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為了這一句,獻出了生命

2020-12-08 華仔詩話

代悲白頭翁

劉希夷

洛陽城東桃李花,

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

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落顏色改,

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

更聞桑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城東,

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紅顏子,

應憐半死白頭翁。

此翁白頭真可憐,

伊昔紅顏美少年。

公子王孫芳樹下,

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祿池臺文錦繡,

將軍樓閣畫神仙。

一朝臥病無相識,

三春行樂在誰邊?

宛轉蛾眉能幾時?

須臾鶴髮亂如絲。

但看古來歌舞地,

唯有黃昏鳥雀悲!

【作者】

劉希夷(約651—678 )字延之(一作庭芝),汝州(今河南臨汝)人。上元年間進士。他善於彈奏琵琶。詩歌善於歌行體,尤其擅長刻畫從軍之苦、閨怨之深,辭藻華麗感傷。是宋之問的外甥。但二人年齡相仿,均為上元二年(675)進士及第。據唐人筆記小說記載: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趁其尚未流傳,曾經向其索要,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後宋之問怕事情敗露,竟然命人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年僅28歲。

【背景】

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然規律、宇宙人生、社會萬象的思考就愈加深刻。於是,這生命意識的覺醒,催生了這一篇感嘆人生短暫、紅顏易逝的傷感之作。

【注釋】

代悲:此詩是劉希夷仿造樂府舊題而作的,只是內容不一樣而已。一般情況下,樂府的題目和內容都是固定的,漢代以後,樂府漸漸衰落,一些詩人擬古所做的歌行體,會在前面加一個「代」字或者「擬」字,以示區別。如劉宋時期的大詩人鮑照有《代東門行》、《代放歌行》、《擬行路難》等。

光祿:官職名稱,這裡指文官,和下一句的武官將軍相對。用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子馬防的典故,據《後漢書》記載:馬防在漢章帝時期官拜光祿勳,生活極其奢靡。

將軍:用東漢大將軍梁冀典故。史書記載梁冀廢立皇帝,權傾朝野。而其生活也極盡奢侈之能事,亭臺樓閣林立,且上面都雕刻有精美的神仙圖案。

蛾眉:女子的眉形,形容容貌姣好。

【賞析】

全詩共二十六句,主要分為兩個部分。前十二句寫女子的紅顏易逝,後十四句寫白頭翁的老病被棄。語言淺顯易懂,明白流暢。

洛陽城東面的桃李芬芳,分外明豔,微風出過,花瓣翩翩飛舞,不知飛來飛去落到誰家。以落花作比興手法,用花開有時、一朝落盡,來比喻女子紅顏易逝,不能永葆青春。年輕貌美的洛陽女子,看到這落花的場景,不禁坐下嘆息起來。她在嘆息什麼呢?今年花兒枯萎,落英繽紛,明年還是會盛開。但是明年花開的時候,自己又在哪裡呢?宇宙運行不息,生命流逝不止,你看看,那堅韌不拔的松柏,也會有一天被歲月無情地摧毀,淪為柴火,更別說這人世間還有滄海桑田的變化了。

這繁華的洛陽城,有多少人來過城東看著這夭桃穠李,他們都已經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只有現代的人,無奈地對這落花,感嘆無情地東風了。上半部分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結尾,,年年歲歲、歲歲年年迴環往復,道盡了歲月不饒人的滄桑之感。

下半部分由洛陽美女轉折到白頭老翁,「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這一轉折並不是主題的轉換,二是同一思想感情的不同視角的轉換。因為無論男女老少,高低貴賤,韶華易逝、世事無常都是人之常情,不可避免的。你看,這位白頭老翁真可憐,別看他現在垂垂老矣,他當年也是一位紅顏美少年呢?當年也是風光無限,出入公子王孫的豪宅,在芳樹落花下,載歌載舞,把酒言歡,好不快活!他當年交友的可都是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啊,那豪華的宅邸錦繡裝飾得富麗堂皇,亭臺樓閣都畫滿了祥瑞的神仙圖案。那是何等的顯耀啊,那是何等的春風得意啊。

然而,這種暫時的榮耀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朋友,當有一天他年老體衰,臥病在床,昔日的那些公子王孫沒一個關心他的死活,過去那種三春行樂又去哪裡尋找呢?和洛陽美女一樣,英俊的容貌也只是暫時的,轉眼間斑白的頭髮就爬上了他的雙鬢。古往今來,那些歌臺舞榭,到最後也只剩下黃昏下鳥兒的悲鳴聲了。

這首詩分別從尚未衰老的「洛陽女兒」和已經衰老的「白頭翁」這兩個視角來抒發生命的感慨。這位洛陽美女雖然尚在青春美貌當中,但是在美好的春日,看到飄落的桃花,於是觸景生情聯想到自己也會和落花一樣人老珠黃。而這位白頭老翁,已經歷經人世滄桑,經歷了生命中繁盛和衰落的兩個階段,而且落差極大。這也正好印證了上文洛陽美女所預料的結局,二者相契合。

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同」將這二者銜接起來,說明這種永恆的悲哀,已經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抹上了一層極其濃重的悲劇色彩。而這首詩的主題,並不是單純的為白頭翁悲嘆,而是「寄言全盛紅顏子」,你們不要耽於逸樂,須知青春短暫,年華易逝。你們看見那白頭翁,應該憐憫他,因為人都會老去,白頭翁的現在,也許就是你們的未來。詩人雖未直接明說,但讀者應能從全詩這種消極沉悶的基調中,生發出一種生命的敬畏之情,珍惜時光,不負青春。所謂「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今譯】

洛陽城東桃李芳菲

風兒裹挾著花瓣

無情地翻飛

不知又吹到誰的懷裡

無情的東風

吹落了花瓣

也吹落了

洛陽女兒的嘆息

花兒謝了明年還會再來

明年花開又有誰還在

再堅韌的松柏也會淪為木柴

再茂盛的桑田也會變成滄海

古人再也不會回到這洛陽城東

只有現在的人空對著落花和風

年年歲歲花都相似

歲歲年年人卻不同

那白頭老翁真可憐

半死不活地坐在門前

你可知道他和你們一樣

曾經也是一個英俊少年

光祿大夫的池臺

披滿了錦繡

公子王孫的芳樹之下

縈繞著他曼妙的舞袖

大將軍家的樓閣

畫滿了神仙

達官貴人的落花之前

飄蕩著他清雅的歌喉

如今老了臥病在床

才看透這世事滄桑

青春行樂的那幫朋友

一個個都對我東躲西藏

此情此景

怎能不讓人悲傷

唉,我早該知道

俊美的容顏能維持幾時

轉眼間白髮就替換了青絲

你看那古代的歌舞場地

只剩黃昏下

鳥雀的悲啼

【小結】

劉希夷的這首歌形體,繼承了樂府的特點,所不同的是,一般四句或者八句,在思想感情的轉折點上,轉一次韻,而《代悲白頭翁》卻是無規則的轉韻,這是非常罕見的。可見,作詩第一是內容立意,第二才是音韻聲律。

相關焦點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何成了詩人劉希夷的絕命詩?
    ,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也是這首詩深受後世喜愛,一直奉為名篇的原因。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十四字有八字重複,但作者只是調整了順序,就有了神奇的語言意境不同的效果。不但沒有重複的感覺,更是使此句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意韻。這兩句詩是作者,借洛陽女子的見花傷感,來抒發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感嘆。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這首詩真的絕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詩以落花起興,借對自然周而復始而青春年華轉瞬即逝的感悟,以及紅顏少年和白頭老翁的鮮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的悼惜。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包含了廣泛深刻的人生哲理,千古傳誦。
  • 劉希夷因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被殺,兇手是誰?
    劉希夷因詩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被殺,兇手是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背後人性的貪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的詩讀來總有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這兩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整首詩很長,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句。劉希夷可謂當時一代才子,又彈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再有一個好的前景可謂完美無瑕。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來歷!
    《代悲 白頭吟》唐—劉希夷古人無復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小時候常常看到的對聯,感覺特別讓人回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是讓人感嘆不變的是時光,變得是鏡中人。那種如朱自清所寫的《日子》,總是在各種間隙流走的年華,縱是萬般不舍,卻也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 也說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一般而言,能寫出如此洞穿人間世事、看淡榮華富貴的詩歌的人,當是飽經風霜、嘗夠辛酸的中老年人,但劉希夷當年寫這首詩時,還不到三十歲,著實讓人驚嘆,真不知道劉希夷短暫的一生中經歷了哪些風霜刀劍的磨難,走過了怎樣蒼老的心路歷程。《代悲白頭翁》中最為傷感的就是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宋之問為這兩句詩害了劉希夷嗎?
    因此劉希夷被害之事傳說是宋之問下的手,似乎也很符合他的為人。關於這個故事在唐朝就已經流傳了。一、中唐韋絢的記載唐朝韋絢撰《劉賓客嘉話錄》中記載:劉希夷詩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關於這個故事,《大唐新語》中是這樣說的:劉希夷,一名挺之,汝州人。少有文華,好為宮體,詞旨悲苦,不為時所重。曾搊琵琶,嘗為《白頭翁詠》,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既而自悔,曰:「我此詩似讖,與石崇『白首同所歸』何異也?」乃更作一句云:「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名句誦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故人在經歷歲月的傷逝之後,早已不再悲嘆洛陽城的凋零之花了,唯有年輕人才會隨風傷懷落花的悽涼。或許是經歷過,明白世事本會如此。年年歲歲,繁花依舊;唯看花人,歲歲年年不同。未經世事的少年啊,當應珍惜這美好年華,更應憐憫那白髮老翁。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了搶奪這句詩,親舅殺死外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形容物是人非,歲月變遷,得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詩的背後,牽涉到一樁慘絕人寰的千古命案。首先,我們要從這句詩的作者說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正是出自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代悲白頭翁》,全詩如下: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丨千古名句背後的人命官司
    一說到這個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我想絕大多數國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詩,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這個作者劉希夷是我們河南省汝州人,現在汝州還有個紀念劉希夷的陵墓叫夷園,就在汝州當地的一個風穴寺山門的東側。
  • 「古詩新解」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都說年年歲歲繁花盛開依舊,但其實歲歲年年裡前來看花之人卻都不相同。那些正值青春年華的紅顏少年們啊,你們真應該憐憫這位已是半死之人的白頭老翁,也憐惜你們自己的大好青春。雖然如今的他已經白髮蒼蒼,身材佝僂看著著實可憐,然而你們知道嗎?他和你們一樣,曾經也是一位風流倜儻的謙謙君子。當年他還曾與公子王孫在芳樹之下尋歡作樂,與他們一起吟賞清歌妙舞於落花之前。
  •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在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元曲可稱得上是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瑰寶,所以有太多的優秀作品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在其影響下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喜愛,尤其是以唐詩宋詞最為突出。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裡藏著一樁兇殺案!
    歷史風雲筆記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古詩估計大家都聽過,甚至上學時還背誦過。這首詩的背後卻掩藏著一樁兇殺案。這首詩名為《代悲白頭翁》,收錄在《全唐詩》中,但是卻有兩個作者,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基本相同,只有兩個字不同。一個版本中是「洛陽女兒惜顏色」,另一個版本是「幽閨女兒惜顏色」,其他完全一樣。這是怎麼回事?我們查詢一下《全唐詩》,發現這首詩的作者兩個人分別是劉希夷和宋之問。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無論什麼西風,寒風,起床後總是要對鏡梳洗的,昨晚的昨晚說的敷面膜,太冷了,明天早上吧,明天的明天,發現我的臉……不三不四的年紀裡,鏡子裡,找不回青春時的臉,不得不感嘆容顏易逝,歲月催人老。也不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嘆容顏的逝去,生命的無常與輪迴。這世間變化沒有什麼不可能。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花色雖因氣候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十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的花謝花開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但每年賞花之人卻早已經不同了)」是千古傳誦的佳句。「年年歲歲」、「歲歲年年」的顛倒重複,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累贅,反倒讓人體味到了音韻優美,「花相似」、「人不同」的精妙描寫,抒發了作者「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 元旦新年讀詩:古詩裡的年年歲歲,可不止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節錄初衣解詩:人類用以劃分時間的坐標,是根據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以自然界的一種大的相似的輪迴,定做年的開始。年,古書上的年,是穀物成熟的季節。初唐時候的詩人劉希夷,少年的時候就顯露了文學的天分,這個敏感的詩人天成麗句。在一篇吟詠「白頭翁」的詩裡,以白頭翁面對桃李鮮妍,又轉瞬凋零,表達了青春易逝的華年傷感。「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年年歲歲花相似,劉希夷因這個名句,一語成讖
    其實這個詞是作者曹雪芹寫的,這個詞和唐代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是多麼相似。劉希夷是初唐時期的一位才子,他二十五歲就中了高宗朝的進士。但是由於性情孤僻,恃才傲物,不喜歡交際,所以仕途不順,被人所害,只活到三十歲,終身最大的成就就是詩歌。
  • 飛花令「年」,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4.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5.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白居易《長恨歌》6.及年歲之未晏兮,時亦猶其未央。——《木蘭詩》8.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劉希夷《代悲白頭翁》9.今年歡笑復明年,秋月春風等閒度。
  • 你所不知道的「年年歲歲花相似」
    你也許聽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但是,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麼? 答案就是劉希夷,這首詩的題目是《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名庭芝,字延之,唐朝詩人。善彈琵琶,詩以歌行見長。代表作品《代悲白頭翁》《從軍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