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國的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但其中有很多文化,在傳承的過程中慢慢變得面目全非。這和當時時代背景有聯繫,也和當時的文化體系密不可分。我們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到底應該怎麼理解呢?古代人真的覺得作為女子,沒有才學就是很好的德行了嗎?我們今天就來聊這個話題。
文化傳承中容易曲解
其實,我們很多的知識有些已經沒有了本來的意思。滿滿被賦予了另外的含義。舉個簡單的例子,古人說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裡的毒被現代人理解為狠毒的意思,仔細想想,完全沒有道理呀。君子是古代人十分看重的一種身份,都是用來形容品德高尚,德才兼備的人。丈夫在古代同樣形容成年男子,能和君子並列一個語境,又怎麼會是狠毒的角色?
這裡的「毒"其實是「度」的意思。前面的量指器量,後面的度指的是氣度。氣度不凡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
張岱理解:女子無才便是德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其實還有前半句,整句話是:丈夫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此語殊為未確。出自清朝張岱的《公祭祁夫人文》。同樣是引用,並不是他說的,而是明代文學家陳繼儒所說。
對於這句話,張岱有著自己的理解。在文中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覺得男子有德行而不顯擺,才是有大才的人。而女子有才華而不顯露,這才是真的德行。他舉例祁止祥先生,說這個人老厲害了。讀書寫字文章、琴棋書畫、待人接物都沒有任何問題,具備這麼多的品德,但他沒有炫耀過。又說了他的老婆,雖然看上去清心寡欲、每天吃齋念佛,亂七八糟的事什麼也不操心。其他人都說她德行好,但張岱覺得她大才。後來又說她的孩子,一個個怎麼儀表堂堂、才華出眾。如果不是祁止祥的夫人教育的好,這些孩子又怎麼能這麼厲害呢?其實他夫人很有才學,只是不顯露而已。
陳繼儒口中:女子無才便是德
陳繼儒自己覺得,女人如果能讀書,然後深明大義,就很是賢德了。但如果會讀書,卻看些亂七八糟的小說,做出醜事不如不讀書。
他同樣沒有一味說女孩子不讀書,沒有才學就賢良淑德。而是說讀書要明事理,看好書,不能因為看書把自己學壞了。
結語
無論是哪種解釋,都沒有說不讓女孩子去讀書學習。雖然女子在古代的地位不高,但也講究學習琴棋書畫,這才是大家閨秀。沒有說,只是學會三從四德,就是好媳婦了。誰不想自己的老婆厲害,出去還能和朋友們炫耀一下呢!如果真的歧視女孩子讀書,歷史中又怎麼會出現上官婉兒、李清照、秦良玉等女子呢?
往期精彩文章
古代去一次青樓要花多少錢?相當於多少人民幣?看完解惑了
皇帝變「寵妻狂魔」!後宮只有一個女人,死前遺言都是結婚紀念日
不僅當過尼姑,還嫁過三位皇帝,因不想嫁給兒子,最終香消玉損!
古代通房丫頭是什麼?老爺夫人洞房時,她還得在一旁做「指導」
參考資料《公祭祁夫人文》《女誡》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