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女子什麼樣?就以往的一些影視劇來看,唐代女子形象不少是臉頰圓圓的、看上去似乎有些「胖」。
近日,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利用新科技新技術,對唐代貴族李道堅墓葬壁畫完成了第一階段修復。其中的仕女形象,也引發了種種關於唐代女子穿著打扮的議論,不少網友感嘆,果然唐代女子都是「胖美人」。
事實真是如此嗎?唐代女子是否一直以胖為美?
唐代女性穿著特點:保守還是開放?
就穿著打扮而言,唐代女子的確別具一格,尤其胡服、胡妝流行的時候,只要願意,可以瞬間變成唐代長安城裡最酷的小妞。
唐代初期,女性日常服飾風尚大致是短衣長裙,繼承了襦裙式樣。「半臂」是一種短袖上衣,盛唐時,長袖外加短袖的打扮,一度成為最時髦的裝束,女子們在襦襖外加一件半袖小衣,再披搭一件「披帛」。
據說,也有些女子將半袖小衣當內衣穿,外穿一件長袖外衣,半袖小衣將外衣的雙肩撐起,起到墊肩的效果,和其他朝代以削肩為美不同,看上去氣場十足。
曾有古代服飾研究者表示,唐代女裝的基本穿著是三件套:裙、衫、帔。到武周、開元前後,衫子的領口才開得較低。此種裝束一般也只在特定場合穿著,如在宮廷、閨房中。
「唐代服飾緊跟時代審美潮流而變。初唐流行窄瘦的小袖高腰長裙,清瘦修身;盛唐氣勢雄渾,女子服飾尺寸日益寬大,開始流行袒領,領口大且低,以女性的嫵媚、豪爽,打破了傳統服飾的封閉、隱忍。」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專欄作者吳鵬表示。
他提到,這一時期女子喜好男裝、戎裝的習俗,尤其凸顯了對男女平等意識的追求,反映了當時女子社會地位提高的歷史事實。
楊貴妃是否真是「胖美人」
穿衣打扮的種種時尚之外,唐代女子真的一直以胖為美嗎?
在論證唐代女子是否以胖為美時,楊貴妃是一個被經常提起的例子。傳說中,唐玄宗也很喜歡身體肥胖的楊貴妃。
《開元天寶遺事》裡記載:「貴妃素有肉體,至夏苦熱,常有肺渴,每日含一玉魚兒於口中,蓋藉其涼津沃肺。」
不過,楊貴妃的體型用「豐腴」形容似乎更合適。史料中記載「太真資質豐豔,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豐豔」二字即說明楊貴妃體態豐腴,皮膚白皙細膩,且容貌出眾。
而且楊貴妃擅長跳舞,舞姿優雅,這樣的人如果「肥胖」,比較難以理解。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齊東方說,親眼見過楊貴妃舞姿的李白曾描寫「一枝紅豔露凝香,雲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感嘆只有漢代身輕飄逸的趙飛燕才能與她相似。
審美的變化
此外,齊東方表示,考古發現並不支持將唐代女性定格為「袒胸露肌」、「以胖為美」這種籠統的結論。對唐代壁畫、石刻圖像等的排比和統計中可以看到,7世紀中葉以前,女性一般身材苗條,面部清秀。
到了8世紀中期,女性身材才稱得上豐頤;9世紀考古發現的女性形象減少,也並非都是肥胖類型。唐代女性「肥胖」的形象所佔比例不大,而且集中在8世紀中期,即便這時仍有身材修長類型的女性。
的確,從一些出土文物來看,初唐女俑造型比較「苗條」,但到了盛唐,出土的女俑就開始「胖」了起來,而且,很多陶俑的形象都不太一致,髮式及裝飾都有變化。
《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三季中曾提到,「作為一個每天都在努力減肥的胖妹,我曾夢想生活在大唐,但後來才知道:初唐不胖,晚唐臃腫,即使盛唐也不都是以胖為美,你身邊同樣有苗條的閨蜜。」
有趣的是,還有記載稱「乃詔力士,令京兆尹亟選人間女子頎長潔白五人。將以賜太子」。唐詩中亦常見用「細腰」、「窈窕」來形容美女。
齊東方認為,整體觀察唐代不同時期各類女性形象後,豔麗、端莊、幹練、俊俏、華貴並充滿朝氣,才可概括為唐代的總體審美風尚,「說唐代女子以胖為美,以訛傳訛而已。這只是一段時期、一定範圍,一定的人才會『以胖為美』。」
吳鵬則表示,唐代審美標準是開放多元的,以胖為美只是其中一種審美風尚,且在很大程度上是誤解,更確切的表述應該是以壯碩長白即身材豐滿勻稱、身形修長、皮膚白皙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