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2020-07-31 閩南創客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媽祖又稱「天妃」、「天后」、「天上聖母」。姓林,名默,人稱「默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誕生於泉州(清源軍)莆田縣湄洲嶼,善巫術,能預知吉兇禍福,時常扶危濟險,救人於水厄海難,堪為「俠巫」,人呼其為「神女」、「龍女」。雍熙四年(987年)卒,裡人立廟祀奉。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時值泉州海外交通事業方興未支,人們崇拜海神媽祖祈求航海安全,水濱生活平安。因此,泉州、莆田湄洲和全國許多地方建有媽祖廟——天妃宮(泉州方言諧音「天雷宮」)。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媽祖被賜封為「靈惠妃」;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年)「制封泉州神女,號護國明著靈惠協正善慶顯濟天妃」,媽祖神格驟然提高;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將軍侯福建水師提督施琅奏,特封天后」,欽差禮部郎中齎御書香帛到泉州和湄洲媽祖廟致祭;道光年間(1821~1851年),清文宗加封媽祖為「天上聖母」。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是故媽祖廟每年享有春秋二祭,應禮儀同於文廟、武廟。這三處廟宇,在封建時代,均享有欽定的國家祭典。每次主祭,除欽差特使外,一般都由地方長官主祭,偶爾也有外國使節和外國海商參加祭祀。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每年農曆三月廿三日,民間敬祀媽祖誕辰。特別是沿海沿江的地區,更是熱鬧非凡。傳說這天清晨出現「水族朝聖」的盛舉,12條大鰩魚(俗稱魴魚)率領眾魚乘早潮溯晉江大溪遊到新橋或浮橋附近江面(新橋浦上有天妃宮,浮橋邊有霞洲媽祖廟),在水上反覆弄波9次,以示向媽祖朝拜。在眾多的供品中,有一種獨具特色的「鰲山」,據傳海中巨鰲能負載整座山浮遊於海上,故有「海上三神山」。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舟祭是指在船上供奉媽祖神像的媽祖祭祀形式,在出海、歸航或遇大風大浪危急時都有祭拜。從宋代至今,我國各類船上幾乎都供奉媽祖神像,船家在啟航前、航行中、歸航時都要依例祭祈媽祖,祈求平安。祭禮包括上供品,點香燭、三叩九跪、祈求禱告等,雖然簡單,但這種習俗成了航海人不可逾越的定規,具有普遍性,正如宋人趙師俠詩云:「舳艫萬裡來往,有禱必安全。」自南宋起,「例定舟內載海神,朝夕拜祈。」據《天后顯聖錄》記載,僅明代就有張悅賀慶送渤泥國王回國舟上禱神,尹璋往榜葛剌國水道途中禱神,鄭和等七下西洋舟上祈神十多例。可見,民間商賈漁人行船中拜祭媽祖是很平常的事。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當年,泉州先民移居臺灣,傳去媽祖香火,所以現今臺灣媽祖廟非常多。臺胞也經常奉媽祖神位來泉州謁祖進香、朝拜。泉州編有這樣的《竹枝詞》:

天妃海峽好緣因,鳳輦宮紈木偶神。

《亞仙摃球》車鼓樂,臺胞謁祖認鄉親。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隨著宋元時期泉州海交貿易的發展,媽祖的香火遍播於海內外。凡泉州船戶皆奉祀媽祖神位於船上,僑居海外的華人會館也奉祀媽祖神像於其間,航海經商的商業行郊也不例外。

【泉州民間信仰】媽祖崇拜

相關焦點

  • 淺談:海峽兩岸媽祖民間信仰的產生
    媽祖信仰從神話傳說到民間信仰再到媽祖文化,經歷了整整1000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 影響 之深,是其他民間信仰所未曾有過的。據統計, 目前 全世界共有媽祖廟5000座,媽祖信眾2億人。
  • 沿海的人信奉媽祖,布朗族崇拜巨石,一起來看看中國的民間信仰
    民間信仰又稱民俗信仰,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信仰行為,而且在信仰過程中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和活動。主要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間的傳承、認為宗教在民間的滲透、民間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眾迷信活動。一、民間信仰的基本類型1、自然崇拜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是在人們不了解大自然的時候,出於對大自然的依賴和敬畏,而把自然物和自然現象看成是一種神秘力量,從而產生崇敬和信仰。自然崇拜包括天體崇拜、地宗崇拜以及靈物崇拜。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 福建民間信仰區域化
    「民間信仰作為民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其地城性特徵十分明顯。福建崇山峻岭的阻隔,造成了各個空間的分割,使各地區的交往比較困難,因而形成眾多複雜的方言。地域和方言的不同,反映在民間信仰上就存在著不同區域信奉不同主神的現象。如海神媽祖,其信仰最早發生在前仙沿海地區,是以海為生的人奉把為海上保護神。
  • 「泉州民間信仰」泉州的天公信仰
    在中國民間信仰中,天公,又稱天帝、玉皇大帝、玉皇上帝、昊天上帝、玉皇、玉帝,是至高無上的神祇,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 我國敬天、畏天的思想由來已久。據傳上古唐堯時敬制鹹池之舞,帝舜興五禮以敬享上帝;商湯伐桀,周武王伐商,都要昭告於上天;春秋戰國時期,百家爭鳴,蒼天信仰有所淡薄。春秋戰國以前,對「天公」的崇拜是屬於樸素的自然崇拜。東漢以後,佛教傳入我國。佛教宣揚因果報應六道輪迴,天公賞善罰惡的思想成為人們共有的信念。到了唐宋時期,道教發展很快,將原來廣泛流傳的敬天畏天思想發展為具體的偶像崇拜,並尊稱為玉皇。
  • 閩南民間信仰隨大陸移民傳入臺灣,是水土不服呢?還是發揚光大
    民間宗教信仰在世界範圍來說,已經成為人類必須的一種通俗活動。祖國寶島臺灣,有近八成的民眾擁有宗教信仰,逾五成民眾經常參加各類型的宗教儀式與慶典。那到底臺灣的民間宗教信仰,緣何而來呢?又如何在臺灣得到發展和發揚呢?臺灣民間信仰廟宇眾多,所奉祀的神祇繁雜,大體上可分為全國性神祇和地方性神祗兩大類型。
  • 《泉州民間信俗文化志》面世 介紹泉州風俗信仰
    《泉州民間信俗文化志》面世 介紹泉州風俗信仰 2015年03月12日 15:48   來源:泉州晚報
  • 媽祖文化經歷1000多年 是海峽兩岸民間信仰
    媽祖文化的產生經歷了整整1000多年媽祖信仰從神話傳說到民間信仰再到媽祖文化,經歷了整整1000多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是其他民間信仰所未曾有過的。據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有媽祖廟5000座,媽祖信眾2億人。媽祖信仰是海洋文化的必然現象。
  • 臺灣金門最大規模「媽祖團」拜謁泉州媽祖
    原標題:臺灣金門最大規模「媽祖團」拜謁泉州媽祖 圖為金門縣所有天后宮信眾代表泉州天后宮拜媽祖。 廖靜 攝   中新網泉州4月25日電 (廖靜)「報名前來拜媽祖的信眾積極性越來越高,宗教的交流增進了兩岸民眾感情的融洽。」
  • 媽祖聖德,兩岸傳馨——泉州天后宮:下
    重修泉州天后宮碑記     明清時期,大量閩南人民移居臺灣,把泉州的媽祖信仰也帶到了臺灣,並在那裡建廟奉祀,使媽祖成為臺灣地區最主要的民間神祗,前來尋根謁祖和進香的臺胞絡繹不絕,從泉州天后宮請走了媽祖神像數百尊。
  • 《聯合早報》:新加坡經久不衰的媽祖信仰
    源自宋代的媽祖,因為官方及民間的大力傳揚,早已成為出海者心目中的保護神,相信先民因為她而更加堅定了南來謀生的信心。  海上航行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運,南來者把媽祖供奉在船頭,安全抵岸後,先民便建廟祭祀媽祖,答謝她的庇佑,幾乎中國東南沿海每個方言群都如此。
  • 民俗信仰——媽祖文化
    媽祖簡介:媽祖是流傳於中國沿海地區的民間信仰。媽祖文化肇於宋、成於元、興於明、盛於清、繁榮於近代現代。媽祖傳說:是媽祖信俗有機組成部分,媽祖信仰傳播重要文化載體,集中體現媽祖立德、行善、大愛精神。媽祖傳說從宋代就開始流傳,當時史籍方志、朝廷文書、文人筆記便有了記載。到了明代,又出現專輯,如《天妃娘媽傳》、《天妃顯聖錄》等。傳至清代,文人記載種類和方式更加豐富,不僅有《敕封天后志》等專輯,還有了各種掛圖、壁畫、碑刻,甚至錄於典籍、族譜、廟記、文集之中。
  • 媽祖怎樣成為臺灣人信仰的神祗
    現今臺灣人普遍信仰媽祖,卻很少人知道鄭成功來臺後,主要的民間信仰是玄天上帝,從玄天上帝轉變成媽祖信仰,是清朝刻意操作的結果。  玄天上帝和媽祖都屬於海神,早在漢代就是閩南人的北極星方位之神與守護航海的水神。臺灣先民渡海時,以北極星作為航線指標,安然抵達臺灣後,自然會崇拜玄天上帝。
  • 媽祖如何成為臺灣人信仰的神祗
    現今臺灣人普遍信仰媽祖,卻很少人知道鄭成功來臺後,主要的民間信仰是玄天上帝,從玄天上帝轉變成媽祖信仰,是清朝刻意操作的結果。  玄天上帝和媽祖都屬於海神,早在漢代就是閩南人的北極星方位之神與守護航海的水神。臺灣先民渡海時,以北極星作為航線指標,安然抵達臺灣後,自然會崇拜玄天上帝。
  • 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
    這是深圳天后宮祭拜媽祖誕辰的照片,媽祖信仰從產生至今,經歷了1000多年,起初作為民間信仰,後來成為道教信仰,最後成為歷朝歷代國家祭祀的對象,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信仰所不能及的。
  • 海神媽祖信仰的意義
    打開微博,看到媽祖這個詞語上了熱搜,我頓了頓,反應過來,一如既往,點開評論看看,不出所料,圍繞迷信與否,雙方直接打起來口水戰,我想起來,劉濤復出不久,曾經飾演海神媽祖,漁民的女兒,生性善良,因為救助海上遇險的人員,不幸遇難,被玉皇大帝冊封為海神,享受萬家香火。
  • 林國平 | 海神信仰與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以媽祖信仰為中心
    主要從事中國民間宗教信仰和閩臺區域文化研究。摘要: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根本動因是海上貿易和海外移民,而精神支柱則是海神信仰。海神信仰貫穿於航海始終,它既反映了時人對海上巨大風險的畏懼心理,又體現了航海者藉助海神信仰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必勝信念,二者心態交織在一起,後者佔主導地位。
  • 海上女神石雕媽祖
    石雕媽祖又稱天上聖母、天后、天后娘娘、天妃、天妃娘娘、湄洲娘媽等。這一信仰的主體據說是由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如今,已經成為海內外沿海地區華人心目中的保護神和崇拜偶像。
  • 關不住的宗教文化信仰
    談到閩南的文化不得不提及這邊的民間信仰後世道教逐漸演變為對鬼神的崇拜,亦是信仰神靈。因為他高明的醫術和高尚的醫德,民間就稱他為吳真人,尊為「神醫」,信眾近億人。媽祖起源於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相傳媽祖的真名為林默,又稱默娘。
  • 媽祖姓什麼,真有其人嗎
    媽祖中國東南沿海信仰的海神,據說是根據真人真事演變而來的。在民間,媽祖信仰是中國最具有代表性的信仰之一,她伴隨著中國人的足跡傳遍世界各地。媽祖身上的中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後世尊敬她的原因之一。本期的泉州文化帶你了解天后宮簡介,天泉州天后宮位於福建省泉州市區南門天后路一號,始建宋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地處泉州城南晉江之濱,「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該宮是我國東南沿海莆田湄洲媽祖祖廟分靈廟宇中現存較早、規模較大的一座媽祖廟。當時廟宇規模有正殿山門、兩廊、兩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