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作者】
劉希夷(約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人。上元年間進士。他善於彈奏琵琶。詩歌善於歌行體,尤其擅長刻畫從軍之苦、閨怨之深,辭藻華麗感傷。是宋之問的外甥。但二人年齡相仿,均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據唐人筆記小說記載: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趁其尚未流傳,曾經向其索要,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後宋之問怕事情敗露,竟然命人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年僅28歲。
【背景】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然規律、宇宙人生、社會萬象的思考就愈加深刻。於是,這生命意識的覺醒,催生了這一篇感嘆人生短暫、紅顏易逝的傷感之作。
【注釋】
代悲:此詩是劉希夷仿造樂府舊題而作的,只是內容不一樣而已。一般情況下,樂府的題目和內容都是固定的,漢代以後,樂府漸漸衰落,一些詩人擬古所做的歌行體,會在前面加一個「代」字或者「擬」字,以示區別。如劉宋時期的大詩人鮑照有《代東門行》、《代放歌行》、《擬行路難》等。
光祿:官職名稱,這裡指文官,和下一句的武官將軍相對。用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據《後漢書》記載:馬防在漢章帝時期官拜光祿勳,生活極其奢靡。
將軍:用東漢大將軍梁冀典故。史書記載梁冀廢立皇帝,權傾朝野。而其生活也極盡奢侈之能事,亭臺樓閣林立,且上面都雕刻有精美的神仙圖案。
蛾眉:女子的眉形,形容容貌姣好。
【賞析】
全詩共二十六句,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十二句寫女子的紅顏易逝,後十四句寫白頭翁的老病被棄。語言淺顯易懂,明白流暢。
洛陽城東面的桃李芬芳,分外明豔,微風出過,花瓣翩翩飛舞,不知飛來飛去落到誰家。以落花作比興手法,用花開有時、一朝落盡,來比喻女子紅顏易逝,不能永葆青春。年輕貌美的洛陽女子,看到這落花的場景,不禁坐下嘆息起來。她在嘆息什麼呢?今年花兒枯萎,落英繽紛,明年還是會盛開。但是明年花開的時候,自己又在哪裡呢?宇宙運行不息,生命流逝不止,你看看,那堅韌不拔的松柏,也會有一天被歲月無情地摧毀,淪為柴火,更別說這人世間還有滄海桑田的變化了。
這繁華的洛陽城,有多少人來過城東看著這夭桃穠李,他們都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現代的人,無奈地對這落花,感嘆無情地東風了。上半部分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結尾,,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迴環往復,道盡了歲月不饒人的滄桑之感。
下半部分由洛陽美女轉折到白頭老翁,「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這一轉折並不是主題的轉換,二是同一思想感情的不同視角的轉換。因為無論男女老少,高低貴賤,韶華易逝、世事無常都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的。你看,這位白頭老翁真可憐,別看他現在垂垂老矣,他當年也是一位紅顏美少年呢?當年也是風光無限,出入公子王孫的豪宅,在芳樹落花下,載歌載舞,把酒言歡,好不快活!他當年交友的可都是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啊,那豪華的宅邸錦繡裝飾得富麗堂皇,亭臺樓閣都畫滿了祥瑞的神仙圖案。那是何等的顯耀啊,那是何等的春風得意啊。
然而,這種暫時的榮耀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朋友,當有一天他年老體衰,臥病在床,昔日的那些公子王孫沒一個關心他的死活,過去那種三春行樂又去哪裡尋找呢?和洛陽美女一樣,英俊的容貌也只是暫時的,轉眼間斑白的頭髮就爬上了他的雙鬢。古往今來,那些歌臺舞榭,到最後也只剩下黃昏下鳥兒的悲鳴聲了。
這首詩分別從尚未衰老的「洛陽女兒」和已經衰老的「白頭翁」這兩個視角來抒發生命的感慨。這位洛陽美女雖然尚在青春美貌當中,但是在美好的春日,看到飄落的桃花,於是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也會和落花一樣人老珠黃。而這位白頭老翁,已經歷經人世滄桑,經歷了生命中繁盛和衰落的兩個階段,而且落差極大。這也正好印證了上文洛陽美女所預料的結局,二者相契合。
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同」將這二者銜接起來,說明這種永恆的悲哀,已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抹上了一層極其濃重的悲劇色彩。而這首詩的主題,並不是單純的為白頭翁悲嘆,而是「寄言全盛紅顏子」,你們不要耽於逸樂,須知青春短暫,年華易逝。你們看見那白頭翁,應該憐憫他,因為人都會老去,白頭翁的現在,也許就是你們的未來。詩人雖未直接明說,但讀者應能從全詩這種消極沉悶的基調中,生發出一種生命的敬畏之情,珍惜時光,不負青春。所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今譯】
洛陽城東桃李芳菲
風兒裹挾著花瓣
無情地翻飛
不知又吹到誰的懷裡
無情的東風
吹落了花瓣
也吹落了
洛陽女兒的嘆息
花兒謝了明年還會再來
明年花開又有誰還在
再堅韌的松柏也會淪為木柴
再茂盛的桑田也會變成滄海
古人再也不會回到這洛陽城東
只有現在的人空對著落花和風
年年歲歲花都相似
歲歲年年人卻不同
那白頭老翁真可憐
半死不活地坐在門前
你可知道他和你們一樣
曾經也是一個英俊少年
光祿大夫的池臺
披滿了錦繡
公子王孫的芳樹之下
縈繞著他曼妙的舞袖
大將軍家的樓閣
畫滿了神仙
達官貴人的落花之前
飄蕩著他清雅的歌喉
如今老了臥病在床
才看透這世事滄桑
青春行樂的那幫朋友
一個個都對我東躲西藏
此情此景
怎能不讓人悲傷
唉,我早該知道
俊美的容顏能維持幾時
轉眼間白髮就替換了青絲
你看那古代的歌舞場地
只剩黃昏下
鳥雀的悲啼
【小結】
劉希夷的這首歌形體,繼承了樂府的特點,所不同的是,一般四句或者八句,在思想感情的轉折點上,轉一次韻,而《代悲白頭翁》卻是無規則的轉韻,這是非常罕見的。可見,作詩第一是內容立意,第二才是音韻聲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