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壇經》,佛教禪宗典籍。亦稱《壇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全稱《南宗頓教最上大乘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六祖惠能大師於韶州大梵寺施法壇經》。禪宗六祖慧能說,弟子法海集錄。
1、迷時師度,悟了自度。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迷的時候需要老師來救度,悟了之後就是自己救度自己了。
2、迷人口說,智者心行。
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迷人靠嘴說,智者總是心在行動。
3、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一法即是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一法。
4、凡夫即佛,煩惱即菩提。
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凡夫原本就是佛,煩惱本來就是菩提。
5、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人雖然有南北之分,佛性本來沒有南北之分。
6、不是風動,不是播動,仁者心動。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不是風動,也不是蟠動,是你的心動了。
7、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
選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前念迷失自性,即是凡夫。後念悟得自性,即是佛。
8、不悟,即佛是眾生;一念悟時,眾生是佛。
出自《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譯文】生佛原來不二,如果不悟,佛就是眾生。一念悟了,眾生就是佛。
9、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慧塵埃。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也並非是臺,本來就虛無一物,那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10、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出自《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譯文】人人都有本性、智慧覺性,本來是清淨的,從來也沒有染汙。但用此三世一切佛一切祖之同心,直了乃至無了,證得菩提。