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瑤山書院將選址重建 傳承書院歷史文化(圖)

2020-12-08 閩南網

  舊大門右側(畫圈處)將重建書院

原為紅磚厝 曾是六中臨時教室

  莆田涵江區原方志辦主任林玉宗是莆田六中60屆校友,今年已75歲。「學校剛創辦時,曾在瑤山書院臨時教學。」林玉宗說,莆田六中創辦於1924年,創辦初期,因教室不足,就借用了附近的瑤山書院,部分六中學子曾在瑤山書院讀過書。

  林玉宗告訴記者,瑤山書院是莆田地區最早的私塾之一,在當時十分出名,曾培育出眾多人才。方家人有仁愛之心,私塾也向附近部分適齡孩子開放。林玉宗說,在瑤山書院附近,還建有後度方氏宗祠。

  在林玉宗的幫助下,記者找到了85歲的涵江老居民林如粦。林如粦回憶說,在他剛剛懂事時,瑤山書院還在。書院原貌是具有莆田特色的磚木結構紅磚厝,宏偉氣派,當時只有大戶人家才能建那樣的房子。

  「廳堂很大,但裡面空蕩蕩的,只有一張講臺和一尊菩薩塑像。」林如粦說,當時,瑤山書院並沒有人在裡面教學、讀書,也沒有人居住。那張講臺是正方形的,長近2米,高約有1米。地板是方形的紅磚,廳堂內供奉的菩薩是文昌帝君。

木坊彰書院 尊師重教代代傳

  幾經波折,記者終於找到後度方氏第十八代子孫方錦燦。方錦燦介紹,先祖剛到涵江就從事教育工作,後來在自家的私塾書院內培育人才。

  《方氏族譜》記載,自明中葉後,後度方氏不乏「綴登雲路」者,如天順六年(1462),方榮中舉人;其子方文敏,弘治二年(1489)中舉人;次子方瑛,同榜舉人;方圮,弘治五年(1492)中舉人。

  當時「父子兄弟叔侄科甲」很出名,明正德元年(1506),巡按福建監察御史饒糖、興化府知府陳效等,共同為方氏族人請表建木坊。木坊建於青璜山南麓,題名為「群鳳朝陽」四個大字,以表彰青璜風光獨領。如今,該木坊仍較好地保存在莆田六中舊校門內,成為該校鎮校之翰寶。

  莆田六中舊校門雀樓中間的木坊寫著「福建省莆田第六中學」。校方負責人說,「群鳳朝陽」四個大字就位於木坊的背面,早期學生上學都要穿過雀樓,爬上小斜坡才能到達教室,因此「群鳳朝陽」故事人人皆知,也影響著很多學子,現已是校園文化之一。

  提到重建瑤山書院,方錦燦認為,弘揚書院創辦者尊師重教的精神尤為重要,其次才是思念祖先和解鄉愁。

將選址重建 傳承書院歷史文化

  昨日上午,涵江區委區政府召集該區國土、財政、轄區鎮街等相關部門,在莆田六中召開重建瑤山書院現場辦公會議。記者了解到,這是海都報關注瑤山書院重建以來,涵江區組織召開的第二次現場辦公會議。

  當天,會議確定瑤山書院將選址在青璜山莆田六中舊校門附近。記者了解到,下階段校方將邀請業界專家實地考察,徵求重建方案。同時,校方還將發動校友,為重建瑤山書院貢獻應有的力量。

  「瑤山書院建築風格要有涵江歷史特色,還要有文化內涵。各相關部門要主動發揮各自職能,協助儘快重建好瑤山書院。」會上,涵江區委書記沈伯麟說,除了要建好瑤山書院外,涵江將做好瑤山書院的歷史文化傳承,同時將把瑤山書院打造成涵江區一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景點,讓更多的市民受益於瑤山書院,感受其文化魅力。(海都記者 李偉強/文 馬俊傑/圖)

相關焦點

  • 遼寧"南金書院"乾隆年間始建 選址金州文廟(圖)
    遼寧"南金書院"乾隆年間始建 選址金州文廟(圖) ▲金州孔廟,其西院為真正的南金書院,清乾隆三十八年建。  赫赫有名的「南金書院」,曾使金州因它成為遼南地區的文化中心。
  • 中國古酒文化高峰論壇在杭州瑤山書院舉辦
    文/梁榮華 2020年11月29日,在初冬的杭州瑤山書院,來自全國16個省的百餘位古酒收藏愛好者,參加了由瑤山書院、寒江雪藝術館共同主辦的中國古酒文化高峰論壇,並舉行了中國古酒壹號酒莊、中國古酒文化博物館揭牌儀式。
  • 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
  • 攜手並肩傳承千年書院文化
    2010年5月13日—15日,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教授率團參加了在九江學院舉辦的「2010年書院文化」主題活動。這是繼兩校開展2008年「嵩陽—白鹿文化交流活動」、2009年 「白鹿—嵩陽文化之旅」活動之後,第三次共同開展的以彼此臨近的千年書院為媒介,宣承書院人文精神,重建遊學平臺,力挽千年文脈的系列活動。
  • 將書院文化精髓發揚光大
    活動將通過豐富的形式,來挖掘和展現書院的文化基因、時代內涵和社會價值,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那麼,書院文化有何內涵,今天如何去粗存精、發揚光大?記者日前就有關問題,採訪了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中國書院學會副會長鄧洪波。光明網:古代書院對傳統學術建設有何重要意義,有哪些精神資源值得深入發掘?
  • 我市舉行姚江書院重建研討會暨《姚江書院志略》點校本發行儀式
    今天下午,姚江書院重建研討會暨《姚江書院志略》點校本發行儀式在我市舉行。去年寧波(餘姚)陽明文化周期間,中國歷史研究院院長高翔和時任浙江省委副書記、寧波市委書記鄭柵潔提議要重建姚江書院。我市積極響應,目前,姚江書院已成為陽明古鎮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為助力書院的重建,餘姚市社科聯專門對《姚江書院志略》進行了點校,點校本於今年9月正式出版。
  • 傳承江南書院文化活水
    唐時書院初起,主要集中在今天的陝西、四川、江西、四川、福建、浙江等地。宋代,民眾生活安定富足、民心向學,書院進入快速發展期。湖州安定書院、宜興東坡書院、紹興稽山書院、金華麗澤書院、東陽石洞書院、無錫東林書院等都於此時創建。  從歷史上看,包含吳文化、越文化、徽州文化、海派文化四大板塊的江南文化,其空間範圍與今天的長三角城市群大體一致。
  • 書院的文化傳承及精神蘊蓄
    作者:中央黨校教授、中央黨校創新工程首席專家範玉剛歷史上的書院不僅是教育的重要補充,更是文化傳承、社會主流價值傳播的重要載體與渠道,對培養人才和引導社會文明風尚發揮著重要作用。千餘年來,作為我國獨特的教育機構和學術機構,在歷經輝煌、困頓和沉寂中,書院承擔著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培育英才的重任,如至今仍然「活著的書院」嶽麓書院就是其中的典範。有專家統計,中華大地上曾存在過的書院有8000多所,可以說書院是生生不息的中華文明的重要傳承方式之一。據歷史記載,書院開始只是地方教育組織,最早出現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由理學家朱熹創立,發展於宋代。
  • 全國融媒看江西丨來自河南的文化傳承之問,揭秘一座宋代書院的...
    塗宇暉 攝  貴溪市歷史悠久,文化資源豐富,歷史上聞名遐邇的象山書院就創建於此。象山書院的創始人,正是南宋思想大家陸九淵。貴溪與心學也就此結緣。可以說,貴溪是心學發源地。由陸九淵開創、被王陽明發揚光大的陽明心學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華,那麼作為心學發源地,貴溪將如何更好地傳承發揚心學文化呢?來自歷史文化厚重的河南,我們拋出了一個與「文」有關的問題。  毛建華介紹,傳承發揚心學文化,象山書院是重要的載體。
  • 三蘇祠和川大眉山校區都將設東坡書院 新時代書院如何發展?看看...
    四川大學教授、四川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執行院長舒大剛表示,以四川而言,全省200多所書院,一些書院古月今照,成為求學之地,出學術,出人才,出學派;而一些書院則成為各種培訓機構,甚至盈利場所。 新時代的書院將何去何從?又該如何傳承創新發展?
  • 鶴鳴書院 李鴻章重建的翰林院
    鶴鳴書院始建於明正德年間,此圖拍攝於1965年。     □李思悅文/圖  四川古舊的鄉村書院本屬鳳毛麟角,且多已不復存在,但能夠將興學育人的良好遺風延續至今、並轉化成現代鄉村文化教育基地的,就顯得難能可貴了。歷史上,鶴鳴書院在川北地區名氣很大。它在當地人心中無異於一處千年古廟鄉村辦學的發源地。
  • 嵩陽書院探幽
    可以從中窺見嵩陽書院選址之處的歷史過往。嵩陽書院大門正上方「嵩陽書院」橫匾門額沉穩大氣,兩側前簷柱上懸掛「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相傳此聯為清乾隆所作,可斷句為「近四旁,惟中央,統泰華衡恆,四塞關河拱神嶽;歷九朝,為都會,包伊瀍洛澗,三颱風雨作高山。」
  • 傳道而濟斯民:書院教育的記憶與傳承
    回溯歷史,書院曾起到了培養人才、收藏書籍、發揚學術與傳承文化的作用,在中國文化與教育史中居於重要地位。書院產生於唐朝,當時書院數量位居全國第一的是湖南,並且在此後的歷朝歷代,湖南書院的數量亦一直居於前列。
  • 書院之林,撫州之書院文化
    古代撫州書院發展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唐,據撫州宜黃縣《羅氏宗譜》載:唐天祐年間(904—907) ,節度使羅堅、羅信曾贈田於宜黃棠陰創建了湖山書院和三灣書院,這是見諸於史志記載的撫州最早的書院。到宋以後又創建了盱江書院、興魯書院、仰山書院、琴城書院等比較著名的書院。
  • 日月交輝書香中 第四次重建的月泉書院27日對外開放
    2019年9月27日,這是一個值得全體浦江人民銘記的日子:歷史上第四次重建的月泉書院對外開放了!浦江的千年文脈從這一天開始接上了,貫通了!浦江的文風何以如此鼎盛?代代相繼的人才何以如此眾多?可以從月泉書院裡找到答案。「家運同國運相牽,血脈同文脈相連」。
  • 傳承與發展書院文化意義重大
    【網絡關注】   光明網數據新聞工作室   嶽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嵩陽書院、應天書院作為我國著名的書院,經歷了上千年的歲月流傳。當前,書院文化與書院精神的傳承和發展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 星巖書院——秘境寶月臺
    據史料記載,宋康定元年(1040年),包拯擔任端州知州時,為振興文化教育,在寶月臺現在的端州區文化館附近創辦星巖書院。這是肇慶歷史上第一所官辦書院,是肇慶公立的最高學府。元豐年間(1078-1085年),知州王洎已改為西石頭庵。
  • 福建省文化廳原副廳長莊晏成一行到孔泉書院調研
    、名譽副會長陳超敏、辦公室主任潘玉磷的陪同下,驅車前往南安市樂峰鎮厚陽村祥畲山上,到達閩南地區久負盛名的、正在重建並已初具規模的孔泉書院文化園開展調研工作,受到樂峰鎮黨委書記陳金穎、樂峰鎮黨委副書記李斯忠、南安市孔泉書院理事長潘金福、泉州潘氏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潘文國、蘆川文化研究會會長黃榮坡、南安梅羅區潘氏文化研究會會長潘新生
  • 歷時3年,千年懷玉書院重建落成!7月開院,主推「紅古綠」教育
    2017年11月啟動重建的江西省玉山縣懷玉書院,經過近3年的施工,目前已進入收尾階段。懷玉書院負責人葉進表示,書院將於7月開院,將以獨特的綜合功能走進人們的工作生活。懷玉書院始建於北宋開寶七年(公元974年),至今已有千餘年。
  • 中區:香水書院讓文化「活」起來
    為進一步打造古城西寧歷史宣傳窗口,充分釋放文化發展紅利,日前,城中區「香水書院」雲講堂網絡首播如期進行。 據介紹,香水書院建設是城中區繼恢復重建香水泉遺址之後,在恢復歷史城區風貌、挖掘城市文化內涵方面又一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