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分享: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

2020-10-03 萊恩校尉

夏,商,西周的社會經濟

農業和畜牧業:

五穀在西周時期已經種植,人們已經懂得施用糞肥,草木灰和綠肥;商朝畜牧業佔重要地位,有些牲畜除食用外,還用於拉車和祭祀。


手工業:

青銅鑄造業發達,二里頭遺址中發現夏朝青銅器,商朝的司母戊鼎,西周的青銅禮器。

玉器加工和紡織業有所發展,商、周都有陶瓷業和周朝已有漆工藝。



商業交通和城市:

夏朝交通運輸有一定規模,商朝道路沿途設旅社,並建立郵驛傳遞制度,商人和商朝以貝殼作為貨幣。

夏,商,周的都城都是全國政治,交通中心。



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經濟

農業:

鐵製農具和牛耕普遍,水利灌溉事業發展,春秋時楚相孫叔敖修芍陂(sháo bēi),戰國蜀守李冰修都江堰,水工鄭國在秦修鄭國渠。



手工業:

冶鑄業化時代的發展,戰國漆工藝也有新成就,煮鹽業,釀酒業發展。

戰國時期出現了有關於手工業工藝的專著《考工記》



商業和城市:

春秋戰國時期商業發達,各地土特產品互相交流,許多城市成為繁華的商業中心,如臨淄,邯鄲、郢yǐng等。



知識補充

五穀:

五穀指的就是幾種主要的糧食作物。特指稻、黍(shǔ,黃米)、稷(jì,小米)、麥、菽(shū,大豆);另一種說法是麻(指大麻)、黍、稷、麥、菽。

實際上五穀是個分類概念,當時的作物種類不是只有五種,"五穀"說之所以盛行,是受到五行思想的影響所致。



綠肥:

在地裡套種綠色植物,在這種植物還處於鮮嫩的時候將它收割,把它的枝幹莖葉和根系都翻壓到地裡去,讓它們在土裡腐化,從而起到為土地積攢肥料的效果,綠肥可以專門種也可以去野外採集。



二里頭遺址:

遺址位於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市境內,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相當於古代文獻中的夏、商王朝時期,範圍包括二里頭、圪壋頭和四角樓等三個自然村,面積不少於3平方公裡。

1959年開始發掘,遺存可劃分為四個時期。遺址內發現有宮殿、居民區、制陶作坊、鑄銅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蹟。

出土有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銅器、骨角器及蚌器等遺物,其中的青銅爵是目前所知中國最早的青銅容器。

二里頭遺址是二里頭文化的命名地,並初步被確認為夏代中晚期都城遺址。



芍陂(sháo bēi):

楚國令尹(丞相)——孫叔敖在淮河流域引淠pì 水(水名,在中國安徽省,源出大別山,流入淮河入白芍亭東,使此處積水成湖,變成了一個可以灌溉良田萬頃的大型水庫。這個芍陂水庫在今安徽省壽縣。



郢yǐng:

古地名。春秋時,楚文王建都於郢,故址在今湖北江陵西北紀南城。楚國都城屢有遷徙,凡遷至之地均稱郢。



臨淄:

zī是個水名,在山東,臨淄就是靠著淄水的意思,臨淄這個城市是春秋戰國時代齊國的都城,在今山東省淄博市。



邯鄲:

邯鄲位於河北南端,晉冀魯豫四省交界處,西依太行山脈,東連華北平原,北連邢臺、南毗安陽,是河北省的南大門,春秋戰國時代是趙國都城,漢代與洛陽、臨淄、南陽、成都共享「五大都會」盛名。


相關焦點

  • 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
    年路藍縷的上古先民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時期夏、商、西周時期歷史文獻中,通常把東部的民族叫「夷」,南部的民族叫「蠻」。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770年,市域歷經了夏、商、西周3個朝代,雖屬《禹貢》所劃「九州」的荊州之域,中原王朝勢力也不斷進入但大體仍處於「蠻夷」聚居地。
  • 知識分享: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和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我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仁」是孔子思想體系的核心,他以「有教無類」的思想辦學,對推動我國古代文化教育的發展起了積極作用。相傳孔子晚年編訂和整理了《詩經》《尚書》,《禮》、《易》和《春秋》。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由於政治主張和哲學看法的不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等諸家。
  •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和夏、商、周時期的歷史階段特徵
    相傳孔子晚年編訂和整理了《詩經》《尚書》,《禮》、《易》和《春秋》。百家爭鳴,戰國時期,各個學派由於政治主張和哲學看法的不同,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其中主要有儒、道,墨、法等諸家。戰國時期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甘石星經》。物理學:《墨經》反映了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物理學的重大成就。醫學:扁鵲是戰國時期最有名的醫生,他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四診法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2000多年來,一直為中醫所沿用。
  • 中華上下五千年——上古時期,夏,商,周,春秋戰國
    年,商湯於鳴條之戰滅亡夏後建立商。公元前841年,周召公和。國人暴動,逐厲王,周召公和。春秋約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春秋時期開始。公元前579年,晉楚盟和,春秋時期第一次彌兵會盟。
  • 春秋戰國時期,文學作者的身份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變化
    如《尚書》、《春秋左氏傳》、《國語》、《戰國策》,或記人事或記人言的史家散文。春秋戰國各哲學派別的諸子散文,如《莊子》、《孟子》等,其創作目的是明確務實的,雖然質樸,但不少作品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甚至達到散文創作的一大高峰,成為後世多種文體之濫觴。西周時期,學在官府,文化為貴族所壟斷,只有貴族才有受教育的權利。
  • 春秋戰國時期的史學和西周時期的史學相比,哪個更為完善?
    可見西周時期晉國的史學僅處於史料收藏和整理階段,較為完善的史學著作到春秋戰國之際方才出現。以《晉乘》和《竹書紀年》為代表的史學晉國記載的歷史稱《晉乘》,此書戰國時還保存完好,為諸子多所徵引。由於其內容有法不阿貴的思想和對士階層的格外重視,很可能作者是三晉之人。而書中所記人物張冠李戴,可見春秋時期晉國官府的史料流傳到戰國時期,人們的記憶上已經發生了混淆。
  • 春秋戰國時期的「春秋」為什麼叫「春秋」而不叫「冬夏」呢?
    朝代歌我們中學時期學習朝代歌中就知道「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一統秦兩漢」。各個朝代的名字都和國君有著密切的關係,或來自于姓氏,比如夏朝的國君是「夏后氏」;或來自於封地,比如周朝的先祖居於岐山下的周原;當然了還有一些是封號等等。
  • 西周與東周,春秋與戰國,相互的歷史關係你清楚嗎?
    在我國的遠古時期,經歷了三個漫長的奴隸社會,分別是夏、商、周,而周又分為西周和東周,在東周時期,又分為春秋和戰國時期,這歷史關係有點繞,不熟悉這段歷史的讀者,對這段紛亂的歷史故事及人物很茫然,今天,本文來簡要介紹一下有關西周和東周,春秋和戰國的相互關係。
  •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文化有哪些
    西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文化有哪些五經「五經」是《詩》、《書》、《易》、《禮》、《春秋》,這五部書是我國保存至今的最古的文獻,也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思想學術流派儒家的主要經典。風包括十五國風,共一六0篇;雅分大雅和小雅,共一0五篇;頌分周頌、魯頌、商頌,共四0篇。各篇的創作年代,大部分已不可確知。根據部分詩篇考查,最早的約作成於西周初年,最晚的約作成於春秋中期。全書是經過五、六百年時間的積累、並經過搜集者的加工和潤色而成的。《詩》的內容很豐富。國風主要是民間歌謠;雅和頌主要是領主貴族用於宗廟、朝廷上的詩歌。
  • 在整個社會動蕩不安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它會昌盛起來
    到戰國初期,見於文獻記載的,還有十幾個國家;及至戰國末期,餘下的韓、魏、楚、趙、燕、齊等六國相繼被秦滅亡,全國才真正統於秦。按照歷史發展的一般情況,處於長期分裂、戰事頻繁的時代,社會生產力往往要受到巨大破壞,社會的發展是比較緩慢的,文化教育尤其受到嚴重的影響。可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儘管整個社會動蕩不安,卻奇蹟般地推動著一場全面的大變革。
  • 東周為什麼要分為春秋和戰國?春秋戰國又是怎麼劃分的呢?
    眾所周知,先秦時代有:夏商周,而周朝又分為東西周,東周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其實「春秋」和「戰國」並不是兩個朝代,而是同屬於「東周」的前後兩個階段。1046年推翻商王朝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三個大一統王朝,定都城鎬京,在今天西安附近。
  • 春秋戰國時期,軍政各界人才輩出,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春秋戰國時期作為我國歷史戰亂最多的年代,這一時期的人才是非常多的,特別是軍政界的人才,幾乎每個國家他有很多。他們的出現推動了歷史的發展,那麼,是什麼原因使得春秋戰國時期的人才輩出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析分析這個問題。每個社會大變革時期,總能孕育人才輩出的高潮時期,最突出是春秋戰國。
  • 春秋戰國時期的轉型和文化
    眾所周知,春秋戰國間的數百年,是中國歷史上社會變化動蕩最為劇烈的時期之一。因為那個時期是從我們所認識的奴隸制社會向封建制社會轉型的歷史時期。在這個明顯的社會轉型期,社會出現了動蕩不安、諸侯混戰的局面。在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春秋五霸」,即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戰國七雄」,即齊國、楚國、燕國、韓國、魏國、趙國、秦國。經過西周時期經濟的不斷增長,各地區新興的地主階級已經不滿足於舊的政治體制,而是迫切要求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以維護他們既得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 張豈之:春秋戰國時期社會生活的變化
    春秋戰國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大變革時期。這一時期城市有很大變化。春秋時期,城邑的數量有了明顯的增加,有關築城立邑的記載史不絕書。春秋城市的規劃布局開始呈現多樣化的特點,有的沿用西周時期的舊制,有的則突破禮制約束。戰國時期,城市數量空前增加,城市的經濟功能較前更加顯著,興起了一批重要的商業城市。
  • 春秋戰國:離異的女子再嫁司空見慣
    夏商周時期的社會生活  夏商時期城市是王朝和各方國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堡壘。城市設有防禦設施,或修築高峻的城 牆,或挖掘巨大的壕溝,或利用天然屏障。城市內最重要的主體建築是貴族居住的宮殿和祭 祀祖先神靈的宗廟。城市內的居民都是聚族而居,聚族而葬,體現了宗族社會結構的特點。 城市內還有手工業作坊,分工細緻。
  • 春秋戰國時期的「天下之中」
    西周時代,周公旦營建洛邑(今洛陽),經營「成周」,他認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貢道裡均」(《史記·周本紀》),也就是說以洛邑為都城,既方便四方諸侯貢賦,又利於鎮撫教化全國。但自春秋以來,諸侯爭霸,周室衰微,昔日的政治都會日漸凋敝,區域性政治經濟都會迅速崛起。位於今菏澤定陶縣的古陶邑,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一度商業輻輳天下,成為當時「普天之下」的經濟中心,被譽為「天下之中」。
  • 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為什麼到春秋戰國時期史料突然豐富起來?
    關於西周時期史料記載不多我想是由於以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社會文化的發展比較落後在西周之前社會文化的發展還發展還比較落後,文化只掌握在極少數的奴隸主貴族之手,大多數人沒人文化,即使一些諸侯王也不懂文字
  • 西周、東周、春秋、戰國,它們的分界線是什麼?
    周王朝,分為西周和東周,而東周又細分為春秋和戰國。當然,這都收後世的叫法,在當時的人們心中,周王朝從未滅亡過。那麼,後世為什麼會將一個完整的周王朝細分為那麼多階段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這使得周王室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受到了嚴重的下滑。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打敗一事,打破了諸侯們的固有認知。周王室無敵的形象遭到破壞,諸侯們開始不尊重過周王室,禮樂崩壞從此時開始。正是因為這兩個明顯的變化,後世才會將周幽王身死作為西周和東周的分界線。
  • 中國歷史上,不以朝代稱呼的「春秋戰國」時期,有何特殊之處? - 觀...
    在中國歷史上,改朝換代的事情屢見不鮮,比如元取代宋,清取代明;一個朝代因為重大變故被分成兩部分的情況也很常見,比如周朝分西周東周,漢朝分西漢東漢,晉朝分西晉東晉,宋朝分北宋南宋…但是,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例非常特殊的情況:春秋戰國!春秋戰國,這是朝代嗎?
  • 從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時期,玉鳳的演化史
    因此要研究早期玉鳳就不能脫離原始社會時期禽鳥類題材實用器或者藝術品的研究。真正意義上玉鳳出現之前的玉器、陶器、巖畫上禽鳥的形象將會是鳳鳥的原始形象雛形。西周陰刻玉鳳春秋戰國時期的鳳紋一改商周時期的神秘和謹嚴,猛禽形象的鳳已較少見,而代之以修頸、長腿、溫順秀麗的形象,優美清秀,動態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