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成10句精華,讓你五分鐘讀懂

2020-09-04 社會厚黑學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司馬缸7歲砸光的那個)和助手在宋神宗時期耗時19年編撰,是一部歷史地位僅次於《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宋之後,基本作為教科書為歷代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學習批註。



  本書主要用歷史的得失來鑑誡加強統治,把歷史的君主根據他們的才能分為創業、守成、陵夷、中興、亂亡五類,除政治之外,《資治通鑑》在文化、科技、經濟、軍事等方面均有記載。在文化方面,就學術思想來說,上至先秦的儒、法名、陰陽、縱橫五家的代表人物和學術主張,下及漢初的黃老思想,漢武帝的獨尊儒術,以及魏晉玄學的盛行都有記載。

  1

  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則與民由之,不得志則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之謂大丈夫。

  【譯文】君子處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帶領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潔身自好,獨行正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才能算得上是大丈夫。

  

  2

  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於民,民保於心;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

  【譯文】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法寶。國家靠人民來保衛,人民靠信譽來保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持國家。所以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者不欺騙四方鄰國,善於治國者不欺騙人民,善於治家者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反其道而行之。

  

  3

  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譯文】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與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地處理政事,也並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賢才的時候,那些掌權的人並非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見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於過多地考慮情面的緣故。


  4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平,亡戰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兇器也,爭者末節也。夫務戰勝,窮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

  【譯文】國家雖大,喜好戰爭必定滅亡;天下雖然太平,忘掉戰爭必定危險。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爭鬥是細枝末節。那些致力於戰伐爭勝、窮兵黷武的人,到頭來沒有不悔恨的。

  

  5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親疏如一,無所不行,則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譯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準繩,只有善於運用法律的人,不分關係親疏,嚴格執法,無所迴避,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倚仗權勢而觸犯法律。

  

  6

  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譯文】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7

  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譯文】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8

  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譯文】如果不解除眼前的憂患,也許還會引起意外的變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財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傷害,根本也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幹也就會傾倒枯槁。


  9

  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才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譯文】做女人不正派,即使有如花似玉的美貌,紡紗織錦的巧手,也稱不上賢惠了;做臣子不忠誠,即使才氣過人,足智多謀,政績卓著,也不值得看重了。什麼緣故呢?因為大節已經虧缺了。

  

  10

  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相關焦點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和《史記》並稱,是不朽的史學名著。清代的顧炎武、近代的梁啓超,都對這本書讚賞有加。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全都濃縮成精華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 說起《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它裡面。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好物分享|《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
    》 是宋神宗親自提名的一部著作,意在「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成書至今就有許多名人將此書作為重要研究對象,可見書中內容何等玄妙重要。《資治通鑑》通篇三百餘萬字,精妙之言論數不勝數,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小木摘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五句金言,與君共勉。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10分鐘帶你感悟處世天規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精華,讓你10分鐘悟透處世天規1.忍小忿而存大信。忍住個人小的憤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10、正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11.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千百年來,其在歷史領域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能與其相媲美。直至今天,搜索各大學術網站,你都能搜索到「資治通鑑」和「領導藝術」這兩個關鍵詞之間的緊密聯繫。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
    導語:《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值得一讀再讀
    《資治通鑑》共294卷,計300餘萬字,記載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士宗顯德六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歷史。選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外,還包括了200多種野史和文集。9、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自古以來的君主帝王,沒有一位不是從艱難的環境中取得天下,有在安逸中失去天下,能夠守住成果是很艱難的啊。10、為官擇人,不可造次。
  • 「薦讀」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收藏!)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黎澍先生曾批評何新說:「你有什麼資格狂?你通讀過二十四史嗎?你通讀過十三經嗎?」說明黎先生認為通讀過二十四史和十三經就有一定「狂」的資格了,足見其難。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 「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資治通鑑》既講述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經驗總結,以及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所以,《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今天,我們特意精選其中8句,一起來學習,品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這部由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史書,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的歷史。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話,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一代名臣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傾其心力,乃至「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歷時19年成書。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 的目的在於「資治」,即「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乃「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成一部通史。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必背精華,知人論世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忍小忿而存大信。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八》。選自《資治通鑑》。【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選自《資治通鑑·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 《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精湛,意味深長!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編撰的我國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質的編年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共1362年的歷史。先後歷19年而成,所取材料,除十七史外,凡前代留存下來的史書無不搜集。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建立功勳的人,應當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應當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可以做出很明智的判斷。如果只是聽取一面之詞,就會昏暗。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 《管子》濃縮的十句精華,讀懂人生,看透人性
    《管子》濃縮的十句精華,讀懂人生,看透人性《管子》成書於戰國至秦漢時期,其中主要記載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1.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出自春秋·管仲《管子·形勢解》。高山不拒絕所有土石的積累,所以能成為高山。所有成功的人,無不虛懷若谷,他們從不高看自己,而是接受一切批評和建議,即使面對不如自己的人,也絕不會自命不凡,在他們眼中,只會看到別人的長處,並認真向他人學習。因此,可以說謙虛是一種明智、豁達的態度,是一種可貴的美德。
  •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雖然說現在網絡小說界十分崇尚字數巨多的作品,據說這樣更可以考驗作者的創造能力和編寫能力。今天小編就是要打破常規認知,為大家推薦五本字數在200萬字以下的作品,讓大家知道濃縮的才是小說中的精華哦!第一本:《舌尖上的江湖》。這部小說的名字看起來就像是和「舌尖上的中國」一個系列的,但是除了題材都是飲食以外幾乎沒有什麼額外的關係了。
  •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1.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秦策一》。作戰就沒有不取得勝利的,進攻也沒有攻不下的。這句話是形容軍事力量的強大,百戰百勝。2.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父母如果能夠疼愛自己的兒女,就需要其作出長遠的打算。3.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引古語。豫讓怨恨趙襄子,決心為智伯復仇,乃說了這兩句話。
  • 《管子》濃縮的10句精華,深刻透徹,讓你悟透人生真諦
    《管子》濃縮的10句精華,深刻透徹,讓你悟透人生真諦一、形不正德不來,中不靜心不治。語出春秋·管仲《管子·內業》。五、無德而欲王者,危。語出春秋·管仲《管子·霸言》。沒有高尚的品德和修養而想成就王業,是危險的。高尚的美德是成功的保證,每個人都要遵守社會的道德規範,擁有美德才會得到讚揚,失去美德就會遭到唾棄。六、察其所好惡,則其長短可知;觀其交遊,則其賢不肖可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