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間屋 六尺地︱文人雅室

2021-02-19 古玩鑫



上面這句話,是明人陳繼儒心中理想的文人居所。不止眉公,古時文人階層追求居所的清雅自在,以居室示人格。


▲吳寬   行書《燈下觀白氏集簡濟之君謙二友》

書齋是文人度日讀書居留最久的場所,也代表了文人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吳昌碩   書法《無事》

置身空間之中,仿如走進舊時收藏世家的秘藏寶室,每一物皆可品賞。而面對收藏品的門類龐雜,有太多的收藏者,因為最多能熟知一二種門類,無法做到「跨界」;陳設的真正意義在於美學系統與鑑藏系統的結合,這種結合在乎於文化的涵養積澱。

▲華嵒 《閒日韶華冊》

「一間屋」一隅擺放著主人的茶席,顧景舟「藏六壺」安坐其中,旁邊的風爐上是明治時期東瀛名家的「心經」鐵壺。


南宋時趙希鵠《洞天清祿集》已將文房必備之物分為古琴、古硯、古翰墨真跡、古畫等十餘類,而求其雅緻可謂陳設之難。

▲「顧二娘製孳鵝養雛端硯」、仿瓦當「延年益壽」嵌寶硯盒

中國傳統文人生活情趣從書房展開,案頭各種陳設即構成樂趣所在。藍色畫氈旁摺扇、冊頁、印章分類置放,又有一件「顧二娘製孳鵝養雛端硯」巧若神工,仿瓦當「延年益壽」嵌寶硯盒亦堪稱精美。

▲「文人書畫用筆」

▲清  乾隆「御製竹簧三多紋如意」、清  乾隆「竹根雕獸面紋出戟尊」

▲清「棕竹製大筆筒」

▲清 「師友銘太史端硯」、「青藤書屋」銘歙硯、王翬《仿古山水冊》


▲掛軸、鏡框,條案、圈椅,几案、賞石各安一隅

▲徜徉其中,玩賞品評,不囿於時空


▲於中外合璧間,得怡然自在



百餘件古今珍品不再正襟危坐,待價而沽,而是經過組合,以攝影視角,捕捉器物與空間的氣息,從容地在空間中實現混搭,讓藝術品不再拒人於千裡。

▲茶室牆面上懸掛的扇面從左至右分別是鄧石如的《草書錄踏沙美人詞》、丁雲鵬的《煮茗圖》、文徵明的畫作《江岸閒話》和行書。

▲不論是傳統文人書房,西洋書房,還是現代家居,思考空間中「人」的行為,以及行為背後所體現的生活方式,為空間的構製注入鮮活人文氣息。

▲堂上陳設一概黃花梨明式家俱:八螭龍平頭案、官帽椅、圓角櫃、四仙桌。

幾易腳本,每幅作品都是器物美學、陳設美學、攝影美學三者的綜合呈現,傳遞出意境之美。



家 / 具


▲清 「黑漆書卷幾」、吳湖帆《臨東坡木石圖並黃州寒食帖》

倘若成為「一間屋」主人,明窗敞室,可於清代「黑漆書卷幾」前靜賞書畫長卷,身後屏風素簡,間可以馬槽爐焚香清心。

▲ 明「黃花梨雕龍紋馬蹄足方桌」、 清  康熙「御製黃花梨百寶嵌升龍捧盒」

或感受明代「黃花梨雕龍紋馬蹄足方桌」與清朝康熙「御製黃花梨百寶嵌升龍捧盒」的考究氣派。

▲明「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成對」

明代「黃花梨四出頭官帽椅成對」為身居高位者所有,大氣的體型已超越時代成為經典,無論輔以金色屏風,亦或一架素琴,均是風格別具。

 

長按下圖微信二維碼 

識別關注古玩鑫的微信公眾號

聲明:文章精選自木雕迷,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之我們。 

商務合作、投稿文章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

▼ 點擊[閱讀原文],找古玩鑫買老東西。

相關焦點

  • 一間屋,六尺地 文人雅室,墨香繞梁
    ▲各式橫幅款識「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一間雅室,怎能少得了書法佳作?
  • 文人雅室,一間屋,六尺地
    雅室清居,悠然自樂明月停輝,風竹駐影雅是不需要外物裝點和襯託的不卑不亢,雅是透過浮躁和皮囊對美好靈魂的欣賞。於日常生活而言,投花有瓶、讀書有案、喝茶有室,雖無名器珍物,也有疏竹卷石,再佐以筆、墨、字、畫,以文富養,則自成一間雅舍,頓生清趣而悅己。
  • 方寸之間皆是雅——文人雅室,一間屋,六尺地
    彈琴雅,不在於撫琴的動作,高超的技藝,而在於抒發了內心的情感,撫慰了聽者的心。雅室清居,悠然自樂明月停輝,風竹駐影下棋雅,也不在棋藝高超,每局必贏,而在於輸得起的胸懷,贏了時的君子風度,還有遭遇困境時的氣定閒神。
  • 室雅何須大
    一間屋室雖只五六尺一間屋文人廳堂的布置都有些清寂其室雖小亦必雅室雅何須大
  • 古代文人的雅室之韻
    此所謂「雅室何須大,得趣不在多。」半分悠閒半分雅致最是難得。 屋易得矣,而雅致難尋。清閒無事,坐臥隨心,聽松濤陣陣,賞簷雨連綿。不為塵事所累,清朗心境品味寰宇更迭,遍觀春秋代序,終致物我兩忘。萬物皆備,取用在我,是為雅室之事。
  • 明朝的文人雅室,有多雅?
    物道君語:室雅何需大,花香不在多「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簡約而不簡單,晚明人的雅室追求的是一種耐人尋味的極簡美。
  • 一間屋,一方硯,一杯茶,一柱香
    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主。
  • 鄭板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鄭板橋 蘭竹圖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炷,石磬數聲,木魚幾擊……——明 陳繼儒對深受儒釋道三家文化影響的中國古代文人而言,出世與入世是一生解不開的矛盾命題。
  • 鄭板橋:室雅何須大,花香不在多
    鄭板橋 蘭竹圖一間屋,六尺地,雖沒莊嚴,卻也精緻;蒲作團,衣作被,日裡可坐,夜間可睡;燈一盞,香一炷,石磬數聲,木魚幾擊……——明 陳繼儒鄭板橋 墨竹圖掀天揭地之文,震電驚雷之字,呵神罵鬼之談,無古無今之畫,原不在尋常眼孔中也。
  • 一間屋,六尺地,柔軟了光陰
    15間客房裡光影追逐,每一間都有俯瞰和順古鎮的最佳視角。巨大的落地窗,除了能夠讓客人飽覽美景,還給予了室內足夠的採光,空間大而明亮。浴室內還設有火山溫泉,在私人空間裡,沐浴在溫泉騰升的熱氣裡,洗去滿身疲倦。
  • 明朝的文人雅室,一桌一榻便能閒養浮生
    ,花香不在多「人之不能無屋,猶體之不能無衣。」這「美的殿堂」對晚明人來說,便是眾人都在追尋的雅室。在晚明,擁有一室,無論大小,一物一器巧妙搭配,都顯現著主人的性情。晚明文人陳繼儒的室廬就極為簡單。「茅屋數間而已,土泥牆,窗糊紙。曲床木幾,四麵攤書史」。牆是泥土堆起來的,窗是用紙糊上的,床是竹子編的,桌子是木頭搭造的。
  • 茶話|古人為自己的雅室命名所用的字
    古時候,文人墨客為了寄託懷抱,陶冶情操,一般都有一間泡茶讀書的雅居,並樂此不疲地為之取一個寓意深刻的名字。對於當時的社會文化來說,雅室的命名,既反映主人的個性與品性,又關聯主人的寄情與愛好。所以一般而言,主人在命名前,要對名字內容的雅與俗、深與淺、簡與繁、穩與浮,作反覆推敲,一經定名則終身不改。
  • 一間書房,便是文人最好的歸所
    一間書房,便是文人最好的歸所,它讓生命變得更加完整,蘇東坡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正解此意。集世間之妙,室廬之中,無擾慮之事;收君子之雅,軒窗之下,無濁塵之物。時觀之可清心明目,如春山初秀;時親之可曠達虛朗,如春鳥初啼。
  • 打破常規分類的「一間屋」:把收藏玩得更高級一點
    上海明軒2016年藝術品拍賣會將於3日假座上海西郊賓館舉行,在前兩日的預展上,澎湃新聞記者再一次看到布置一新的「雅室」,黃花梨的案桌上是精細的竹雕擺件和白玉圓雕,兩側牆上則掛有高古氣息濃厚的明清書法與繪畫,前來觀展者仿佛走入古代雅士的生活空間,用時下流行的話來說,藝術品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置身於環境之中。
  • 上海明軒「一間屋」:概念型專場的文化效應
    >古今整合進「一間屋」  早在「一間屋」的概念推出之初,就受到了業界的諸多推崇。這個專場一改以往的拍賣預展的習慣布局,將所有的拍品陳設轉而成為一間寶藏雅室,拍品不再正襟危坐般分類擺放、待價而沽,整合進一個整體的雅士生活空間,古今中外、字畫瓷雜,打破原有的拍品分類,以空間將各種拍品統和起來。就連帽哥李笠都說:「『 萬松嶺上一間屋,老僧半間雲半間』——這是中國傳統文人的高逸之夢,亦是人們對禪意生活的嚮往與追求。上海明軒《一間屋》專場,處處透露的也正是此種『 生活禪』的訊息。
  • 文人空間,書房雅室,香薰爐
    香薰爐自古就是文人雅士賞玩物之一,愛者對其更是愛不釋手。此香薰爐為鹿角整雕,由仙作雕刻大家手工雕刻,金蟾雕刻逼真,臥於荷葉之上,神情尤為活潑生動,底部鏤空,以通香氣,香爐皮殼醇厚古樸。底座以黑檀木雕刻,起多條陽線,款式雅拙,深蘊趣意,燃香若吞吐祥雲,別致古雅。底座內可放置檀香等盤香料,可提神醒腦、澄清思緒,提高工作效率。
  • 物本功坊,雅室有清趣
    WUBENGONGFANG - 品鑑傳世|雅室生活 - —— 雅室情趣,自得其樂 《禮樂》中有記:「雅者,古正也」。 這是古人奉行的立身品格,也是他們追求的生活境界。一個居室的氣息,一定與人有很大的關係,雅室的前提是自身的修養,它與人的學識、性情、涵養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