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新年讀詩:古詩裡的年年歲歲,可不止一句年年歲歲花相似

2020-12-03 初衣勝雪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代悲白頭翁》節錄

初衣解詩:人類用以劃分時間的坐標,是根據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以自然界的一種大的相似的輪迴,定做年的開始。

年,古書上的年,是穀物成熟的季節。歲是天文木星在一年的規律顯示。

年年歲歲,應該是一個口頭語,至少起源於唐朝之前,連用疊用,有著口感上的加重語氣,年年歲歲又後來演變成一種詩語,因為表達了一種連綿不盡的情懷。

年年歲歲表達的一種農耕文明的循環。花謝花會再開,天道輪迴,四時有序,表達光陰也表達情感。

初唐時候的詩人劉希夷,少年的時候就顯露了文學的天分,這個敏感的詩人天成麗句。在一篇吟詠「白頭翁」的詩裡,以白頭翁面對桃李鮮妍,又轉瞬凋零,表達了青春易逝的華年傷感。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其中最有名的麗句子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且表達的意境可以有多種的解讀。

第一種含義,說年年歲歲的春花相似,來看花的,每年的人都不一樣。

第二種含義,是說年年歲歲的春花相似,而每年的人都在失去青春的時光。

於是這句話簡直通吃了男女老少,涵蓋了愛情與時光。可以是年輕時感情的失意,也可以是中老年後,對於時光的哀惋。

但是要知道中國的語言如此的豐富,以歲歲年年做詞語,並非只有這樣的一首。而且通常用在歲末年初,花好月圓,重大吉利的日子。

通常典雅而鄭重的一句,是年年今日,歲歲今朝。或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盛唐時候的張若虛,以「年年」入詩,在《春江花月夜》裡,是這樣描寫人生與景色的互動關係。

「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五代十國的馮延巳,則以「歲歲」入詞。在他的《春日宴》裡,這個「歲歲」用的玲瓏上口。

「春日宴,綠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陳三願,一願郎君千歲,二願妾身長健,三月如同梁上燕,歲歲長相見。」

到了宋朝的時候,年年歲歲連用的次數可就更多了。

北宋時期的文學家蘇軾,看牡丹的時候就曾經說:

「年年歲歲何窮已,花似今年人老矣。去年崔護若重來,前度劉郎在千裡。」

說的是年年歲歲時光是沒有盡頭的,但牡丹花卻和人一樣,在今顯出了衰老的跡象。我去年倒是來過,但是去年和我一起賞花的人現在遠在千裡。

在這裡的年年歲歲,不但表示著歲時的循環,跟在歲時的循環中間,人生老去良朋難聚的惆悵。

宋朝的婉約派的著名的女作家朱淑真,在七夕節裡就是這樣寫。

」何如暮暮與朝朝,更改卻年年歲歲。」

說的是友情的牛郎織女,本來應該朝朝暮暮相守,現在卻變成了一年一歲相逢,這縮水360倍,叫人情何以堪。朱淑真是著名的急性子,是屬於那一種急著開花,急著結果,煩了就跺腳跳的大家小姐,我有時候覺得,她肯定是現代人穿越錯了地方,在宋朝憋屈死了。

宋朝的梅堯臣非常喜歡梅花,所以在寫梅花詩裡,毫不客氣地用上了歲歲年年。

「梅要山傍水次栽,非同弱柳近章臺。重重葉葉花依舊,歲歲年年客又來。」

其實雖然寫出梅的好,但也過分的貶低了柳樹,難道柳樹非要傍著張牌和人煙稠密的地方才種嗎?不過他姓名裡有一個梅字,這樣的偏愛,大地也是給自己添自信。

那麼年年歲歲更多的時候,是分開來用,這大約是詩和詞的格式所決定的,年年也就是歲歲,歲歲也就是年年,有個非常奇怪的現象,用「歲歲」的古詩比「年年」多。

這是漢語的歲,別有一種語言音韻的明麗,有一種向上的希望,往往用在詩句的開頭。

歲歲相逢似故人,歲歲花開知為誰,歲歲朱顏不老,別有口氣的清脆靈動。

而年年則用在句子的尾巴,有一種綿長沉厚的感覺。

年年歲歲,即是輕快的口語,又是典雅的詩語。元旦來臨,新歲開始,讓我們用年年歲歲來做詩,沒準哪一句就千古流傳。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相關焦點

  • 元旦新年讀詩 年年歲歲花相似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在一篇吟詠「白頭翁」的詩裡,以白頭翁面對桃李鮮妍,又轉瞬凋零,表達了青春易逝的華年傷感。 「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其中最有名的 句子是「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而且表達的意境可以有多種的解讀。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首詩裡藏著一樁兇殺案!
    歷史風雲筆記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古詩估計大家都聽過,甚至上學時還背誦過。多麼美好的詩啊,它精妙地表現出物是人非的情景,表述了青春易逝,韶華易老的現實,寄託了作者無限感慨,可謂千古名句。可是,你知道嗎?這首詩的背後卻掩藏著一樁兇殺案。這首詩名為《代悲白頭翁》,收錄在《全唐詩》中,但是卻有兩個作者,兩個版本。這兩個版本基本相同,只有兩個字不同。一個版本中是「洛陽女兒惜顏色」,另一個版本是「幽閨女兒惜顏色」,其他完全一樣。
  •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
    從「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談《鷓鴣天》在華夏五千年歷史長河中,唐詩宋詞元曲可稱得上是最鼎盛時期的文化瑰寶,所以有太多的優秀作品被傳承了下來,並且在其影響下一直被後人所推崇和喜愛,尤其是以唐詩宋詞最為突出。
  • 年年歲歲花相似,古今元旦各不同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在《晉書》。元,謂之「始」;旦,謂之「日」;元旦故意味著「初始之日」。中國歷史的元旦,一般就是農曆正月初一,與現在的公曆元旦「新曆年」不一樣。據史料記載,「元旦」稱謂頗多,如元日、元正、元辰、開年、元春、上日、華歲等,但「元旦」最普遍,時間最長久。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為了這一句,獻出了生命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據唐人筆記小說記載:劉希夷寫出「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宋之問趁其尚未流傳,曾經向其索要,想據為己有,劉希夷不同意。後宋之問怕事情敗露,竟然命人用土袋將劉希夷壓死,年僅28歲。【背景】作者寫這首詩的時候,正值青春年少。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自然規律、宇宙人生、社會萬象的思考就愈加深刻。
  • 也說說「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作者:千嶺之松)近日讀了一遍唐代詩人劉希夷寫的《代悲白頭翁》。詩中籠罩了一股人生短暫、世事無常、自然輪迴的悲情。一般而言,能寫出如此洞穿人間世事、看淡榮華富貴的詩歌的人,當是飽經風霜、嘗夠辛酸的中老年人,但劉希夷當年寫這首詩時,還不到三十歲,著實讓人驚嘆,真不知道劉希夷短暫的一生中經歷了哪些風霜刀劍的磨難,走過了怎樣蒼老的心路歷程。《代悲白頭翁》中最為傷感的就是那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名句背後人性的貪婪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唐朝劉希夷的詩讀來總有一種悲涼傷感的氣氛,這兩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整首詩很長,而「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卻是全詩的點睛之筆,一直流傳至今,成為千古佳句。劉希夷可謂當時一代才子,又彈的一手好琵琶,如果再有一個好的前景可謂完美無瑕。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的來歷!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小時候常常看到的對聯,感覺特別讓人回味。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總是讓人感嘆不變的是時光,變得是鏡中人。那種如朱自清所寫的《日子》,總是在各種間隙流走的年華,縱是萬般不舍,卻也會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境地。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何成了詩人劉希夷的絕命詩?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這也是這首詩深受後世喜愛,一直奉為名篇的原因。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兩句詩十四字有八字重複,但作者只是調整了順序,就有了神奇的語言意境不同的效果。不但沒有重複的感覺,更是使此句產生了一唱三嘆的意韻。這兩句詩是作者,借洛陽女子的見花傷感,來抒發自己對韶華易逝的感嘆。
  • 名句誦典: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紅顏子,應憐半死白頭翁。年年歲歲花相似此詩為劉希夷擬樂府古辭所作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一聯,音韻優美,更是以「花相似」「人不同」的對比,突出了花木盛衰有時而人生青春不再。這不是白頭翁和詩人的個人的悲嘆,更是所有無法把握命運的可憐人的悲劇。
  • 「古詩新解」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代悲白頭翁--劉希夷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洛陽城東的桃花李花啊,隨風飄落,飛來飛去不知最後落入了誰家的院子裡?愛惜自己嬌美容顏的洛陽女子啊,不知為何總是獨坐院中,看著眼前零落的桃李花而長聲嘆息。今年的桃花李花凋零了,我的容顏也跟著衰減了幾分;不知道明年花再開時,又有誰還能陪我一起看那繁花似錦的勝況?
  • 你所不知道的「年年歲歲花相似」
    你也許聽過「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但是,你知道這句詩的作者是誰麼? 答案就是劉希夷,這首詩的題目是《代悲白頭翁》。劉希夷 (約651年—約680年),名庭芝,字延之,唐朝詩人。善彈琵琶,詩以歌行見長。代表作品《代悲白頭翁》《從軍行》等。
  • 讀點歷史【5】年年歲歲花相似的悲傷故事
    每當賞花季節我們都會想起這一千古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嘆光陰之飛速,古人之奇才。這首詩是唐人劉希夷寫的《代悲白頭翁裡》的一句,他沒想到他寫了這一句好詩反倒要了他的命,他的舅舅就是有名的宋之問,看到這兩句後,極為震驚讚好,得知劉還沒發表,想這首詩發表便是千古絕唱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為了搶奪這句詩,親舅殺死外甥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形容物是人非,歲月變遷,得以千古流傳,廣為人知。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句詩的背後,牽涉到一樁慘絕人寰的千古命案。首先,我們要從這句詩的作者說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正是出自他最著名的代表作《代悲白頭翁》,全詩如下: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無論什麼西風,寒風,起床後總是要對鏡梳洗的,昨晚的昨晚說的敷面膜,太冷了,明天早上吧,明天的明天,發現我的臉……不三不四的年紀裡,鏡子裡,找不回青春時的臉,不得不感嘆容顏易逝,歲月催人老。也不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婉轉蛾眉能幾時,須臾鶴髮亂如絲。
  • 一首寫給女子的詩: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禁念叨著劉希夷的:年年歲歲花相似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花相似,花色雖因氣候可是年年歲歲的我們呢走過古人走過路,讀課本裡他們傳奇的故事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這首詩真的絕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出自劉希夷的《代悲白頭翁》。詩以落花起興,借對自然周而復始而青春年華轉瞬即逝的感悟,以及紅顏少年和白頭老翁的鮮明對比,表達了對人生短促、青春易逝的悼惜。其中「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兩句,包含了廣泛深刻的人生哲理,千古傳誦。
  • 願做貞松千歲古,年年歲歲花相似
    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但有句詩很多人都知道: 年年歲歲花相似, 歲歲年年人不同。 是的,原創作者就是劉希夷。 關於這句詩,有無聊酸腐的文人曾經編纂出一個索詩不成殺害詩人的段子,段子中的殺人者也是一個唐朝非常牛逼的大詩人,他叫宋之問—— 相傳劉希夷吟到『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一句,大吃一驚,吟到『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一句,又大吃一驚。
  •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丨千古名句背後的人命官司
    一說到這個名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時,我想絕大多數國人應該都知道這句詩,被引用的頻率相當高。這個作者劉希夷是我們河南省汝州人,現在汝州還有個紀念劉希夷的陵墓叫夷園,就在汝州當地的一個風穴寺山門的東側。
  • 村樵賞析唐詩名句(六十八)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今年花落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桑田變成海。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讀者讀罷全詩,便會深刻領悟到:時光飛逝,人生短暫,昨日的美顏少年,很快就會成為白首老翁,所以,千萬不要只貪圖少年時「公子王孫芳樹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的享樂。否則,只能落得「但看古來歌舞地,惟有黃昏鳥雀悲」的老來窘境。「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每年的花謝花開幾乎是一成不變的,但每年賞花之人卻早已經不同了)」是千古傳誦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