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星在天——《周易》卦爻辭中的《夏小正》

2020-12-15 抱雪齋讀易筆記

上回說到,在月令圖法中,天象是最重要的內容。而《夏小正》作為最古老的月令之一,其最重要的天象除了北鬥外,就是參宿。

一、正月建寅,參陽開泰

參宿,在從《夏小正》到《禮記》中的月令文獻中,都是作為正月的昏中星。

《夏小正》云:「正月……初昏參中,鬥柄懸在下」。

《禮記.月令》亦云:「孟春之月…昏參中」。

正月建寅,參星在天

按照「正月建寅」的夏令,當人們看到黃昏之時,北鬥的鬥建指向東北方寅位(鬥柄懸在下),而參宿則高掛正南方的天空中,正月就到了,春季也就開始了。

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仍然沿用著夏曆的傳統,以建寅之月為正月。根據十二闢卦,代表正月建寅的闢卦是《泰》卦,《泰》的卦象中有三個陽爻,所以我們常常能夠在春聯上看到「三陽開泰」的吉語。古文中,「參」與「三」通用,而參宿也是正月傍晚時的標誌天象,因此又有「參陽開泰」之說。

二、參宿和晉國

《周易》的卦爻辭中,有沒有提到參宿這個重要的星座呢?

有的,那就是第36卦,《晉》。

晉,就是晉國,按照古代的分野理論,晉國是參宿的分野。

《左傳》昭公元年(公元前541),鄭國的子產這樣解釋晉國和參宿的淵源:

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閼伯,季曰實沈,居於曠林,不相能也。日尋幹戈,以相徵討。後帝不臧,遷閼伯於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為商星。遷實沈於大夏,主參。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當武王邑姜方震大叔,夢帝謂己:『餘命而子曰虞,將與之唐,屬諸參,其蕃育其子孫。』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滅唐而封大叔焉,故參為晉星。由是觀之,則實沈,參神也。

這一段話中,有三個關鍵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是「參為晉星」;二是參宿之神為「實沈」;三是武王的兒子唐叔虞被封在晉國。這對於我們接下來的討論非常重要。

三、康侯與晉國

《晉》的卦辭中,一開頭就說「康侯用錫馬蕃庶」。

康侯是誰?

康侯的真實身份,早在《焦氏易林》中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其《隨》之《恆》的林辭云:「齊姜叔子,天命在位,實沈參墟,封為康侯」。可見這個被封在晉國這個「實沈參墟」的人,名字叫做康侯。

《焦氏易林》的《坤》卦林辭也說:「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虛,封為晉侯。」可見康侯就是晉侯,他的身份是邑姜的小兒子(邑姜叔子)。《左傳·昭公十年》曰:「邑姜,晉之妣也。」杜預註:「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邑姜因為是齊國姜太公的女兒,所以又稱齊姜。邑姜是周武王的王后,也是周成王的母親。因為邑姜的小兒子姬虞是晉國的始祖,所以《左傳》中又稱她為「晉之妣也」。

根據前文中《左傳》的記載,邑姜懷著姬虞的時候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帝對她說「我給你的兒子起名叫『虞』,而且我會把參宿的分野唐國做為他的封地,讓他的子孫興旺發達」,後來姬虞出生,果然手上有一個「虞」字。

也就是說,《晉》卦中的「康侯」,就是晉唐叔,真名叫做姬虞,是和周成王一母同胞的親弟弟。

有關姬虞被封在晉國,《呂氏春秋》載有一段周成王「桐葉封弟」的故事: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以為珪。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邪? 」成王曰:「餘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書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叔虞於晉。

周成王因一句玩笑話把弟弟姬虞封侯,歷來被傳為佳話。而姬虞也因為封在了唐這個地方,所以又被叫做「唐叔虞」。後來「唐」改名為「晉」,所以姬虞又被叫做「晉唐叔」。(「唐」改名為「晉」,史書中記載是唐叔的兒子姬燮父所改,但近年在晉國墓地的考古發現表明,有可能唐叔在世期間就已經將國號改為「晉」了)

《晉》卦中的「康侯」就是晉國的開國始祖唐叔虞,這一點本無疑義,但在近代來的疑古思潮之下,頗有些學者標新立異。如顧頡剛在《古史辯》裡就說,康侯就是周武王之弟,名封,因為封於康,故稱為康侯或康叔——這是完全沒有把卦名的「晉」字放在眼裡。試問,《周易》的作者為何在一個名字叫做「晉」的卦裡,放著晉國的開國始祖康侯不寫,卻非要扯到一個八竿子也打不著的衛康侯呢?

(本文為《周易》天文曆法密碼系列之十)

相關焦點

  • 卦象在天:《周易》卦爻辭中的日月星辰和曆法
    《周易》的卦爻辭中,同樣記載了很多標誌性的天象,而這些天象,無一不透露出這樣的一個信息:當年寫下這部《周易》的作者,仰望的是一片戰國的星空。一、乾坤二卦中的甲寅元曆法翻開《周易》,映入眼帘的第一個天象就是北鬥。
  • 《周易》中的「真氣運行法」:《鹹》卦爻辭解讀(上)
    《鹹》的卦象,上卦為兌,下卦為艮,這兩個卦象在先天丹法中是非常絕妙的火候比喻。在月相納甲法中,兌卦象徵著上弦月,而艮卦象徵著下弦月,而上弦月和下弦月的月相,恰恰是《參同契》中用來比喻煉丹火候的「龍虎兩弦」:「上弦兌數八,下弦艮亦八,兩弦合其精,乾坤體乃成。
  • 《周易》是本性命書:從卦爻辭中的君子和小人談起
    《周易》不是卜筮之書,而是專門講性命之學的,最明顯的證據就是卦爻辭中屢屢出現的「君子」和「小人」。任何時候,「君子」和「小人」都是一對相反的概念,但是,在《周易》裡面它們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一、成對出現的「君子」和「小人」《周易》卦爻辭中的「大人」和「君子」,是作為「小人」的對立面出現的。
  • 卦爻辭的形成與《周易》的哲理化
    近年出土的阜陽漢簡《周易》,就是在卦爻辭後另作了些表示吉兇的詞句,如在《大過》卦辭後作了「卜病者不死,妻夫不相去」。這是否應引起我們的懷疑,《周易》卦爻辭本來就不是為有疑而卜的卜筮術而作的呢?具體說就是:「筮人將其筮事記錄,選擇其中之奇中或屢中者,分別移寫於筮書六十四卦卦爻之下,以為來時之借鑑,逐漸積累,遂成《周易》卦爻辭之一部分矣。」⑦他們所依據的理由就是《周禮·春官》中的一句話:「凡卜簭,既事,則系幣以比其命,歲終,則計其佔之中否。」
  • 詩與時——論詩歌和《周易》卦爻辭起源於上古曆法月令
    而且《周易》的卦爻辭,與詩一樣,都有著極大的「時義」。不妨細細讀來。一、《七月》之詩在《詩經》中,《七月》是最為明顯的一首與「時」有關的詩。詩中說「七月流火」,說的是夏曆七月孟秋的傍晚,東宮青龍的大火星已經西偏,蒼龍即將入地。
  • 《周易》卦爻辭原文應該這樣解
    「革故鼎新」書法比如「匪夷所思」,來自於《渙》卦爻辭。比如「不速之客」,來自於《需》卦爻辭。「不速之客」那麼,《周易》中的「不速之客」究竟說的是什麼意思呢?讀懂了《需》卦的卦象,我們就會發現《周易》的作者觀象繫辭之妙,簡直妙不可言。
  • 「日月明易」:《周易》卦爻辭中的日月合宿天象及日躔年代考證
    在這部甲寅元曆法中,立春之日的傍晚,北鬥建寅,青龍甲寅的角宿「天田」星出現在鬥建所指的寅位,即乾卦爻辭所謂的「見龍在田」。而在這立春一天的凌晨,「乘馬班如」的天駟房宿四星,如一根華表一般筆直地豎立在天空中。立春時候的星象如此,那麼天空中更加耀眼明亮的日月天象,是什麼樣子呢?
  • 《周易》乾坤卦爻辭中的「術數」賞析
    而記載在《大戴禮記》中的《易本命》一篇,恰好揭示了《周易》中的術數奧秘。下面我就來看看,《易本命》中對於乾坤二卦的易數是怎麼解釋的。一、天一地二首先,乾坤二卦之數,首先體現在它們的卦序數字上。乾卦是《周易》的第一卦;坤卦是《周易》的第二卦。作者這樣排,當然不是隨機的。《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所在的位置都不是隨機的。《周易》與傳說中的《連山》和《歸藏》,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它的卦序是經過了作者巧妙的精心安排。
  • 周易重複的卦爻辭
         1、泰卦與否卦的初爻重複。2、履卦六三與歸妹卦初九重複,3、小畜卦與小過卦的六五重複。1、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匯,徵吉。  否卦〖原文〗拔茅茹,以其匯;貞吉,亨;2、履卦六三:眇能視,跛能履。
  • 解析《周易》卦爻辭中的曆法含義
    大多數人讀《周易》,往往糾結於卦爻辭中的文字,對數字不甚敏感。殊不知,數字才是《周易》最難讀的部分。《周易》中的數字和卦象,都來自天文律歷。不知天文曆法,就無法理解這些數字本身,更無法理解它們與卦爻辭之間的關係。
  • 巍巍天棟:《大過》卦爻辭中的天象解析
    《周易》第二十八卦,《大過》。卦辭上來就說「棟橈」。歷來解釋這個卦的人,都沒有發現,卦辭中的這個「棟」,不是什麼地面上的事物,而是天上的棟星——大角星。「大角謂之棟星」《博雅》「大角者,天王座也,又為天棟」。
  • 中國最早的「監獄文學」:《周易》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辭
    也就是說,《周易》六十四卦及其卦爻辭是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時候推演出來的,可謂中國最早的「監獄文學」作品,後來則成為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調。「西伯」在史書中常常是指周文王姬昌。他生活在商王朝的統治之下,所在的「周」只是一個方國,所以姬昌只有「伯」的稱號,加上當時周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又是在商王朝西邊,所以人們稱姬昌為「西伯」。
  • 周易預測評說 卦爻辭解讀功能的局限性
      周易預測史本篇提要:以卦爻為基礎、以幹支為主導的複合型信號系統與三級解讀工具(卦爻辭、八卦物象、六親)的形成和有機統一,使周易預測由經驗型預測走向科學型預測。這是因為,卦爻辭自身的內涵或信息量是有限的,而預測的事件或情況是無限的。在那樣的時代,除了《易經》又沒有比它更好的預測手段,也就只能湊合著用了。或者說,在那樣的時代,周易預測是一種獨尊的預測手段,用卦爻辭解卦依然是獨尊的解讀方法,所以人們就只能刻意地在對卦爻辭的理解和靈活應用上下功夫。
  • 《周易》哲學——卦象、象數、卦爻辭、易傳形成過程
    《周易》卦爻辭所記載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象、人生格言、事件描述,從而對其所占卜之事的吉兇進行判斷。《周易》是如何從起初的卦象、象數、卦爻辭研究,一步步走向《易經》哲學研究呢?本文對於這個問題作簡單概括。周易「象數」理論的誕生《周易》八卦的卦象的結合不僅表現出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關係,還象徵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例如八種卦象的相互作用產生了萬物,《周易·說卦傳》中描述到:「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
  • 《周易》的作者是子思?沒錯,卦爻辭裡有證據!
    戰國時期的思孟學派,承包了《周易》和大部分易傳的寫作和宣傳推廣工作。將《周易》列入六經,奉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的,也是這個學派。《周易》中的卦爻辭中有三大證據,可以證明《周易》出自於戰國時期的思孟學派之手。而《周易》一書最有可能的作者,就是這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孔子的嫡孫:子思。
  • 「課堂二」學習筆記.周易7.《左傳》國語中的《周易》.選卦爻辭
    4朱熹之「變佔法」「無變爻,則以本卦卦辭佔。」《大有》卦卦辭:元亨5「一爻變,則以本卦變爻辭佔。」《比》卦變為《屯》卦《比》卦初六爻辭:有孚比之,無咎。有孚盈缶[fou],終來有它,吉。6「ニ爻變,則以本卦二變爻辭佔,仍以上爻為主。」
  • 天神的數學:為您解讀《周易》卦爻辭中隱藏的河圖洛書與勾股定理
    上回說到,河圖洛書與《周髀》中記載的勾股定理有關。這兩張圖,才是真正的「數之所出」,天地萬物之數的奧妙皆在其中。巧的是,我們曾經說過,這兩張圖,都與天上的東宮青龍有關。這條青龍,就是《周易》開頭的乾坤二卦爻辭中出現了六次的龍。
  • 「日中見鬥」:《周易》豐卦爻辭中的日月食天象解析
    (《彖.豐》)根據《彖》的說法,《豐》卦不僅與日食有關,還與月食(月盈則食)有關。這是怎麼一回事呢?這要從《豐》卦的「日中見鬥」這句爻辭說起。這句爻辭在卦中出現了兩次。這個「日中」,也就是「日中見鬥」中的「日中」。所以,《豐》卦爻辭中的「日中見鬥」,第一層寓意就是:在日月平分的春分「日中」之時,「鬥」宿會在凌晨時處在正南方的位置。巧的是,春分「日中」之時,恰恰是在立春之後的45天。
  • 中國最早的「渾天說」:《周易》卦爻辭中的宇宙觀
    《周易》中的《晉》和《明夷》兩卦,被認為是渾天說的產物。《開元佔經》引陸績《渾天說》云:「周公序次六十四卦,兩兩相承,反覆成象,以法天行,周而復始,晝夜之義。故《晉》卦彖曰:『晝日三接。』《明夷》象曰:『初登於天,照四國也;後入於地。』
  • 《歸妹》卦爻辭中的「士刲羊」和「女承筐」天象含義解讀
    前面說過,《周易》的第五十四卦《歸妹》,是一個非常妙的卦。因為六九相乘得到五十四,而六與九在《周易》中則是象徵著陰陽的數字。根據《易本命》中萬物皆數的說法,五十四這個數字象徵著四時。在這個象徵著四時的卦中,最後一句爻辭說:「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如果不明白《周易》一書的習慣性隱喻,乍一看這句話有點讓人莫名其妙,但是我們只要將目光投向天上,就會發現這是一句非常妙的繇辭。原來,一切的奧秘都在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