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2020-12-11 歷史國學智慧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

千百年來,其在歷史領域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能與其相媲美。

這本書之所以被尊崇到如此之高的地位,不僅是因為它記載了歷史,

還因為它其中凝聚了歷朝歷代的智慧。古人十分注重從其中汲取領導思想。

直至今天,搜索各大學術網站,你都能搜索到「資治通鑑」和「領導藝術」這兩個關鍵詞之間的緊密聯繫。

除此以外,《資治通鑑》中對於個人修身養德的思想,也受到人們的尊崇

比如我們現在常說的「慎獨」,在《資治通鑑》中就有廣泛體現。

因此,我非常提倡孩子們讀《資治通鑑》來提高自身修養。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書中是如何教化人的。

慎獨自淑,表裡如一

「慎獨」是儒學的一個重要概念,

最早見於《文子·精誠篇》,曰:

「聖人不慚於景,君子慎其獨也,舍近期遠,塞矣。」

《禮記·中庸》道:

「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北宋司馬光深受先秦儒學思想影響,一生信奉「慎獨」,認為這是一個人的情操和氣節。

他經常說,「吾無過人者,但平生之所為,未嘗不可對人言耳」

說的就是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保持住「慎獨」的良知。

《資治通鑑》中收錄了這樣一個例子,

說的是東漢安帝年間,荊州刺史楊震發現一個叫王密的人才華出眾,便向朝廷舉薦。

朝廷接受了楊震的舉薦,委任王密為昌邑令。

王密深感楊震的知遇之恩,在一個夜深人靜之時,送上十兩黃金表示感謝,

並低聲說:「黑夜裡,無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

楊震拒絕接受,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

說得王密羞愧難當,急忙起身謝罪,收起金子走了。

這則故事告誡後人在無人監督時也要堅守內心的底線,做到不放縱、不越矩。

司馬光收錄這些相關案例,旨在提醒後人對自己要有嚴格的要求,培養「慎獨」的品性。

古人云,「君子不欺暗室」,說的就是一個人在私底下是否能嚴格要求自己,

做到慎獨、自淑、表裡如一、品德高尚,是區分「眾人」和「君子」的重要標杆和尺度。

淡泊寧靜,以儉養德

《資治通鑑》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誡子書》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周易》言,「君子以儉德闢難」。

古語中有很多關於「」的箴言,告誡後人要培養儉樸的作風,

從「儉」中去體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不斷磨鍊自己的心性

古人素有「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室」的樂趣;

還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達與平和。

常言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保持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才能遺大德於世間。

司馬光認為,一個人要擁有修身智慧,淡泊明志的心性勤儉節約的美德是必不可缺少的。

在他漫長的從政歷程中,以儉養德是司馬光一生的信仰,

並將「」列為家風,時時告誡後代「儉能立名,侈必自敗」的道理。

司馬光生活的年代,人們競相講排場、比闊氣成了常態,

他特意給兒子司馬康寫了一封家書《訓儉示康》,

旨在告誡兒子和後代繼承儉樸家風,永不奢侈腐化,

其中列舉的一句警示名言經久不衰:「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司馬光在朝廷中長期身居高位,加上宋朝賞識文官,給他們較高的待遇。

在這種情況下,維持相對富足的生活比較容易,

但是,司馬光始終堅持「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始終保持「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狀態,

將自己所有收入都拿出來當辦公的費用,或散播給生活艱難的窮苦百姓。為什麼他能做到?

是因為他懂得「侈,誤之大也」的道理,

常問「吾今日之俸豈能常有?身豈能常存?一旦異於今日,家人習奢已久,不能頓儉,必致失所。

豈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

這是大賢的深謀遠慮人生智慧

正所謂「大賢之深謀遠慮,豈庸人所及哉」。

為人正派,大氣坦然

在《資治通鑑》中,唐朝大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收錄其中,

這並不只是因為他的字寫得好,更是因為其德行好、品德高尚。

收錄這樣的案例,旨在告誡後人為人正派、大氣坦蕩的道理。

《資治通鑑》曰:「上問公權:『卿書何能如是之善?

對曰:『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筆諫也。」

顏真卿在二十五歲時中了進士,為官為人非常正直,但是卻常常遭到誹謗和排擠。

為官後不久,因得罪權貴大臣楊國忠被朝廷貶官下放,到河北的平原郡當太守。

這時,正值河北一帶發生了「安史之亂」,由於當時形勢複雜,不少地方官聞風而逃。

顏真卿挺身而出,自發動員各方面的力量打擊叛軍。隨後,他還聯手北海郡太守賀蘭進明一起平叛。

但是賀蘭進明才能不大卻喜歡搶功邀賞,愛出風頭,顏真卿非常大度,坦然面對名譽利益,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凡事以大局為重。

幾場大仗下來,顏真卿在百姓中的威信猛增,受到後人的敬仰與愛戴。

大氣坦蕩、顧全大局、不計較個人得失不僅對於官員十分重要,對個人修身養性也是十分重要。

《資治通鑑》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有正向的教化作用

對官員而言,如若能夠心胸寬廣、大氣坦然、不計較個人得失,才能在國家危難面前挺身而出,挽救國家於水火;

對於個人而言,養成大氣、坦蕩的品格也是重要的人生財富。

常言道,「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說的就是一個人如果心胸開闊,才能氣定神閒、舉重若輕,心中無所掛礙才能勇往直前。

資治通鑑》中的慎獨智慧、淡泊智慧、正氣智慧對每個人都有重要意義。

正如清代史家錢大昕說,讀十七史,不可不兼讀《通鑑》

「讀資治通鑑,就像看高人下棋。歷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個棋譜。我們看多了,自會下棋了。」

《資治通鑑》正是一盤智慧的棋局,打開你的歷史視野,開悟你的思維。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提倡青少年讀史、讀《資治通鑑》的原因。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歷史中的人,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榮辱。

讓我們明白人生起起伏伏的必然歷程,讓我們知道人生中堅持本心的意義。

歷史的洪流,讓我們能對世界和生命,保留有一份敬畏之心。

點擊下方商品卡:

相關焦點

  • 好物分享|《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是我國史學史上的一大瑰寶,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資治通鑑》與太史公所著《史記》合稱為「史學雙壁」,可見其學術地位之高。《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史學著作,通讀之時更為順暢更容易理解,是了解和研究中國歷史的重要依據。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和《史記》並稱,是不朽的史學名著。清代的顧炎武、近代的梁啓超,都對這本書讚賞有加。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全都濃縮成精華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讀史明鑑,必少不了《資治通鑑》。 說起《資治通鑑》,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史,講述了戰國初期至五代共1362年,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許多膾炙人口的名言警句都出自它裡面。如「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
    導語:《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值得一讀再讀
    《資治通鑑》共294卷,計300餘萬字,記載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士宗顯德六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歷史。選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外,還包括了200多種野史和文集。3、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苟清其源,何憂不治!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九年》。天下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情,只是庸俗的人擾亂生事罷了。如果能夠正本清源,又有什麼擔憂天下不能夠大治呢?4、為政之本,必求有道賢人與之同理。
  • 「薦讀」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收藏!)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10分鐘帶你感悟處世天規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精華,讓你10分鐘悟透處世天規1.忍小忿而存大信。忍住個人小的憤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 「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資治通鑑》既講述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經驗總結,以及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所以,《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今天,我們特意精選其中8句,一起來學習,品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這部由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史書,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的歷史。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話,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一代名臣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傾其心力,乃至「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歷時19年成書。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 的目的在於「資治」,即「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乃「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成一部通史。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必背精華,知人論世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成10句精華,讓你五分鐘讀懂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司馬缸7歲砸光的那個)和助手在宋神宗時期耗時19年編撰,是一部歷史地位僅次於《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宋之後,基本作為教科書為歷代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學習批註。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如果一個人每天拿出時間來讀一萬字,一年也才只能讀三百六十五萬字,而讀完一部《二十四史》,需要十一年的時間才能讀完!可不要以為一天讀一萬字很輕鬆。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忍小忿而存大信。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八》。選自《資治通鑑》。【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選自《資治通鑑·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 《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句句精湛,意味深長!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編撰的我國第一部具有通史性質的編年史,記載了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共1362年的歷史。先後歷19年而成,所取材料,除十七史外,凡前代留存下來的史書無不搜集。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建立功勳的人,應當擔心自己的信義不顯著,而不應當憂慮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二、兼聽則明,偏信則暗。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紀》。廣泛的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可以做出很明智的判斷。如果只是聽取一面之詞,就會昏暗。
  •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
    五本200萬字以下的網絡小說,濃縮就是精華,第二本評分高達9.5!雖然說現在網絡小說界十分崇尚字數巨多的作品,據說這樣更可以考驗作者的創造能力和編寫能力。今天小編就是要打破常規認知,為大家推薦五本字數在200萬字以下的作品,讓大家知道濃縮的才是小說中的精華哦!第一本:《舌尖上的江湖》。這部小說的名字看起來就像是和「舌尖上的中國」一個系列的,但是除了題材都是飲食以外幾乎沒有什麼額外的關係了。
  • 有了這套《柏楊給孩子的資治通鑑》,媽媽們再也不用擔心孩子被歷史...
    但真實的紀曉嵐並非一身正氣、不畏權貴,而是一個奢靡浪費,沉迷美色的人。 但提起正史,別說孩子,就連我們家長都很難讀下去,就拿與《史記》並稱為「史學雙壁」的《資治通鑑》來說,它全書共294卷,共計300多萬字,編撰者司馬光耗時19年,查閱參考近三百餘種史籍,詳盡記錄了16個朝代,1362年的歷史事跡。
  • 柏楊人性史觀的精華作《柏楊曰:資治通鑑啟示錄》,一生不能錯過的...
    於是從1983年到1993年,這十年間,柏楊每個月至少閱讀4萬字左右的文言文(包括標點和註解)原文,寫出7.5萬字左右的初稿,交出15萬字左右的校稿,以及所必需的地圖、附錄。
  •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
    《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現實又有道理。1.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秦策一》。作戰就沒有不取得勝利的,進攻也沒有攻不下的。這句話是形容軍事力量的強大,百戰百勝。2.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父母如果能夠疼愛自己的兒女,就需要其作出長遠的打算。3.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賞析:這句話出自《戰國策·趙策一》引古語。豫讓怨恨趙襄子,決心為智伯復仇,乃說了這兩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