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導演張黎攜演員張嘉譯、宋佳、黃志忠、張歆怡等演員亮相為該劇造勢。 李成 攝
改編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今日舉行湖南衛視首播發布會。張嘉譯、宋佳再次合作,演繹亂世中的潑皮神父和風塵女子。 李成 攝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記者馬海燕)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該劇集結了編劇嚴歌苓,導演張黎,演員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張歆怡等實力陣容,以審判形式講述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49天內發生的人間慘劇。
張黎表示,拍攝這部劇有兩個意義,一是清算,二是警醒。「這是一個有關浩劫的故事,一個記錄屠戮的故事,一個從來沒有被遺忘、也絕不該被遺忘的故事。我希望世界可以知曉、國人以此牢記這個國家、這個民族、這個城市曾經發生的一切。」
一個故事,兩種表現。作為電影版編劇和原著作者,嚴歌苓此次以電視劇篇幅表現《四十九日·祭》,內容上無疑更豐富。她表示,電視劇增加了「前史」和「後史」,人物故事上也有一些改編。比如電影中的外國假神父約翰改回到小說中的中國偽神父法比,玉墨也沒有凋零而是作為戰後倖存者參與了大屠殺清算,而女學生書娟也比電影版更陰鬱,並且增加了她和父親的親情故事。
演員張嘉譯此次飾演中國神父法比,自幼被老神父收養在教堂,卻不信神,他貪酒、好賭,是書娟眼裡的醉鬼、流氓和無賴,是英格瑪神父眼裡愛撒謊的混球。但戰爭和大屠殺改變了一切,也激活了他的正義感和責任心。嚴歌苓在談到這一角色時曾表示,與電影版的外國神父相比,張嘉譯在劇中全新詮釋下的中國神父法比更為接近原著。
在談到對角色的理解時,張嘉譯說:「我覺得法比非常像約翰·拉貝和奧斯卡·辛德勒。與他們不同的是,法比是中國人,更貼近生活,這小子一身臭毛病,也有一顆正義心。從不靠譜的混球到教堂的主心骨,從聽到槍聲就哆嗦的膽小鬼成長為一個保護女人、頂天立地的男人,法比的變化非常大,塑造起來十分過癮。」
該劇是張嘉譯、宋佳繼《懸崖》、《爺們兒》後的第三次合作。同樣,飾演玉墨的宋佳也演繹了一個亂世女人的風情與風骨,喝酒抽菸、扭臀拋媚眼、還有罕見熱舞。宋佳說:「以前我只會甩手絹,跳東北大秧歌。萬萬沒想到,我現在也成舞林高手了。」
此外,其他幾位主演也大膽突破自我。胡歌「髒亂差」地演繹一名國軍少尉狙擊手,與宋佳展開了一段精神之戀;擅長演硬漢的黃志忠詮釋悲情漢奸,為了女兒不惜拋棄尊嚴;電影版書娟扮演者張歆怡則繼續讓書娟完成了從學生到軍人、從陰鬱問題少女到大屠殺見證人的蛻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