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出自初唐詩人劉希夷所作的《代悲白頭翁》。
這兩句排在詩中的第11,12句。全詩除了這兩句是留傳至今的名言名句,其共計26句的全詩,不但句句優美而驚豔,而且意韻婉轉感人至深!
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落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常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伊著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將軍樓臺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人識,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娥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池,惟有黃昏鳥雀悲。
這首詩雖然是擬古樂府,但其在詩中巧妙運用了對比手法寫作,並在詩中大膽使用重疊語句,在反覆詠嘆中層層推進,情感有著悲傷的情調,但並不頹廢,從全篇構思,到詩歌主題中心,都有著較高的藝術性。這也是這首詩深受後世喜愛,一直奉為名篇的原因。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十四字有八字重複,但作者只是調整了順序,就有了神奇的語言意境不同的效果。不但沒有重複的感覺,更是使此句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意韻。
這兩句詩把這首詩的對比與重複創作手法,推向了全詩的高潮和藝術的極致。花相似,人不同,有著多少蒼涼的人生感嘆!
作者能中進士可見其當時的真才實學,今天我們從他存世的詩篇中,更可見他當時絕世的才華!其詩以歌行體見長,雖多寫閨情,但其語言華麗婉轉,詞意哀苦而不頹廢,在其《將軍行》《從軍行》中,更可見其慷慨激昂的情懷與詩風,可以說他的詩歌,在當時已有了盛唐詩歌的氣韻!
今天我們從歷史的記載中,還依稀可見當年的劉希夷。這位出生於今河南汝州的孩子:
另傳其喜歡飲酒,更善彈琵琶,可以說就是一位多才多藝,風流倜儻的翩翩公子!但就是這樣一位佳公子,他死時還不到三十歲!也正是這首詩要了他才華橫溢的命!
野史是這樣記載的,傳說當年劉希夷作出這首詩後,他的舅舅,大名鼎鼎詩人宋之問,非常喜歡他詩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意欲據為己有,想讓他的外甥讓給他。
但多次商量,甚至許金購買,都被劉希夷拒絕!惱羞成怒的宋之問,於是遣人把外甥抓來,用裝滿泥土的麻袋,一袋一袋壓在他身上,然後將他活活壓死!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被宋之問活埋!
而真實的歷史記載是:
美麗的櫻花,從開到落只有七天時間。我們年輕的詩人,生命停止在二十九歲,就如一樹美麗的櫻花,在狂風暴雨中,無奈的悲傷飄落,萎地成泥!
那麼卑鄙無恥之徒宋之問,真是為兩句詩,而無情誅殺親外甥年輕的生命嗎?歷史已沒有給我們準確的答案,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煙雲中探尋,尋找更接近真實歷史的答案。
二十五歲就高中進士的劉希夷,沒有等來燦爛的前程,更沒有一日看盡長安花的欣喜,他年少氣盛,高風亮節,常以青松,獨鶴自喻,相信自己一定會被朝廷重用,不與當朝權貴同流合汙。
今天我們還可以從劉希夷的《獨鶴篇》,《孤松篇》,中看到一個清高孤傲的憤世青年。
自憐流落煩歲暮,唯有悲涼人事非。
……
月明芳樹群鳥飛,風過長林雜花起。
……
《孤松篇》
清泠有真曲,樵採無知音。
在這些詩裡,可以說優美詩句,篇篇都有!在《相和歌辭從軍行》裡,我們可以看到其丈夫清萬裡,誰能掃一室的遠大理想。可以在《北邙篇》,看到始憶斷歌催一代,俄悲長夜歷千秋的對現實的吶喊!
當然筆下的閨情與相思,更是一絕!
一
可憐楊柳傷心樹,可憐桃李斷腸花。
二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為思君淚相續。
三
百年同謝西山日,千秋萬古北邙塵!
四十多首遺世詩篇中,情深優美的句子,俯拾皆是,可見其當時蓋世的才華!今天的我們在讀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依然可見一翩翩公子,他一邊喝著濁酒,一邊彈著琵琶,一邊寫著絕世的歌行體!
而早在一首《歸山》中,劉希夷曾這樣寫道:
歸去嵩山道,煙花覆青草。
草綠山無塵,山青楊柳春。
日暮松聲合,空歌思殺人。
命運就是這般神奇,在我們感嘆作者悲慘結局時,這一切都好像是早早的安排!
萋萋春草綠,悲歌牧徵馬。
行見白頭翁,坐泣青竹下。
這些都是劉希夷的詩句,但今天我們只能與他嗚呼哀哉洛陽道,相思相望蓬萊島!除了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今天的我更願意用他的《春日行歌》,對他深深緬懷!
山樹落梅花,飛落野人家。
野人何所有,滿甕陽春酒。
攜酒上春臺,行歌伴落梅。
醉罷臥明月,乘夢遊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