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10分鐘帶你感悟處世天規

2020-12-09 花落花又落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

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

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偉人讀了17遍。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成30句精華,讓你10分鐘悟透處世天規

1.忍小忿而存大信。

忍住個人小的憤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

2.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

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

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

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

5.救寒莫如重裘,止謗莫如自修。

禦寒最好的東西就是上等的皮衣,制止別人的誹謗最好的辦法就是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

6、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7、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8、任人當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之用才,非無知人之鑑,其所以失溺,在緣情之舉。

重用有真才實學的人,是治理國家的基本原則,與有識之士齊心協力地處理政事,也並不例外。但以往在任用賢才的時候,掌權的並非不具備知人善任的見地,之所以存在很多弊病,是由於過多地考慮情面的緣故。

9、無紓目前之虞,或興意外之變。人者,邦之本也。財者,人之心也。其心傷則其本傷,其本傷則枝幹顛瘁矣。

如果不解除眼前的憂患,也許還會引起意外的變故。百姓是國家的根本,財力是百姓的核心。核心受到傷害,根本也就會受到傷害;根本受到傷害,枝幹也就會墜毀了。

10、正女不從二夫,忠臣不事二君。為女不正,雖復華色之美,織紝之巧,不足賢矣;為臣不忠,雖復材智之多,治行之優,不足貴矣。何則?大節已虧故也。

11.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孔子曾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用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榮華富貴,只是一片轉瞬即逝的浮雲,而內心卻會忍受長久的煎熬。

12.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

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孔子說: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

知易行難,說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動。

13.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德行勝過才能,叫做君子;才能勝過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所以古人先看德,再看才。一個人才華橫溢,但是心術不正,那麼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14.聞其過者,過日消而福臻;聞其譽者,謄日損而禍至。

別人經常說你的過錯,那麼你犯錯就會越來越少,福氣就會降臨。

如果聽到的都是別人對你的稱讚,那麼你的災禍就會降臨。

古人說:聞過則喜。

忠言逆耳利於行,聽忠告,不要被溢美之辭衝昏了頭腦,一個人才能有福氣。

15.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抓住時機,立即行動,不要等到天晚。

西漢王莽當政,多改漢制,尚書陳鹹眼見漢家政權大勢已去,他感慨地說了這兩句話,然後稱病退休。

16.福至心靈,禍來神昧。

當福降臨的時候,人會顯得特別聰明;而當禍事降臨的時候,人就變得特別糊塗。

17.凡人之情,窮則思變。

在無路可走的時候,就要想方設法改變現狀,這是人之常情。

18.天下本無事,但庸人擾之耳。苟清其源,何憂不治!

天下本來就沒有什麼事情,只是庸俗的人擾亂生事罷了。如果能夠正本清源,又有什麼擔憂天下不能夠大治呢?

19.為政之本,必求有道賢人與之同理。

國家政事有道的根本,在於陛下尋求到有道賢人,並與他們一起治理國家。

20.鑑不獨明,不可專於吏部。

由一個部門去鑑別、審查官吏,是不會公正透明的,因此用人的權利不能單單交給吏部。

21.行於霜上而知嚴寒冰凍將至。

當你走在霜凍上之後,才會真正的知道嚴寒將至。

22.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餘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於太察,寡聞少見者戒於壅蔽,勇猛剛強者戒於太暴,仁愛溫良者戒於無斷,湛靜安舒者戒於後時,廣心浩大者戒於遺忘。必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後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

改變自己脾性有方法,聰明的人要戒除處於敏感的毛病,勇猛剛強的人要戒除太暴躁的毛病,善良溫良者要戒除不果斷的毛病,而心胸廣博的人要戒除遺忘細節的毛病。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中和全面,那些小人虛偽之徒就不敢輕易冒犯了。

23.聖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長,用其所短。

實際含義:聖人用人,好比工匠選材料,應選取他的特長,避開他的短處。

24.雲夢之竹,天下之勁也,然而不矯揉,不羽括,則不能以入堅;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範,不砥礪,則不能以擊強。是故才德全盡謂之聖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

做人如果德才兼備,那是聖人。如果才華和品德都沒有,那是愚人;如果德性高但才華低,可以稱為君子;如果才華高而德性低,無論如何都是小人。

25.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

哲理含義:開始做事選擇了困難的,則碰見容易之事,很輕鬆就搞定。能夠規避自己短處的人,則碰見自己所擅長的,則很快就可以做成。

26.用人如器,各取所長。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樣,各取其長處而使用。

27.忍小忿而存大信。

忍住個人小的忿怒,而堅持法律大的信用。

28.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大丈夫答應別人一句話,即使許以千金也不會改變。

29.盡小者大,慎微者著。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在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幹出大事業;能夠在小事上謹慎,他的德行才能顯耀。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就能明達事理;聽信片面的意見,就會愚昧糊塗。

30.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之怨也,吾既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

賢能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磨損他們的志氣;愚蠢的人,如果財產太多,就會增加他們的過錯。況且富有的人,往往會成為眾人怨恨的目標,我既然沒有教化子孫的才能,也不願增加他們的過錯而落下怨恨。

讀懂《資治通鑑》後,明白了人生哲學

明清之際的著名學者顧炎武評述《資治通鑑》:以一生精力成之,遂為後世不可無之書

曾國藩評價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

近代著名學者梁啓超評價《資治通鑑》時說: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

茶餘飯後可以多讀讀這類史書,畢竟,即使史書種類眾多,《資治通鑑》地位仍然數一數二,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中,仿佛與古人在對話,了解過去的故事的同時還可以以史為鑑,學習生活的經驗,不斷充實自我。

因此小編建議大家一定要多讀歷史,多多學習古人的經驗,畢竟這是歷史的總結。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可以說最值得一讀,有學者感嘆,讀完《資治通鑑》仿佛多活了整整一千年!

通過《資治通鑑》,我們不僅可以懂得歷史,還可以從過去的教訓中汲取經驗

然而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沒有專業知識,學習文言文相當累。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套好書——白話版的《資治通鑑》。

這本書參照多個版本,取其精華,反覆校勘,經過國內專家精心編校整理而成,書中的內容儘可能能保證原貌,力爭做到準確科學。而且是精裝典藏版,適合收藏,也可以買來送給朋友,也是很有面子的。

對於這套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

白金版配白話文注釋的的《資治通鑑》,現在活動價99元就可以帶回家!

相關焦點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10句精華,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和《史記》並稱,是不朽的史學名著。清代的顧炎武、近代的梁啓超,都對這本書讚賞有加。清代曾國藩:「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從戰國到五代十國,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出來10句必備精華,讓你5分鐘讀懂知人論世知過非難,改過為難;言善非難,行善為難。知道自己的過錯並不難,改正過錯才是難的;說好話並不難,做好事才是難的。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全都濃縮成精華10句話,教你古人智慧
    全書一共300萬字,這麼長的一部書,你沒有那麼多時間讀全文的話,可以看看這10句濃縮了整部巨著的精華:1.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譯文】即使做一件壞事,殺一個無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愛的人也不會去幹。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
    導語:《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好物分享|《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5句精華,讓我們學會:慎獨、正氣
    》 是宋神宗親自提名的一部著作,意在「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成書至今就有許多名人將此書作為重要研究對象,可見書中內容何等玄妙重要。《資治通鑑》通篇三百餘萬字,精妙之言論數不勝數,在此無法一一列舉。小木摘選其中較具代表性的五句金言,與君共勉。
  • 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
    黎澍先生曾批評何新說:「你有什麼資格狂?你通讀過二十四史嗎?你通讀過十三經嗎?」說明黎先生認為通讀過二十四史和十三經就有一定「狂」的資格了,足見其難。3213卷,4000萬字的《二十四史》濃縮成最經典的10句,發人深省為什麼?二十四史共計3213卷,約4000萬字。四千萬字要讀多久才能讀完?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成10句精華,讓你五分鐘讀懂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司馬缸7歲砸光的那個)和助手在宋神宗時期耗時19年編撰,是一部歷史地位僅次於《史記》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宋之後,基本作為教科書為歷代帝王、賢臣、鴻儒及現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學習批註。
  •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
    《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3句精華,讓孩子學會:慎獨、正氣《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的著作,千百年來,其在歷史領域的地位恐怕只有《史記》能與其相媲美。直至今天,搜索各大學術網站,你都能搜索到「資治通鑑」和「領導藝術」這兩個關鍵詞之間的緊密聯繫。
  • 300萬字《資治通鑑》濃縮的10句精華,值得一讀再讀
    《資治通鑑》共294卷,計300餘萬字,記載了上起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後周士宗顯德六年五代滅亡,前後長達1362年的歷史。選取的資料除了十七史外,還包括了200多種野史和文集。9、自古帝王,莫不得之於艱難,失之於安逸,守成難矣。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唐太宗貞觀十二年》。自古以來的君主帝王,沒有一位不是從艱難的環境中取得天下,有在安逸中失去天下,能夠守住成果是很艱難的啊。10、為官擇人,不可造次。
  • 「薦讀」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精華,就這十句(收藏!)
    《資治通鑑》,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主編的一部極其重要的史書。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論其地位,可用清人王鳴盛的一句話來概括:「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也。」據說這書被毛澤東讀了17遍。由此可見,《資治通鑑》的歷史地位有多麼崇高。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 「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 《資治通鑑》既講述國家民生的興衰歷史,同時又分析歷史人物的品德善惡,管理政策得失,經驗總結,以及修身齊家、做人處世之道。 所以,《資治通鑑》是「皇帝教科書」,更是古人智慧的寶藏。 今天,我們特意精選其中8句,一起來學習,品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8句精華,開悟思維,放大視野
    讀歷史,必少不了《資治通鑑》與《史記》。「史學雙璧」之一的《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也是最權威、最重要的編年史。這部由北宋司馬光耗時近20年編寫的史書,記載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前後共1362年的歷史。
  • 300萬字的《資治通鑑》濃縮成了10句話,洞見古人智慧!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耗時19年主編的一部規模空前的編年體通史巨著。從周威烈王寫到五代後周世宗,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忍小忿而存大信。選自《資治通鑑·唐紀八》。選自《資治通鑑》。【譯文】同時聽取各方面的意見,才能正確認識事物;只相信單方面的話,必然會犯片面性的錯誤。3.當官力爭,不為面從。選自《資治通鑑·唐紀》。【譯文】面對上司敢于堅持正確的意見,不礙於情面而順從。4.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 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話,知人論世
    《資治通鑑》是宋代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一代名臣司馬光主持編纂的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司馬光傾其心力,乃至「骸骨癯瘁,目視昏近,齒牙無幾,神識衰耗」,歷時19年成書。司馬光編寫《資治通鑑》 的目的在於「資治」,即「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嘉善矜惡,取是舍非」,乃「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成一部通史。300萬字《資治通鑑》不用全讀完,記住這20句必背精華,知人論世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 《資治通鑑》中的10句經典名言,細細品味,感悟人生!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編撰的一部編年體史書,全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資治通鑑》中的10句經典名言,細細品味,感悟人生!1. 若誠不盡於己 而望盡於人,眾必怠而不從矣。
  • 被曾國藩稱為「驚世之書」的《資治通鑑》,300萬字濃縮6句金言!
    《資治通鑑》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部史學典籍,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編年體通史,歷時一十九年完成,始啟於先秦周威烈王,橫跨一千三百六十二年,涵蓋十六朝,共三百餘萬字。《資治通鑑》之名由宋神宗趙頊欽賜,他認為此書可「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故名資治通鑑,此書是後世政客都視若珍寶的必讀之書,可從中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曾國藩就曾點評此書說「竊以先哲驚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文正公之《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偉大領袖毛主席也曾十七次批註過《資治通鑑》並感言「一十七遍,每讀都獲益匪淺。」
  • 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
    《戰國策》又稱《國策》,記載了戰國時期縱橫家的主張和策略,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上起公元前490年,下至公元前221年,約12萬字。12萬字《戰國策》濃縮的10句精華,一針見血,直抵心底。1.
  • 讀《資治通鑑》,感悟三種處世大境界
    可以說,司馬光奉獻給後人的《資治通鑑》是史書,更是古人處世修身智慧的寶藏。 1 淡泊寧靜 以儉養德 《資治通鑑》曰「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誡子書》有言「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周易》言「君子以儉德闢難」,《左傳》道「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 《菜根譚》10句經典,嚼得菜根,百事可為,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
    《菜根譚》10句經典,嚼得菜根,百事可為,感悟為人處世的智慧!1、鶴立雞群,可謂超然無侶矣。【大意】鶴在雞群中,可以說是卓越超群沒有誰能比得上了。然而進一步看大海中的大鵬鳥,鶴就顯得非常渺小了。2、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懼,而舟外者寒心;猖狂罵座,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大意】江面上駭浪滔天,但是身處船中的人卻無所畏懼,船外的人卻因此而膽戰心驚;席中有人破口大罵,但是入席之人卻毫無警覺,席外之人反因此而目瞪口呆。
  • 厚黑學的10句金玉良言,5句成黑幫「處世」規矩,5句成名人座右銘
    厚黑學從某個角度反映了人性黑暗自私的一面,然而也反映了人們的處世之道。從一個方面來說,為人處世要想活得好,還是需要點「厚黑的」。今天介紹10句厚黑學的金玉良言,揭示了人性的「弱點」,5句成黑幫「處世」規矩,5句成名人座右銘,時時謹記,助你縱橫捭闔,無往不利!
  •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
    《資治通鑑》10句至理名言,讀史明智,參透人生百味1. 家貧思良妻,國亂思良相。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周紀》。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敗也必在慢之語出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凡事取得成功,一定要嚴肅的對待他;如果失敗,一定會因為輕視了它。認真,成功的基石;草率,失敗的伴侶。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