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草根也能當皇上」的奇蹟就是他開創的。
在他之前的歷代君王們,大多擁有顯赫的家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無不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果沒有一位身為秦王的父親,也不可能繼位秦王,更不可能兼併六國、一統天下。
劉邦不具備這樣的先天條件。他的職業生涯始於秦帝國的一個基層賤吏(亭長),後誤打誤撞而成為一名在逃犯。可就是這麼一個草寇,只用了短短七年時間就折騰成大漢帝國的開國皇帝。
後人對這位布衣天子的一生充滿好奇。從他的出生到早年經歷,再到他的婚姻與日常生活,無不引人想要一探究竟。
這位布衣天子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他為什麼會有如此多姿多彩的人生際遇?今人應當怎樣看待他的一生呢?
傳奇何止一個:多了去了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劉邦出世,大幕開啟,他的傳奇人生開始演繹。這位後來的布衣天子至少擁有五大傳奇:一是出生傳奇,二是喝酒傳奇,三是婚姻傳奇,四是面相傳奇,五是經歷傳奇。
出生傳奇。
劉邦的出生十分奇特。《史記·高祖本紀》和《漢書·高帝紀》都說,劉邦並不是劉太公的親生兒子。劉母當年在一大湖旁歇息時,不知不覺睡了過去,做起了春夢,夢見自己和一位神仙哥哥巫山雲雨。當時,雷電交加,天色昏暗。劉太公眼見天氣突變,急忙外出尋找劉媼,竟發現劉媼身上盤桓著一條蛟龍。回家不久,劉媼懷上了孩子,這孩子就是劉邦。(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於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中華書局2014年修訂本,第435頁。以下凡引《史記》皆為此本,不再一一註明)
劉邦出世之後,長得挺像條「蛟龍」:鼻梁高挺,眉骨圓起,美須飄逸,左邊大腿上還有七十二顆黑痣。(隆準而龍顏,美須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史記·高祖本紀》)
喝酒傳奇。
劉邦年輕的時候貪杯,好喝兩口小酒,但手頭並不寬裕。錢,我所無也.;酒,我所欲也。怎麼辦呢?劉邦有他的辦法:賒!他向開酒店的武負、王媼兩位女老闆賒酒,喝醉了,就躺在酒店裡呼呼大睡。這一睡不得了,武負、王媼竟然經常看到熟睡的劉邦身上隱約有蛟龍盤桓,不禁大為驚訝。更讓人不解的是,每次劉邦在她們兩家賒了酒,這一天的生意往往就會特別好。年底結帳的時候,兩家乾脆將劉邦欠的酒債一筆勾銷了。(好酒及色。常從王媼、武負貰酒,醉臥,武負、王媼見其上常有龍,怪之。高祖每酤留飲,酒讎數倍。及見怪,歲竟,此兩家常折券棄責。《史記·高祖本紀》)
婚姻傳奇。
劉邦的結髮之妻是呂雉。劉邦稱帝,呂雉後被史書稱作「呂后」。劉邦下世,呂雉掌控漢代朝政長達十五年,成為漢代政壇的「女一號」,和武則天、慈禧被合稱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女主。
呂雉怎麼會嫁給劉邦呢?這樁婚姻也充滿了傳奇。
劉邦當泗水亭長時,沛縣縣令的老友「呂公」舉家移民至沛縣。呂公原是單父縣(今山東單縣)人,為躲避仇家,逃到了沛縣。縣裡的鄉紳、官吏聽說縣令的好友來了,都趕來湊熱鬧喝酒。主持宴會的蕭何宣布:凡交納禮金不夠一千錢者只能坐在堂下。劉邦是當亭長的,平日和縣裡這些鄉紳、官吏們混得很熟,也來湊熱鬧。他進門後遞了一張帖子,上面赫然寫著「賀錢萬」三個大字,實際上他一個子兒都沒掏。(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史記·高祖本紀》)
呂公看了「賀錢萬」的帖子,大吃一驚,立即起身到門口相迎。這位呂公善於看人相面,他一眼就注意到劉邦的相貌非同一般,因此格外敬重,請劉邦入了上座。(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史記·高祖本紀》)
蕭何知道劉邦一個子兒都沒拿,還是讓他進了堂屋,但蕭何擔心劉邦惹出是非,趕緊進屋打了個圓場:劉季(劉邦原無名,兄弟以伯、仲、季為名)這個人愛吹牛,不能成事,大家別太在意啊。(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史記·高祖本紀》)
酒過數巡,呂公見大家都喝得有點高了,便用眼神示意劉邦,散場後別急著走。劉邦會意,耐心等候到酒宴結束。呂公語重心長地對劉邦說:我這個人從年輕時就喜歡給人相面,我相過面的人不計其數,從來沒見過哪個人有你這麼好的面相,希望你好好珍重。我呢,有一個女兒,希望她能成為你的妻子,一輩子侍奉你。劉邦原來只想腆著臉涮一頓霸王餐,再混幾口酒喝,這可好,一句「賀錢萬」,白吃白喝一頓不說,還用三個字撈了個老婆。天下竟有這等好事,劉邦自然是滿口答應。
誰料呂公的夫人死活不同意這樁婚事,她抱怨呂公說:你常說要把咱女兒嫁給「貴人」,沛縣縣令和你關係那麼好,他來提親你都沒答應,為什麼這麼輕易地把女兒許給了劉季?呂公不屑一顧地說:這不是你婦道人家能明白的事。最終還是執意把女兒嫁給了劉邦。(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史記·高祖本紀》)
呂夫人為什麼堅決不同意這樁婚事呢?主因只有一條:劉邦、呂雉年齡相差太大。
此話怎講呢?
我們先考察呂雉的年齡。
《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了沛縣縣令向呂公求婚一事:「沛令善公,求之不與。」這兩句有三種理解:一是「沛令」自己向呂公提親,二是「沛令」為自己兒子向呂公提親,三是「沛令」為他人之子向呂公提親。
無論縣令是為自己提親,還是為他人提親,都證明呂雉絕非「剩女」,她的婚姻是正常的。如果這一點得到證實,那麼呂雉當時的年齡應當不足二十歲。
再考察劉邦與呂雉結婚時的年齡。
劉邦生於公元前256年,他和呂雉生劉盈時是公元前211年,此時劉邦已經四十六歲。劉盈還有一位姐姐魯元公主,魯元公主如果與劉盈相差一兩歲的話,呂雉生魯元公主時,劉邦應該已有四十四五歲了。據此推算,劉邦和呂雉結婚時應當是四十三四歲。兩人的年齡相差如此之大,這應是呂雉母親堅決反對的主因。
一位已過不惑之年的小吏,憑一句「賀錢萬」的大言,白賺了一位不到二十歲的妙齡少女為妻,這不能不說是天下傳奇一件啊!
面相傳奇。
劉邦的傳奇婚姻已經涉及劉邦與眾不同的面相。
劉邦當亭長時,因為底層「公務員」的薪酬不高,經常要回家種地維持家用。呂雉也得帶著自己的兒子、女兒下地幹活。
有一天,一位老人偶然路過,向正在地裡幹活的呂雉討口水喝。呂雉不但請這位老人喝了水,還招待他吃了飯。老人吃完喝完,看了看呂雉的面相說:「夫人天下貴人。」呂雉一聽,趕快請老人「相兩子」。老人看過呂雉的兒子劉盈的面相說:「夫人所以貴者,乃此男也。」看過呂雉女兒的面相說:也是貴人。
老人剛走,劉邦晃晃悠悠來到自家田裡,呂雉就把老人的話講給劉邦,劉邦一聽,趕忙問:走多長時間了?呂雉說:時間不長。劉邦立馬去追。追上老人後,他便問起剛才聽聞的話。老人回答說:「夫人、嬰兒皆似君,君相貴不可言。」劉邦一聽,興奮地對老人說:「誠如父言,不敢忘德。」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呂雉當了皇后。兒子劉盈繼位為帝,史稱漢惠帝。姐姐是鼎鼎大名的魯元公主。當年那位預言劉邦一家大福大貴的老人始終未再露面。
經歷傳奇。
有一年,亭長劉邦奉命押送一批犯人到驪山修秦始皇陵。當時,被徵發到驪山修皇陵的刑徒,叫作「驪山徒」。劉邦一行出發不久,就有部分「驪山徒」開始逃跑,走到豐邑西邊的大湖「豐西澤」時,「驪山徒」已逃亡過半。「豐西澤」在沛縣境內,離驪山遠著呢。劉邦心想,按這個逃亡速度,到不了驪山,這些「驪山徒」就逃光了。自己押送的犯人逃個精光,那是失職,按大秦律法,自己這個亭長肯定吃不了兜著走。與其到驪山去送死,不如自己也逃吧。就這樣,劉邦一不做二不休,把剩下的「驪山徒」全放了,還對他們說:你們走吧,我也就此逃亡了。劉邦的縱徒之舉得到剩下的「驪山徒」們的盛讚,有十幾位「壯士」表示願意跟著劉邦幹。(高祖以亭長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豐西澤中,止飲,夜乃解縱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從此逝矣!」徒中壯士願從者十餘人。《史記·高祖本紀》)
關於劉邦「豐西澤」縱徒的確切時間史書無載,史學界有人推測此事在始皇三十五到三十七年之間。總之,事發於秦始皇的晚年了。
「豐西澤」縱徒後,劉邦和隨行之人一塊兒喝了場酒,開始尋找落草之處。經過一個大湖時,劉邦命一人前去打探,那人回來說:前面有一條大蛇擋著路,過不去。劉邦醉醺醺地說:壯士前行,有什麼可怕的!拔出佩劍,揮劍將大蛇斬為兩段。又走了幾裡路,劉邦的酒勁兒越發上頭,便靠在路邊睡了過去。後面的人路過此處,看見一個老太太在哭,問她哭什麼,老太太只說:有人殺了我的孩子。眾人又問她:您兒子為什麼被殺?老太太說:我兒子是白帝子,化為一條蛇,擋住了赤帝子的路,結果被赤帝子殺了,所以我哭。聽老太太這麼一說,大家都感到奇怪,有人認為她在胡說八道,散布謠言,想到官府告她。誰知就在此時,老太太竟然突然消失了。路人繼續前行,遇到劉邦一行人,把剛才見到的這一幕當作笑話說了一下。劉邦一聽,內心暗自高興,那些跟隨他的人也一天天對劉邦敬畏起來。(高祖被酒,夜徑澤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還報曰:「前有大蛇當徑,願還。」高祖醉,曰:「壯士行,何畏!」乃前,拔劍擊斬蛇。蛇遂分為兩,徑開。行數裡,醉,因臥。後人來至蛇所,有一老嫗夜哭。人問何哭,嫗曰:「人殺吾子,故哭之。」人曰:「嫗子何為見殺?」嫗曰:「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人乃以嫗為不誠,欲告之,嫗因忽不見。後人至,高祖覺。後人告高祖,高祖乃心獨喜,自負。諸從者日益畏之。《史記·高祖本紀》)
劉邦在芒、碭山澤間落草之後,呂雉和其他人常常來找他,神奇的是居然每次都能找到。劉邦感到奇怪,詢問呂雉,呂雉說:你在的地方上空總有一團雲氣,只要循著這股雲氣,就一定能找到你。劉邦一聽,心中一陣大喜。此事慢慢傳開了,沛縣的年輕人聽說了,很多人表示願意跟隨劉邦。(亡匿,隱於芒、碭山澤巖石之間。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雲氣,故從往常得季。」高祖心喜。沛中子弟或聞之,多欲附者矣。《史記·高祖本紀》)
摘自《大風起兮雲飛揚:漢高祖劉邦》,王立群 著,大象出版社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