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意義嗎?他對歷史上有什麼影響呢?

2020-12-06 小吳的王者日記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有意義嗎?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所發生的一些事情,認識不同,甚是針鋒相對都是可以理解的。對焚書坑儒的評價至今意見不統一也是十分正常。此一時彼一時,按當時情況,秦始皇必須這麼做方才有利於大一統,現在的觀點是為什麼要燒、要坑,那損失不是有點大嗎?角度不同,看問題的結論就南轅北轍了。

因此大可不必為焚書坑儒下定論,讓它百家爭鳴、各抒己見好了。再爭它千百年也無妨,何必及早下結論呢?其實我們會發現,諸子百家的思想裡面,很多地方都有天道的語句出現,就是因為諸子百家原自「道」,百家就是道在不同方面的應用。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不讓人們接受多家思想形態,還是蠻有好處的,而且有利於國家管理。

況且秦始皇也不是燒毀了很多有價值的書,他下令燒的方術之書居多,其它燒掉的在秦國圖書館裡還是收藏著的。只是後來項羽進入鹹陽,一把火下去,燒掉了不少典籍,很多書後人也無從觀閱了。以致於漢朝穩定後,朝中能懂典籍的幾乎沒有,當然也與戰亂有關,懂得的人在戰亂中也去世了很多。其實始皇帝焚書坑儒有兩個正面意義。第一是統一思想。六國一統後思想紊亂,焚書後,大家都讀一種書,有利於國家認同。就像統一文字和統一度量衡一樣。

歷史證明大一統的朝代,必須有大一統的思想,而亂世往往百家爭鳴。第二是殺了一批騙子。這些方士事實上就是騙子,連皇帝都敢騙,什麼人不敢騙?殺掉有利於大家一心工作,不再去幹虛無縹緲的事。不過雖說坑了方士,但在第一次遇到徐福的九年之後,皇帝還是再次讓漏網的方士徐福騙了,給了五百童男童女,去了倭國,遺患到今天。

秦始皇這一舉動為後世王朝開了一個惡例,那就是以自己的標準可以隨意進行文化滅絕,歷朝歷代都有一些舉動,清朝更甚。他們利用修《四庫全書》為契機,讓各地獻上孤本,珍本等等。對於有些不肯獻的,乾隆下旨,命各地督撫在半年的限期內必須完成訪書的事宜,同時警告各地私人藏書家將所藏書籍趕緊獻出。書是收上來了,怎麼處理呢?一部分是編入《四庫全書》,大約3000多種書籍遭到禁毀,佔了收上來的四分之一,不亞於一次焚書坑儒。對當時不利的文字都進行了修改或者篡改。

而且儒家保留了,因為他為皇權所用;法家也保留了,因為秦國以法立國;兵家也在,因為打仗需要。墨家消滅了,道家隱士了。一些小家都改頭換面了,世界上只有一個聲音了,那就是皇權。從他的政治家角度出發是他的最好的選擇。 從秦始皇當時所處的情況來看,「焚書坑儒」還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的。秦始皇「焚書坑儒」肯定是有正面意義的,並且秦始皇作為唯一一位千古的一帝,他的某些做法肯定是有他的考量。

相關焦點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對歷史有什麼影響呢?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什麼行為呢?從秦的「王」時代到秦始皇的「帝」時代,法家思想為國家的富強和統一,造就了強烈的現實和社會意義。從商鞅到李斯,他們用法家思想指導全國,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而那些儒生博士之流,只流於口頭評述,於國家人民並無甚功德。
  •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秦始皇是不是歷史的罪人呢?
    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如果沒有秦始皇 ,恐怕就沒有後來的中國,連「中國」一詞也不一定有了。焚書坑儒是後世給秦始皇安上的一大罪狀,事實上多種史書並未將此上升到一個十惡不赦的嚴重罪行。焚書,焚的是什麼書?另外,秦始皇焚書坑儒在量上也極為有限的,多種歷史文獻說明坑的「儒」不過數百人,這遠遠少於當時一場戰爭陣亡人數的數量,但正面意義遠超負面:保留了文化精髓,去除無用甚至有害的糟粕,配合「書同文」在文化層面上奠定了大一統觀念。 盧生膽子最大,花招最多,想了很多藉口解釋為什麼得不到仙人的長生不老藥,甚至還教秦始皇必須出入隱匿,不能為人所知。
  • 如果在歷史上沒有焚書坑儒一事的發生,對現在會有什麼影響嗎?
    如果在歷史上沒有焚書坑儒一事的發生,對現在會有什麼影響嗎?但是秦始皇當然不可能全是功績,如果真的全是功績的話,那秦朝也不會叫秦朝,更不會被推翻了,而他的所有暴政之中焚書坑儒是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這時候很多人會感覺到,秦始皇的這一個行為,對之後文化的發展是不是產生了一種限制的作用,甚至是文化發展的不均衡,如果沒有焚書坑儒這件事情,是不是之後的發展會更為迅猛,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的社會會不會更加發達,甚至不會有閉關鎖國的事情出現?
  • 王立群:「焚書坑儒」說法有誤 秦始皇是純爺們
    王立群:「焚書坑儒」說法有誤  本報記者 章紅雨 文/圖  近3年,河南大學教授王立群迅速為讀者熟知。《百家講壇》主講人之一的身份是一個原因,以中文專業研究歷史上頗有爭議的秦始皇且有驚人之語則是另一個原因。
  •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為什麼會惹那麼多爭議呢?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是正確的嗎?焚書坑儒並不是焚了所有異己的書,而是保留了相當一部分有用的書,比如關於耕種,紡織以及計算等,秦始皇隨後更是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措施,為的正是更徹底的「大一統」局面。可以說嬴政打開了君主權力的大門 ,而焚書坑儒只是一個相應的措施,往後的千年都在延續著秦朝的制度,可想而知秦始皇的作為還是值得肯定的。
  • 歷史上焚書坑儒的不是秦始皇,而是這個人,沒錯了!
    歷史上焚書坑儒的不是秦始皇,而是這個人,沒錯了!大家都知道,歷史上焚書坑儒的不是秦始後世很多人一提及秦始皇,便想到「焚書坑儒」,並將其當作秦始皇殘暴,毀壞歷史、文化之所謂依據,不知真正準確史實。為正視聽,還原歷史真貌,本文將細述「焚書坑儒」史實、原委及意義。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正史上記載的焚書坑儒大家都清楚,大概就是秦始皇為達到思想上控制國民的目的,將四百多名儒生坑殺,並且將很多經典書籍焚燒。但是,這並不是焚書坑儒事件的真相,當年秦始皇坑殺的並不是儒生!而是方士!何出此言?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背後,有一層不為人知的意義,其價值巨大
    如果歷史上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那麼秦始皇是當仁不讓的,他的政治手腕,軍事才能可以堪稱上是頂尖,一系列舉措也是影響深遠,唯一被人們所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這一事件,但是其實想一想這事件背後有著怎麼樣不為人知的意義。首先借用秦時明月中的一句話,秦始皇是人,但卻完成了一個人所不能完成的事情。
  • 秦始皇焚書坑儒被罵2000年,為什麼要這麼作,有哪一些意義?
    但是,焚書坑儒、天下苦秦久矣等句子都是讀書人寫出來的,先秦時代,這一些被統稱為儒生,而秦始皇坑的是什麼人,焚的什麼書?大多數人看到這詞,感覺就是秦始皇把天下的書都燒完了,也無差別的坑殺儒生。真相呢?後來,齊人淳于越又主張分封天下,但是被周青臣出來反對,李斯又向秦始皇建議燒光六國史書。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之外其他諸子和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或者自行銷毀。但是這個成果呢,出來六國史書都在秦人的掌握之下外,其他諸子百家的書早就散落民間,不可能一次性銷毀。
  • 秦始皇焚書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這一舉動有什麼意義呢?
    秦始皇焚書坑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秦國推行的是法家思想,李斯是法家的。為什麼這麼龐大的帝國又在短短的二世就分崩離析?這麼多的疑團始終都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直到後來讀完這部書,聯想到之前學到的,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崛起了;統治階級更換了,由郡縣製取代了分封制。
  • 歷史上秦始皇真的焚書坑儒了嗎?
    《史記·秦始皇本紀》: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 你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嗎?焚書坑儒對後世造成了哪些影響?
    一直對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心懷芥蒂,於是便想對當時的歷史背景做一番推敲,弄清焚書坑儒的因果,從而正確認識這一歷史事件。焚書坑儒是大的歷史背景下所產生的社會思潮的變更到了東周,周朝廷的威嚴被消費得越來越少,諸侯之間互相傾軋,戰爭不斷,出現了春秋五霸,形成了戰國七雄。
  •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真相,他真的殺學子燒史書了嗎?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誤區,大家都說焚書坑儒,就把他們當成一件事情了,其實,這是兩件事情:焚書和坑儒。
  • 是什麼原因引起秦始皇焚書坑儒?
    秦朝的時候發生了一場慘案——焚書坑儒。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秦始皇焚書坑儒呢?有人說是因為儒生們反對他,其實不是這樣的,今天的風雲歷史笑談就給大家好好講講這個故事吧。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個儒生想要奉承秦始皇,但是卻說錯了話,他給秦始皇提建議,讓他跟古人一樣,把子孫分封為王。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呢?這一舉動是對還是錯呢?
    焚書坑儒是怎麼一回事呢?焚書,焚的是什麼書?多是信口胡說、胡亂編撰的書籍,打個比方:90年代街頭上隨處可見的各種私印書刋報,不該禁了嗎?坑儒,坑的是怎樣的儒生文人?也不過是巧言惑眾、靠嘴吃飯的江湖術士、騙子而已,一如現在的某些「公知」。
  •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焚書坑儒呀?
    秦始皇焚書坑儒呢在歷史上是一個非常著名的事件,在當時影響就很大,這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但這件事情呢,實際上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 焚書事件發生在公元前213年,這實際上是一次朝廷的宴會,秦始皇召集了一批大臣和儒生在一起討論問題,結果呢,有一個叫淳于越的博士,他提出來的,他主張實行分封制,不要搞郡縣制,因為秦始皇在建國以後
  • 秦始皇焚書坑儒事件的文化專制,以及秦始皇遺書的流傳有何啟示?
    引言:公元前213年,為了統一思想鞏固中央集權統治,秦始皇採用宰相李斯的建議,實行焚書坑儒政策,秦始皇下令焚毀書籍事件在歷史上給人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現在的人們只要一提到中國古典書籍在秦朝的統治思想形成中,有兩股分流,一是法家學派思想,一是正統的儒家學派思想,他們在建立秦朝中央集權政治思想上產生了分歧,一方認定要建立中央集團統治思想,另一方提出執行分諸侯割據的政治思想。根據法家學派的思想,秦朝雖然已經建立了中央專權統治,但是在政治思想中,仍然存在一些舊的思想,影響和控制著百姓的思想。因此,法家派認為如果不剷除這些思想,就會直接影響秦朝政權的統治。
  • 王立群稱秦始皇純爺們 焚書坑儒有誤課本應修改
    無論是現行的大部分中學歷史課本、影視劇小說,還是人們的普遍常識,都將「焚書坑儒」列為秦始皇主要的罪狀之一,遭後人唾罵。但王立群教授對此有著不同的觀點,根據他的分析,「焚書坑儒」這一表述並不準確,據《史記》記載,秦始皇活埋的是術士而非儒生,坑儒之說是在歷史過程中不斷演變形成的,在漢代時開始佔據主流輿論,這很可能源於儒家學者對秦始皇使用法家那一套治國之術並且焚燒詩書的本能抵制與下意識的反感有關,對秦始皇坑術士的行為進行了放大與醜化。
  • 歷史上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殺了多少儒生,原因何在?
    秦始皇作為千古一帝,其統一六國的功績不可否認,但他也有不少令後人詬病的舉措,比如大興土木,採用嚴刑峻法等,其中最令人難以理解的莫過於焚書坑儒了,當時秦始皇用李斯計,整整坑殺了400多名儒生。那麼,為何秦始皇要坑殺這些手無縛雞之力的儒生?他們對秦朝的政權又有著怎樣的威脅?
  • 儒家文化如今昌盛,秦始皇當初「焚書坑儒」,起到了什麼作用?
    如今儒家文化影響中外,今看秦始皇「焚書坑儒」還是做了件好事?何謂皇帝?秦始皇給出了答案,德兼三皇,功蓋五帝。他自稱始皇帝,想要二世、三世乃至萬世。子孫後代,無窮無盡的傳承下去。但大家都知道,秦二世便亡了。
  •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書坑儒」?還原歷史的真實事件
    公元前236年至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一統,秦始皇嬴政登位稱帝,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這個稱謂。統一六國後,秦始皇頒布了很多政策,實行三公九卿,廢除分封制,以郡縣制代替,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可以說秦始皇對中國歷史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