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8《糊塗一點 瀟灑一點》:國學大師季羨林的睿智與清醒

2020-11-13 清洛枕書

智者永,忍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髮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 寵辱不驚。——2006感動中國年度人物季羨林感動印象。

季羨林 1911.8.6(辛亥年)-2009.7.11(己丑年)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是天津人民出版社上個月出版的一本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集。在季老逝世十周年的日子裡,拿到這本書,我仿佛走進了那個比深秋更深秋的深秋,心中五味雜陳,眼眶不禁溼潤了。季老的一生,因坎坷而豐滿,因磨難而熾熱。

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設身處地的感受到季老的經歷的一切,也不會朝聖般的去體驗「牛棚」的生活,也不曾親吻腳下的這片土地,也不曾為想做的事傾盡一生的恆心與熱情……

也許你對他所知甚少,也許你對他有所耳聞,但是但凡對他有所知曉的人都會對他心生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

《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在季老生前最後的採訪視頻裡,他說:"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聽到這話的那一剎那,我的內心如同被一記木槌敲碎了的沉睡的陶罐,破裂開來,那道缺口裡,照進一縷縷燦爛的陽光。

在這本《糊塗一點,瀟灑一點》精選了季羨林1934至2003年創作的文章,從這些文字裡,我能讀到的是一位耄耋老人對世事的大智慧。這些跨度70年時間的作品,不僅是他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生命歷程的反映

季羨林的"真糊塗"|如果一點都不忘,我們的世界會怎樣

一貫治學嚴謹的季老,在生活上著實是個糊裡糊塗的人。他常說,"人一老,就容易忘事糊塗",見到熟人,就出現了「舌尖現象」,即使名字"似乎就在嘴邊、舌上",見面時也往往叫不出姓名。

他稿費許多,生活不會拮据,可幾十年來,早餐總是一成不變的烤饅頭片,一杯清茶,外加一碟花生米。一件1946買的雨衣,更是可以穿到21世紀。

而對於"糊塗",季老卻有自己的一套認識。他覺得自己的忘事糊塗也頗有好處,人生在世難免遭受痛苦,如果不能忘記,那些痛苦歷經十年還歷歷在目,可就是更大的難過了。況且,因「忘」而作出的驚心動魄的詩篇,歷史上可不少見啊!

季羨林的"假糊塗"|人走過的道路並不總是鋪著玫瑰

經歷過"文革"的季老,晚年時似乎領悟到了道家超然的名利觀,自覺進入了一邊"假糊塗",一邊追求"真糊塗"的境界。而在他的眼中,糊塗也是有真假之分的。

"假糊塗"很"難得"。世上絕大多數為爭名奪利,無所不用其極的人都是"真糊塗",他們一嘗到點甜頭就變得忘乎所以,可是一栽個小跟頭便嗟嘆不已。而大唱著「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人,在人人都在真糊塗時,被迫假裝糊塗,他們的內心是十分痛苦的。

升職加薪的道路上拼搏到無力的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在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但是,自古及今,海內海外,是沒有一個人擁有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的。因為不完滿才是人生,就像喬治亞娜的胎記一般。

當然,季老不是在教唆你放棄夢想,而是勸慰你奮勇擔當的同時,調整自己的心態,正確面對人生中的挫折。"一張一弛",方得正道。

現在看來,在這不完滿的人生中,"真糊塗"的季羨林仍是一名普通學者,而"假糊塗"的他則擁有了那般曠達的大智慧。

季羨林的"真瀟灑"|人生最好的狀態就是活的真實

季老三辭桂冠,只願自己不被盛名所累。他還曾在《病榻雜記》說過:"三頂桂冠一摘,還了我一個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歡喜。"

對待工作和事業沒有絲毫馬虎,對功名利祿則如過眼浮雲。不願外界所謂的"榮耀"加身,不願被聲名所羈絆,堅持自我,這樣的人生境界,何其瀟灑

季老總是說自己少無大志,中無大志,老也無大志。聽說別人為自己寫傳記,只是謙卑的答著,我沒有那樣好,那是對我的鞭策和鼓勵。這份絕無僅有的清醒、坦蕩與真實,對聽到別人的溢美之詞就喜笑顏開,幾欲飄飄然的我來說,可真是慚愧啊!

季老在自己養的《老貓》咪咪離去後,得知貓有一種特殊的本領,能知道自己什麼時候壽終,到了時間,它們決不待在主人家裡,讓主人悲傷。它們總是逃了到一個最僻靜、最難找的角落裡,沒有任何儀式的,等候最後時刻的到來。

想想現在一場場花費數十萬的葬禮,不禁覺得可笑又可悲。可笑的是對老人的"厚葬薄養",死後盡孝;可悲的是"葬禮排場",眼淚流給活人看。

人們難道就不可以向貓學習這一點嗎?人生而往死,無人例外。何必非要兒女四處通知,辦上幾場宴會,忙活的腳不著地。人來自虛無,自當歸為虛無,活的時候講求真實,死的時候留下那一把白灰,倒也乾淨利索了。

為何不學一學貓呢?像它們這樣處理生死大事,瀟灑的離開,讓這花花世界的人們,照舊做著花花世界的夢。

季羨林的人生智慧|前程似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

人生短短百年,身在其中看去,卻是長路漫漫。在負重前行的過程中,我們總會被各種問題所困擾。在與人交往上,要做到真誠待人,寬以待人

季老說:"對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屬,還是朋友,都應該有一個兩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實意相待,不允許弄虛作假;對待壞人,則另當別論。忍者,相互容忍也。"能在自己地一生中,做到愛國、孝親、尊師、重友,那也不負此生了。

前程似錦,卻也荊棘叢生。關於成功,季老會說:"把成功的三個條件拿來分析一下,天資是由"天"來決定的,我們無能為力。機遇是不期而來的,我們也無能為力。只有勤奮一項完全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必須在這一項上狠下功夫。"

我們都知道,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無論幹哪一行,沒有勤奮,都將一事無成。

誰的青春不迷惘,迷茫中探索各自人生的意義。關於人生,季老會說:"如果人生真的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於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後的責任感。"

絕大多數人的人生,一無意義,二無價值。要活出自己的意義與價值,就要有勇氣去面對使命,敢於擔當。在磨練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實力,要勤奮地從實踐中、從書本中保持學習。

前程似錦,不由得你不想往前走,既然想要得到完美的人生,就要為之去奮鬥。即使季老不願承認,他依舊是國人眼中當之無愧的國學大師,他清醒的認知,他睿智的語言,一點一點的敲擊著世人的內心,帶領我們體悟到人生的真諦。

這個世界太過複雜,想要做一個簡單的人從不容易。我們何不學著季老,過的《糊塗一點,瀟灑一點》,以更真實平和的心態面對人生呢?

合上書卷,我仿佛看到:在那個尋常日子裡,那個充滿了木樨花香的黃昏裡,季老安然的抱著貓,面向斜陽。在古舊的木桌前,一生勤奮,從不懈怠的又點亮溫暖的燈光,伏案研究,持筆寫作。

他的身後鋪展開的風景,是由赤誠的心血鑽研出來的學問,鑄成的廣袤的大地。那片風景無限地延伸,融入時間的長河,匯入中華地傳統,留在東方華夏民族地土地上,駐足。

作者簡介:清洛12128,書評人。每日讀書、每日寫作。每進一步,就有大大的歡喜。

相關焦點

  • 「國學大師」季羨林談人生經驗: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知世故而不世故,與季羨林先生一起做個性情中人!  提起季羨林先生,大家會想到什麼?  國學大師?學界泰鬥?國寶?  不過先生早就撰文,明確提出要辭去這三頂「桂冠」。  一辭「國學大師」:「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 人生,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淡定從容,瀟灑度世,難得糊塗,糊塗難得。身處凡俗許事煩,難得糊塗少清閒;幾分耕耘幾收穫,幾度辛苦幾甘甜,難得糊塗真人生,大智若愚好性情;紅塵萬事隨風去,功名利祿一場空。鄭板橋先生,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之語「難得糊塗」,寫出他與世無爭、清心寡欲、自由超脫、順其自然的情操。糊塗不是不是不理世事,而且讓我們學會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學會什麼事情可以糊塗,什麼事情不可以糊塗的處事原則。
  • 季羨林作品:糊塗一點,瀟灑一點
    所謂「傻三分」,就是處世不計較,拿捏好尺度,適時裝裝糊塗,在生活中製造一點浪漫的瀟灑。人生浮沉,有時的確需要聰明,但更少不了糊塗與瀟灑。適當糊塗,瀟灑處世,這是超越聰明的大智慧,也是人生的大哲學。1要糊塗一點,瀟灑一點最近一個時期,經常聽到人們的勸告:要糊塗一點,要瀟灑一點
  • 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自在》的一點啟示
    近日讀畢國學大師季羨林的《一生自在》,有了一些啟發,想寫下來供自己思考。看這本書時,如果你不知道作者,你很難去把這樣簡單的文字與一個國學大師的稱號聯繫在一起。可轉念一想,可能也只有國學大師才能寫出這樣的文字,簡單直接,樸實到位。
  •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先生的百年生命智慧
    說到季羨林,隨便去百度一下,就能看到一大堆頭銜:語言學家、文學家、教育家、佛學家、國學家、翻譯家等。不僅如此,季羨林先生還曾被賦予國學大師、學術泰鬥、國寶等讚譽。但就是這些人人羨慕,並萬分樂意加身,甚至苦苦去追求的「桂冠」,卻讓季羨林先生極為反感,並且公開撰文要求「摘帽」。他曾對新聞界表示:「怎麼叫泰鬥?全國人才濟濟,比我強的有的是。
  • 《心安即是歸處》:季羨林先生的百年生命智慧
    我有一點技術,小師都不夠,怎麼夠大師?所以,乾脆都不要。是什麼樣就是什麼樣,不要欺騙人。」隨後,他又特別補充道:「誰覺得自己是大師,他就自己承認好了。」在《心安即是歸處》一書中,收錄了先生的三篇「辭文」,《辭國學大師》、《辭「學界(術)泰鬥」》、《辭「國寶」》。
  • 國學大師季羨林為8-16歲孩子選了哪些書?覆蓋心靈成長8方面
    這套書是首次從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的所有作品中精心選取的適合8-16歲孩子的心靈成長智慧全書,包括:《生活中從來不缺少美》《感恩是賦得永久的悔》《一輩子不可忘的師生情誼》《如果沒有朋友,鮮有不失敗者》《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在這個世界上,要學會勇敢面對》《鍥而不捨,不忘初心》《人不能糊塗地成長
  • 季羨林:太明白是痛苦,但真糊塗是悲哀
    今天,簡讀君想帶大家一起品讀華語文壇大師的5本經典作品,一起來一場震撼靈魂的洗禮。分別是: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老舍的《小時候真傻,居然盼著長大》、季羨林的《糊塗一點,瀟灑一點》、余光中的《長長的路 我們慢慢走》、賈平凹的《遊戲人間》。在5位文學大師的作品中,超越俗世的爾虞我詐,拋開一切凡塵瑣事,在獨處中反省、思考、開悟,從平凡中看到不平凡,從一團亂麻中理出頭緒。
  • 季羨林,國學大師?這很皮
    季羨林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一生著作很多,這也得益於他的高壽(1911-2009),因為好多著作他是晚年才寫就的。從學術論文到翻譯文獻,再到散文書集,絕對是著作等身的人物。這樣的學者有「國學大師」之稱,旁人看來,當然是名實兩副,但我卻認為這一頂大帽,季老未必戴的起來。
  • 淺說季羨林「國學大師」桂冠和生活
    淺說季羨林「國學大師」桂冠和生活2018.2.22在鄉虎季羨林,是東方文化大師應該沒問題,這怎麼就成了國學大師呢?這是怎麼造就出來的呢?季羨林沒有夠份量的國學核心內容的專著,也不是國學核心問題的領軍人物。我至今沒搞懂這個老爺子怎麼就被弟子們戴上了國學大師的桂冠!他對國學深邃的核心問題精通?絕無!國學界大師們認可他嗎?也不可能。
  • 從國寶大師到普通人季羨林,從文學到人生貴在真實二字
    而他戲稱自己是「三朝元老」 (經歷了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季老,一生在古文字學、歷史學、東方學、佛學等諸多領域皆創下卓越成就,被稱為「國學大師」、「學術泰鬥」、「國寶」,有學者曾說「中國百年內再難出第二個季羨林」。
  • 做人,糊塗一點,挺好!
    人生在世,難得糊塗,寓意凡事不必過於計較,也在告訴我們,有時候明明心裡明白卻裝作糊塗的人,才是真正的清醒,才是真正的大智慧。做人糊塗一點,是一種意境,也是一種修行。人的一生,每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與眾不同,面對殘酷的現實,有時我們還真的需要一點「糊塗」,所以才有了鄭板橋的這句「難得糊塗」作為人們行於社會的處世警言。
  • 做人,糊塗一點
    安妮寶貝曾說:「糊塗或者假裝糊塗的人才是有福」。做人,不如糊塗一點,很多事情,不必較真。大家心知肚明,一切都平安無事。但是,結婚後,就要學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作糊塗一點,有些事情,就算心知肚明,也不必挑明了說。很多年前,我和前夫還沒有離婚的時候,見識過他們家族裡一個準媳婦。那是過年的時候,我們去前夫的姑姑家,她的兒子帶回了一個女朋友。席間,這個女孩一直沒有被當作客人對待,反而更像是已經嫁進來的小媳婦,她端茶倒水,添酒加菜,竭力想要討好所有人。
  • 讀季羨林隨筆集《一生自在》
    讓自在美麗人生——讀季羨林隨筆集《一生自在》□ 黃東光淡泊名利,一心愛國,這是國學大師季羨林一生的寫照。回顧他的百年人生,輝煌的學術成就與豁達通透的人生智慧,始終交融於他博大的思想寶庫裡。隨筆集《一生自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以睿智的華光,點亮了我們心頭的那盞明燈。全書分別從書中自在、人間自在、心境自在、人身自在、生命自在等5個方面,較為系統地論及了自在之於工作、事業、生活的關係。51篇誠意滿滿的篇章,有撫慰、有教益,啜飲著先生的思想甘霖,沁人心脾中,內心頓時漾起一種說不出的舒爽。
  • 國學大師季羨林生平簡介(圖)
    7月11日消息,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8時50分左右在北京301醫院病逝。 中新社發 馮磊 攝  季羨林,字希逋,又字齊奘。著名的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東方學家、思想家、翻譯家、佛學家、作家。他精通12國語言。
  • 對季羨林最大的誤解,就是奉他為國學大師
    2009年的今天,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作家、語言學家季羨林去世,享年98歲。季羨林去世後,很多人自發悼念他,在這十年間,關於他的文章源源不斷,他的影響力早已不局限在學術界,成為大眾眼中的學者楷模之一。但與此同時,紀念季羨林也常常伴隨著「國學大師」這樣的稱號。撰稿人周郎顧曲認為:濫用國學大師,是媒體的一個現象。
  • 有時候,做人糊塗一點,就活得通透了
    有的時候,人其實往往沒有必要活得那麼清醒,好像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因為,管得太多,想得太寬,反而會給自己徒添諸多的煩惱。有的時候,做人寧願糊塗一點,不去計較每一件事的得或失,那麼自然而然就會活得通透起來。
  • 為什麼有人說季羨林算不上「國學大師」?他自己怎麼說?
    就大學者季羨林而言,頭上的光環不可謂不閃耀,國學大師、國寶、中國最後一位大師這樣的稱號似乎早已經習以為常 但是,季羨林卻表示自己不是國學大師,是事實還是謙虛呢?
  • 真正好命的女人,一半糊塗,一半清醒
    有時候清醒的活過,不如糊塗來的暢快些。 可很多人,都沒有看透這一點,尤其是女人。 凡事總想要知道個清楚,比起快樂的糊塗,仍然想要清醒的難過。那些真相未對你留有半分的餘地,除了赤裸裸的傷懷,又給了你些什麼呢? 真正好命的女人,一半糊塗,一半清醒。
  • 彭昱暢自爆煩惱、季羨林曝光日記:人生如何活得清醒自在
    戲稱自己是「三朝元老」的季羨林大師,他的學術成果和文學作品都是影響深遠的。 但在生活上,這位德高望重的學者生性豁達樂觀,擅於自我嘲解,天生放縱不羈愛自由的他一點偶像包袱都沒有,一生都在向世人展現一個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