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周易》中的乾坤二卦雖然只有短短百字,卻堪稱千古名篇,其中共有「七絕」。
這回咱們來說說其中的第六絕:「術數」。
我國的「術數」,正如《三十六計》所說,是「術中有數,數中有術」。
數與術的結合是非常緊密的。而記載在《大戴禮記》中的《易本命》一篇,恰好揭示了《周易》中的術數奧秘。
下面我就來看看,《易本命》中對於乾坤二卦的易數是怎麼解釋的。
一、天一地二
首先,乾坤二卦之數,首先體現在它們的卦序數字上。
乾卦是《周易》的第一卦;坤卦是《周易》的第二卦。
作者這樣排,當然不是隨機的。《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所在的位置都不是隨機的。《周易》與傳說中的《連山》和《歸藏》,最大的區別之一就在於它的卦序是經過了作者巧妙的精心安排。
不同的卦序,體現的是作者不同的思想傾向。傳說中《歸藏》原名《坤乾》,就是以坤卦為六十四卦之首,以乾卦次之,與《周易》的卦序恰好相反。
那麼,《周易》的作者將乾坤二卦放在全書的第一、二位,有什麼意圖呢?
《易本命》給出的回答很簡單:「天一地二」。
被稱為「天」和「地」的數字,並不止僅僅只有「一」和「二」。《繫辭》中,一、三、五、七、九這五個奇數,都被稱為「天」數;二、四、六、八、十這五個偶數,都被稱為地數。五個天地之數合在一起,就可以「成變化而行鬼神」。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一」,是最小的天數,乾為天,天數為陽,所以六爻純陽的乾卦放在了全書的第一位。《易本命》又說:「一主日」——巧的是,為日神拉車的,正是乾卦爻辭中頻繁出現的「龍」。
「二」,是最小的地數,坤為地,地數為陰,所以六爻純陰的坤卦放在了全書的第二位。「地生月精為馬」,因此《易本命》又說「月主馬」,認為馬和月都與數字「二」有關——巧的是,坤的卦辭中上來就說「利牝馬之貞」。
八九七十二,偶以承奇,奇主辰,辰主月,月主馬,故馬十二月而生。《易本命》地生月精為馬,月數十二,故馬十二月而生。」《春秋考異郵》
作者將乾坤二卦放在全書的開頭,可以說是將這兩卦視為《周易》的左右兩扇門戶——要想進入《周易》的大門,請君從乾坤這扇陰陽之門進入吧!
子曰:乾坤其易之門邪? 乾,陽物也;坤,陰物也。 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以體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繫辭》
二、「人三」
在「天一地二」之後,《易本命》接著說:「人三」。
天地之間,還有一個「人」。
人有何德何能,可以和天地並列呢?
思孟學派的經典《中庸》明確指出:至誠之人就可以「贊天地之化育」,達到「與天地參」的境界: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老子》也認為,只要人能夠效法自然,就能夠合於大道,與天地並列。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由此可見,先秦時期各學派的共識是:君子只要加強心性的修養,就可以與天地精神往來,做一個大寫在天地間的「大人(王)」。
巧的是,《周易》開篇第一卦乾的六句爻辭中,其他五句的主語都是「龍」,唯有第三爻,主語是「君子」。
乾卦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夤),無咎。
這句爻辭的言下之意是說,君子只要終日持敬,夙夜匪解,便可以達到《中庸》所說的「贊天地之化育」的至誠境界。句中的乾乾、惕、夤,全部都是「敬」的意思。
更更巧的是,我們在介紹乾坤二卦之義理的時候,解釋過坤卦的性命之學,主題也是一個「敬」字。
更巧的是,思孟學派的另一部經典《大學》,其精華概括起來也只有一個字「敬」。(程頤和朱熹皆主此說,此不贅述)。
三、十二律與京房納音
《易本命》中,在「人三」之後,說的是「三三而九,九九八十一」。
我們說過,「九九八十一」的本質,就是黃鐘之數,是律數之本。
巧的是,黃鐘之黃,五行之數為「五」,而坤卦的第五爻,恰恰寫著「黃常」!
更巧的是,乾坤二卦的十二爻,又與十二律相應。
乾卦六陽爻,恰好與六律的數量相同。
坤卦六陰爻,恰好與六呂的數量相同。
更更巧的是,乾坤兩卦的用辭,分別是「用九」和「用六」。而「九」和「六」,恰恰是十二律中黃鐘和林鐘的律管長度。
黃鐘為天統,律長九寸;林鐘為地統,律長六寸。《律曆志》
(篇幅所限,《周易》與律數的關係此處暫不展開,另外,乾坤二卦與十二闢卦的關係,也另有專文解釋。)
四、用九用六與洛書九宮
乾坤二卦中的「九」和「六」不僅僅是黃鐘和林鐘的律管長度,同時它們之和為十五,恰恰也是洛書九宮圖上任意縱橫三個數字之和。
易一陰一陽,合而為十五之謂道。陽變七之九,陰變八之六,亦合於十五。則彖變之數若一,陽動而進,變七之九,象其氣之息也;陽動而退,變八之六,象其氣之消也。故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四正四維,皆合於十五。《乾鑿度》
河圖洛書,正是傳說中的八卦之源。(篇幅所限,此處也暫不展開,擬另撰文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