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男人有才就會被描述為才華橫溢,滿腹經綸,學富五車,進而揚名四方。而女子有才便會被認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甚至清初學士張岱曾總結說:「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那麼古人為什麼都一致認為女子無才便是德呢?難道家裡培養出一個飽讀詩書,才華超群的大才女不是一件光耀門楣的事情嗎?其實不然,古人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也是有原因,具體有以下三點。
第一點:女子有才易不貞。女人一旦有了才後,就會像男人一樣衍生出更高的追求,性格也會衝破禮教的束縛,追求個性的解放。最出名的當屬唐朝的女子,唐代最出名的才女魚玄機和李冶從小就文才極高,在年幼時就能即興賦詩,長大後卻因為各種原因,成為風流成性,香豔灑脫的女道士,她們與各色文人墨客交往,很難從一而終。
此外在宋朝時期,秦淮河畔的才女皆出自青樓,這些才女都在琴棋書畫,吟詩作對上有很高的造詣,成為當時娼妓的一大特色,這也無形中給才女二字抹了黑。
為此明末的陳繼儒曾說:「女子通文識字,而能明大義者,固為賢德,然不可多得;其它便喜看曲本小說,挑動邪心,甚至舞文弄法,做出無醜事,反不如不識字,守拙安分之為愈也。」
第二點:女子有才命途多舛。歷史上的才女不知道出於什麼原因,很多命運都很悽慘。東漢末年的才女蔡文姬,先嫁給衛仲道,衛仲道死後又趕上匈奴入侵,被擄走後與匈奴左賢王結成夫妻,度過了12年光陰,並為左賢王生育了2個孩子,後來曹操於心不忍,將其贖回,把他嫁給董祀為妻,蔡文姬雖然回到了故鄉,但親生兒子卻在塞外,每天牽腸掛肚,但又無可奈何,可謂命運悽楚。
宋代的第一才女李清照,生與書香門第,從小飽讀詩書,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兩情相悅,但不久金兵入侵,趙明誠在逃難途中身亡,李清照流落南方,最終在悽風苦雨中孤獨終老。
第三點:統治階層的需要。女子無才便是德出自於明朝時期,也是隨著統治階層的需要而誕生的。古代的才女像唐朝的時期的上官婉兒,依靠才能和才華步步攀升,最終玩弄權術,霍亂朝綱。一代女皇武則天也因為才能超群,最終顛覆了男權社會的統治,差點覆滅了李唐王朝,並用自身的成就證實了女人也是可以享有天下的,這些在統治階層眼中都是不可接受的。
此外,女人因為有才掌控權力後,娘家肯定會隨著富貴,但權力衰落後,最倒黴的也是娘家人,比如呂雉死後,諸呂就立刻遭到清算,全部被誅滅。所以無論是哪種原因,在古代女子只有在家從父,出嫁從夫,伺候公婆,相夫教子,才是分內事,是最好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