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日·祭》胡歌登場戳淚點 不是表演是體驗

2020-12-07 東方網

原標題:《四十九日·祭》胡歌登場戳淚點 不是表演是體驗

   為紀念12.13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的抗日大劇《四十九日·祭》昨晚在湖南衛視首播。劇中飾演守城軍官戴濤的胡歌一登場,因為一段臺詞直戳觀眾淚點。被贊「混合著男兒血性、大義與深沉的真正『帥氣』表演」,他也感嘆,不是表演是體驗。

   胡歌登場先戳淚點

   早在該劇率先曝光的片花和海報劇照中,胡歌飾演的鐵血狙擊手戴濤,渾身上下布滿炮灰、汙血、傷痕,完全看不出在以往角色中帥氣的樣子,卻被贊「前有所謂的帥」。在昨晚的首播中,胡歌一登場,雖不是殘酷震撼的戰爭場面,卻因為初見玉墨(宋佳飾)幫她解圍時的一段臺詞,先戳中觀眾淚點。

   劇中戴濤為玉墨解圍,與粵軍士兵理論,報上一串在各個戰役中與士兵同為六十六軍一五九師將士的陣亡名單,當他用略帶哽咽的聲音說到,「他們都是我曾經的兄弟,是我在六十六軍一五九師裡的兄弟。」簡短幾句臺詞,仿佛將戰爭的殘酷與沉重鋪陳眼前,讓觀眾看了不禁感嘆「就是這段第一次看哭了」、「這一段最震撼,眼淚打轉兒」……

   變硬漢,不是表演是體驗

   在《四十九日·祭》拍攝期間,站在逼真的拍攝場景中,胡歌就曾說,導演張黎不是讓他演一個高大全的模範,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軍人,「黎叔在所有的細節都特別考究,這個戲的景做得特別寫實,那些燒過、炸過的痕跡,包括那些彈孔,每個細節都做得很到位,看到那樣的景,就可以想到當時發生的事情,置身其中,我開始就有個想法,我覺得我應該在那裡睡一晚。」

   有評論贊他,「奉獻了一場混合著男兒血性、大義與深沉的真正『帥氣』表演,是一個為了身上的軍裝以及其所代表的責任而甘願付出一切的人」。他卻感嘆,這些不是表演是體驗。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四十九日祭》胡歌命運堪憂 跪求文章手下留人
    搜狐娛樂訊 「十年一部仙劍傳,一見鍾情李逍遙」,經典古裝奇幻武俠劇《仙劍奇俠傳》中,二十出頭的胡歌一鳴驚人,表演驚豔。十年過去,胡歌不斷超越自我,在湖南衛視熱播的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中顛覆出演鐵血狙擊手戴濤,無論是外在形象還是內在氣質都令人耳目一新。隨著該劇熱播,戴濤的命運也牽動著無數粉絲的心。
  • 《四十九日·祭》中的美女帥哥都有誰?
    《四十九日·祭》中的美女帥哥都有誰?《四十九日·祭》講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來看下劇中演員都有誰吧!宋佳飾演玉墨宋佳,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中國女演員,《四十九日·祭》中飾演玉墨,她敢愛敢恨,卻又柔情中不失剛毅,是秦淮河上有情有義而令人難忘的奇女子。玉墨不會說英語,她沒有「凋零」而是作為戰後倖存者,參與了大屠殺的清算。作為秦淮河的頭牌,玉墨有著不一般的膽識和心性,其情感歷程也更為曲折。
  • 《四十九日祭》12月將播 眾主演「靈魂」重建
    《四十九日祭》1.2億打造民族自救劇   湖南衛視紀念12.13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的熱血鉅制抗日風暴《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隆重開播。該劇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由張黎執導,匯聚張嘉譯、宋佳、黃志忠、胡歌、張歆怡等實力演員,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講述了一群災難中的倖存者,在民族危亡之際,奮起反抗的感人故事。為原汁原味地呈現小說深刻而悲憫的人文情懷,《四十九日祭》的劇本由嚴歌苓親自操刀。劇中,倖存者無望而絕然的抗爭猶如「困獸之鬥」,對歷史的個體化解讀讓南京大屠殺的悲劇意味更顯濃重。
  • 揭《四十九日·祭》劇情改動 神父和玉墨都變了
    昨日,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舉行首播發布會,該劇講述了南京被日軍攻佔前後,49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在導演張黎看來,「四十九日」揭示了生命的意義:與其屈辱活著不如尊嚴死去。本劇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
  • 《四十九日·祭》湖南首播 張嘉譯首演潑皮神父
    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導演張黎攜演員張嘉譯、宋佳、黃志忠、張歆怡等演員亮相為該劇造勢。 李成 攝改編自《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今日舉行湖南衛視首播發布會。張嘉譯、宋佳再次合作,演繹亂世中的潑皮神父和風塵女子。
  • 公祭日必看電影級大片 《四十九日祭》即將登陸
    小宋佳  搜狐娛樂訊 湖南衛視為隆重紀念12.13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熱血鉅制抗日風暴 《四十九日祭》,即將於12月初登陸金鷹獨播劇場而《四十九日祭》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通過獨特的視角、氣勢磅礴的畫面講述了1937年南京淪陷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戰亂帶來的創傷,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  與之前張藝謀導演執導的電影版《金陵十三釵》相比,此次嚴歌苓親自擔任編劇,在人物設定等許多方面作出了調整。
  • 《四十九日祭》迎大結局「 死亡之宴」虐心上演
    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張歆怡、孫翌琳等主演的抗日史詩鉅制《四十九日祭》將於本周迎來大結局,該劇自登陸湖南衛視和樂視TV超級電視以來,便受到觀眾的熱切關注,喚醒大家對這段沉痛歷史的深刻記憶。隨著劇集即將完結,劇情也走向高潮,「風塵女代替女學生赴宴」的悲壯故事即將上演。
  • 導演張黎談《四十九日祭》:導演與劇本是翻譯
    原標題:張黎我的翻譯功力還不錯   近日,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胡歌、黃志忠等主演的抗戰劇《四十九日祭》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該劇作為張藝謀執導電影《金陵十三釵》的電視劇版,而張黎與張藝謀又師出同門,難免有人把他執導的《四十九日祭》與張藝謀的《金陵十三釵》PK,但張黎頗為「頑皮」地替老同學點讚,稱讚這部電影「是中國電影製作水平的代表
  • 《四十九日祭》紅綾獲贊 孫翌琳飆戲宋佳遭掌摑
    孫翌琳飾紅綾  搜狐娛樂訊 挽著軍官的手臂,翹臀一扭一扭,頭髮燙成了時髦的小卷,還有那身花哨的旗袍下是她姣好的腰身曲線……這是《四十九日祭》紅綾的出場。在張黎鏡頭下,紅綾無論是眼神還是言行都洋溢著別樣的風情。
  • 《四十九日·祭》曝劇照 張嘉譯神父造型曝光
    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昨日片方首度曝光劇照,劇中飾演中國神父「法比」張嘉譯情緒多重,飽滿而極具張力。 網易娛樂11月26日報導 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宋佳主演,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的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將於12月1日登陸湖南衛視。
  • 《四十九日祭》張黎拍「南京」求真不求新
    張黎認為,《四十九日祭》講的是一個「生存」的故事,在災難面前空談大義總顯得蒼白,當她們努力「活著」的欲望被侵略者輕易地打碎,這種「難」與「易」會更讓人明白這場浩劫的殘酷。   採訪中,張黎反覆強調一句話:「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這是巴爾扎克的態度,也是我創作《四十九日祭》的態度。」
  • 《四十九日·祭》首爆劇照 張嘉譯演神父(組圖)
    《四十九日·祭》首爆劇照 張嘉譯演神父(組圖)2014-11-26 15:48:33來源:???責任編輯:高靜字號:T|T【摘要】昨日,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的史詩巨製《四十九日·祭》爆出官方海報,由張嘉譯、小宋主演。
  • 四十九日·祭
    原標題:四十九日·祭   標籤:  導演:  主演:  簡介:  本片以南京大屠殺這場浩劫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普通的南京民眾,一群手無寸鐵的男人和女人,在這個城市歷史上最為嚴酷寒冷的四十九日裡,在不見天日的民族危亡之際,勇敢地同仇敵愾,共赴國難,
  • 《四十九日·祭》:靜水流深的國家記憶-光明日報-光明網
    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伊利·威塞爾的反戰箴言出現在史詩電視劇《四十九日·祭》的片頭,直面屠戮歷史,審判人間罪惡無疑是該劇最鮮明的態度和主題。南京大屠殺是人類的災難,對於中國人而言,它是一段國家記憶,是一段民族創傷。作為第一個國家公祭日的紀念力作,《四十九日·祭》的播出,是對30萬無辜死難者的螢屏祭奠。
  • 四十九日祭電視劇41-43集 全集劇情1-49分集介紹大結局
    劇情梗概: 《四十九日·祭》改編自嚴歌苓小說《金陵十三釵》,由光線傳媒和湖南衛視聯合出品。該劇是由張黎執導,張嘉譯、小宋佳、胡歌、黃志忠、張歆怡、黃品沅等人主演的戰爭劇。該劇講述了1937年南京被日軍攻佔後,在接下來的四十九日內發生的人間慘劇,反映了絕境中的生命意義與人性救贖。
  • 《四十九日·祭》:歷史在場與藝術面對
    儘管如此,《四十九日·祭》依然是一部好戲,它起碼以強烈的在場感讓我們正視那場殘酷的戰爭和戰爭中的我們自己。  南京大屠殺,是中國歷史上抹不去的痛和恥辱。儘管早有徐志耕的紀實作品《南京大屠殺》,但客觀講,如果不是近二十年前張純如《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的出版,並拔出蘿蔔帶出泥地讓《拉貝日記》和《魏特琳日記》問世,南京大屠殺還只是一段歷史,起碼沒有走進世界乃至中國藝術家的視野,並有作品呈現。因此,《四十九日·祭》,來得確實晚了些,卻是無法繞開的,也便是值得珍重的一部電視劇。
  • 《四十九日祭》熱播 導演張黎:太多慘劇不忍直視
    原標題:「太多慘劇不忍直視 太多救贖讓人感動」   根據嚴歌苓原著《金陵十三釵》改編的電視劇《四十九日祭》,12月初開播以來引發強烈關注。該劇導演張黎近日接受記者郵件採訪,他引用巴爾扎克的一句話表達自己拍攝《四十九日祭》的心情——「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他說,希望能有更多關於南京大屠殺的影視作品出現。
  • 《四十九日祭》導演張黎:不要為你的麻木找藉口
    原標題:《四十九日祭》導演張黎:不要為你的麻木找藉口   《四十九日祭》是一部全面展示南京大屠殺的電視劇,「太沉重」、「太血腥」、「不敢看」等說法不絕於耳。  對此,張黎回應「不要為自己的麻木找藉口」,「有些罪過只能補贖,不能洗刷。
  • 《金陵十三釵》與《四十九日·祭》有什麼不同?
    電視劇《四十九日·祭》名字起得十分古怪,一點也不商業,但的確飽含寓意。四十九日指的是南京淪陷後日軍屠城六周,再加上故事發生前的一個星期,正好是四十九日,而七七四十九天在中國傳統中,也是人去世後靈魂得以超度的節點;祭,祭奠亡者。
  • 出道15年,讓胡歌「封神」的不是第一的《仙劍奇俠傳》,而是它
    尤其是胡歌飾演的李逍遙,從一個市井無賴逐漸成為一個大俠,從遊戲人間再到與靈兒的默默深情,看哭了很多人。還有林月如。她甘願犧牲自己成全靈兒和李逍遙,戳中了多少人的淚點。於是,《仙劍奇俠傳》一炮而紅,胡歌和劉亦菲也因此圈粉無數。胡歌憑藉著出色的表演,先後榮獲「第二屆電視劇風雲盛典內地最受歡迎男演員」、「內地最具潛質新人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