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何成了詩人劉希夷的絕命詩?

2020-09-14 九月的苦草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出自初唐詩人劉希夷所作的《代悲白頭翁》。

這兩句排在詩中的第11,12句。全詩除了這兩句是留傳至今的名言名句,其共計26句的全詩,不但句句優美而驚豔,而且意韻婉轉感人至深!

在這首詩中,作者表面上是通過對一位家居洛陽的美麗女子,從年輕時的快樂,到老年的不幸描寫,其實在字裡行間巧妙表達的卻是,青春易逝,美好的歲月難留,命運無常的人生感嘆!


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落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常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著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臺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池,惟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雖然是擬古樂府,但其在詩中巧妙運用了對比手法寫作,並在詩中大膽使用重疊語句,在反覆詠嘆中層層推進,情感有著悲傷的情調,但並不頹廢,從全篇構思,到詩歌主題中心,都有著較高的藝術性。這也是這首詩深受後世喜愛,一直奉為名篇的原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十四字有八字重複,但作者只是調整了順序,就有了神奇的語言意境不同的效果。不但沒有重複的感覺,更是使此句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意韻。

這兩句詩是作者,借洛陽女子的見花傷感,來抒發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感嘆。大意是自然界的花兒,年復一年開了又落,雖然有盛有衰,但花兒的美麗大致相似。可是人的年華也是一年一年變化,但卻從青春走向白頭,與花開花落迥然不同。


這兩句詩把這首詩的對比與重複創作手法,推向了全詩的高潮和藝術的極致。花相似,人不同,有著多少蒼涼的人生感嘆!

其實作者寫這首詩時,只有二十九歲,一位風華正茂的年青人,為何把時光流逝的無情,看的如此傷悲呢?因為二十五歲就高中進士的他,一直閒居在家,過著艱辛拮据的生活,而不能得到朝廷的使用!

作者能中進士可見其當時的真才實學,今天我們從他存世的詩篇中,更可見他當時絕世的才華!其詩以歌行體見長,雖多寫閨情,但其語言華麗婉轉,詞意哀苦而不頹廢,在其《將軍行》《從軍行》中,更可見其慷慨激昂的情懷與詩風,可以說他的詩歌,在當時已有了盛唐詩歌的氣韻!

今天我們從歷史的記載中,還依稀可見當年的劉希夷。這位出生於今河南汝州的孩子:

「延之自幼少有文華,落魄不拘常格,後為人所容。」「善為從軍閨情之詩,詞調哀苦,後為人所容。」《舊唐書》本傳記。

另傳其喜歡飲酒,更善彈琵琶,可以說就是一位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的翩翩公子!但就是這樣一位佳公子,他死時還不到三十歲!也正是這首詩要了他才華橫溢的命!

野史是這樣記載的,傳說當年劉希夷作出這首詩後,他的舅舅,大名鼎鼎詩人宋之問,非常喜歡他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意欲據為己有,想讓他的外甥讓給他。

但多次商量,甚至許金購買,都被劉希夷拒絕!惱羞成怒的宋之問,於是遣人把外甥抓來,用裝滿泥土的麻袋,一袋一袋壓在他身上,然後將他活活壓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被宋之問活埋!

而真實的歷史記載是:

宋之問讀了這首詩後,為了升官得到重用,以不惜出賣犧牲親外甥生命的舉動,向當時的武則天皇帝,以這兩句詩別有用意,是蓄意譏諷當朝皇帝為由,舉報親外甥,然後而被殺害!


美麗的櫻花,從開到落只有七天時間。我們年輕的詩人,生命停止在二十九歲,就如一樹美麗的櫻花,在狂風暴雨中,無奈的悲傷飄落,萎地成泥!

那麼卑鄙無恥之徒宋之問,真是為兩句詩,而無情誅殺親外甥年輕的生命嗎?歷史已沒有給我們準確的答案,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煙雲中探尋,尋找更接近真實歷史的答案。

今天在讀完兩人全部詩作後,你會發現兩種不同的文風,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理想,不同的人生!這正是兩人為仇的的真正原因!那就是人生理想的不同,生活甚至政見的不同,才是造成這種悲劇的真正原因!


二十五歲就高中進士的劉希夷,沒有等來燦爛的前程,更沒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欣喜,他年少氣盛,高風亮節,常以青松,獨鶴自喻,相信自己一定會被朝廷重用,不與當朝權貴同流合汙。

而他的舅舅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為了個人升官發財,沒有親情,沒有道德,甚至沒有底線。二人在人生仕途上的態度,涇渭分明,不可能有很好的關係和感情。這也是為什麼劉希夷高中進士,卻不被親舅舅推薦的真正原因!

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劉希夷的《獨鶴篇》,《孤松篇》,中看到一個清高孤傲的憤世青年。

自憐流落煩歲暮,唯有悲涼人事非。

……

月明芳樹群鳥飛,風過長林雜花起。

……

《孤松篇》

清泠有真曲,樵採無知音。

留下千古名句的詩人走了,除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名詩,他還給世人留下了另外三十四首詩篇,一併被收錄在《全唐詩》裡,計三十五首,合為一卷。後來世人在其它詩集裡,又補錄了其另外遺失的七首。

在這些詩裡,可以說優美詩句,篇篇都有!在《相和歌辭從軍行》裡,我們可以看到其丈夫清萬裡,誰能掃一室的遠大理想。可以在《北邙篇》,看到始憶斷歌催一代,俄悲長夜歷千秋的對現實的吶喊!

當然筆下的閨情與相思,更是一絕!

可憐楊柳傷心樹,可憐桃李斷腸花。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為思君淚相續。

百年同謝西山日,千秋萬古北邙塵!

四十多首遺世詩篇中,情深優美的句子,俯拾皆是,可見其當時蓋世的才華!今天的我們在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依然可見一翩翩公子,他一邊喝著濁酒,一邊彈著琵琶,一邊寫著絕世的歌行體!

多行不義必自斃!而他的舅舅宋之問,在初唐的亂世的風雲中,終於在趨炎附勢中看走了眼,當他把自己的人生富貴,全部壓在武三思身上時,而一代新皇正蓄力待發,他就是後來的唐玄宗!當新君登基,這個一輩子見風使舵的小人,終於被以亂臣賊子的罪名,而被玄宗砍了頭!

而早在一首《歸山》中,劉希夷曾這樣寫道:

歸去嵩山道,煙花覆青草。

草綠山無塵,山青楊柳春。

日暮松聲合,空歌思殺人。

命運就是這般神奇,在我們感嘆作者悲慘結局時,這一切都好像是早早的安排!

萋萋春草綠,悲歌牧徵馬。

行見白頭翁,坐泣青竹下。

這些都是劉希夷的詩句,但今天我們只能與他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思相望蓬萊島!除了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天的我更願意用他的《春日行歌》,對他深深緬懷!

山樹落梅花,飛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滿甕陽春酒。

攜酒上春臺,行歌伴落梅。

醉罷臥明月,乘夢遊天台。


相關焦點

  • 劉希夷因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被殺,兇手是誰?
    劉希夷因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被殺,兇手是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這首詩真的絕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詩以落花起興,借對自然周而復始而青春年華轉瞬即逝的感悟,以及紅顏少年和白頭老翁的鮮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的悼惜。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包含了廣泛深刻的人生哲理,千古傳誦。
  •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宋之問為這兩句詩害了劉希夷嗎?
    因此劉希夷被害之事傳說是宋之問下的手,似乎也很符合他的為人。關於這個故事在唐朝就已經流傳了。一、中唐韋絢的記載唐朝韋絢撰《劉賓客嘉話錄》中記載: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乃更作一句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既而嘆曰:「此句復似向讖矣,然死生有命,豈復由此!」乃兩存之。詩成未周歲,為奸所殺。或雲宋之問害之。劉肅寫到,劉希夷自小有文採,喜歡寫宮體詩,但是多悲苦之音,並不為詩人所看重。他曾經一邊彈著琵琶,一邊作《白頭翁詠》,看來他是個彈唱歌手。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為了這一句,獻出了生命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據唐人筆記小說記載: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趁其尚未流傳,曾經向其索要,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後宋之問怕事情敗露,竟然命人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年僅28歲。【背景】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然規律、宇宙人生、社會萬象的思考就愈加深刻。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裡藏著一樁兇殺案!
    歷史風雲筆記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古詩估計大家都聽過,甚至上學時還背誦過。我們查詢一下《全唐詩》,發現這首詩的作者兩個人分別是劉希夷和宋之問。劉希夷,唐朝詩人,出生在公元651年左右,卒於公元680年左右,年未滿30 歲。他是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其人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
  • 名句誦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與古辭《白頭吟》寫女子與負心男子決裂不同,劉希夷此詩旨在表現時光流轉,繁華終逝的悲嘆,在初唐即受推崇,歷來傳為名篇。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音韻優美,更是以「花相似」「人不同」的對比,突出了花木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這不是白頭翁和詩人的個人的悲嘆,更是所有無法把握命運的可憐人的悲劇。
  • 也說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作者:千嶺之松)近日讀了一遍唐代詩人劉希夷寫的《代悲白頭翁》。詩中籠罩了一股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自然輪迴的悲情。一般而言,能寫出如此洞穿人間世事、看淡榮華富貴的詩歌的人,當是飽經風霜、嘗夠辛酸的中老年人,但劉希夷當年寫這首詩時,還不到三十歲,著實讓人驚嘆,真不知道劉希夷短暫的一生中經歷了哪些風霜刀劍的磨難,走過了怎樣蒼老的心路歷程。《代悲白頭翁》中最為傷感的就是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了搶奪這句詩,親舅殺死外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形容物是人非,歲月變遷,得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詩的背後,牽涉到一樁慘絕人寰的千古命案。首先,我們要從這句詩的作者說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正是出自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代悲白頭翁》,全詩如下: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 「古詩新解」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啊,隨風飄落,飛來飛去不知最後落入了誰家的院子裡?愛惜自己嬌美容顏的洛陽女子啊,不知為何總是獨坐院中,看著眼前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今年的桃花李花凋零了,我的容顏也跟著衰減了幾分;不知道明年花再開時,又有誰還能陪我一起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來歷!
    《代悲 白頭吟》唐—劉希夷古人無復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小時候常常看到的對聯,感覺特別讓人回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是讓人感嘆不變的是時光,變得是鏡中人。那種如朱自清所寫的《日子》,總是在各種間隙流走的年華,縱是萬般不舍,卻也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 年年歲歲花相似,劉希夷因這個名句,一語成讖
    其實這個詞是作者曹雪芹寫的,這個詞和唐代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是多麼相似。劉希夷是初唐時期的一位才子,他二十五歲就中了高宗朝的進士。但是由於性情孤僻,恃才傲物,不喜歡交際,所以仕途不順,被人所害,只活到三十歲,終身最大的成就就是詩歌。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背後人性的貪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的詩讀來總有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這兩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整首詩很長,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句。劉希夷可謂當時一代才子,又彈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再有一個好的前景可謂完美無瑕。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丨千古名句背後的人命官司
    一說到這個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我想絕大多數國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詩,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這個作者劉希夷是我們河南省汝州人,現在汝州還有個紀念劉希夷的陵墓叫夷園,就在汝州當地的一個風穴寺山門的東側。
  •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在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元曲可稱得上是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瑰寶,所以有太多的優秀作品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在其影響下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喜愛,尤其是以唐詩宋詞最為突出。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十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的花謝花開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但每年賞花之人卻早已經不同了)」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複,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累贅,反倒讓人體味到了音韻優美,「花相似」、「人不同」的精妙描寫,抒發了作者「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 元旦新年讀詩 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初唐時候的詩人劉希夷,少年的時候就顯露了文學的天分,這個敏感的詩人天成麗句。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無論什麼西風,寒風,起床後總是要對鏡梳洗的,昨晚的昨晚說的敷面膜,太冷了,明天早上吧,明天的明天,發現我的臉……不三不四的年紀裡,鏡子裡,找不回青春時的臉,不得不感嘆容顏易逝,歲月催人老。也不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 你所不知道的「年年歲歲花相似」
    你也許聽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但是,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麼? 答案就是劉希夷,這首詩的題目是《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名庭芝,字延之,唐朝詩人。善彈琵琶,詩以歌行見長。代表作品《代悲白頭翁》《從軍行》等。
  • 元旦新年讀詩:古詩裡的年年歲歲,可不止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節錄初衣解詩:人類用以劃分時間的坐標,是根據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以自然界的一種大的相似的輪迴,定做年的開始。年,古書上的年,是穀物成熟的季節。歲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規律顯示。年年歲歲,應該是一個口頭語,至少起源於唐朝之前,連用疊用,有著口感上的加重語氣,年年歲歲又後來演變成一種詩語,因為表達了一種連綿不盡的情懷。年年歲歲表達的一種農耕文明的循環。花謝花會再開,天道輪迴,四時有序,表達光陰也表達情感。
  • 飛花令「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4.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5.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長恨歌》6.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木蘭詩》8.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劉希夷《代悲白頭翁》9.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