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考研…平均每天3點到4點睡覺,早上7.30起床…大概從4月持續到10月吧,天天如此,11月身體吃不消才緩了緩,當然,我中午會在圖書館睡1個小時充能……
這是一段2020考研學姐的自述,發在社交媒體之後一時間引得很多正在備考的小夥伴的圍觀,有人提出了疑問:真的有這樣的鐵人嗎?能這樣沒日沒夜地學,不可思議!還有同學看了別人的學習方式再看看自己後直接慫了,發出了「怪不得別人能考上」的感慨……
可是,大家都被截取的這一段比較有衝擊力的話給矇騙了,後面學姐其實解釋了:
「你以為是我的自律嗎?不不不!是備考前期沒時間觀念導致進度嚴重滯後,感覺來不及了只能熬夜刷題,那個時候睡前還在刷1800,夢裡都在做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我的心臟和腰椎出現嚴重問題,現在都還沒緩過來。」
看吧,不盡然所有的熬夜都會「熬得其所」,也不是只有拼命熬夜才能考上得上。
「熬夜」也是一種藝術
的確,我們不排除備考小夥伴中有那種精力特別旺盛的,他們的作息魔鬼到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們的精力旺盛到你不佩服都不行。通常他們能做到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之間回寢室,第二天六點多就起床,而且好幾個月甚至直到考試都雷打不動,到了衝刺有的同學還要再多幾個小時的加持,這是最要命的,也是他們最讓人欽佩的地方。
但像這樣、能做到這樣的人又有多少呢?和他們一對比,好像咱們大多數同學都是像這樣堅持一禮拜,或一個月?就必須放鬆一下,放放風休息一下之類的,畢竟人的精神頭兒沒那麼足,而且有時候你堅持不住硬著頭皮堅持其實已經沒有效率了,所以這種無意義的堅持其實沒必要。
所以說「熬夜也是一種藝術」,但它絕不是一個標榜。不是說每天熬到凌晨2點的人就可以成功,也不是說睡眠少是一件多麼值得炫耀的事情,很多人曾經把考研中的努力備考等用於時間上絕不讓步,在這種理解下,本來十點圖書館清人,你也差不多困了,結果還要強撐著回寢室點上小檯燈熬那麼2小時,其實你也知道,自己並沒學進去些什麼,但只是感動了自己。
熬夜是一種藝術,這是一種你覺得你可以再去做的藝術,而不是透支自己,迎合所謂的努力,考研在經歷了千變萬化,一波又一波人來來往往之後,早就不那麼死板了,每個人都需要用自己的方式徵服它,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辦法。
早點睡吧,把負罪感用在白天的每一分鐘上。
有人說了,自己不熬夜知道別人在熬夜學習心裡特有負罪感,感覺自己不像別人努力,所以自己更像是一開始就考不上的那個。
是不是很多人這樣想過?如果有,那真的是因為你對於考研真題還不夠了解,你對於考上的學霸們還不夠了解,你對於自己的學習還不夠了解。
如果了解近幾年的出題,了解考試本身,你會發現考題很靈活的,有時候你背會了整個章節也許都只能得總體分數的五分之一,你還欠缺的是老師要求的分析能力;
如果你看過考上同學的經驗貼,足夠多,你和他們聊過,你應該會有這樣的體會,他們中的大多數好會學習啊,聽起來好輕鬆的樣子,是啊,備考中直奔主題就好,不要搞那些諸如熬夜等花裡胡哨的事兒;
如果你知道你在幹什麼,並且很明白自己的學習能力,那你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白天你是不是好好掐時間做題了,那些錯題你分析完了沒,下次再出現回了沒……這些上面,而不是執念於熬夜。
才7月,就有人熬夜學習到深夜2點,值得敬佩嗎?值得,需要學習嗎?不一定。你有你的學習方式和作息規律,他也有他的,沒必要模仿誰、攀比誰,務實一點,你備考的每一天才會更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