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不瘋魔,不尼採

2020-09-05 坤鵬論

思想,也是有潮流的,它背後最大的動力永遠是現實給人類造成的深深迷茫和痛苦。

——坤鵬論

很多人一提起尼採,估計都會說,那不是一個德國瘋子嗎?都不知他在說什麼。

但是,西方有句諺語,當你感到迷茫,就應該讀一讀尼採。

100多年過去了,人們驚訝地發現,他的思想依然符合這個時代!

一、窮就算了,為什麼我們還越來越窮忙?

還記得坤鵬論曾介紹過的《槍炮、病菌與鋼鐵》一書嗎?

那是一本客觀、真實呈現了幾乎尼採所有重要哲學思想的、有邏輯的推論歷史書。

不僅是這本書,包括《人類簡史》、《自私的基因》也都有尼採的哲學思想在其中閃耀,充當靈魂。

它們都有一個前提設問——文明的進步真的能使人類幸福嗎?

它們都有一個結論——整體總是通過犧牲個體達到自身演化。

坤鵬論曾在《每天工作8小時太辛苦 這事只能怨咱的祖先!》、《快!快!快!》中討論過這個問題。

比如:科技一直在進步,機器不斷取代人工,我們卻一代比一代更忙。

數據顯示,中國大陸超過30%的人每周工作超過50小時(50÷5=10),有近10%的人超過60小時(60÷5=12)。

就像汽車延伸了我們的雙腳,它本應為了提高效率、節省時間。

但是,汽車卻令我們越住越遠,再加上汽車普及率提升帶來的交通堵塞,通勤路上白白浪費大把時間。

這還不算,為了買車以及養它,你還要付出不菲的、用生命般寶貴的時間換來的金錢。

如果你每月工資1萬元,一輛車20萬,相當於要消耗你20個月的工資。

時間呢?

20個月×22天工作日×8小時=3520個小時。

這還不算之後汽車每年要付出的保險、油費、保養等費用。

所以,如果你不靠汽車賺錢,它就是個敗家的資產。

還有PPT,很久以前人們開個會,主要就是把演講稿寫好,有的人口才好,只需要事先花點時間在腦子裡搭好結構就行了。

現在呢?

我們不得不還要花上大把的時間去製作PPT。

有幅漫畫上的文字發人深省:「入職以後,公司給每位員工發了一臺電腦,表面上是每人擁有了一臺電腦,實際上是給每個電腦配了一個人。」

工業革命時期,大機器把工人變成了廉價的低專業性勞動者。

現在,電腦又把白領變成了廉價的低專業性勞動者。

人類越文明,科技越發達,不僅沒有促進生產力,卻物極必反到了反生產力。

坤鵬論認為,科技發展,機器不斷取代人,在不斷的打擊和失落中,人開始對自己產生了懷疑,存在主義正是在這種大背景下流行起來。

所以,思想,也是有潮流的,它背後最大的動力永遠是現實帶給人類深深的迷茫和痛苦。

二、萬能的尼採哲學思想

因為是存在主義的系列,就有個問題了——尼採到底算不算存在主義?

這個歸屬問題在哲學界也沒有統一的意見。

但是,他的思想核心確實如存在主義所倡導的那樣,找到自我,實現自我,比如以下這些話:

「不要輕易去否定自己,接受自己,熱愛自己」;

「輕視名聲口碑,不要過去關心他人的想法,否則你的生活就會制約在『老師』、『部長』、『社長』這樣虛無的名聲裡」;

「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特質,成功的人往往是了解自己的特質並加以利用……關鍵是堅持不懈,這才能發現個人的優勢所在」;

「世界就處在這樣永恆的行為運動中,所有人的所有行為,無論多麼微小,都會存在下來,因而以這種方式,我們獲得了永生」;

「閉上你喋喋不休的嘴,去行動吧,這才是為你贏得信賴的捷徑」;

「一些有才能的人卻做不出什麼成就,因為他們不相信時間,總以為一些等待是荒廢時光。他們錯誤地認為,他們能夠完成任何事情,因此,他們做的事都不上不下……做好一件事的關鍵,不僅是人才或技術,最重要的是信賴時間,有堅持下去的勇氣」;

……

可以說,尼採的思想絕對算存在主義的先輩,對以後的存在主義有著指導級的意義和作用。

而且,尼採對現代哲學、以及一直延續至今的社會深遠影響。

正是他站在十九世紀,先知般地預見到了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

人類文明正在開始衰落;

不同文化之間的接觸和交流將會越來越頻繁;

人的世界觀、社會秩序和道德法則正在變得更具相對性;

歐洲虛無主義的來臨以及與此相關的人的價值觀和生活秩序的失落;

……

1992年,德國學者進行了一項出色的研究:考證了1890年到1990年期間,尼採對德國的影響。

結果發現:無政府主義者、女權主義者、納粹分子、宗教信徒、社會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存在主義、素食主義者、先鋒派藝術家、體育愛好者、極端保守分子、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進步人士、唯美主義者等,都從尼採的著作中獲得啟示。

其實不僅只是德國,乃至全世界都如此。

這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奇怪現象。

坤鵬論認為,這其中一部分原因在於,各種政治運動需要對他們的訴求有各種各樣的解釋。

這種解釋往往發端於批判,並且是極端「殘忍」的批判。

恰恰尼採的著作無一不是批判,而且懟天懟地,凡是主流的、傳統的,他全批判過。

於是,各類運動在尼採的著作採擷到了自己最需要的思想彈藥,並在其批評中看到了他們自己討厭的東西。

而且,一般認為,現代哲學始於尼採。

所以,有人說,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都是尼採的時代。

三、尼採的生平

1844年10月15日,弗裡德裡希·威廉·尼採出生於德國薩克森州的勒肯鎮。

1900年8月25日逝世,終年55歲。

尼採是不折不扣的天才,24歲就拿到了哲學博士,同年還被巴塞爾大學聘為希臘文學的教授。

他5歲時便失去了父親。

因為從小在一種完全女性化的和宗教虔誠的氛圍中長大,使其形成了敏感的性格,也比較柔弱。

但是,那時他就已經試圖通過堅定的自我克制和磨練來克服性格上的弱點。

敏感、自我克製成為尼採性格的兩個基本特徵。

同時,這也造就了他對意志力量的崇尚,一生都遵從著斯巴達式的紀律。

在面對重大目標時,他既可以施加給別人痛苦,同時他自己也有忍受痛苦的度量。

比如:人生最後幾年裡,他所有作品都是在他以一種異乎尋常的頑強毅力和病魔作鬥爭中完成的。

他小時候就開始偏好古希臘文化,這成為了他終生的難捨之愛,為此,他還專門學習了古典語文學。

古典文化幫助尼採找到了自己思想的本源。

後來,他在萊比錫遇到了除了家庭、古典文化之外對其一生起決定影響的第三種精神力量。

他在一家舊書店裡發現了叔本華的代表作。

在一口氣將其讀完後,完全被這位憂鬱的天才所傾倒。

其無神論和反理性主義深深地影響了尼採。

他開始把歐洲文化鄙夷為頹廢文化。

在此之前,尼採還接觸到了散發著叔本華精神氣息的理察·華格納的作品。

「自從聽了《特裡斯坦》的鋼琴片段那一刻起,我就變成了一個華格納信徒。」

「沒有華格納的音樂,我就不可能熬過我的青年時代。」

後來,尼採結識了華格納本人,並成為其忠實粉絲。

尼採年紀很小時就對宗教信仰產生懷疑,上大學後進而主張無神論,後來成為著名的無神論者。

他的身體不好,看上去蒼白而虛弱,口才也不夠好。

他的哲學背景,使其同時遭受哲學界和文學界的排擠,再加上個性相當憤世嫉俗,幾乎沒有他不批判的,導致他的教學生涯很不成功。

他曾說:「聽眾是到教室來吃糖的。」「真正偉大的哲學家,要到死後才會出生。」

確實,他在世期間,幾乎完全被人忽視,甚至因為書無人問津,自《查拉圖斯特如是說》的最後部分開始,他找不到一個出版商願意出版他的作品,不得不自費出書。

但是,1900年去世後,他卻逐漸成為各類人爭相膜拜的偶像,是有史以來被人們談論最多的哲學家之一。

但遺憾的是,尼採也一直是最不被理解的哲學家。

有本書叫《尼採到底說了什麼》,其中列出了30個關於他的流言。

他寫過很多本書,就像一個思想的遊擊戰士,用大量文字向已經確立的各種各樣的立場觀點開戰。

他的攻擊方向變幻不定,剛還攻擊這個方向,一轉身就攻擊相反的方向。

這讓人感覺自相矛盾。

其實,這是他在用自己打造的哲學的錘子敲碎那些所謂真理的戰術。

因此,如果我們選擇任何一本他的著作來認定它代表尼採的思想,都會嚴重影響對他的理解,得到截然不同的尼採。

而且,尼採的哲學著作,更多考慮的是如何激發起嚴肅的思想,而不是一本正經地去回答問題。

在這一點上,他更像蘇格拉底和柏拉圖,而不是斯賓諾莎、康德或黑格爾。

他的作品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種天才的格言(從形式上說)或警句(就內容而言)的集結。

從語言上講,尼採的所有後期作品更都只是一些片斷思想和格言的彙編。

即使是創作旺盛時期的作品(《查拉圖斯特如是說》)也是如此。

因為尼採基本不是通過細緻的分析來表達他對問題的看法,在思想上給人以支離破碎的印象,很容易給人一種含糊不清、模稜兩可的感覺。

再加上他和叔本華、海德爾以及歌德一樣,都非常注重感情、直覺、意願和「生命」。

所以,人們在對其作品進行闡釋時,很容易被「引誘」,不自覺地摻雜進自己的主觀觀點。

結果一直到今天,不管是誰,即使是海德格爾,他們的闡釋頂多也只能還算正確或部分正確。

而且,尼採的哲學與他的內在精神歷程有著最緊密的聯繫。

如果沒有感同身受的經歷,都只能隔靴搔癢。

這也恰恰說明了,研究尼採,必然要帶入主觀精神體驗,無法純學術。

另外,尼採還記了很多筆記,其中大部分從沒有發表過,也不打算發表。

如果有誰把關注焦點放在這些筆記上,還將得出一個完全不同的尼採。

他當年曾預見道:「最重要的是,不要將我和不屬於我的思想混為一體!」

不幸的是,1888年,在他創作的旺盛時期,過度的創作熱情、不被認可的孤獨、天生身體的孱弱,使其肉體和精神都已經精疲力竭,幾乎完全失明。

1889年1月,據說尼採在都靈時,看到一匹馬被馬夫鞭打,他衝到馬的跟前,試圖保護它,然後突然失去意識,在他被送回住所並甦醒後,他開始給朋友寫一些奇怪的信,後被送進精神病院,診斷為精神失常,直到死時都沒有治癒。

德國對尼採的評價非常高,給了他很多角色:

孤獨者尼採——意欲超越自我並因而走向毀滅的人。

誠實者尼採——尼採認為誠實是「美德中最年輕的」,它是一個人最誠懇的意見,這就是他做人和寫作的特點。

他提醒世人,千萬不要讓「我們的誠實變成我們的虛榮,我們的妝點,我們的局限和我們的愚蠢。」

詩人尼採——德國世界最偉大的詩人之一,詩歌創作達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

散文作家尼採——被認為是德國最好的散文作家。

心理學家尼採——他自稱「心理學家中的第一個哲學家」,而且他確實具有天才的心理學家般的敏銳洞察力,看人目光如炬,可以直視人心,說出來的話往往就是人們(不管他們有多麼偉大)在其華麗辭藻、大義凜然、道貌岸然背後隱藏最深的那些東西——骯髒的、卑微的、怯懦的……更多還是自私的,為了自我生存的。

比如:他對同情的評價如同撕掉人類的遮羞布,他質問道,多少情況下我們所謂的同情不過是我們優越感的面具?或者至少是因為犧牲品不是我們而鬆了一口氣?

再比如:我們的判斷其實經常性地建立在怨恨而不是道德的公正基礎之上。

細想過來,尼採本人其實也是因為可怕的沉寂,才越來越孤高自傲,才用更加激烈和高昂的語調掩飾內心不被社會認可的怨憤!

預言家尼採——在近代思想家中,沒有人能夠像他那樣對人類社會的未來高屋建瓴且準確的預言。

反哲學者尼採——用錘子直接將自蘇格拉底以來的哲學全部擊碎,開啟了反本質主義的思考,引領反哲學思想。

語言哲學啟蒙者尼採——啟迪了現代語言哲學的潮流;

……

對於尼採的主要思想,明天我們繼續!

本文由「坤鵬論」原創,轉載請保留本信息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相關焦點

  • 坤鵬論:為什麼尼採說上帝已死?
    ——坤鵬論一、批評和質疑,讓我奮進學習尼採的哲學思想常常會令人暴跳如雷。不僅是他那個年代,其後的一代代人,包括現在,罵他是個瘋子的大有人在。自從聽過這段話後,坤鵬論每每因為別人的批評心裡不舒服時,就會默念一遍它。然後更努力地去學習,如果是自己錯了,改之並感激人家,如果是自己對的,再次的認知夯實,更會讓自己可以一笑而過。比如:有人說,數學難道不是絕對真理嗎?!
  • 坤鵬論:為什麼尼採說上帝已死?
    ——坤鵬論自從聽過這段話後,坤鵬論每每因為別人的批評心裡不舒服時,就會默念一遍它。然後更努力地去學習,如果是自己錯了,改之並感激人家,如果是自己對的,再次的認知夯實,更會讓自己可以一笑而過。坤鵬論通過學習和思考,認為「上帝已死」起碼有以下幾個意味。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審判」達爾文
    要更好地理解尼採的哲學,特別是他的超人理論,就必須對進化論有所認知。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坤鵬論特意花了一些功夫,對進化論的歷史做了一番粗淺的學習,收穫頗豐。
  • 坤鵬論:尼採的進化觀 「審判」達爾文
    ——坤鵬論要更好地理解尼採的哲學,特別是他的超人理論,就必須對進化論有所認知。在《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中講過,尼採將達爾文同時列到了他的好人榜和壞人榜,這又是為什麼呢?對尼採來說,人類沒有共同目標,每天僅僅是在永恆輪迴中活著而已。在永恆輪迴中,人類的目標不可能在於最後的終結。尼採不贊同人類是最高級動物,人類並不是地球的主宰,更不是生態的頂端。所以,他在著作中經常使用動物做比喻。
  • 坤鵬論: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
    ——坤鵬論一、以赫拉克利特為師尼採的世界觀,到底和哲學史上哪一位思想家或哪一個流派有相似之處呢?追根溯源,這個人就是公元前五世紀的赫拉克利特!二、尼採的好人榜和壞人榜在《不瘋魔,不尼採》中,坤鵬論提到,尼採是一位天才般的、能夠洞察隱秘事物和無意識的心理學家。而他也特別喜歡用心理學的角度去冷眼審視,他想知道到底是什麼驅動著人們的行動。
  • 坤鵬論: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
    ——坤鵬論​在《不瘋魔,不尼採》中,坤鵬論提到,尼採是一位天才般的、能夠洞察隱秘事物和無意識的心理學家。在坤鵬論看來,這背後的原因很可能是尼採從未不停歇、永遠反芻的思考。而且,他從來不對任何人和事一概而論,絕不會「一白遮百醜,一黑毀所有」般的簡單評判。
  • 坤鵬論:我的自由、我的激情
    ——坤鵬論正如坤鵬論在《我反抗,故我們存在》所說,自殺,是加繆提出反抗思想前的荒謬思想的暗中主脈。二、我的自由在《我反抗,故我們存在》中,坤鵬論提到,加繆認為荒謬感之後會有三個結果:反抗、自由和激情。我們先來講講自由。
  • 坤鵬論:真實
    ——坤鵬論首先,隨著對現象學越來越深入的理解,坤鵬論看到了它背後一直強調的真實二字因此,我們有必要回到真實這個詞,坤鵬論認為正如坤鵬論曾說過的>本文由「坤鵬論
  • 坤鵬論:這個世界哪裡有什麼絕對真理!
    有個成語叫逆來順受,坤鵬論認為將「受」字改為「獸」後——逆來順獸,它就成了人類正在漸漸淪為如豬牛羊等被圈養動物的最好寫照。——坤鵬論尼採說:「人人需求同一,人人都是一個樣,誰若感覺不同,誰就進瘋人院。」
  • 坤鵬論:這個世界哪裡有什麼絕對真理
    ——坤鵬論一、尼採對基督教的強烈譴責昨天,坤鵬論在《衝破奴隸道德 釋放你的權力意志》說,尼採的哲學具有反基督教特徵,他這樣寫道:「我強烈譴責基督教,我控告基督教會是最為可怕的罪犯坤鵬論雖然對基督教歷史了解不多,但也能舉出以下兩個例子。比如:贖罪券。
  • 坤鵬論:向超人努力——那些殺不死你的,終將使你更強大
    ——坤鵬論「眾神已死:那麼我們讓超人生。」一、超人生有人認為,尼採是達爾文的孩子、俾斯麥的孿生兄弟。上面這段話,坤鵬論請你連讀三遍,細品。超人是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完美融合的傑出代表,是能控制其激情的充滿激情的人。尼採認為,超人能夠積極地接受永恆輪迴,抱有「這就是活著呀,那麼就再經歷一次(命運之愛)」的想法,掙脫舊價值的泥沼,自己決定自己的目標,創造出新價值。
  • 坤鵬論:衝破奴隸道德 釋放你的權力意志 - 坤鵬論
    人性逐利,才有道德約束,如果道德不約束逐利,人類社會必須出現問題。——坤鵬論在《不知信仰什麼,不知為了什麼而活!》中,坤鵬論總結了尼採哲學的核心——虛無主義,他的哲學思考都是圍繞著解釋它,解決它展開的。人類社會的運轉秩序更多靠的是道德體系,它其實也是一套價值觀評判體系。就像儒家思想,人性向善是道德體系,行善,被設定為正確的價值觀。
  • 坤鵬論:衝破奴隸道德 釋放你的權力意志
    ——坤鵬論尼採說,奴隸道德是「一種導致否定生命的意志,是一種導致解體與衰朽的原則 」。高貴的人不需要規則加以約束,更不需要處罰加以脅迫。坤鵬論在《不瘋魔,不尼採》說過,尼採的哲學是反道德的、反民主的、反社會主義的、反理智主義的、反悲觀主義的,而這一切總結到一起就是——反基督教。而且,他的基督教不僅僅只是基督教,還包括自蘇格拉底以來的哲學,基督教是尼採對它們的總稱。
  • 坤鵬論:什麼是存在主義?
    ——坤鵬論終於,經過三十多篇文章,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寫作,我們攜手走到了存在主義系列的尾聲。從今天開始,坤鵬論將採取橫向視角,試著能夠站得更高些,形成俯瞰之勢,對存在主義做一個總結。一、為什麼存在主義沒有統一的定義?驀然回首,坤鵬論突然發現,直到現在,竟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存在主義的定義。
  • 坤鵬論:什麼是存在主義?
    ——坤鵬論從今天開始,坤鵬論將採取橫向視角驀然回首,坤鵬論突然發現不太清楚。儘管難以統一定義,坤鵬論還是搜集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一、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坤鵬論認為,存在主義,是哲學家面對這個概率世界的思考。這就是坤鵬論以前在講複雜性科學中所提到的——像人類社會這樣的複雜性系統,始終處於秩序和混沌之間的混沌邊緣。秩序就是確定性,混沌則是不確定性。什麼是荒謬?它其實是人們對概率世界的一種感受,是存在主義最重要的主題之一。
  • 坤鵬論:存在主義是哲學家對概率的思考
    ——坤鵬論>這就是坤鵬論以前在講複雜性科學中所提到的也正是以尼採這些坤鵬論在前面的文章中不止一次對比過從前面的文章中,我們看到從克爾凱郭爾,到尼採
  • 坤鵬論:我們都是「最後的人」
    在《完美精神有三變 駱駝、獅子和嬰兒》中,坤鵬論講了尼採最為讚賞的兩個觀點:熱愛命運——一個人在任何情況下都欣然接受自己的生活;尼採認為,最後的人=懦夫。在他心目中,堅強的意志品質、強盛不朽的激情是人類最重要的品質,只有懦夫才沒有激情,這種人幹不出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來。
  • 坤鵬論:我們身體裡同時住著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
    一旦狄俄尼索斯脫韁暴露出來後,人們總會驚慌失措,慚愧自責,無地自容,痛苦焦慮,甚至無法生活……——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尼採過程中,隨著對他思想和著作的不斷思考,坤鵬論越來越體會到他的偉大所以,在對尼採哲學的學習與分享接近尾聲時,我再次放慢寫作的腳步,將原本合在一篇的文章拆分開,從而可以如安詳地思想散步般,去細品尼採的智慧和思想。今天,坤鵬論介紹一下狄俄尼索斯以及阿波羅,他們在尼採哲學中的地位很重要。
  • 坤鵬論:我們身體裡同時住著阿波羅和狄俄尼索斯
    一旦狄俄尼索斯脫韁暴露出來後,人們總會驚慌失措,慚愧自責,無地自容,痛苦焦慮,甚至無法生活……——坤鵬論在學習和寫作尼採過程中,隨著對他思想和著作的不斷思考,坤鵬論越來越體會到他的偉大,是智慧的偉大。而尼採恰恰從中汲取到了自己哲學的靈魂,並與進化論融合,比如:權力意志、超人等概念,無不閃爍著這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