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2020-12-18 紅衣記史官

《資治通鑑》和《史記》並稱,是不朽的史學名著。

清代的顧炎武、近代的梁啓超,都對這本書讚賞有加。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資治通鑑》的精彩程度不亞於任何一部小說,刀光劍影、宮闈鬥爭、人性險惡自不必說,同時也有才子佳人、市井小民的趣聞軼事。

書中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軍事、歷代君臣成敗之事等方方面面,可以說是中國政治和文化遺產的「大數據」和「超級案例集」。

這樣的經典之作,即使放在今天,對我們的待人處事、工作交際,都非常值得借鑑。

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孔子說: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

知易行難,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動。

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所以古人先看德,再看才。一個人才華橫溢,但是心術不正,那麼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抓住時機,立即行動,不要等到天晚。

西漢王莽當政,多改漢制,尚書陳鹹眼見漢家政權大勢已去,他感慨地說了這兩句話,然後稱病退休。

《周易》裡講:君子待時而動。

萬事萬物都處在變動之中,無論進退,都要審時度勢,抓住機會,否則一招不慎,就會滿盤皆輸。

成大事者,不謀於眾

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有非同一般的眼光,他們認準了馬上就去做。與別人商量,反而容易出事。

猛虎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喜歡獨處的人,有更多時間獨立思考,不會被流言左右,也更容易掌握大勢,做出一番事業。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即便失去了糧食,失去了武器,也不可以失去誠信。

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紡紗織錦的巧手,也稱不上賢惠了;

做臣子不忠誠,即使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

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經虧缺了。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難,豈可以獨生乎?

因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難,怎麼可以獨自活下來呢?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

聽人說的不如親身經歷,親耳聽到不如親眼見到。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測也。

發怒是人之常情,但不發怒而常把笑容掛在臉上的人,這種人是最難讓人猜測的。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多方面聽取意見,才能明辨是非;單聽信某方面的話,就會愚昧不明。

生命在時光中消長。唯有讀歷史的人,活得達觀通透,不易迷失。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因為它涵蓋了智謀、兵法、心理、做人、處世:

講唐太宗如何運用人才: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要能揚長棄短,量才而用;

處事智慧,從故事中剖析出:

「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

即為做事把重點和精力放在難點上,解決了難點,簡單的自然也就解決;

講做人處事,需掌握勢態和度

「物極則反,器滿則傾」

凡事要掌握度,走向極端必會走向反面。

今天小文分享的這部《資治通鑑》,無論在內容上,印刷質量上,做工工藝上都居上乘,

看完《資治通鑑》,既可以從宏觀層面了解領導者如何領導下屬,治理基業,也可以從一個一個小故事裡得出做人的道理。

這套《資治通鑑》是白話文文言文的對照版本,不需要擔心全是文言文而讀的乏味,而且它是6冊裝,內容及其豐富,完美的還原了原著,比市面上那些一本裝的《資治通鑑》強太多倍。

每一遍閱讀,都將收穫不可估量的人生哲理,處事之機變,如此奇書,我等豈能不觀?恰逢出版社活動,這套經典僅需99元,也就是幾頓飯錢,還是十分划算的!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得正版書籍了:

相關焦點

  • 好物分享|《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是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瑰寶,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與太史公所著《史記》合稱為「史學雙壁」,可見其學術地位之高。《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史學著作,通讀之時更為順暢更容易理解,是了解和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依據。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全都濃縮成精華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 說起《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它裡面。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話,知人論世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 的目的在於「資治」,即「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乃「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成一部通史。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必背精華,知人論世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10分鐘帶你感悟處世天規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精華,讓你10分鐘悟透處世天規1.忍小忿而存大信。忍住個人小的憤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5.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禦寒最好的東西就是上等的皮衣,制止別人的誹謗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6、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千百年來,其在歷史領域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能與其相媲美。直至今天,搜索各大學術網站,你都能搜索到「資治通鑑」和「領導藝術」這兩個關鍵詞之間的緊密聯繫。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
    導語:《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成10句精華,讓你五分鐘讀懂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司馬缸7歲砸光的那個)和助手在宋神宗時期耗時19年編撰,是一部歷史地位僅次於《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宋之後,基本作為教科書為歷代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學習批註。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值得一讀再讀
    《資治通鑑》共294卷,計300餘萬字,記載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士宗顯德六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歷史。選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外,還包括了200多種野史和文集。5、鑑不獨明,不可專於吏部。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由一個部門去鑑別、審查官吏,是不會公正透明的,因此用人的權利不能單單交給吏部。6、有教無類。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四年》。
  • 「薦讀」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收藏!)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 「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資治通鑑》既講述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經驗總結,以及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所以,《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今天,我們特意精選其中8句,一起來學習,品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這部由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史書,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的歷史。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忍小忿而存大信。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八》。選自《資治通鑑》。【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選自《資治通鑑·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 《管子》濃縮的十句精華,讀懂人生,看透人性
    《管子》濃縮的十句精華,讀懂人生,看透人性《管子》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其中主要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1.5. 節慾之道,萬物不害。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內業》。如果掌握了克服欲望的方法,那麼任何禍害對你都不能造成損害。擁有良好的道德修養,就會擁有寬廣的胸懷和敏銳的判斷力,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足以摧毀擁有堅定意志的人。6.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 《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精湛,意味深長!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編撰的我國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質的編年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共1362年的歷史。先後歷19年而成,所取材料,除十七史外,凡前代留存下來的史書無不搜集。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建立功勳的人,應當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應當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可以做出很明智的判斷。如果只是聽取一面之詞,就會昏暗。
  •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1.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秦策一》。作戰就沒有不取得勝利的,進攻也沒有攻不下的。這句話是形容軍事力量的強大,百戰百勝。2.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父母如果能夠疼愛自己的兒女,就需要其作出長遠的打算。3.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引古語。豫讓怨恨趙襄子,決心為智伯復仇,乃說了這兩句話。
  •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雖然說現在網絡小說界十分崇尚字數巨多的作品,據說這樣更可以考驗作者的創造能力和編寫能力。今天小編就是要打破常規認知,為大家推薦五本字數在200萬字以下的作品,讓大家知道濃縮的才是小說中的精華哦!第一本:《舌尖上的江湖》。這部小說的名字看起來就像是和「舌尖上的中國」一個系列的,但是除了題材都是飲食以外幾乎沒有什麼額外的關係了。
  • 《公羊傳》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經典,刻骨銘心
    《公羊傳》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經典,刻骨銘心《春秋公羊傳》簡稱《公羊傳》,是《春秋》三傳之一,為儒家經典之一,上起魯隱公元年,止於魯哀公十四年。5. 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出自《公羊傳·宣公十五年》。交換子女而食,劈開人骨當柴燒。此寫災荒之年饑民食人炊骨的可怕情景,其要強調的是饑民的悲慘處境。6. 權者反於經,然後有善者也。出自《公羊傳·桓公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