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竟然是漢高祖劉邦

2020-12-06 煒哥陪你聊八卦

哈嘍,小夥伴們,大家好。今天小編要帶給大家的是一件奇事,那就是日本多個大姓的祖先,居然是漢高祖劉邦。說實話,一開始的時候,小編也不信,這也太離譜了。人家漢高祖劉邦什麼時候有了一群日本人的後裔了?你這要讓他老人家知道了,不得氣的大罵這些個不肖子孫啊。

對於日本的起源,傳說是秦皇派出徐福帶著幾千名小孩兒出海尋找仙藥,妄圖達到自己長生不老的目的。那徐福也是個高人,明明知道自己就是忽悠人的,去哪找什麼蓬萊啊,去哪找什麼仙藥啊。再說就算真有仙藥,人家憑啥給我。心裡雖然這樣想,但該去還得去,畢竟,始皇帝的命令誰敢違背,哪怕找不到也要找,然後徐福就帶著人乘著大船出海了。

據說,後來的徐福還回來過幾次,說是禮物不夠,人家神仙需要更多的東西,於是希望秦皇可以允許他挑選一些禮物送給神仙,秦皇也不知道怎麼想的,這一看就是假的、騙人的嘛,可人家秦皇偏偏相信了。很大方的讓徐福挑選了很多關於民生的工具,種子,糧食啊和技術人員啥的。看到這,小編就覺的秦皇對徐福還真是放心啊,居然沒有絲毫的懷疑。而這徐福也是藝高人膽大,什麼都不帶就回來了。

之後,徐福這拿夠了東西就再也沒有回來過,都懷疑是徐福帶人去了日本,並在那裡駐紮了下來,前前後後帶著好幾千甚至是上萬的文化人去了當時還很野蠻的日本,駐紮在那裡,快快樂樂的繁衍發展,自己也當了人家的天皇,著實是過了一把皇帝的癮。當然了,這個事大家聽著好玩就行,畢竟是真是假,誰也不知道,而且也沒有辦法證明。不過,目前很多日本人都聲稱是徐福的後代,也算是目前大家比較公認的說法吧。

而今天小編要給大家說的這件事真不是小編跟大家吹牛,胡編亂造出來的,而真是確有其事。

獻帝劉協被迫讓位給曹丕之後,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也是為了做個樣子,不要讓自己的吃相那麼難看。就封了劉協為山陽公,並且這個爵位是可以一直傳承的,並授予了外國君主的待遇,這待遇可是非常優厚了。就這樣,獻帝輕輕鬆鬆,在魏國度過了他人生中最快樂、最輕鬆的十四年,就安穩的去世了。劉康繼承了這個除了能享受榮華富貴之外,一點存在感都沒有的爵位。幾十年後,他經歷了司馬炎篡奪大權的朝代變換事件,但山陽公所享受的待遇跟以往一樣,絲毫不受影響。

然而就在司馬炎去世那一年,劉家卻出了一個人物,叫做劉阿知,是當時山陽公劉秋的叔父。也不知道怎麼回事,他某一天突然感覺到天下即將大亂。請求山陽公劉秋帶著族人一起去別國避難。然而,劉秋對他叔叔的忠告無動於衷。這很正常,畢竟魏國幾十年的動蕩和朝代更換的亂象都一路平安地走過來了,時局動蕩,跟他們家有什麼關係。好好享受好富家翁的待遇就行了。沒有辦法,自己又沒有什麼證據說服他,只好自己帶著願意跟隨自己出走的兩千多人,歷經重重險阻,九年後終於到了日本。不消說,肯定是走錯方向,繞了一大截路。

劉阿知一行人到達日本後,當時的天皇陛下那可是異常的興奮,畢竟對於當時的日本來說,中國就是先進技術的代表。人家想在這定居,就意味著自己國家的技術文明水平又能進一步的提升。於是好生將他們安置在大和國,還封了劉阿知為朝臣。其實,劉阿知還回來過,並且在中國江東一帶,求得了幾位織工到日本。

他的兒子劉度賀還被天皇賜姓為"直"。此後的劉氏家族就在日本繁衍發展,並不斷衍生了眾多的姓氏。據說,日本的所有的外來姓氏當中,起源於中國的就至少有137個,其中源自劉氏家族的就起碼有47個,並且還是其中的大姓,有很多姓氏還成為了當地非常顯赫的家族,影響力一直持續到了現在。

劉阿知的後人能人輩出,最著名兩位,其中一位是田村麻呂,還贏得了戰神的美譽。還有一位建立了一方稱霸數百年的勢力。此外,劉氏家族的一支叫做原田氏。這一支後裔不僅世世代代修立族譜,而且還在九州的福岡市建立了漢太公廟,還常常帶領後人祭祀緬懷先祖。

相關焦點

  • 一個日本人拿出祖傳家譜:「祖先是劉邦,我是第71代孫!
    漢高祖劉邦,相信大家都熟悉,劉邦是一個農民,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建立了大漢王朝。在我們如今的生活中,有一些日本人自稱是劉邦的後裔,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些人確實是劉邦的後代,他們的歷史要從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說起,這些日本人的直系祖先就是劉阿知。
  • 此人是漢獻帝的玄孫,跑到日本後被封為貴族,開創了日本多個大姓
    ,楊貴妃的美貌也遠傳海外,讓日本人驚為天人。早在秦朝,中國與日本便有了往來。當時,秦始皇為追求長生不老,派遣徐福帶領數千童男童女前往海上尋找仙人,求取長生不老藥。但徐福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關於徐福的去向,現在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徐福在海上航行數月後,到了現在的日本,在當地駐紮下來,繁衍發展,成為日本的第一位天皇,現在很多日本人都公開聲稱自己是徐福後代。
  • 漢高祖劉邦的老家
    這是豐縣漢皇祖陵園內,劉邦記念碑上的一幅評價漢高祖劉邦的對聯。他這個大漢王朝的開國明君、漢文化的創始人,確實對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其功績和家鄉居住,曾引無數專家學者進行過評論和論證,曾有過諸多不同的觀點和認識,今就個人所掌握的資料,對劉邦的祖籍問題,談點個人的看法,供商榷。
  • 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居然是錯誤的?「太祖」、「高祖」廟號辨
    閱讀之前,先請閱讀諸君思考並回答一個小問題:如果你穿越回漢朝(自西漢惠帝到東漢獻帝,任何一朝皆可),你會準確的使用相應的皇帝禮儀稱謂,如諡號、廟號等,來稱呼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嗎?也許很多人都會說:這有什麼難的啊?三歲的小孩都會!不就是「漢高祖」嗎?如果我說你的回答是錯誤的,你信嗎?嗯,肯定很多人不信!為什麼?
  • 劉邦本來是「漢太祖」,為什麼都稱為「漢高祖」呢?
    陳勝起事後不久,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軍進駐灞上,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再者之後,劉邦又擊敗強大的項羽,於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漢王朝。作為西漢的開國皇帝,劉邦的廟號本來是「太祖」,應該被叫做「漢太祖」。但是,後世在稱呼劉邦的時候,往往稱之為「高祖」或者「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
  • 劉邦究竟是不是漢高祖?科普廟號諡號年號的區別!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其廟號為太祖,諡號為高皇帝(漢高帝),那為何其經常被稱為漢高祖?漢高祖劉邦塑像廟號廟號起源於商朝,是古代君主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首先是因為自唐朝開始,諡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有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祖先上美諡。故諡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的評價,廟號反而取代的諡號,起到了蓋棺定論的功用。
  • 白登山之戰――漢高祖劉邦的一次失誤
    漢高祖七年秋九月,發生了一件令漢高祖劉邦惱怒不已,讓整個大漢王朝蒙羞的事情的事情,匈奴包圍了被劉邦分封在馬邑的韓王信(不是韓信),韓王信抵擋不住匈奴的進攻居然投向了匈奴,和匈奴一起對抗漢王朝,劉邦分封的諸侯王竟然投敵,可以想像此時劉邦有多麼的惱怒,於是在這一年的冬十月,漢高祖親自帶兵出徵韓王信
  • 請不要再叫劉邦「漢高祖」了,帶你探討一下太祖和高祖的區別!
    劉邦的功勞之高,以至於司馬遷將其事跡寫入《史記》時稱其為「高祖本紀」,而後世更是誤認為劉邦是漢高祖,其實連司馬遷都未曾稱呼劉邦為漢高祖——《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記載:「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
  • 漢高祖劉邦,胸懷開闊,賞罰分明
    劉邦之所以能夠建立大漢王朝,成為一代開國皇帝。不僅僅是自己的智謀和眾多有志之士的協助以及歷史的原因。這其中也和漢高祖劉邦的心胸有很大的關係,雖說劉邦在漢朝穩定時和眾多有功之臣分崩離析。但是劉邦在早期,尤其是在南徵北戰,逐鹿中原的時期,劉邦是一個心胸很寬廣的人,這可能和當時的歷史因素有關。另外劉邦也是一個賞罰分明的人,尤其是在討論論功行賞的時候,漢高祖劉邦能清清楚楚的記得什麼人立了什麼功勞,然後再意義論功行賞,並且還能夠讓群臣信服。可以說一個皇帝能做到如此實屬難得。
  • 歷史品讀之漢高祖劉邦
    漢太祖高皇帝劉邦(公元前256年冬月 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豐邑中陽裡 人,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偉大的開拓者之一、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 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和強盛有突出貢獻。
  • 歷史的錯覺——關於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
    多年來,我一直有一種印象上的錯覺,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仿佛是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仔細想起來,之所以會產生這種錯覺,大概是因為我平時所閱讀的書籍以及過往所接受的教育。自兒時的教科書,到圖書館翻閱到的歷史文獻論著,電視電影等文學作品,關於這兩位歷史人物的介紹大抵都是秦始皇嬴政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秦帝國,漢高祖劉邦率麾下群雄戰勝西楚霸王項羽建立漢王朝。從這些事跡上看,秦始皇嬴政與漢高祖劉邦確實是活躍於不同時代的兩個不同的歷史人物。
  • 漢高祖劉邦:這個皇帝很有料
    漢高祖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皇帝之一,「草根也能當皇上」的奇蹟就是他開創的。在他之前的歷代君王們,大多擁有顯赫的家世,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無不如此。千古一帝秦始皇,如果沒有一位身為秦王的父親,也不可能繼位秦王,更不可能兼併六國、一統天下。劉邦不具備這樣的先天條件。
  • 漢高祖劉邦「長陵」設計的巧妙之處
    漢長陵的巧妙布局 公元前2697年黃帝軒轅創立華夏;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發創立禮周強邦;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再次統一華夏大地;公元前206年,劉邦創立大漢王朝;公元581年,隋煬帝楊堅創立大隋帝國;公元618年唐高祖李淵創立大唐盛世
  • 漢高祖劉邦一生的寫照——「大風歌」
    假如說《垓下歌》是項羽作為失敗者的悲歌,那麼《大風歌》就是漢高祖劉邦作為勝利者的別樣哀歌,雖然僅有三句,卻道盡了漢高祖劉邦一生。漢高祖劉邦從一個小小的亭長,最後戰勝項羽,成為漢朝的開國皇帝。天下初定時,劉邦相繼經歷了燕王臧荼、韓王信、陳豨的叛亂,如今英布造反被平定,但北面的匈奴虎視眈眈,國內反叛實力伺機而動,整個國家搖搖欲墜。
  • 「彭城堂」劉氏祖先為漢高祖之弟,宋代遷至寶應
    「彭城堂」劉氏祖先為漢高祖之弟劉交,宋代遷至寶應,康熙進士劉師恕是劉氏家族的名人。源於祁姓,出自豐縣祖先為漢高祖劉邦之弟  劉姓源於祁姓,是帝堯的後裔,形成於夏朝後期清代光緒年間編修的《劉氏家譜》中記載,自己這一支劉氏出自沛郡豐邑(今徐州豐縣),祖先為漢高祖劉邦之弟劉交。「據《史記·楚元王世家》中記載,劉交自幼深受漢高祖劉邦的信任與寵愛,成年之後隨劉邦一同徵戰天下。漢朝建立之後,劉邦廢原楚王韓信並封自己的弟弟劉交為楚王,定都彭城。彭城也是劉邦的家鄉,由此可見劉邦對劉交的信任。」「劉交是位文武雙全的藩王。
  • 試論漢高祖劉邦少年時期的文化底蘊
    張良自此研習多年並有心得,終於學到了運籌帷幄、決勝千裡的本領,在追隨漢高祖劉邦的過程中,經常講解兵書給劉邦聽,劉邦聽後的反映是認同並且高興;張良也常常對他人講述太公兵法,但卻沒有人能夠領悟其中的真諦。對此,張良的感想是:沛公的悟性是上天賜予的。 根據史料記載,漢高祖出生於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
  • 此日本人自稱劉邦71世孫,拿出祖傳家譜為證,還有300名後代
    導語:如今不少人以皇族後裔為藉口圈錢,當然孰真孰假需要交給事實來說話,可這種事發生在國人身上也就算了,竟然有一個日本人自稱是劉邦後裔?這就有點不切實際了吧?到底怎麼回事呢,跟著筆者往下看。來自日本的高橋通泰先生,自稱是劉邦後代,拿出祖傳家譜《島田高橋家系圖》,上面明確記錄著高橋通泰是劉邦的第71世孫。而且不止他一人是劉氏子孫,據說在日本還有近300名劉氏後代。
  • 秦始皇的陵墓裡面價值連城,漢高祖劉邦的陵墓又有什麼寶貝呢?
    但當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去測量時,卻驚訝地發現,青銅劍上的這8個稜面誤差竟然不足一根頭髮絲。其次,在觀摩完秦始皇的寶貝之後,我們再來觀摩一下漢高祖劉邦的陵墓裡面究竟有哪些寶貝?想當初,劉邦在當了皇帝之後,第二年,就開始模仿他自己心中的偶像——秦始皇營建他自己的最終歸宿之地。
  • 日本有一個顯赫家族,自稱漢高祖劉邦後代,曾專程來中國祭拜祖陵
    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境內較為安定,我決定率家族東渡。」說這句話的是漢獻帝的玄孫劉阿知,此時的他已經執掌篡魏自立的西晉王朝。然而那時候中國西北各民族反抗西晉統治,不斷進行起兵反抗鬥爭,於是讓劉阿知產生了率領家族向日本避難的想法。公元289年5月的一天,劉阿知率領家族成員共兩千人,以求取仙丹之名,離開漢土,歷經艱難東渡,於289年9月終於來到了日本。
  • 漢高祖劉邦,歷史上最成功的逆襲,他如何做到的?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隱忍不發劉邦自幼不務正業,遊手好閒,是個十足的地痞流氓,直到年近中年方才娶妻,論才能、勇略他都是不如項羽的,然而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劉邦成為漢高祖的呢?劉邦和項羽爭鬥初期,項羽的實力是要遠超於劉邦的,而劉邦知道打不過項羽,所以一直在示弱討好項羽,隱忍不發,而項羽也一直沒有把他當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