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季談論村上春樹陪跑是假裝自己懂文學的最簡便方式

2020-11-06 雙面訂書機

小說家這個職業,至少對我來說是無所謂勝負成敗的。書的銷量、得獎與否、評論的好壞,這些或許能成為成功與否的標誌,卻不能說是本質問題。寫出來的文字是否達到了自己設定的基準,這才至為重要,這才容不得狡辯,別人大概怎麼都可以搪塞,自己的心靈卻無法矇混過關。在這層意義上,寫小說很像跑全程馬拉松,對於創作者而言,其動機安安靜靜、確確實實地存在於自身內部,不應向外部取尋求形式與標準。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很多人理解不了跑步,理解不了馬拉松村上是個馬拉松高手,PB(個人最好成績)是3小時27分,在業餘選手中,這是大神級的存在,雖然只比我的PB快十幾分鐘,但我這輩子可能都追不上這十幾分鐘。最讓我震撼的,是村上記錄他跑100公裡超級馬拉松的經歷:

從55公裡到75公裡的路程變得極其痛苦。此時的我心裡念叨著向前衝,但身子卻不聽使喚。我拼命擺動手臂,覺得自己像塊在絞肉機裡艱難移動的牛肉,累的幾乎要癱倒在地。


一會功夫,就有選手接二連三超過了我。最讓人心焦的是,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超過我時大喊:「堅持下去!」「怎麼辦?還有一半路,如何挺過去?」這時,我想起一本書上介紹的竅門。於是我開始默念:「我不是人!我是一架機器。我沒有感覺。我只會前進!」這句咒語反覆在腦子裡轉圈。我不再看遠方,只把目標放在前面3米遠處。天空和風、草地、觀眾、喝彩聲、現實、過去——所有這些都被我排除在外。


神奇的是,不知從哪一秒開始,我渾身的痛楚突然消失。整個人仿佛進入自動運行狀態。我開始不斷超越他人。接近最後一段賽程時,已經將200多人甩在身後。


下午4點42分,我終於到達終點,成績是11小時42分。這次經歷讓我意識到:終點線只是一個記號而已,其實並沒有什麼意義,關鍵是這一路你是如何跑的。人生也是如此。


以前我以為湖人總冠軍和村上春樹諾貝爾這兩個梗很相似,後來越讀,越發現不然,湖人也許是真的想得總冠軍,村上春樹卻未必需要那個獎。


和張愛玲——誕辰一樣不搭的,就是村上春樹——諾貝爾文學獎。


他們的氣質,與這個詞天遠地遠。


村上春樹是不在意諾獎的,得了固然好,不得也無所謂。


寫小說對他而言,是賴以為生的手藝,而非某種功名或偉業,和開酒吧、做壽司、修汽車並無分別。


和他的氣質更不搭的,是「陪跑」這個詞,「跑」他是很懂的,跑步是他寫作以外最大的事業,他說過跑的本質就是孤獨,「跑步不需夥伴或對手」,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自己監督自己,自己鬥爭自己,自己評判自己。但一加上「陪」,便有了和別人競賽的意味,他恰恰是那個賽道以外的圈子以外的邊緣人和獨立者,不是什麼選手,只是剛好有名,被強拉上比較罷了。


木秀於林,懷璧其罪,仿佛不逼著他碰一碰,競技場便沒有戲劇衝突,比賽也不好看——哪怕他真的不是那種愛比賽的人。


所謂「陪跑」,多少是附會的看客給他按頭的進取和假構的野心,演繹得像「無冕之王」似的,哎呀,他看到這種說法肯定會皺起眉頭。


不是這樣的,村上是溫和、低調、沉靜的人,他的運動是個體細水長流的馬拉松,不是群體你死我活的橄欖球。


村上春樹好不好?


好,好就好在將日本故事用城市人物寫出來,並且體現出獨有的日本人性格和視角觀察。


90年代至15年這段時間,日韓港臺文化風靡流行,有一個視角可以說明問題:當時大陸文藝作品的強項在於歷史鄉土。


中國最頂級的專家都是此類話題的高手,比如莫言,賈平凹。


但是這三十年來社會最大變化就是城市化進程,當本土出產的文藝作品無法滿足城市文化消費的需求,日韓港臺的作品就迅速填補進來。


一方面,東亞地區具有一定的文化相似性,便於消化理解(你讓中國讀者去理解非洲人的情感顯然代入感更難)。


而另一方面,日韓港臺更早進入城市化,原生家庭、女權、社畜等社會問題早已發生。


村上春樹作為東亞城市文化觀察者和寫作者,作品質量橫向比較非常不錯,那麼村上春樹成為一種流行、先進文化的代表也是順理成章。最後,


我同意馮唐對於諾貝爾文學獎的看法:幾個瑞典文學院的教授專家決定不了文學作品的完全充分評價。


相比於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和平獎和文學獎的權威性的專業性並沒有那麼高。科學貢獻是可以通過專業同行評審體現,而文學和和平就有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而且,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我們一定喜歡嗎?如果不是從事文學研究,就連人均985的高校學子能有多少人像報菜名一樣說出這幾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和代表作。


或者即使讀了,一定就比村上春樹的作品更好或者有更豐富的閱讀體驗,我看是小概率事件。


村上春樹大概率會陪跑一輩子,這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兒。


我喜愛的,只是單純的文學,而不是某個獎項

相關焦點

  • 諾獎:村上春樹一直「陪跑」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關心文學的人,大都知道前段時間又評出諾貝爾文學獎,不出所料,村上春樹又「陪跑」了一次。當然這已經不是他第一次「陪跑」了,據有心人的統計,村上春樹今年已經「陪跑」了七次,這七次當中,他每一次都成為諾獎最熱門的人選之一,但是,熱度高並不等於獲獎的機率高。
  • 村上春樹陪跑諾獎,應該談論什麼
    2006年年初,村上春樹憑藉著《海邊的卡夫卡》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成為熱門候選,但年年與諾獎無緣,堪稱「最悲壯的入圍者」。  陪跑12年之後,寫書40年跑步40年的村上春樹似可短暫停下腳步,但這或許只是外界一廂情願的想法。
  • 諾獎村上春樹再次陪跑:諾獎是文學的禮物,而不是標準
    諾獎的評判標準很難說,對於文學類的作品,不僅要綜合考慮政治因素、地域因素等,最主要的是其在文學方向與人文關懷上的貢獻。每屆的諾貝爾文學獎都或多或少地開創了一種文學創作的新方向或者新的表現形式,為文學的創作提供了一種參考方向。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詩集能獲諾獎,其詩集中對個體生存的關注以及人文關懷迎合了當前國際的疫情大流行,疫情之下個體生存需要更多的關懷與關注。
  • 「陪跑」的村上春樹不需要「同情」
    與以往幾年相同,人們關注的不是誰得獎了,而是近幾年博彩公司的諾獎熱門人選——村上春樹又一次「陪跑」了。近十年來,村上春樹一直是諾貝爾文學獎的大熱門,2010年以來更是每年都位居諾獎賠率前列,而「村上又沒拿到獎」現在已然成為一件公眾娛樂事件,每年都會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一場「同情村上」的狂歡。媒體在編輯新聞標題時都會加上一句「村上陪跑」,社交媒體的用戶們紛紛對其進行調侃。
  • 林少華:今年諾貝爾獎,村上春樹怎麼又「陪跑」了?
    1949年出生的村上春樹,在經營小酒吧的1979年趴在廚房餐桌上寫了第一部小說《且聽風吟》,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至今已走過四十餘年文學創作旅程。他的作品被譯介至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筆下的文字已陪伴一兩代人走過各自的青春河床,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審美傾向、生活格調。距離感或疏離感,連同虛無感、孤獨感、幽默感,構成了村上作品的基本情調。
  • 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粉絲紛紛曬最喜歡的一句村上
    昨天,2020諾獎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格麗克。村上粉絲再度失望:再一次陪跑了……但不妨繼續期待:2019年,村上在他擔任DJ的特別電臺節目中曾表示,自己要繼續努力寫作到90歲。村上還對「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和討厭的人來往」的生活態度表示了熱切讚賞。
  • 村上春樹再度陪跑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為什麼又不是村上?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美國詩人Louise Glück,這意味著村上春樹又一次陪跑成功。到了十月份,不出所料大家又習慣性玩起村上春樹再次陪跑的梗。曾經以為「村上春樹諾貝爾」這個魔咒,一直要比「湖人總冠軍」更具實踐性。如今湖人真的拿了總冠軍,村上春樹卻還是那個無冕之王。
  • 村上春樹多年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他倆卻拒絕領取諾貝爾文學獎
    先來說一下拒絕諾獎的文學家,總共有兩位,一位是鮑裡斯·帕斯捷爾納克。 他憑藉《日瓦戈醫生》獲得了1958年諾貝爾文學獎,但因為受到了蘇聯文壇的猛烈攻擊,被迫拒絕諾獎,《日瓦戈醫生》也是我們中外文學選讀老師重點推薦的書籍,建議大家去看看。
  • 史上最悲情!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 村上春樹寫過哪些小說?
    【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2020諾獎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格麗克。但不妨繼續期待:2019年,村上在他擔任DJ的特別電臺節目中表示,自己要繼續努力寫作到90歲。村上還對「幹自己喜歡的事,不和討厭的人來往」的生活態度表示了熱切讚賞。
  • 林少華:今年諾貝爾獎,村上春樹怎麼又「陪跑」了?| 活動預告
    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村上春樹的名字每年都會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遺憾次次落空。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也有人反駁「村上不曾參賽,何來陪跑」。 關於與諾獎的糾葛,村上曾回應:「其實挺困擾的,因為並非官方提名,只是民間賭博機構拿來定賠率罷了。這又不是賽馬!」
  • 林少華:今年諾貝爾獎,村上春樹怎麼又「陪跑」了?|活動預告
    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村上春樹的名字每年都會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遺憾次次落空。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也有人反駁「村上不曾參賽,何來陪跑」。關於與諾獎的糾葛,村上曾回應:「其實挺困擾的,因為並非官方提名,只是民間賭博機構拿來定賠率罷了。這又不是賽馬!」
  • 村上春樹:諾貝爾獎萬年陪跑,我無所謂
    村上春樹的作品這些年聞名暢銷於世界,粉絲無數,而這恰恰與諾獎委員會偏好的"冷門"截然不同。另外由於村上的作品過於通俗和缺乏民族特色等種種原因,他從2006年首次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以來,已陪跑達十多年之久,被戲稱"萬年陪跑"。
  • 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中國網民再次提起了陪跑多年的村上春樹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上七點,諾貝爾文學獎公布,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正如往常一樣,常年「諾獎陪跑」的村上春樹再一次被全世界網民們所提及,並再次登上了微博熱搜。」那樣,對於村上春樹這樣的文學家的討論也讓許多網友覺得自己在普遍「庸俗」的網絡文化環境中顯得有種神奇的「優越感」。
  • 陪跑就陪跑吧 村上春樹也許對獲獎並不感興趣
    隨著兩位獲獎者的公布,這也意味著,之前諾獎的熱門人選、呼聲頗高的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不管是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村上春樹都是除獲獎者以外最熱門的話題人物。此前,英國博彩公司NicerOdds公開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排名第五,顯然是本次諾獎的熱門預測人選。
  • 被「打擾」的諾獎陪跑者村上春樹
    已過古稀之年的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成為萬年「陪跑」。  這幾年,對於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人們關注的已經不是誰得獎了,而是村上春樹是否又一次「陪跑」。自從他2009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此後幾乎年年入圍,一晃十年,村上春樹成了每年諾獎「最出名」的人。年年盼得獎,年年不得獎。村上春樹一個人把有些冷門的諾貝爾文學獎盤活成了每年國慶後的一大公共事件。
  • 「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需要被同情嗎?
    但作為知名作家的村上春樹,需要被同情嗎?01「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其實,隨便搜搜諾貝爾文學獎的新聞,村上春樹的名字就會映入眼中。他並非諾獎得主,但在文學獎公布的日子裡,「村上春樹」這幾個字卻總是最熱的詞。作為熱門候選卻連續幾年都沒有獲得該獎項,不少人也開始戲稱他為「萬年陪跑」。
  • 解密村上春樹屢次陪跑諾貝爾文學獎的原因
    幾年村上春樹每年都是媒體和大眾眼中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人選,每次諾獎公布前,村上的粉絲也是操碎了心。卻無奈每次都是陪跑,這讓村上春樹的全球粉絲扼腕頓足,簡直要為村上痛哭流涕。那麼,村上春樹到底夠不夠資格領獎呢?換句話說,村上春樹的作品的文學水平和價值到底如何呢?那值得探討一番。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所以,也有人戲稱他為「萬年陪跑」。  他自2006年獲得有「諾貝爾文學獎前奏」之稱的弗朗茨·卡夫卡獎之後,每年都出現在多家博彩公司賠率榜的前端。但村上春樹本人卻稱,自己寫作的動力來自於讀者而非獎項。  無緣諾獎的知名作家並不是只有村上春樹一個。
  • 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 因為作品太火?
    9日一大早,#村上春樹繼續陪跑文學獎#衝上了熱搜。一些網友感嘆村上春樹再一次與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還有人曬出其作品中比較經典的句子。也有不少人在討論,村上春樹啥時候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獲獎的可能性有多大?
  • 2020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村上春樹繼續無緣,跑還是陪跑?
    看來今年村上春樹又要陪跑諾貝爾文學獎了。獲得諾獎的美國女詩人,說實話不太了解,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專門朗讀了她的詩作,確實沒整明白,也沒讀出美感來。我為自己的無知捏了一把汗,把汗擦完,她的詩還是她的詩,於我的生活沒有太多幫助,也沒有引發我來自靈魂的思考。文學的意義究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