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書坑儒是怎麼一回事呢?焚書,焚的是什麼書?多是信口胡說、胡亂編撰的書籍,打個比方:90年代街頭上隨處可見的各種私印書刋報,不該禁了嗎?坑儒,坑的是怎樣的儒生文人?也不過是巧言惑眾、靠嘴吃飯的江湖術士、騙子而已,一如現在的某些「公知」。如若不然,今天所知的秦之前的各種古籍何以留存至今?秦末各地起義中的大量讀書人又是如何苟活的?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寫的 ,包括最出名的司馬遷在漢武帝活著的時候也不敢明著褒貶。畢竟書還是要寫下去的。從秦皇的功績看「焚書坑儒」完全就是漢朝統治的必要手段。靠黑化前朝來鞏固漢朝的人善地位,當然我沒有說漢朝不好。歷史有它自己的趨勢不是人能夠阻擋的。
本身「焚書坑儒」是為了加強秦始皇對國家的統治,從他本意來講,如果這一決策成功了,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是有好處的,但是事實證明他的這一決策是錯誤的,這一決策不僅沒能穩固他對國家的統治,反而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民憤,加速了其統治滅亡的進程。「焚書坑儒」這件事拿到現在來講,我們分析一下,在當時秦始皇剛剛滅掉六國之時,民心不穩,而且當時的六國被滅給當時的士大夫甚至平民百姓來講都是一種恥辱的存在,再加上秦始皇的施政比較粗暴,這更大程度上把民憤推高到了崩潰的邊緣。
「焚書坑儒」這一事件其實在秦朝滅亡的過程中是起到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如果當時秦始皇採用剛柔並濟的施政方針,我想滅亡的時間不會如此迅速。 可惜的是秦國歷史太多了,沒有人替它說好話而已!乾隆搞的文字什麼的遠比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嚴重百倍,但是,歷史上又有幾人指責,又有幾個罵名留下?幾乎沒有。何也在?
無法是清朝的歷史太長了,乾隆之後,還有一兩百年的歷史延續,再多的不滿,再多的罵名也都被時間衝淡了,抹去了。所謂的人類歷史,實際上,就是那麼回事兒。一句話:成王敗寇而已!在群雄爭霸中,法家思想以嚴明律法來規律生產,軍功來鼓勵人民奮戰殺敵,用法家思想和軍功爵來為秦國開疆擴土,可以說法家思想在秦國的統一道路上發揮重大作用,秦始皇在當時的大環境下自然會貶低儒家思想,提高法家思想,三是儒家弟子一直在貶低秦國,認為秦朝還是原先的被中原所不諸侯國不認可的西捶小國。
而作為統一六國的秦始皇,本生就沉迷在統一六國的喜悅之中,對儒家弟子貶低,自然會不高興,主要還是當時為了更好的統一六國,才會下令焚書坑儒,再加上從漢武帝開始注重儒家思想,為了能把儒家思想在大漢中通行,也為了安撫六國舊臣民,於是才會誇大秦始皇焚書坑儒。所以說秦始皇在當時也是為了更完整的統一六國舊臣民,避免內部引起新的戰爭,才會坑殺儒生,雖然這不是最優秀的方法,當在當時卻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