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信仰又稱民俗信仰,簡單來說這是一種流傳於中國民間的信仰行為,而且在信仰過程中所舉行的各種儀式和活動。主要包括原始宗教在民間的傳承、認為宗教在民間的滲透、民間普遍的俗信以及一般的民眾迷信活動。
中國民間信仰和佛教、道教、基督教這種制度化的宗教不同,它沒有嚴格的教義教規、正式的教職人員,也沒有固定的組織團體。它只是一種較低層次的信仰方式,但是這卻不阻礙它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和廣泛的影響力。
中國民間信仰有五大特點:1、它是非官方、非組織的文化;2、它重在實踐,是一種有形的和非物質文化表現形式和載體;3、他擁有大量的民間信仰廟宇和大量信眾,在有的地方甚至超出了制度化的宗教;4、多姿多彩,信奉的對象龐雜繁多。
由於中國民間信仰的形式隨意和便捷,所以它在中國歷史上發揮了重要的積極作用。它不僅是民族文化史發展的固有基石和根源,更是祖先創造和積累下來的文化財富。
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國民間信仰!
一、民間信仰的基本類型
1、自然崇拜
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是在人們不了解大自然的時候,出於對大自然的依賴和敬畏,而把自然物和自然現象看成是一種神秘力量,從而產生崇敬和信仰。
自然崇拜包括天體崇拜、地宗崇拜以及靈物崇拜。
天體崇拜就是對日月星辰的崇拜。先民認為天變化無窮,因此很是敬畏。由此創造出了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神仙的形象。人們還為此建立了玉皇廟、玉母廟等。
地宗崇拜則是指對山石水火的崇拜。先民認為大地是人類生存的母體。因此人們產生了對土地的崇拜,並創造出了土地神、城隍神等。
靈物崇拜種類繁多,不僅有動物、植物,還有人造物和幻想物。如羌族和壯族都有樹崇拜,也就是在小孩出生的時候選一棵樹,繫上繩子,這棵樹就變成了這個小孩的保護神。讓小孩認樹做父母,從而期望樹為小孩祛病賜福。
馬纓花
2、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是在靈物崇拜的基礎上發展來的。主要就是氏族成員把某種自然物看作與本氏族有血緣關係,是本氏族的圖騰,從而把它尊為本族的保護神,期望得到它的庇護,獲得力量。中國古代民眾信仰崇拜的圖騰有無生物類、植物類、動物類三種。
無生物類的圖騰主要指的是石頭,特別是巨大的石頭。貴州苗族就是建立土石堆祭祀先祖,雲南的布朗族也崇拜巨石,他們認為村寨附近的山巖就是他們的保護神。
植物類圖騰明顯多於無生物類圖騰,比如彝族崇拜馬纓花,他們視馬纓花為自己的祖先。漢代的夜郎國崇拜竹。雲南的拉祜族崇拜葫蘆等。
動物類圖騰是圖騰崇拜李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中國人普遍崇拜龍,而且一直以龍的傳人自居;東北滿族圖騰是烏鴉;臺灣高山族排灣人則以蛇為圖騰。
3、神靈崇拜
神靈崇拜指的是人們對想像中掌握自己日常生活命運神祗的一種崇拜祭祀行為。這是人類思維史上的巨大進步。他們不再崇拜冰冷的自然物,而是把神靈擬人化,且賦予人類的性格。人與神的關於屬於交換關係,神靈滿足人的願望,人類對神進行酬謝報答。在古代,甚至會通過獻祭來祈求神的力量,比如說獻祭童男童女給河神。
二、民間信仰的表達方式
1、兆卜
兆卜指兆佔和佔卜,兆佔指的是通過動植物表現、氣候氣象、人體生理現象和夢境為未來的人和事物進行預測的活動。比如有的地方認為如果鳥屎咯在某人的身上就會給他帶來不幸;烏鴉叫會死人;喜鵲叫是報喜等等。
佔卜是民間流行最廣的巫術活動,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某些手段對未來遭遇的預測的活動。我國佔卜有著悠久的歷史,甲骨文上記錄著最早的佔卜記述。
2、巫術
巫術是人們藉助某些不同尋常的人對人、事加以控制和影響的方術。巫術和現在的科學一樣,都是有征服自然的願望產生的行為,但兩者又有明顯的不同,科學可以經過驗證,而巫術卻不可以。
在中國古代,巫術盛行,漢武帝劉徹的第一任皇后陳阿嬌就是因為在宮內實行巫術被廢。頻繁的巫術活動和巫術意識,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方方面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3、禁忌
禁忌則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行為和觀念。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禁忌和巫術正好相反,巫術重在迎難而上,化險為夷,禁忌則重在避開禍端。巫術重在實施,禁忌主要用於防範。
禁忌的內容繁雜,從衣食住行到婚喪嫁娶,可是說包含了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漢族和哈尼族忌諱在天黑後掃地;滿族人忌食狗肉;漢族人還忌諱在日落後探望病人等等。
三、民間信仰的當代價值
隨著科學的發展,很多民間信仰是一種舊時迷信,漸漸被人們所遺忘,但是信仰不全部都是壞的,有的信仰時至今日,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
1、文化教化的價值
文化教化就是為了向人類灌輸正確的倫理價值觀,使人累擁有健康的品格、民間信仰就能夠做到這一點。
一是因為民間信仰所宣揚的某些道德價值觀念有倫理價值。比如祖先崇拜,它讓我們學會了「行孝」,不僅是對已經去世的人要常常祭祀,而且對於老人要及時行孝。從而強化尊老愛幼的觀念,促進家庭和諧發展。
二是民間信仰的土地崇拜等可以保護生態環境。
三是民間信仰中的行業崇拜深入民心。比如說木匠供奉的魯班、茶行供奉的陸羽等等。這些都是後代對前人勞動的尊重。而對於供奉嶽飛、文天祥等愛國將領,也是對現代人的一種思想品德的教育。
2、社會控制的價值
所謂的社會控制,就是通過社會的力量讓別人遵守社會規範,維護社會的秩序。而民間信仰,一方面通過民間祭祀的活動,寄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也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民間信仰中的一些禁忌是人們生活經驗的總結,具有一定而合理性。比如說民間信仰中有很多是教會人們忠孝或者是懲惡揚善的,這在無形中規範了人們的行為,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諧。
3、民族認同的價值
民族信仰通過獨特的外在表現形式,使得民族成員形成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和習慣。因為共同的信仰,增加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比如媽祖信仰,開始於中國大陸,最後擴展至香港、臺灣、澳門等地,形成了一個「媽祖文化圈」。還比如中國的華僑雖然已經在國外已經生活了數年,可是他們在國外依然過著過年吃餃子,節日拜關帝、觀音等習俗。由此可見,民族信仰對於聯繫、溝通民族情感的力量是不可小覷的。
參考資料:《中國民間信仰》 陳旭霞
《信仰文化》 李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