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讀完這首詩,我想很多人會有種忍不住捂嘴大笑的衝動吧?難為李白好意思在這裡睜眼說瞎話。把孟浩然誇得天花亂墜,簡直才能直追孔明伊尹,品德高尚比肩聖人。都說歷史是位小姑娘,想怎麼妝扮就怎麼妝扮。可李白在孟浩然都還沒成為歷史的現實中,就開始急心火燎的為其歌頌生平,吃相是不是太難看了點?
話說在孟浩然並不算太長的一生(689—740,活了51歲),他不是在求仕,就是在求仕的路上。孟浩然一次又一次的舉薦自己,又一次又一次的敗北而歸。皇帝在哪,他就跑到哪,其求仕心志之執著,之堅定,在唐代那個崇尚自由與個性,「天子呼來不上船」牛人輩出的時代,他的這種行為也可堪稱奇葩了。
有一次,孟浩然得到消息,唐玄宗皇帝要去洛陽。於是他為了有機會面聖皇上,趕緊在洛陽買好房子住下(家裡有礦之人呀!),眼巴巴的等著皇帝的到來。這一住就是三年,皇帝雖然來了洛陽,可孟浩然卻覲見無門。又是一次仕途路上的、無比失落的水中月鏡中花……
在求官的道路上,孟浩然就是長著一個丫鬟的身體,偏偏有一顆做小姐的心。
其實孟浩然也有一次垂手可得近在眼前的晉身軒冕的機會,卻被他自己硬生生給搞砸了。
當孟浩然終於在張九齡(當時的宰相)的推薦下,見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或許是緊張到不知所措,或許是文青病患發。皇帝叫他吟首詩,他脫口而出的竟是:「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不才明主棄 ,多病故人疏……
皇帝唐玄宗當時勃然大怒,立即拂袖而去。雷霆雨露皆君恩,你孟浩然到底在抱怨什麼?又有何資格去抱怨什麼?皇帝一氣之下,下了口諭:永不錄取其入朝為官。據說孟浩然為自己突如其來的猛撞行為,腸子都悔青了。
直到此時,孟浩然才熄了那顆天天上竄下跳,蠢蠢欲動的為官之心。這種萬般無奈之下的憋屈隱居之舉,在大詩人李白筆下,卻是好一番春秋筆法:「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意思是孟浩然不是做不了官,而是為了享受這青松與白雲、迷戀這花草與樹木,過上悠然自在的高潔隱士生活,不屑於去做前躬後鞠的勞什子官。
什麼叫黑白顛倒?什麼叫文過飾非?如果歷史按著詩人所云去書寫,這簡直就是一位清高孤傲不出世的聖人啊!
然而撥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紛繁複雜的文字,讓真相在陽光下暴曬,得到的結果,往往是令人目瞪口呆又教人捧腹不已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