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片質疑一:死亡詩社的世界觀是什麼?為什麼要改變名校教育方式

2020-12-16 阿邢微觀電影

今天我只想說說死亡詩社。當然,我們暫時拋開所謂的豆瓣或者爛番茄等等評分,就以故事劇情說一下。因為這部電影從一開始的設定就是最大的敗筆。

一直想做一次銀河補習班的視頻解說,因為看預告片和一些影評這部電影都有點不一樣的地方。但無奈網上一直看不到,等不到付費的VIP,更沒時間影院看,就先說一些相關的話題,其實就有很多網友說這部電影是效仿國外的死亡詩社和蒙娜麗莎的微笑,想批判教育,但無奈導演太垃圾。到底銀河補習班怎麼樣,我還沒看,但國外這兩部電影,是我大學時期看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這部電影不提,因為這部影片確實是宣揚那個時代的女性去接受教育等,而不是畢業就嫁人,這個確實有意義,蠻好,當然可能有人有更高的理解,總之不說蒙娜麗莎的微笑。

質疑一、為什麼要拿名校開玩笑?反抗的意思是什麼?為什麼不把一所

為什麼以死亡詩社為代表的一些電影裡的老師都喜歡改變名校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改變甚至提升完善普通學校的教育方式?這就好比著名的衡水中學裡某天突然來了一位老師,一改多年的教育方式,提倡自由和拓展, 假期改成雙休,學生不用死板的上晚自習,可以出去成立各種學習社團,比如文學社,數學社等等,總之可以自由學習相關活動,注意,我說了,是學習相關!不用枯燥的死守教室,更不用擔心年級主任的腦袋出現在後門窗戶。請問如果這樣思考的話,死亡詩社的意義到底在哪?

估計有人看到這裡就轉評論區罵街了,說什麼不懂詩,不懂文學。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希望你能轉發,讓更多人來評評理!

好了,你罵完之後,我繼續說了。也許說得還不透徹,那麼以我們身邊的事情舉例子。到底是改變死板的升學率很高的衡水中學的教育方式讓你覺得偉大?還是一名老師去鄉下的一所中學教學,那所中學每年一本人數不超過10人,結果在這名老師的教育方式下,那一年這個中學有10名考上清華。這兩種行為,到底哪個更偉大?到底哪個更有意義?真的不止死亡詩社,大家認真思考一下,是不是所有這種諷刺教育的電影,都設定在了名校?你們既然教學方式厲害,你們去提高普通學校的升學率,提高他們的教育方式和素質呀!

質疑二、我們現在很多升學率高和不高的高中也是各種高壓強度,有家長真的想要去改變嗎?

還有人說不懂壓迫的人看不懂這部電影,死亡詩社裡的威爾頓貴族學校在電影裡的設定是一百年來都是美國最大最好的預備學校,說白了就是高考升學率全國第一。就是人家本身就是最好了,你為什麼非要改變他的教育方式。如果你帶領一所默默無名的高中畢業班,到最後高考生升學率和考生清華北大等名校的高考生是衡水中學的2倍,那你還需要做什麼改變呀?就算教育局不改變國內的教育方式,這種事情一旦曝光,在當代就是爆炸性的新聞,家長們都得紛紛呼籲吧,家長們不就看中高考的升學率嗎?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簡言之,你為什麼非要改變一個名校的教育方式?有本事就帶領一所壓根不及格的高中打敗那些所謂的名校啊!

還有人在某豆B上非說"不懂詩,不懂文學,也沒有自己獨立思考能力和生活經驗的人,是很難理解。"理解個什麼玩意啊,你上學是為了什麼呀?懂詩和文學就能考生清華北大呀?為了避免有人挑刺,我再次重申,我不是說上學就為了考上清華北大,我只是用這種名校來代表高考生心中理想的院校,至少全國每年百萬的高考生裡,90%的人心中都有一所理想的大學吧?誰理想的大學不是好的大學?誰理想的大學會是某某職業學院,為了某某職業秉燭夜戰?你父母供你讀全區最好的一中,結果你最後的理想志願是藍翔,讓你父母知道,你父母不得瘋了呀。當然我也不是說藍翔不好,只是大部分高考生為了高考付出那麼多的意義,肯定不止於藍翔吧

質疑三、說來說去,其實重點就是:升學率和傳統教學的壓迫

我不是有意批判豆B的評分怎麼樣,也不是說喜歡全球死亡詩社的網友哪裡不對,其實是真的不理解為什麼都把這部電影奉為神一般的佳作。如果還有人不服,我估計理由大概是也許電影的核心是改變教育方式,而不該糾結所謂的名校,但你既然想表現你的教學方式特殊且有效,你就不要說這件事發生在名校。如果這是一種表現手法,那這種表現手法真的很無語。你帶一所默默無名的學校,打敗所謂的名校,這樣不是更有意義嗎!

不管是宣揚自由,還是追求夢想,或者是開拓學生的心智。哪怕想反駁我的人還有千萬種理由,我都想說:不要靠什麼招式就想改變教育,你要覺得自己行,你就用你的方式去打敗那些所謂的名校,幹掉那些升學率高的,那樣全世界都會支持你,都不需要你自己去表達什麼自由和夢想。

總之:平心而論,你到底會把你的孩子送進什麼學校?再反過來看一下這部電影。

最後。我喜歡這部電影的核心,但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設定在一所名校。如果背景是在一所默默無聞的學校,在老師的教學下,打敗了那所名校,我覺得才正常,現在這麼看,完全就是一部不知所謂的電影,甚至我都覺得無語。我估計就算我把的觀點說的沒有那麼極端,每個觀點我都自行「圓滑」了一下,甚至本來一段話我就能說清,為了減少極端謾罵,我擴展成了一大段。如果你覺得設定在名校這個劇情有意義,那各類名校排行榜的意義是什麼?

本來我是想做成一期視頻,不算吐槽,就是說一下這種現象。我們不論是嘲諷或者想改變什麼,你都應該把一些不好的事物,變的更好。而不是人家一家人本身已經很幸福了,你非要去搗亂,說人家一家人太安逸,要投資,搞事情。這篇文章是我給自己寫的稿子或文案,但實在沒精力做成視頻。但估計還是會有極端網友會說一句:覺得不好,你丫別看啊。

呵呵,也可能很多人根本看不到最後,看完一分鐘就評論區罵街了。

相關焦點

  • 電影《死亡詩社》:教育的魅力在於喚醒
    《死亡詩社》毋庸置疑是一部經典名作,一直被大多數老師課堂上放映的模板,想必也有很多學生都看過,裡面的「Oh!Captain,My Captain!」更是永遠銘記於心。 《死亡詩社》講述了一位特立獨行的英語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放學生的天性,帶學生沉浸在詩歌中的故事。故事內容為:故事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威爾頓男子預備學院是一所得到無數望子成龍的家長青睞的名校,因為它能把75%的畢業生送進常青藤大學,威爾頓學院非常注重傳統與儀式,教師們各個不苟言笑,循規蹈矩,留著繁重的作業,談著如何會被扣分。
  • 你敢加入「死亡」的詩社嗎?死亡詩社解讀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30年前,3月25日的上午,一個詩人從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學院路校址出發,前往山海關,等候一列列車駛過
  • 教育與人生——重溫《死亡詩社》雜感
    初聞《死亡詩社》是在高中,這要感謝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得以讓受困於城鎮和應試教育的少年存有一窺未知世界的可能性。一個視頻裡,一位中學老師在某節目的舞臺上講演著自己的教育理想。他是誰,都具體說了什麼,我早已遺忘。
  • 《死亡詩社》:老師,你是我的船長,你要將我帶向何方?
    《死亡詩社》是1989年上映的一部關於教育的影片,講述美國1959年的故事,今天看起來,仿佛在影射我們近在眼前的教育:「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美國佛特蒙州的一所百年名校——威爾頓中學,這是一所封閉式的男校,以高比例名牌大學升學率而聞名,就像今天中國望子成龍的家長們一樣,當時美國的家長們擠破頭也想把孩子送進這所學校。
  • 《死亡詩社》:究竟是哪一種教育,澆滅了年輕人心中的火種?
    影片通過講述幾位有理想的大學生在一所體制僵化的貴族學校中丟失自我,而後在被一位教育方式及其特別的詩歌教師:基廷先生的誘導與教育下找到希望,最終卻又因種種現實的阻撓而妥協命運的曲折故事,向觀眾展示了體制僵化的學校教育、顛覆傳統的開放式教育、頑固的家庭教育對一個孩子的影響之大。
  • 《死亡詩社》他的教育宛如春風夏雨,潤物無聲的留在每個人心裡
    導讀:《死亡詩社》他的教育宛如春風夏雨,潤物無聲的留在每個人心裡 文|阿俉侃電影 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影視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
  • 教育的意義是什麼,《死亡詩社》讓我們懂得了
    《死亡詩社》上映距今已經31年了!在豆瓣上,有超50萬人為該影片打分,評分高達9.1分,位列豆瓣TOP250榜單第50位。對於很多人來說,該片是教育領域必看的影片,當然對於人生也是有著很大指導意義的一部影片。
  • 《死亡詩社》| 父母是詩與遠方的絆腳石
    #挑戰三個月看一百部電影的第九部電影 #死亡詩社 看完《死亡詩社》,非常難過,心情過了很久才恢復。 剛開始的時候,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是一群書呆子遇到一個獨特的老師之後解放天性的故事。
  • 《死亡詩社》——浪漫主義的悲劇
    《死亡詩社》講述的是在一所嚴格而又刻板的預備學校中,一位新來的老師基丁,作為這所學校曾經走出的優秀畢業生,立志於用自由的教學理念去改變學生,鼓勵他們成為自由思考者的故事。(在美國有色族裔往往處於社會底層,這一細節的設置也反映了威爾頓學校的傳統,優越和刻板)這一背景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影片的最後死亡詩社的新成員們目睹了尼爾的死,卻不得不指控基丁老師為尼爾的死承擔責任。因為,他們的家長必然付出了極大地財力和努力才將他們送入該校,這些孩子一方面畏懼父母的威嚴(越是有著社會地位的家族,往往越是階級分明。)
  • 《死亡詩社》:比死亡更可怕的,是從未真正的活過
    學校注重的是怎麼教育學生提高成績、考入名校,而基汀卻一反傳統,用新穎的教學方式,不是直接把所謂的文學知識全部教授給學生,而是開啟學生的思想,培養他們主動思考的習慣,讓他們感受生命的熱情,抓緊時間,活出自己。
  • 《死亡詩社》:勇敢的心孤獨前行,沉默的人從不妥協
    其對於美國當時教育制度的反思,讓我們有很深刻的共鳴。在商業片橫衝直撞的當下,《死亡詩社》像一股不羈的清風,用清新素雅的方式,溫暖著思想,傳遞著力量。儘管時光飛逝,這部三十年前拍攝的電影,到現在還能讓許多票房高昂的電影汗顏不已。
  • 《死亡詩社》: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其實都沒有錯
    死亡詩社。社會與個人,現實與理想,這種永遠無解的問題終能引人深思,《死亡詩社》講述的母題就是如此。故事立足的是學校,採用雙線敘述,新學期,威爾頓學院來了位新老師基汀,接替退休老師教授英語,從而開始他和學生的故事。
  • 標題:由《死亡詩社》看教育
    我們從未停止過對於中國教育體制的質疑,喋喋不休地抱怨刷題佔用了真正思考的時間,抱怨我們的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被打壓和抹殺,抱怨青年們只能將不眠不休的做題當作青春美好的回憶。豆瓣評分9.0的電影,由美國著名表演藝術家羅賓·威廉士主演的《死亡詩社》,講述的正是一個殘酷嚴格的教育體制下的一位不同凡響的教師,他喚醒學生沉睡的靈魂,帶給學生生命的希冀,讓學生感覺到生命的鮮活與美麗。下面我們先聊聊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劇透預警,可跳過),再聊聊我們對教育的期許。
  • 《死亡詩社》,一個漸漸地遠去的夢
    有天涯網友在回憶當年某高校的文化生活時描述,《死亡詩社》在當時因為「講述的是一種反常規的教育方式」,「充滿著瘋狂、反叛,這與當時學生的精神氣質非常接近,它受到了熱烈的歡迎」。一1959年,全世界都不再好好讀書的年代正在醞釀之中,這恰是暴風雨前最為沉悶難捱的年頭,而《死亡詩社》中的男孩們又正好被父母送來最為嚴肅教條的預備學校
  • 《死亡詩社》「我本可以走得與眾不同」
    故事梗概: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其沉穩凝重的教學風格和較高的升學率聞名,作為其畢業班的學生,理想就是升入名校。新學期文學老師約翰·基汀(羅賓·威廉士 飾)的到來如同一陣春風,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肅刻板。基汀帶學生們在校史樓內聆聽死亡的聲音,反思生的意義 ;讓男生們在綠茵場上宣讀自己的理想;鼓勵學生站在課桌上,用新的視角俯瞰世界。老師自由發散式的哲學思維讓學生內心產生強烈的共鳴,他們漸漸學會自己思考與求索,勇敢的追問人生的路途,甚至違反門禁,成立死亡詩社,在山洞裡擊節而歌!
  • 豆瓣9.0分的影片《死亡詩社》,偉大的思想救贖,流著淚看完!
    影片故事《死亡詩社》這部影片單單看名稱一位是一部恐怖片,其實「她」是一部關於思想關於教育方面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在當時有一所名為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古板保守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很高的升學率,很多孩子為了考入名校紛紛轉學到這裡,就算你不想來,你的父母都會替你做選擇。
  • 《死亡詩社》一部美國青春成長勵志電影
    《死亡詩社》一部美國青春成長勵志電影。與其說是成長勵志電影,我更願意將它當做一場追求思想自由的逆旅。這部電影獲得了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又名《春風化雨》。影片講述了50年代末美國一所著名大學預科學校中,特立獨行的基汀老師與一群刻板教育下追求自由的學生之間的故事。
  • 《死亡詩社》:好的教育是一雙翅膀,壞的教育是一副枷鎖
    電影《死亡詩社》由美國已故演員羅賓·威廉士主演,講述了一個預備役學校中發生的一個關於教育的故事。毫不例外,這也是一部反傳統教育為主題的校園電影題材,諷刺的是,這種反傳統向來是校園電影的一貫傳統。話說在美國,有一所以高升學率聞名的大學預備役男子中學,它奉行著「傳統,紀律,榮譽,優秀」四大辦學方針,每一個進入這所學校的學生,他們的畢業目標,都是全美國的常春藤大學聯盟中的任意一所,古板而嚴格的教學風氣,成就這所學校的精英教育。
  • 《死亡詩社》一部讓我們尋求生命的真正意義的電影!
    《死亡詩社》覺得這與當今教育體制下的我們有奇妙之同,但現實裡基丁老師沒有出現,我們這一代肩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頭頂改革開放以來父輩對子輩的強制式夢想、日益形成拜金主義價值觀、想著以後過穩定的生活,而影片中追求自我、「抓住今天」的瘋狂行為、對詩歌的浪漫渴求、激情與夢想的綻放,於我可謂醍醐灌頂
  • 《死亡詩社》會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
    《死亡詩社》最讓我動容的就是一個老師究竟能做到什麼地步,才能徹底解放這群備受禁錮學生的思想。學校是百年名校,教規早就成為眾人骨子裡的精神枷鎖,學生也只能逆來順受。卻沒人對此提出質疑,直到出現了一位具有自由思想的基廷老師。電影中的一句臺詞讓我記憶猶新「導師,我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