晃時會感覺盒子被塞滿了。

如果要拿下隱藏款,「端盒」(一整套買下)會提高命中的概率,最好的情況能拿下一個隱藏款——這是盲盒圈屢試不爽的規律。但現實是,在琪琪數千次的抽盒經歷中,抽到隱藏款的次數不超過5次。隱藏款通常能以高於市場價10倍的價格掛出,在盲盒出圈的2019年,即便是前一年的Molly潘神隱藏款也能炒到千元價位。「只追求收集隱藏款是更小眾的圈層,長期處於有價無市的狀態,並不是一個穩賺不賠的市場。」晨瀚表示。

買娃只是盲盒愛好者的第一步,盲盒收納、二次加工也藏著樂趣,泡泡瑪特官方售賣的收納盒最低定價169元,這對忠實的買家和收藏者們來說,又意味著要供出一筆「安家費」。

李夢熱衷於改裝盲盒娃娃,這使得她手頭不值錢的幾十隻娃娃正好能派上用場。在李夢的設計草圖裡,Molly能梳上髒辮,也能參加萬聖節舞會,從「煮娃拆娃」到噴保護漆,盲盒改造要經過六七道工序,但是改裝的成本要遠遠低於重新購入一款新盲盒,「很難一發抽中想要的盲盒,但是改造可以完全根據自己的審美完成」。

03 一代Molly能養十年?

泡泡瑪特中最受歡迎的形象當屬Molly,出自香港設計師網天明之手,也是泡泡瑪特最大的搖錢樹。2016年推出的第一套Molly系列在天貓旗艦店僅用4秒就把200套預售產品銷售一空。招股書顯示,基於Molly形象開發的產品銷售額分別佔2017年、2018年及2019年總收益的25.9%、41.6%及27.1%。

但是Molly並不能成為泡泡瑪特永遠的底牌,過度依賴大IP是泡泡瑪特不能忽視的風險。其招股書上寫得很清楚:公司並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能否一直保持現有水平,如果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將面臨沒有替代品的困境。

曾經的熱門爆款很容易淪為「明日黃花」,高價回收只針對稀少的隱藏款,三個盲盒99元包郵、25元低價拋出……大多數盲盒在二手交易平臺上都只能以低於市場價售出,泡泡瑪特「初代網紅」Sonny Angel經常以10元包郵的白菜價拋售,盲盒互換群不斷地更新玩家們急於轉手的不再新鮮的盲盒。

「想把玩盲盒當作生意來做幾乎是不可能了,只是賠多賠少的問題,普通款儘早脫手才能有好價格」。遇到不滿意或者重複的款式,琪琪會堅決不拆袋,這樣才能在二手平臺不至於太掉價。

雖然Molly從未減緩迭代的速度,但是營收佔比逐漸呈減少趨勢,2020年上半年Molly的賺錢能力已經掉到IP家族第三。「入坑也Molly,出坑也是Molly。」琪琪的期待是泡泡瑪特再次推出爆款系列盲盒,「我已經不喜歡Molly了,只有出了全員顏值在線的新系列後,我才會象徵性地去買一個。」

泡泡瑪特競爭對手同樣擅長打造IP,52toys的策略是與熱門影視劇合作,CANDYBOX系列陸續推出了原創IP「Kimmy&Miki」「招財太空人」等,同時也與《羅小黑》《唐人街探案3》《如意芳霏》等推出多個產品系列。

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潮玩市場規模為207億元,按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品牌分別佔中國潮玩零售市場份額的8.5%、7.7%、3.3%、1.7%及1.6%。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市場份額僅有8.5%,還未形成馬太效應,隨時存在被反超的風險,排在其後的酷樂潮玩、52toys、艾漫等強勁對手正在伺機進一步搶奪這一「蛋糕」。

圖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以上所有採訪對象均為化名)

作者/IT時報記者 徐曉倩

圖片/IT時報 採訪對象 東方IC 企查查 前瞻產業研究院

相關焦點

  • 盲什麼盒?什麼盲盒?盲盒什麼?
    今年六一兒童節,主打盲盒潮流玩具的泡泡瑪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泡泡瑪特」)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隨著其財務數據的曝光,引來了無數關注。剛開始,許多用戶會把盲盒拿到閒魚上出售,2019年閒魚上就有30萬盲盒玩家完成了交易。泡泡瑪特因此建立了「葩趣」潮玩社交平臺,為玩家提供交易閒置盲盒潮玩的官方渠道。同時,泡泡瑪特還開展了社群營銷,每一位泡泡瑪特店長都管理著1到3個500人左右的微信群,當有新品上市時,店長會在群裡做預熱宣傳,微信群管理員帶領粉絲進行討論、交流。
  • 3年花10萬買娃娃,是什麼讓年輕人上癮?
    據其招股書顯示,2017年至2019年,泡泡瑪特分別實現營收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其中盲盒產品銷售產生的收益分別為9140萬元、3.59億元、13.59億元,佔總收益的57.8%、69.9%、80.7%。
  • 盲盒熱潮方興未艾 上癮現象普遍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生鮮盲盒……以盲盒經濟為延展的商業模式也在各行各業被複製、借鑑,甚至更加紮根本土、靈動多變。2019年起,盲盒在國內開始火爆。天貓國際2019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能力榜單》顯示,近20萬名消費者一年花兩萬元集盲盒,購買力最強的消費者一年買盲盒耗資百萬元,盲盒僅在天貓上的銷量就同比增長189.7%,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
  • 【瘋狂的盲盒·玩具篇】燒錢拆盲盒,這種娃娃被年輕人買上市了
    號稱國內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於2020年12月11日登陸港交所,成為中國盲盒第一股。盲盒到底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年輕人為之痴迷,都市時報記者走訪了昆明市場和盲盒玩家。 都市時報記者在售賣機前停留了10分鐘左右,就有市民前來購買盲盒。24歲的小李不僅是一個樂高迷,更是一個資深的盲盒愛好者。
  •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
    百億估值超b站,一個小盲盒裡藏著什麼「寶藏」?盲盒,這個在年輕群體中廣受追捧的小玩意兒,讓其背後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POP MART),在三年內營收瘋漲10倍,2019年淨利潤高達4.5億元。[1]2020年6月1日,泡泡瑪特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赴港上市,預估上市市值40-50億美金,一舉超過b站的32億美金上市市值。
  • 泡泡瑪特市值破千億,盲盒為何讓年輕人上癮?
    近3年間,泡泡瑪特營收翻了10倍有餘,即便今年受到疫情衝擊,泡泡瑪特在上半年也實現了營收、盈利同比雙增長。你買過盲盒嗎?據數據統計,最近一年,有20萬人購買泡泡瑪特盲盒消費超2萬元,消費人群的年齡集中在15-35歲之間,女性消費者佔比高於75%,20萬*2萬=40億!
  • 上癮的年輕人:我有預感,這盒肯定出隱藏!
    盲盒的初衷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儀式感和驚喜,收到很多人的追捧,大部分是年輕人,而它也如名字一般,給許多人帶來了幸運,網上時常有人爆料出從盒子裡拆出了手機,ipad,大牌口紅,正是因為如此它吸引到一大批想碰碰運氣的人。正如玩家所說:你永遠猜不到盒子裡面是什麼!
  • 盲盒興起,年輕人為何買上癮?
    「花59元讓自己開心一下,我還是可以接受的。」「什麼時候泡泡瑪特出了七龍珠系列,我絕對去買。」盲盒興起,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買上癮。2日,記者走訪位於市區的一些購物中心內,探尋消費者購買行為及其心理。
  • 萬物皆可盲盒 這屆年輕人為什麼「好賭」?
    「我知道花的太多,我也幾次想要脫坑,但沒過幾天就忍不住再去買。」  上海姑娘小米2018入坑,買的第一個盲盒是泡泡瑪特的Molly星座系列。最初是覺得好看,隨手買一個想看能不能抽到和自己一樣的星座,結果一發不可收拾,花在盲盒上的錢原來越多。小米從2018年的幾百塊、2019年的幾千塊,到今年已經花了超過2萬塊。
  • 瘋狂的盲盒火了,有人豪擲幾十萬買它,背後到底有何「魔力」?
    早在2019年的時候,天貓發布的《95 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以盲盒為代表的潮流玩具就已經是千億級的市場了,去年在盲盒領域消費超過2萬元的人,已經達到了20萬人,並且不少年輕人還直言,盲盒,真的令人非常期待,有網友表示,自己本身比較牴觸「盲盒」,但一旦入手,就會「上癮」,想著湊齊玩偶,就會一直買下去。
  • 「文創+盲盒」,紹興怎麼「玩」?
    在火熱的背後,文化旅遊行業也開始加入盲盒隊伍,各地紛紛走出「文創+盲盒」的旅遊產品模式,引發了一股城市旅遊文創產品的新熱潮。紹興擁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在推行城市旅遊的同時,是否也能嘗試走走「文創+盲盒」的新路子,這種新模式又能否與這座有2500多年歷史的古城相融合?
  • 盲盒為什麼會讓年輕人上癮?
    你買盲盒了嗎?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盲盒開始慢慢深入到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在微博熱門話題上,「盲盒為什麼讓年輕人上癮」閱讀量達到4.6億,有1.3萬討論。從小眾到大眾,有人說,盲盒集中體現了,人類的收藏欲和賭博心不僅不會缺席遲到,還會愈演愈烈。
  •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 「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
    圖書盲盒、美妝盲盒、高校錄取通知書盲盒接連出現,跨界營銷漸成主流——「小盒子」還能帶來多少「大驚喜」?閱讀提示近年來,能帶來隨機體驗的盲盒受到很多人喜愛,成為市場熱門。眾多商家跨界推出盲盒產品,「盲盒+」的營銷方式漸熱。但與此同時,盲盒圈漸漸颳起「炒作風」,盲盒帶來的過度消費引發關注。
  • 比抖音更「上癮」!有人年花費10萬元,掏光了多少年輕人的錢包?
    如果你也不知道盲盒是什麼,不清楚「得物app」是什麼,沒有聽說過「泡泡瑪特」,那麼在年輕人眼中,你或許就和Word文檔一樣,也OUT了。現如今,男生當「鞋狗」,女生抽「盲盒」,已經形成了一種勢不可擋的趨勢,這是Z世代年輕人熱愛的「潮流文化」,與此同時「潮流經濟」應運而生。
  • 「盲盒」裡的年輕人:一些人為了買隱藏款玩偶,花了5000-7000元!
    近幾年,盲盒成立很多年輕人追捧的對象,盲盒就是一個盒子裡有一個小玩偶,一般一個類型有12個玩偶,其中包括一個隱藏,在打開盲盒之前,根本無法判斷盲盒內的是什麼款式,因此被叫做「盲盒」。 一提起盲盒,普遍的感受就是讓人停不下來,讓人上癮。
  • 考古盲盒一月賣出超200萬:拎「洛陽鏟」發掘「文物」給文創什麼啟示?
    晚上8:03,河南博物院網店的「考古盲盒」顯示售空日前到上海參加參加上海廣播電視臺《書聲》2020年度文博盛典的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透露,這款商品從去年12月2日發布到月底,已售出超2萬餘件,收入逾200萬元,每天晚上8點的線上發布基本「兩三分鐘就售光了」。
  • 繼盲盒之後,又一「小玩意」讓年輕人「上癮」,錢包正被「掏空」
    集卡,是通過拆開每包幹脆面,看看裡面藏著一張怎麼的卡片,而這卡片可能是重複的,所以,需要不斷地買乾脆麵,才有更大的概率,抽到不同的卡片。而盲盒,則是拆開一個個盒子,在這之前,你不知道裡面藏著什麼樣的玩偶,只有打開盒子,你才能夠「一睹真容」。而且盲盒中的玩偶都比較可愛,容易激起人們的購買慾,還會設置隱藏款。
  • 盲盒背後:有人買的是開心,有人倒賣盲盒一年掙8萬
    ,潮玩手辦排名第一,每年有20萬硬核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過2萬,有些瘋狂的消費者,一年甚至要花上百萬!tokidoki獨角獸我不僅僅買了盲盒,也買了節日限定、全家合作款、日常限定以及5寸大小的」,林佳說,「我買盲盒純粹喜歡,不追求端盒(盲盒圈中的用語,是指直接購買一系列的玩偶款式)、不追求『隱藏』(盲盒圈中的用語,是指一系列盲盒款式中比較稀有的一款)。我沒有什麼特別討厭的款式,也不管抽到的盲盒重合不重合,我都很開心,享受59塊錢(一個盲盒的價錢)帶來的減壓和快樂。」
  • 現象級玩具,盲盒是怎樣讓你上癮的?
    小的時候買乾脆麵為了收集水滸傳英雄卡片,買泡泡糖為了收集貼紙,長大了卻仍然候在扭蛋機前扭蛋,在盲盒店待上好久摸盒,線上盲盒抽盒機搖了幾十個盒子。「生活就像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是什麼味道。」這句話同樣可以運用到盲盒之中,你永遠不知道手上的這個驚喜盒子拆開是什麼款式。
  • 「盲盒+」經濟吸引年輕人多面開花
    「我一開始並不知道泡泡瑪特是什麼,後來慢慢地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這個,出去玩也會順便買兩個,還會相約去門店排隊買限量款。為了追趕潮流我也去買了,就覺得真的挺刺激,因為完全不知道你手裡的究竟是什麼樣子,挺上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