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值得一讀再讀

2020-12-11 百家號

《資治通鑑》共294卷,計300餘萬字,記載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士宗顯德六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歷史。選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外,還包括了200多種野史和文集。

1、福至心靈,禍來神昧。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五代後漢高祖天福十二年》。當福降臨的時候,人會顯得特別聰明;而當禍事降臨的時候,人就變得特別糊塗。

2、凡人之情,窮則思變。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就要想方設法改變現狀,這是人之常情。

3、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苟清其源,何憂不治!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九年》。天下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情,只是庸俗的人擾亂生事罷了。如果能夠正本清源,又有什麼擔憂天下不能夠大治呢?

4、為政之本,必求有道賢人與之同理。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十四年》。國家政事有道的根本,在於陛下尋求到有道賢人,並與他們一起治理國家。

5、鑑不獨明,不可專於吏部。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代宗大曆十四年》。由一個部門去鑑別、審查官吏,是不會公正透明的,因此用人的權利不能單單交給吏部。

6、有教無類。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四年》。對於教育的人,不應該因親疏貴賤來加以區分。

7、自古上書不激切,不能動人主之心,所謂之言,聖人擇焉,惟陛下裁察!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八年》。自古以來,上書如果言辭不夠激烈、懇切,就不能夠打動君王的內心,這就是所謂的狂夫的言語,聖人會從中加以擇納,希望皇帝能夠從中明察裁斷。

8、自古以來,國之興亡,不以蓄積多少,在於百姓苦樂。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自古以來,國家的昌盛與滅亡,從來都不在於積蓄的多少,而是在於百姓生活的苦樂。

9、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自古以來的君主帝王,沒有一位不是從艱難的環境中取得天下,有在安逸中失去天下,能夠守住成果是很艱難的啊。

10、為官擇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則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則小人競進矣。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六年》。因為官職去選擇人才,不可以倉促行事。任用一位賢德的君子,許多君子都會到來;任用一個小人,很多小人都會競相進身。

相關焦點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和《史記》並稱,是不朽的史學名著。清代的顧炎武、近代的梁啓超,都對這本書讚賞有加。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這樣的經典之作,即使放在今天,對我們的待人處事、工作交際,都非常值得借鑑。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全都濃縮成精華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 說起《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它裡面。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千百年來,其在歷史領域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能與其相媲美。因此,我非常提倡孩子們讀《資治通鑑》來提高自身修養。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是如何教化人的。
  • 好物分享|《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通篇三百餘萬字,精妙之言論數不勝數,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小木摘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五句金言,與君共勉。《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一、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資治通鑑》正是一盤智慧的棋局,打開你的歷史視野,開悟你的思維。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
    導語:《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薦讀」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收藏!)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10分鐘帶你感悟處世天規
    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偉人讀了17遍。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精華,讓你10分鐘悟透處世天規1.忍小忿而存大信。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成10句精華,讓你五分鐘讀懂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司馬缸7歲砸光的那個)和助手在宋神宗時期耗時19年編撰,是一部歷史地位僅次於《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宋之後,基本作為教科書為歷代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學習批註。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 「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資治通鑑》既講述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經驗總結,以及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所以,《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今天,我們特意精選其中8句,一起來學習,品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這部由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史書,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的歷史。
  • 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話,知人論世
    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 的目的在於「資治」,即「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乃「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成一部通史。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必背精華,知人論世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資治通鑑》為何值得一讀再讀
    《資治通鑑》可謂代表中國古代史學的最高成就,是認識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的經典讀物。不過,《通鑑》又不同於一般的史籍,是一部以「資治」為目的,講述治國理政之道,總結歷史經驗與教訓的政治史典籍,其影響遠遠超出傳統意義上的史學領域。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忍小忿而存大信。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八》。選自《資治通鑑》。【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選自《資治通鑑·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 《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精湛,意味深長!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編撰的我國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質的編年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共1362年的歷史。先後歷19年而成,所取材料,除十七史外,凡前代留存下來的史書無不搜集。一、不患名位不高。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建立功勳的人,應當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應當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
  • 《論語》濃縮的10句精華,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
    《論語》濃縮的10句精華,每讀一遍都獲益匪淺!《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論語》二十篇,492章,分為《學而》《為政》《裡仁》《公冶長》《述而》等幾部分。
  •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濃縮成10句,值得一讀
    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濃縮成10句,值得一讀!在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摘得諾貝爾文學獎,而讓他獲得這樣殊榮的就是《百年孤獨》這本巨著,這本書也讓他奠定了世界文學大師的地位。《紐約時報》對它給出了史詩級的誇讚,稱它是「繼《創世記》之後,首部值得全人類閱讀的文學巨著。
  •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
    《文心雕龍》10句經典名言,值得一品再品,一讀再讀。1. 並駕齊驅,而一轂統輻。出自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這句話是說明了,所寫的文章內容應當和體裁保持一致。6. 吃文為患,生於好詭。語出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文章讀起來不順暢,是喜歡怪異造成的。意思是文章貴在達意,沒必要用奇字怪句標新立異。7. 繁採寡情,味之必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